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业三福讲记
前言
壹、佛法的本质——教育
贰、佛法的教育宗旨——阐述宇宙人生的
真相
叁、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
肆、修行的基础——净业三福
伍、净业三福
一、总论
二、第一条——人天福
⒈孝养父母
⒉奉事师长
⒊慈心不杀
⒋修十善业
①十法界
②十善业
三、第二条——二乘福
⒈佛的教学法——随机而应·
无有定法
⒉佛陀的教育——超越世间宗教
⒊佛法的教学——现代化· 本土化
⒋佛法的教学——艺术化
①弥勒菩萨
②四大天王
⒌佛法教学的四大科目
①孝敬
②慈悲
③智慧
④实践
⒍受持三归
①归依觉
②归依正
③归依净
④住持三宝
⑤正确的归依
⒎具足众戒
①戒律是凡圣的标准
②持戒就是守法
③性戒(杀盗淫妄)不可改
④遮戒须现代化· 本土化
⑤戒律的精神——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⑥众病之源——妄想·执着·
分别·烦恼
⑦简化饮食·健康长寿
⒏不犯威仪——要因时因地制宜
四、第三条——大乘菩萨福
⒈发菩提心
①修行要先断烦恼
②什么叫发菩提心
③发菩提心的障碍
④无上菩提心——一心念佛
求生极乐
⒉深信因
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⒊读诵大乘
①发弘愿· 修品德
②舍识用根——读诵大乘
⒋劝进行者
①劝人念佛
五、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前 言
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
今天我们有缘在板桥市,有这么多单位主办这一次佛学讲座,邀我到这里来给大家作一点佛法修学的报告。今天这样隆重的礼节,我看了以后深深有感,在末法时代还能见到这样如法的礼节,实在是很难得,确实不多见。法师讲经的礼节是非常之隆重,在过去很平常,现在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意识形态的不同,许多礼节我们都已经简化了,甚至于简化到像一般学校老师上课一样,仅仅有一个表示而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佛陀教育与世间教育不相同的所在。
今天这个讲座,可以说是专题演讲,也可以说是正规的讲经,因为“净业三福”是《观无量寿经》的一段经文。为什么选这个讲题呢?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到国内、国外学佛的风气,从形式上看很兴旺,而实际上真正能够收到佛法修学效果的,远不如过去。原因在什么地方,必须要认真去探讨,把它的病根找出来,然后将它修正过来,我们的修学功夫才能够真正地得力,这是这一次选择这个讲题主要的原因。相信在座的善知识们可能有些是初次接触到佛法,因此我们还要将佛法从头说起。
壹、佛法的本质——教育
首先要认识佛教。佛教究竟是什么?如果对佛教产生误会,那这一误就误到底了,要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是很难的。
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在全世界所看到的有四种不同形态的佛教:
一、宗教的佛教。现在人,把佛教变成宗教,这是我们佛弟子莫大的耻辱。它怎么会变成宗教呢?是佛弟子没有尽到宣扬的责任,使社会、政府误会认为佛教是宗教。诸位要知道佛教不是宗教,它本来是教育,但是现在已经变成宗教了,我们已经没有法子否认它是宗教,这是第一种形态,最普遍的。
二、学术的佛教。佛教变成哲学,变成学术了;在海外有许多大学里面开有佛经的哲学,这是佛教变成学术了。
三、是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见到的邪教的佛教;打着佛教的旗号,内容确确实实是一些妖魔鬼怪,这是有害于人、有害于社会的,我们不能不加以辨别。
四、传统的佛教。传统的佛教,释迦牟尼佛代代相传。它是什么,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它是教育——佛陀的教育。
这一个认知,在一九二三年,欧阳竟无先生在中山大学曾经作了一次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这一个讲演在当时曾经引起震撼,欧阳先生举了许许多多的证据,说明佛教的本质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这个话是真实的。世尊当年在世,与我们中国孔老夫子一生的行业非常相似,孔老夫子曾经周游列国,一生都用在教学上;世尊也是这样,舍弃了自己的尊荣,从事于教育的工作。他老人家一生就如同经典上所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从来没有休息过,而且是周游列国,足迹遍及古印度。佛教即使从形式上来看,它也是教育,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本师是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弟子,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的。
世尊灭度之后一千年,我们国家派特使到西域去礼聘传布佛法的大师到中国来,并由外交机构接待他们。汉朝的制度,主管外交的机关不叫外交部,叫鸿胪寺。我们今天这个“寺”院怎么来的要知道;“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不是庙,鸿胪寺卿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法师迎请到中国来之后,与中国朝野见面,双方谈得非常地投机,希望这个教育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与中国儒家的教育相辅相成,这就把摩腾、竺法兰两位大师留下来。留下来之后,当然就不能让他长期住在鸿胪寺,因为鸿胪寺是接待外宾的,是短期招待所。于是比照皇帝下面一级单位(有九个寺)再成立、增设一个寺,这个寺称为白马寺。因为当年的经书、佛像是白马千里迢迢驮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心非常之厚道,连白马它的功劳,我们也不能把它忘记,于是就称之为白马寺。由此佛教的教育机构称之为“寺”,“寺”是政府办事的机构。
现在已经是科技的时代,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国家政治制度统统都已革新了,我们佛教道场名称还保持汉朝的称呼——寺。如果不读历史,不知道事实真相,往往对佛教产生很大的误会,一看到寺,便认为寺就是庙,里面是拜神的,是迷信的,这对于佛教的传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因此,今天佛的四众弟子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要把佛法回归到教育。
你看从前寺院就是学校,它里面的组织跟今天的学校没有两样,只是称呼不同。教育机构的主管,我们一般学校称为校长,在佛门里面叫住持或方丈。住持、方丈,实际上就是校长,他是负责主持教育行政与教育计划、教育设施的。他下面有三个纲领执事,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总务、教务、训导,在佛门里面也是这三个纲领。首座和尚管教务的,就是教务主任;维那就是训导主任;当家师,我们常讲监院,就是总务主任。你看他们管的事情还是总务、教务、训导,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永远是指导这一个时代;今天我们佛法落伍了,落在时代的后面,没有跟上时代,没有站在时代的最前面!为什么不把我们寺院改换个名称?我们里面所有执事的称呼也都要现代化。佛法如果不能做到现代化、本土化,就没有办法推展到全世界,这是我们要认识的。因此在抗战期间,夏莲居老居士,他老人家已经见到这一点,所以提倡把寺院改成为“学会”,这是个很好的构想;我们的道场不要再用寺院这个名称,改成学会,免得让大家误会。
修净土的,我们称为净宗学会;学禅的,称为禅学会;学华严的,称为华严学会。用学会这个名称,大家一看,这很有学术气氛,就不至于让人家看到这是迷信。那么培养师资的称为净宗学院、禅学院、华严学院、天台学院。因此,道场实在讲,在从前都是专科大学。佛教的道场,里面是一个艺术的宫殿,用现代话来说,它实在就是把学校跟博物馆集合成一体,是这么一个机构。因此它是属于艺术的教学,我们现代人常讲艺术化,佛门在两千年前就提倡教学要艺术化,它真正做到了。所以诸位如果要深入了解佛法,你对它才真正是五体投地,真正是佩服。
贰、佛法的教育宗旨——阐述宇宙人生的真相
那么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宗旨是什么呢?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晓得佛家的经典非常丰富,经典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的教科书。我们今天问:这么多的教科书(现在称为三藏经典),到底讲些什么?同修能不能答复得出来?
这一部《大藏经》讲些什么?
要用佛学的名词来说,它所讲的是诸法实相;用现代话来讲,它所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是我们本人。换一句话说,佛陀教育就是讲我们自己跟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想想看,这个教育重不重要?世界上的教育再没有比这个教育对我们更为亲切了,我们切身所需要的就是佛教教育,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的,如此,我们才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我们了解了;那么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要智慧,要真正的智慧。所以佛法所追求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还不好懂,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对宇宙人生一种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才能够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学佛求的就是这个。诸位要知道,如果你在佛门里面求财、求富贵、求功名、求儿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得到呢?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够求到真正的智慧,那么这些事情样样都可以求得到。为什么呢?有了智慧,哪一样办不到呢!所以智慧是第一,智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讲的有求必应,有求必应是建立在圆满究竟智慧的基础上。
那么现在我要问了,这个智慧怎么个求法呢?佛教给我们要修行。佛告诉我们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我们的智慧是平等的,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我们的德能、才艺也跟诸佛没两样。可是现在诸佛菩萨智慧、德能流露在外面,我们的智慧、德能到哪里去了呢?这就是现代人讲的话——污染。我们的智慧、德能被污染了,不是没有;有这个污染是障碍。我们今天:思想有污染、见解有污染、心地有污染。现代人常说要讲…
《净业三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