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
于淩波居士等著
雪廬講堂印經功德會編印叢書獻言
雪廬老人李炳南
炳公老師與我
雪僧在臺中初期因緣
追思李鄉長炳南─回憶屏東念佛團成立經過
學習雪公精神
滴盡最後一滴血
臺中蓮友心目中的雪公老師
李炳南居士大事年表
李炳南居士推動的社會福利事業
雪廬講堂印經功德會編印叢書獻言
“李炳南居士紀念文教基金會”成立的宗旨,在于繼承雪廬老人遺志,發揚老人弘法利生的精神,弘揚儒佛文化,協助政府推行社會教育。因此,我們設置了雪廬紀念講堂,除定期舉辦佛教文化講座外,並在講堂中附設印經功德會,編印通俗性佛教叢書,印贈初入佛門的同修,及社會上不了解佛教的人士,使他們正確的認識佛教,由起信而理解,由理解而實踐,進而解脫煩惱,獲得身心自在。
近年來社會上思想混亂,邪說充斥,五花八門的新教派,像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說通靈,說神通,說靈魂出竅,說世界末日,使好神奇者趨之若骛,也使想以宗教安身立命的人士眼花撩亂,無所適從。
雪廬講堂印經功德會,是以弘揚佛陀正法的理念,來選印經書。凡是涉及外道邪說,附佛法外道謬論,以及荒誕不經的迷信書籍,一概在摒棄之列。我們印經會同仁,是以負責認真的態度,介紹佛陀思想,佛教文化,佛法修持的方法;我們印出的書籍,必可代表佛法聖潔與純正的一面。
雪廬講堂印經功德會草創伊始,根基未固,尚賴我佛們同修、社會各界,予以扶植與支持是幸。
于淩波 八十四年八月于雪廬紀念講堂
雪廬老人李炳南
于淩波
李炳南,名豔,字炳南,號雪廬,法號德明,別署雪廬、雪叟。山東濟南人,清光緒十六(一八九○)年庚寅臘月七日生。父壽村公,世居濟南城內券門巷,好善樂施,教有義方。
雪廬自幼聰穎好學,諸經子史,循次讀誦,善詩,能奏笛,好劍術,兼治岐黃之術,無不精妙。
民國紀元初,雪廬二十叁歲,與濟南學界組織“通俗教育會”,擔任會長。五年,更名爲“通俗教育研究會”,設講座于西門月洞,又時往各集鎮遊行演講,編印通俗歌曲以改善風俗,爲省政當局獎譽有加。
民國九年,出任莒縣典獄長,目擊監房湫隘,垂憫囚徒,謀有以改善,纡折五年,卒得重建監舍,設施完善,炳煥寬敞。同時又倡德化重于刑齊,加強獄中教化,俾囚人知非向善。
時,南昌孝廉梅撷芸光羲,任山東高等檢察廳長。撷芸爲祇洹精舍楊仁山老居士入室弟子,專治法相唯識之學,于濟南大明湖畔設佛學講座,講授唯識,雪廬每講必與,深受贊賞。
民國十六年北伐期間,兵臨莒城,縣知事棄城走,城內秩序混亂,雪廬率警兵維持秩序,安定人心。十七年,悍匪劉桂堂部犯莒城,縣長北去,雪廬聯合機關及邑中士紳,組織臨時縣政委員會,搶救災民,守城待援軍。民國十九年,閻馮反蔣之中原大戰,莒城被圍,日遭炮擊,民食殆盡,人命不保。雪廬在城中,偶閱及豐子恺《護生畫集》,深感弭兵之本乃在戒殺護生,遂爲蒼生立誓,是難不死,決定終身茹素,未幾莒城解圍,乃實踐誓言,自此不複肉食。
是時,印光法師駐錫蘇州,創辦弘化社、印贈佛書,遠地但付郵資即寄,雪廬函索,獲寄贈《學佛淺說》、《佛法導論》等小冊,讀之歡喜,心儀印光法師,而路遙無由皈依。越數年,遇一居士系印光法師弟子,雪廬說明夙願,居士允爲函介。以此因緣,通信皈依于印光法師。又叁年,專誠到蘇州報國寺谒印光法師,師在關中接見,勉勵有加。師在關中接叩見者,例語十數分鍾,而雪廬竟蒙開示終日。
民國二十叁年,莒縣重修縣志,總纂爲莊太史心如,分纂及預其事者均邑之鴻儒,雪廬由獄政轉任分纂,其中古迹、軍事、司法、金石四類,皆由雪廬負責纂修。叁年事竣,因莊太史之推薦,應聘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任秘書,旋晉任主任秘書。
二十六年,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爆發,華北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重慶,雪廬亦隨奉祀官孔德成入川。在重慶時,一日路過長安寺,聞太虛大師卓錫寺內,雪廬早年讀《海潮音雜志》,久慕大師德風,今得是緣,即求谒見。既入室,欣見梅撷芸居士亦在座。是時,長安寺設佛學社,太虛大師選人赴監獄弘法。梅撷芸以雪廬薦,雪盧乃與蜀僧定九師,遍莅重慶及附近各縣監所作佛法演講,頗有績效,太虛大師曾題字獎慰之。
戰時重慶,日機轟炸無間日,雪廬隨孔奉祀官遷重慶西郊歌樂山,林間平屋數間,命名曰猗蘭別墅。歌樂山巅有雲頂寺,無僧住持,爲公教眷屬所雜居。殿楹懸標曰“佛學講演會”,爲太虛大師所書,詢問之下,知爲大師所設。雪廬喜其幽靜,每晨必陟登禮佛誦經。日久未見有人來講演,始悟楹額是爲護法保權所懸挂,乃請于太虛大師,願任講席,大師許之,數年間聽講者日衆,終致廟宇爲之重新。
抗戰勝利後,隨孔奉祀官還都,居南京叁載,曾隨孔奉祀官叁返曲阜,以道路梗阻,僅一返濟南探視家人。在京期間,以普照寺及正因蓮社爲道場,講經弘法。叁十八年,雪廬六十歲,只身隨孔奉祀官來臺灣。
雪廬抵臺後,奉祀官府設于臺中市複興路一陋巷裏的一幢日式平房中,他辦公于斯,食宿于斯,于公務安頓後,即覓弘法之所。初覓得法華寺,首開講《心經》,繼講《四十二章經》。他是一位有執照的中醫師,在寺內設中醫診所,施醫濟衆,又辟圖書閱覽室,廣置佛書,供聽衆閱讀。由是法緣日廣,講經場所擴充到靈山寺、寶覺寺、寶善寺,慎齋堂、菩提場、佛教會館等處。
臺中縣市素有慈善堂、贊化堂、龍意堂等先天大道或龍華教之鸾壇,這些場所也多請他去講經,日久之後,鸾壇中的信衆也皈依了佛教,修持淨土法門。他除了多處講經弘法外,複在許多雜志上開“佛學問答”欄,藉雜志而廣爲流通,如《覺群》、《覺生》、《菩提樹》、《慈光》、《明倫》等佛教刊物,均有雪廬老人佛學問答之園地。
自慧遠大師廬山結社念佛,淨土宗大弘于中土。唐宋之世,至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風尚。雪廬有鑒于此,遂發倡建蓮社之弘願。民國叁十九年,與董正之、徐竈生、朱炎煌、張松柏諸居士籌組臺中佛教蓮社,社址設于法華寺內,雪廬當選首屆社長。翌年,由許克綏、朱炎煌二居士捐赀購得民宅一棟爲社址,以後屢經擴建,乃成爲中臺灣巍峨莊嚴之淨土道場。
民國四十年十月,蓮社成立男女二衆弘法團,男衆到臺中監獄弘法,女衆到各地蓮友家中弘法。四十一年元月,蓮社大殿落成,禮請證蓮老和尚傳授叁皈五戒。四十四年六月,複禮請斌宗和尚、忏雲、淨念諸法師傳授菩薩戒,前後得戒者各數百人。是年,並在蓮社開辦佛學講座、國文補習班,雪廬親講佛學,孔德成、劉汝浩、周邦道、許祖成諸教授講論語、國文,以後率以爲常。四十九年六月,蓮社十周年社慶,複請證蓮老和尚啓建戒場,得皈依戒者千余人,名曰千人戒會。
由于臺中蓮社的成立,各地念佛風氣大盛。民國四十四年,他到臺灣北部桃園縣講經,輔導該地蓮友成立了桃園佛教蓮社。四十五年五月,他到屏東講經,也成立了念佛團。後來,臺灣中部如霧峰、豐原、員林、東勢、後裏、鹿港、卓蘭等地,都成立了布教所或念佛會。
民國四十五年,以臺中蓮社講堂容納不下衆多的聽衆,雪廬老人與蓮社弟子籌議興建佛教圖書館及講堂,蓮社女弟子首先發起各種縫紉品義賣,章嘉大師亦具名發起,雪廬老人撰文呼籲,終于民國四十六年,在臺中市柳川西路購得土地五百坪,興建了臺灣第一所佛教圖書館——私立慈光圖書館。四十七年,正式對外開放,館中有《大藏經》六部、《法寶總目錄》兩部、《太虛大師全集》一部、各種佛學辭典七部、其他佛書一萬余冊、一般學術書如《二十五史》、《通鑒》、《十叁經》等均齊備,附有大講堂,可容納千人。
民國四十八年,蓮社聯體機構中又成立了慈光育幼院。育幼院之成立,首由蓮友許克綏、李繡莺各捐土地百余坪,其他蓮友相繼捐輸,共購土地七百余坪,即在此土地上興建了臺灣第一所佛教孤兒院,于五十年六月落成。這所孤兒院經常收容孤兒百余名,由院中照應其生活,並送入小、中學就讀,至高中畢業後離院。
繼慈光育幼院成立之後,民國五十二年又創辦了臺灣第一所現代化的佛教醫院——菩提醫院。先是,雪廬老人弟子于淩波醫師,原在公立醫院服務,于四十九年秋受《菩提樹》月刊發行人朱斐之約,到獅頭山爲閉關潛修的會性法師診病。于淩波山居數日,構想若由佛教人士辦一所醫院,爲缁素四衆服務,解決出家人住院的素食問題,及修淨土者臨終助念問題,應是一件佛門功德。下山後,將此構想與朱斐居士相商,並向雪廬老人陳述,獲得他兩位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在雪廬老人的領導下,由蓮社社員黃雪銀居士免租提供鬧區店房一幢,于淩波提供醫療設備,先開設佛教醫院門診部,再籌畫正式醫院的興建。此門診部于五十二年佛誕節開幕,命曰佛教菩提醫院,由于淩波醫師任院長。于淩波在《菩提樹》月刊撰文〈佛教菩提醫院的現狀和未來的理想〉,繼之周宣德居士也撰文爲籌建佛教菩提醫院而呼籲,並提出捐建病室的辦法。由于雪廬老人的德望,在《菩提樹》月刊的宣傳下,獲得海內外佛教界的支持和響應,紛紛捐建病室,僑居加拿大的詹勵吾居士更獨捐生西聖蓮室一座。旅居美國的法亮法師、法明法師,越南的壽冶和尚,馬來亞的聖進長老,夏威夷的李伍春華、李傳新居士等各有钜款捐助。在如此殊勝因緣下,雪廬老人乃聘請地方名流組織了籌建委員會,在臺中市郊購一公頃余土地,興建了一百張床位的現代化醫院。這所醫院于五十五年七月九日正式開幕,由內政部部長徐慶鍾主持剪彩,盛況空前。在當時的臺灣社會上,菩提醫院是一所一流的新型醫院。
繼之在醫院空地上又增建了安…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