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苦救難.絕症不懼的關鍵
一、序言篇
二、信心建立篇
叁、知行合一篇
四、信心增強篇
五、生死解脫篇
附錄:癌症患者的飲食
本書爲絕症長者及閱叱生命意義的您,
提供突破生死的方法。
熟閱本書,生命不迷茫,人生更紮實。
一、序言篇
人生所爲何事?
是用盡心力去追求名利、財富、地位?
是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是追求財富,好好享樂?
是建立溫馨的家庭?或是努力去充實一切的學問?
這些用一輩子的青春換來的成果,難道就是生命的目的?
其實一位即將面對生死的人,馬上會清楚體會到,沒有生命、沒有明天,一切的榮華富貴,猶如過眼雲煙,是沒有用的……
那生命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
本書不僅爲絕症患者提供突破生死的方法;
更爲關心生命意義的您,分析未知的人生疑惑。
看完本書,生命不迷茫,
您,一定會有更紮實、樂觀的人生目標。
當病魔已經來臨時,
逃避、憤怒、悲傷、沮喪,
自暴自棄將是傷害生命的真正殺手,
唯有以理性的智慧,積極地去面對它們,
才能喚回自己或患者寶貴的生命。
時間是癌症患者最寶賣的資源,
富家屬打算向“秘方”或“神醫”求救時;
請再思考它的可靠性、成功率,
與患者可能付出的代價。
尋求正統醫學,設備齊全醫院,
治癌專業醫師是家屬鬥必須考量的第一件事;
再配合本書提供的方法加以力行,
患者必定會化險爲夷,轉危爲安的。
癌症、是最有治愈機曾的慢性病
中西醫藥聯手治癌、未來趨勢,惟切勿聽偏方以免自誤。
根據統計,國內一年內檢查發現癌症至少有四萬多人,但專家昨在一項座談會中指出,癌症是所有慢性疾病中最有機會治愈的,而且只要透過中西醫藥結合防治,還有延遲和預防癌症惡化的可能,這是癌症防治的捷徑。不過,他們也強調,癌症病人不應自行“結合”中西醫藥治療,否則可能會有不良後果。
臺北市中醫師公會昨舉辦“中西醫藥結合防治癌症”座談會,邀請來臺訪問的大陸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主任韓銳,及國內中、西醫藥專家學者,研討未來抗癌的趨勢。韓銳說,以現階段大陸中、西醫療並不互相排斥的情況,許多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射、化學療法産生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製、嘔吐等,也都可經由服用中藥減少不適症狀。
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昭庚指出,中醫曆來強調養生、食療、扶正去邪的觀念,如果配合癌症防治的作法,便是在病人接受西醫治療後,再利用中醫調理氣血的方劑,藉以培元固本,和增強免疫力。日本京都大學藥用植物分子生物學家馬嘉敏也表示,從預防醫學來驗證傳統中藥,可以發現人參、大棘、大黃或其他具有多糖類成分的菇類,確實具有防癌、抗癌功用,足以顯示只要正確使用中醫藥,癌症並不可怕。
不過,林昭庚強調,在各界倡導中西醫藥結合治療癌症的潮流下,他發現病人自行胡亂結合中西醫治療,或是聽信偏方、吃草藥冶癌,最令醫界擔心,因爲在醫師未察明之下,病人服藥可能超過劑量,而引起中毒。鍾昌宏也指出,他的病人中有的誤信“以毒攻毒”說法,拿蜈蚣便、蛤蟆汗治病,最後引起腹痛、發燒、嘔吐等作用,實爲不智之舉。
長庚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賴基銘也警告說,癌症病人若舍正統療法而就偏方,相當危險,他也不贊成病人只選擇中醫單一化的治療。他說,凡是誇大療效且是收費昂貴的療法,都值得病人叁思。
(中華民國八十叁年一月九日民生報)
編寫本書的動機
人有肉體之軀,生老病死本屬非常自然的一作事,而“死”更是人人必經之路,誰能幸免?唯人生最難過的莫過于平常自以爲健康的人,突然被告知罹患癌症、絕症,如同判刑的死囚,自知自己的生命不能維持長久,卻須眼睜睜看著自己曾經擁有的財富、地位、美滿家庭、可愛的子女、敬愛的父母、親朋好友,一切美好的人、地、事、物,皆將逐漸離我而去,此時自己心中即使有一百個“不願”,卻由不得自己作主,那種失落、無助、淒涼,實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其錐心之痛于萬一啊!渴望生命能重生的您,除了期待配合現代醫學之治療外,必然會盼望有類似宗教性的奇迹能出現,救己一臂之力!
宗教之所以能曆經千年以上漫長歲月而不墮,其除了于平時能帶給信徒精神上的寄托之外,在突遭急難時確實也常聽說有超出科學的領域,令人不可思議的神迹出現。自古以來治好絕症、癌症,于各宗教都有不少例子。
本書主要並非爲談論宗教或推廣宗教而寫,但絕症的治療,牽涉患者“信心”問題,及對生死態度的問題,所以必須略爲提及。
不了解宗教內涵的,常會認爲宗教都是一樣的,都是勸人多做善事,勿做惡事,都是教人把心修好……。表面上宗教確實是這樣的,唯其真正的差異則是各宗教的善、惡標准並不相同,且所修“心”的境界更是千差萬別呢!深入了解佛教者皆會認爲佛教究竟上並非宗教,而是一門“教育”,是一個方法;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讓人生沒有煩惱、疑惑,能解脫生死、掌握生死,而達于不生不滅的圓滿境界。此並不同于一般宗教。根據韋氏大辭典,宗教一詞的意義是“信仰神,向神析禱,並從紳那兒獲得賜福……。”這跟佛法根本是兩回事的,佛教強調衆生都是平等的,皆有佛性,皆是自己的主人,沒有人被創造,也沒有可創造人的主宰。人如果只知向外追求人生所謂的“幸福”,例如,名利、財富、健康等,所獲得的,只會是短暫不實、如過眼雲煙般的。真正圓滿幸福的人生是要向我們內心中的自性去尋求的。如果真有一萬能的神可以解救我們的話,那爲什麼現在衪還放著無數苦難的人們而不顧呢?佛並非萬能,因爲是萬能,人們就不會有苦難存在。佛是“大能 ”,他能給我們一把鑰匙,教導我們如何自我開啓被閉鎖的潛能,以克服或遠離苦難。方便上,他能教導我們如何突破病苦,除病 的束縛、甚至痊愈。究竟而言,則教我們如何離苦得樂,超越生死輪回而生死自在。佛陀舍王位出家經曆多年苦難,終于成就大解脫的佛果,其一生的故事正是昭示我們,要解除苦難,以至究竟成佛,也必須和他一樣“精進不懈”。亦即面對苦難,我們能不能得到佛、菩薩的幫助,或是發揮自己的潛能,主控權完全操之在自己的,佛、菩薩或上帝等,皆只是助緣,助力而已。得救與否,端看自己是否對此助緣有所回應,覺醒到光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必需依照這個助緣所開示的方法,去展現自己的潛能,所謂自助方得天助也。
任何宗教確實都有神迹,也都有因神迹把病治愈的報導,唯佛教所運用的方法,最爲圓融、究竟,不僅可以適應各種逆境,並可同時解決人生的煩惱與疑惑;因此本書以佛教的方法提供給各位參考。如果您本身是佛教徒,可因此更增強信心,若您並非佛教徒,也沒關系,因爲真正的佛教本身只是一種“追求自我覺醒的教育”,而非一般所謂的宗教,故可以包容所有的宗教。只要您沒有宗教的情結束縛,且認爲本書的敘述合乎您的觀點,您仍可照此方法去做,效果是完全一樣的。
本書主要是以佛法的理念,提供飄浮在生死大海的人們一片浮板,並指引其突破生死難關的方法。
本書的主題—“自心不亂,絕症不懼”
世界上的各種宗教皆有絕症、癌症治愈的奇迹。其共同點是“一心不亂”虔誠祈求。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即是。此“精誠”就是一心一意,全神貫注、渾然忘我的狀態;如同特異功能人士欲發揮其超能力時,莫不聚精會神,就在其全神貫注的霎那,激發出自身潛在的精神力量,超越科學領域的奇迹,就這樣發生了……。
“自心不亂,絕症不懼”是本書的主題;本可短短數頁結束,唯爲讓患者增強信心,故再針對“佛法能解除痛苦的原理”等做詳細的敘述,更對如何才能達到“自心不亂”亦做種種分析,且列舉許多癌症、惡疾治愈的實例以收信心輔助之效。患者若不識字,家屬可從本書擇取重點爲其講述,最重要的還是鼓勵患者接受疾病的事實,一方面尋求良醫,一方面勸其萬緣放下專心念佛,安定自己的心甯,爲第一要事。其中心甯的安定尤爲重要。其實現代精神醫學已將癌症認爲是一種心身疾病,意即癌症是因爲人們特殊的體質,在長期心理不平衕下,加上外在不良環境的誘因而發病 。心理因素的重要,不僅在于人心理不平衡下,除了易養成抽煙、喝酒、吸毒等致癌誘因外,根據醫學研究亦會減弱抵抗力的。
誠如雷久南博士所言:“癌症是一種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的病,而其預防和治療都要同時顧到心理和生理兩方面。”雷博士更以其長期的研究及幫助無數癌症患者的實際體驗中,強調癌症的治療必須從“身、心、靈”叁方面一齊下工夫,效果最好且是治本方法。簡單言之,生理因素包括飲食、環境和空氣。心理上的因素,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情緒,換句話說,患者其心理是不是安甯?至于靈性方面則涉及到佛法、叁世因果了。有些疾病用醫藥或飲食調養就可以治好,但有些疾病雖然醫生的診斷及藥物都完全正確,但就是無法有效控製,這一般都跟叁世因果有關系的,在這情況下若不知佛法或不信佛法的道理,光靠醫藥的治療必會延誤病情的;如果了解佛法,知道叁世因果關系,而采用忏悔或放生積福、念佛回向的方法,這時候,醫藥就會有效了。
本書是以靈性治療爲主,以佛法能解除痛苦、危難之原理做詳細的介紹,至于生理、心理以及叁世因果的種種關系,則請撥空直接參閱“防癌、養生、長壽的秘訣”…
《救苦救難.絕症不懼的關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