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九章 瑜伽‧中觀之對抗與合流

  第九章 瑜伽‧中觀之對抗與合流

  

  第一節 瑜伽與中觀論師

  西元四五五年,鸠摩羅笈多Kuma^ragupta王去世,笈多王朝也走向衰落。由于從北方來的白匈奴──!2嫢哒Hephtalites,不斷侵入,喪失了西北印度,進而危害中印度。厭哒的入侵,使北印度的佛法,受到了慘重的破壞。北魏的宋雲與惠生,奉使去印度,時爲西元五一九──五二一年。那時的幹陀羅Gandha^ra,爲!2嫢哒所征服,「已經二世」(1)。唐玄奘西遊,西元六叁0頃,經過北印度,所見佛教的衰落情況,及摩酰邏矩羅──彌羅崛Mihirakula王的滅法傳說,都與!2嫢哒的侵入破壞有關(2)。笈多王朝外患嚴重,內部也告分裂,東北摩竭陀Magadha ,西南摩臘婆Ma^lava的分立,王朝越來越衰了。然摩竭陀那爛陀Na^landa^寺的興建,對佛教的影響極大。依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說:「那爛陀寺,乃是古王室利铄羯羅昳底,爲北天苾刍曷羅社盤所造。此寺初基,纔余方堵」(3)。玄奘所傳:那爛陀寺是六王次第興建,才成爲八寺合一的大寺。六王是:帝日──铄迦羅阿疊多S/akra$ditya,覺護──佛陀!5鵋多 [P322] Buddhagupta,如來護──怛他揭多!5鵋多Tatha^gata-gupta,幻日──婆羅阿疊多Ba^la$ditya ,金剛──伐阇羅vajra,戒日──屍羅阿疊多S/i^la$ditya(4)。首創者铄迦羅阿疊多,可能就是鸠摩羅笈多的兒子塞建陀笈多Skandagupta。那時,在梵文學複興,印度傳統宗教複興的機運中,因無著Asan%ga、世親Vasubandhu的宏揚瑜伽大乘,大乘的論學急劇開展,那爛陀寺的建築越大,那爛陀寺論議的學風,也越來越興盛了!玄奘傳說:「五印度境,兩國重學:西南摩臘婆國,東北摩揭陀國,貴德尚仁,明敏強學」(5)。義淨說到:「西方學法」:「多在那爛陀寺,或居跋臘毗國。……英彥雲聚,商榷是非」(6)。摩臘婆是南羅羅La^t!a,伐臘毗 Valabhi^是北羅羅,兩國的「風俗人性」相同,是正量部Sam!mati^ya流行的地區。弘揚如來藏tatha^gata-garbha說的堅慧Sa^ramati,在這裏(信仰「不可說我」的教區)造論。義淨說:「難陀……在西印度,經十二年,專心持咒。……可十二千頌,成一家之言」;道琳「向西印度,于羅荼國......,重禀明咒」(7)。西印度的羅荼,就是北羅羅。這裏的學風,與摩竭陀是多少不同的(8)。無著、世親引起的重論學風,一直延續下去。笈多王朝衰落時,王室都崇仰大乘,所以那爛陀寺不斷的增建。西元六世紀初,中印度有伐彈那Vardhana王朝興起。傳到曷利沙伐彈那Hars!avardhana──戒日S/i^la$ditya王在位(西元六0六──六四八年)時,以武力統一了中印度,西北印度的部分地區。尊重佛法,獎勵文學,在印度曆史上,是一位難得 [P323] 的名王。戒日王去世,印度又陷于各自爲政的局面。玄奘(西元六二九──六四四)與義淨(西元六七一──六九五)在印度所見到的,「大乘佛法」似乎還算是興盛,但已不如從前了。西元六九0年,波羅Pa^la王朝成立,曆代都信仰佛教。達磨波羅Dharmapa^la王建立了比那爛陀寺更偉大的超行寺Vikramas/i^la,合百零八院爲一大寺,但重于「秘密大乘」,講說的大乘論義已成爲附庸了。

  

  無著與世親,仰推彌勒Maitreya而創開瑜伽行派Yoga^ca^ra,以中印度(後來以那爛陀寺)爲中心,引起佛教界的深遠影響。世親以後,除了瑜伽行派的不斷發展,中觀派Ma^dhyamika 也應時而複興起來。瑜伽與中觀二派,相互對抗,又都是內部分化。大乘論義的非常發達,從世親以後到西元七00年,約有二五0年的興盛。

  

  瑜伽行派:世親門下,知名的大德不少,主要有安慧Athiramati,陳那Din%na^ga,德光Gun!aprabha。一、安慧是南印度人。傳說前生是聽世親說法的鸠鳥,鸠鳥死後,生在人間,七歲就來摩竭陀,從世親受學。安慧爲世親的『俱舍論』作釋,名『俱舍論實義釋』。玄奘傳說:爲了『順正理論』的難破『俱舍』,所以將『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及師子覺Buddhasim!ha 的注釋,糅合而成『阿毗達磨雜集論』,以申張『俱舍』的正理。安慧的門下,如滿增 Pu^rn!avardhana也有『阿毗達磨俱舍廣釋隨相論』的著述。安慧又有(與『阿毗達磨集論』 [P324] 有關的)『五蘊論釋』,就是玄奘所譯的『廣五蘊論』。這樣,西藏說他傳世親的阿毗達磨 abhidharma,可說也有部分意義,其實。安慧的著作,還有依據『瑜伽論』「攝決擇分」,作古『寶積經』釋,就是菩提流支Bodhiruci所譯的『寶積經論』。爲世親的『大乘莊嚴經論釋』作廣釋;『唯識二十論釋』,『唯識叁十論釋』,現在都存有梵本。安慧作龍樹Na^ga^rjuna 『中論釋』,趙宋惟淨等譯出,名『大乘中觀釋論』。依西藏的傳說,安慧是世親弟子,與德慧 Gun!amati同時;玄奘的傳說,安慧是德慧的弟子。安慧屬于世親的學系,是無疑的事實,但西藏的傳說,是不足信的。不但傳說的故事──鸠鳥與七歲就到遠地受學,充滿了神話與傳奇的成分,而安慧的『中論釋』,己評論到清辨Bha^vaviveka,Bhavya的『般若燈論』。清辨與護法Dharmapa^la同時,而護法是陳那的弟子。安慧造(『中論釋』)論的時代,一定是在西元六世紀中。安慧是不可能親受世親教導的,所以玄奘說他是德慧的弟子,似乎更合理些。德慧也有『唯識叁十論』的注釋與『中論釋』;所作『俱舍論』的部分注釋,就是真谛Parama^rtha 譯的。『隨相論』,德慧的學風,與安慧的確是相近的。二、陳那,南印度人,依犢子部 Va^tsi^putri^ya出家。傳說不滿犢子部的「有我」說,離開了來親近世親。曾在東(南)方歐提毗舍Od!ivis/a的岩洞中專修;後應那爛陀寺衆的邀請,來那爛陀寺,廣破外道。在那爛陀寺,著作了阿毗達磨的『俱舍論釋』;唯識的『觀所緣頌釋』,玄奘譯爲『觀所緣緣論』;般若的 [P325] 『佛母般若攝頌』,趙宋施護Da^napa^la譯出,名『佛母般若圓集要義論』。還有有關因明 hetu-vidya^的『因明正理門論』,玄奘譯;『因輪決擇論』等。玄奘所譯商羯羅主S/an%karasva^min 的『因明入正理論』,西藏傳說也是陳那造的。陳那再回到歐提毗舍,將有關因明的種種論義,彙集而成著名的『集量論』。陳那的門下,護法是南印度人,從世親的弟子法使Dharmada^sa 出家,後來從陳那受學。護法曾主持那爛陀寺;在金剛座(大覺寺)說法叁十多年。著作有『唯識叁十論釋』;『二十唯識論釋』,唐義淨譯,名『成唯識寶生論』;注釋提婆 A^ryadeva的『瑜伽行四百論』頌,玄奘譯出後二百頌釋,名『大乘廣百論釋論』。護法門下,人才濟濟,如勝友Vis/es!amitra,最勝子Jinaputra,智月Jn~a^nacandra,都有『唯識叁十論』的注釋。玄奘去印度時,爲那爛陀寺衆尊稱爲「正法藏」的戒賢S/i^labhadra,也是護法的弟子,是玄奘求學『瑜伽』的老師(9)。親光Bandhuprabha,可能是戒賢的弟子。戒賢與親光,都有『佛地經』的釋論;玄奘譯的『佛地經論』,作「親光等造」。戒賢還有一位在家弟子──勝軍Jayasena,年青時曾從安慧學。玄奘曾從勝軍修學了二年;『唯識決擇論』可能是勝軍所造的。陳那下護法一系,是重在「唯識」的。陳那的另一弟子,是自在軍I^s/varasena ,受學陳那的因明。南印度的法稱Dharmaki^rti,精通世間的學問。到摩竭陀來,從護法出家修學。後來從自在軍聽講陳那的『全因明要集』。一用聽受,發覺陳那所說的,還有可以改進的 [P326] 地方;自在軍就鼓勵法稱爲陳那的因明作注釋。法稱到處破斥外道,後到頻陀耶山Vindhaya 區,專心著作,作了七部量論──『量論評釋』,『定量論』,『正理一滴論』,『因一滴論』,『觀相屬論』,『成他相續論』,『論诤正理論』。法稱的著作,成爲量論的權威,得到很多學者的研究與注釋。法稱等,是陳那下重因明的一系。叁、德光,摩偷羅Mathura^或說秣底補羅Matipura人,從世親修學大乘。留意于僧伽的清淨,特重毗奈耶,有『毗奈耶分別文句注』,『律經』與『律經釋』等,是依『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的。玄奘門下,不滿意德光而有所譏刺(10),然從佛法來說,是一位末世難得的律師。

  

  中觀派:龍樹系的中觀派,早期傳入我國的,知道龍樹,提婆,羅!7畝羅跋陀羅Ra^hulabhadra 的次第傳承。如依梁真谛所傳,羅!7畝羅跋陀羅已與如來藏說相結合;其他的傳承,就不知道了。據西藏所傳,與世親同時代,中印度有名叫僧護Sam!gharaks!a的,據說是從羅!7畝羅蜜多羅Ra^hulamitra的弟子龍友Na^gamitra處受學的;而羅!7畝羅蜜多羅就是羅!7畝羅跋陀羅的弟子。僧護與世親同時(推定爲西元叁六0──四四0年),當然不可能是西元二世紀中,造『修行道地經』的僧護。羅!7畝羅蜜多羅與龍友,事迹不…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九章 瑜伽‧中觀之對抗與合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