帝洛巴尊者傳
帝洛巴
噶舉派白教第一代祖師
[六不教授]不思、不想、不尋伺、不著、不求、持本元
【序】
帝洛巴--噶舉之父,其教義及實修風範,不僅在當時印度佛教界中璀燦如光芒萬丈的寶鑽,影響力更透過空行授記的心子那洛巴、西藏噶舉之父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等,將整個法教無間相續口耳傳承迄今。
本書中所描繪的帝洛巴的一生,內容主要重點可從四個方面表達出:
具無上勢力的瑜珈之王尊者帝洛巴,是如何透過對上師的完全信賴,而獲證精神層面的非凡成就。
他如何從不同類型的空行母處得到深奧密續教授,同時並展現其對教授中精要之義的殊勝領悟。
帝洛巴接受完全源自于金剛總持的內在傳授。
帝洛巴依卓越的終極成就教育門徒。
透過此四種表義,我們得以窺見帝洛巴尊者所成就的最上悉地及佛行事業,
而他所覺證的明智,迄今依然透過整個傳承不間斷的加持力,幫助無量衆生趨向究竟成熟的解脫境界,此加持力將會一直持續下去,並在今生及未來一切有緣的衆生心中顯現、成熟。
帝洛巴一般最常見到的畫像,是個幾乎裸著身子、系禅定帶、手拿著一條魚的瑜珈形像。瑜珈的秘義中,帝洛巴手中的魚是會供中的聖品,“魚”內涵的象征意義代表六根與控製力,也就是以此外相形物的展現,來秘密诠釋成就瑜珈行者帝洛巴對氣的駕禦能力。
據說那洛巴千辛萬苦才見到帝洛巴時,卻因看到帝洛巴正將網起的一條活魚給生吞活咽下去,當場令那洛巴心中生起萬分的反感及疑慮,此時帝洛巴隨口問:“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並將吃下的魚吐出,吐出的魚兒竟變得比先前更加活蹦亂跳。帝洛巴又說:“死就是生,生就是死!”這令那洛巴刹那間得到非常大的加持及證悟。金剛乘的成就悉地象征中,生起次第的成就僅能令生者趨死,圓滿次第的成就則同時令死者轉生,與金剛總持無別的帝洛巴就是這樣神奇的一位人間上師,能自在善巧的運用一切方便教化弟子。
編者 謹志
第一部分 帝洛巴依上師指導進行精神修持
【聖者降誕及初遇智慧空行】
帝洛巴出生于印度薩德高烏鎮,即現在的邦拉德地帶,爲婆羅門種姓,父親波拉雅夏、母親卡西。
長久以來這夫婦倆膝下無子,心中一直希望能有個小孩,但都未能如願,他們便從佛教及其他宗教各種管道中,嘗試看看是否能尋得協助,像定期到寺廟誠心發願祈求生子,又向佛堂獻供,請各方僧侶爲他們祈願、修法等。帝洛巴就是在父母這樣的殷切期盼下誕生。
依照當時風俗,波拉雅夏和卡西也請了一些先知、算命先生,來預蔔孩子未來的命運。帝洛巴出生時,曾發生許多異象,所以他倆也很想知道,在那麼多虔誠的祈禱及種種瑞相顯現下,這個獨生子到底將面臨個什麼樣的未來。
充滿智慧的婆羅門衆,仔細端詳孩子身體的每一部分,在觀察他對種種測試的反應後,肯定這嬰兒的資賦極高。但是,卻對小孩確實的本性感到困惑?到底是天神、龍、乾(門達)婆、轉輪聖王,還是佛陀的轉世呢?答案雖不知道,但在場的每一位先知都深信,不論這孩子來曆爲何,都將成爲非常偉大的人物。他們一致認爲:“一位非常偉大的聖人降生了!若能善加教育,避開惡緣染汙,那麼未來這小孩將會有非常好的成就!”自此,帝洛巴的雙親就非常細心地守護著,讓他實實在在地接受一切優良的婆羅門教育。
有天,當父親外出做生意、母親在料理家務時,赫然發現面前牆上有個影子,仔細一看原來是一位駝背拄著拐杖的老婦人。卡西非常害怕,不知怎的竟直覺猜想這老太婆可能是妖怪,想來傷害帝洛巴。卡西嚇得要命,一想到愛子可能會被這怪婆殺害或弄生病,心裏就不由地發毛。她立刻沖到孩子旁想保護他,但老婦人洞悉她的心意就阻止她,說:
“就算你盡最大的努力呵護他,
也無法找到一處沒有死亡之地!
沒有人能預先安排死亡或花錢請死亡離開,
沒有任何堅固的城堡能保護人免受死亡的侵襲,
沒有一處安全之地離于死亡的怖畏,
沒有任何財富可以阻攔死亡的降臨。
當然!
即使帝洛巴再神奇,也必須和其他人一樣,
終將死去!“
老婦人所言句句真理,猶如當頭棒喝般震撼了卡西的心。接下去她又說了一對偈子,往後我們會看到她將爲帝洛巴帶來的許多開示,使帝洛巴一生所爲都成爲最有利益的事。老婦人說:
“讓他照顧水牛,
練習讀寫能力,
空行將帶著指示的預言前來!”
說完後,這位由空行所化現的老婦人就倏地消失不見。
卡西經曆這戲劇性的一幕後,內心深有感觸,于是遵循老空行的建議來教育帝洛巴。
她教孩子念書,也讓他牧養家裏的水牛。
過了段時間,帝洛巴也大到能外出去放牧。有天,當他放牛去吃草而自己正閱讀著一些經典時,先前的老婦人,又在他面前出現,並問:
“你的雙親是誰?
你在這裏做什麼?
是不是在牧牛?”
帝洛巴回答:“父親是波拉雅夏,母親是卡西,我在放牛,同時一邊練習閱讀,因爲母親吩咐我這麼做,養牛也可維持家中的生計。”
老婦人聞言大怒,說:
“錯了,錯了,你錯了!
你的父親是上樂金剛,母親是金剛亥母!
不要照顧牲畜的水牛,
而應該在完全覺醒的密林中,
放養體驗的水牛!”
年輕的帝洛巴被弄得一頭霧水,看著老婦人告訴他這從來也沒聽過的雙親---上樂金剛和金剛亥母,而“完全覺醒的密林”也不知位于何處?“體驗的水牛”更不知所指爲何?
老空行母便說:
“好吧!如果真是這樣,你就要先學著了解這些經書,再研習佛法,然後就能了解我所說的一切了。”
【受戒】
年輕的帝洛巴聽從老婦人的忠告,開始研習所念誦的經典,並踏出對佛法學習的第一步。爲了能進一步研習,他便到佛寺參訪,去求教法理的解釋、闡明。很快地,帝洛巴就對佛法有了深刻的欽慕之心,並了解出家生活的利益。終于,他如願出家受戒,法名“般若巴劄”(意爲“完美之般若慧解者”),在寺中研習一般教法,經律論叁藏,也在諸比丘座下學習。隨著時光流逝,般若巴劄日漸成長,內心充滿了種種理論的智慧,對清淨戒律及禅修的寺院生活也甘之如饴。
【薩爾雅巴及馬湯吉上師】
有一天,當帝洛巴在佛像前禅定時,看到佛座放出光芒,又聽到如天籁般的音樂傳出。雖然心中略感訝異,但仍沈浸于這份甯靜的感覺裏。此刻,他的禅定覺受增益到前所未有的境界。過了會兒,由于對定境中所見感到好奇,他便起身檢查佛像下方的基座,在座下找到一部完整的度母密續。雖然帝洛巴能了解密續中文字的意思,卻無法捕捉字裏行間所傳達的真實意義,他想起了老空行過去所給予慈悲及真實的指導,于是由衷地懇切祈請她顯現再來幫忙。忽然老空行現身了,說:
“在這塊土地上有片墓地,名叫薩拉貝拉哈,
那是印度大力之神的住所,
到那裏去!
你會找到上師。”
秉持一貫對老空行教導的信心,帝洛巴到了薩拉貝拉哈。在那裏,他遇到印度大成就者薩爾雅巴,大師爲他揭示度母密續以及其它法要的意義,並給予許多精要的指導。賢善比丘般若巴紮似乎也在同一地點,向另一位大成就者馬湯吉上師請益良多。帝洛巴是經由空行的引導,才找到住在草棚屋中,身材約兩個常人高的馬湯吉上師。在他接受金剛乘上師教法的這段時間,一直維持著清淨的比丘戒。當所學告一段落,他決定重返本寺。
【老空行的教導】
有天,他在寺裏正誦持般若八千頌時,老空行現身,問帝洛巴是否想明白偈頌所內蘊的真實意義?當然帝洛巴立刻點頭!于是,她將上樂金剛密續的每一部分都做了完整的闡述,使他了解密續上樂金剛的要義和般若智慧是完全一致的,很快地,他也獲得了明晰的直觀力,洞視此二者本質上的相通處。
在此之前,帝洛巴對佛法哲理的知識以及金剛乘的實修方面,並不能做有效的聯結;由于老空行的闡釋,無意中揭示此直觀之力,刹那間使這兩部分在他的生命中結合成清晰的單一焦點,空行所言恰如一塊敲門磚,使帝洛巴的了悟如日出黎明。
她說:
“真正的實義,絕無法透過名相而如實參悟!
水能洗淨種種垢染,但永遠無法洗淨水本身
具無比資質的瑜伽行者,
才華無邊,璀燦如日正中天,
將一切自我解脫外相束縛揚棄掉,緊抓奧義之杵!
內在的自我解脫、至高方便將自生自顯,
超越思維判別的真理,將朗耀于心!”
[補述說明]
名相的意義是指一切的解釋、形式,能透過閱讀、聽聞等方法被概念化地學習,及學習中溝通智慧的過程。其間使用文字、聲音,來代表所有生命中的事物。我們學會將事物及事物的名字連結起來創造種種想法,也學會如何使這些想法彼此互相參考、聯結,就如同以阿拉伯符號表示實體的一些東西;同樣的,我們運用概念化的語言,表示相對世界中所體驗的事實,在此世界中,每件事物都依存于其它事物而得以存在。
概念能透過才智聰明發展出來,各種概念相涉而産生一種心靈語言,此語言能直接反映及解釋一切的相對體驗。然而,不論概念的相對用途多麼神奇,在學習及溝通上,這種複雜的指射過程有它的極限。語言文字無法對真實義産生直接了解,心的真實要點,不依靠任何事物的勝義谛,是無法透過語言文字來明白的。形成相對真理的文字、格式的確能理清許多事物,但以推理方式取代種種紊亂的想法,卻永遠不可能超越相對面而捕捉到絕對。在這方面,語言文字就如同水:水在洗淨汙垢塵埃上的用途,可說是十分廣泛,但卻永遠無法洗淨“潮濕”,即水無法將水本身洗幹淨。
瑜伽士可分爲叁大類:低層次、中層次和高層次。
叁層次的瑜伽士之間的差別,主要在兩方面。首先,是源于他們前生努力所…
《帝洛巴尊者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