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自性相品第五
如来的一代时教,是随机施设的,机有千差万别,教有种种差殊;能诠的言教虽多不同,所诠的义理则无有别,所以不同的教法,均能够融会贯通。融贯,就是判教。古德判三时教,五时八教等,就因大乘经中的差别说法太多,为了显示佛法的真理及佛说法的本怀,所以就以时教判摄他;因不判教,不但不能融贯异说,也见不出佛的本怀及了不了义的所在。如法华经中具有判教的思想,设不以判教的方法去加以解释说明,就无法沟通他的前后异说,本经亦然。胜义生为要融贯如来一代所说不同的言教,所以特地代表大众将所疑惑的陈白佛陀,请求解释。
前一切法相品中,是说的三自性,此无自性相品中,是说的三无性,三无性是依三自性而建立的,但这在学者间的解释,有着不同的意见,而空有的诤论也就在此,所以现在先来给他一个概括的说明。
唯识学者说:经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是约三无性的密意说的;虽三自性都名无性,而所无的自性是不同的。遍计说无性,是无自体相性,名相无自性性;依他说无性,是无自然生性,名生无自性性;圆成说无性,是离遍计所执自性,名胜义无自性性。可见佛说诸法无性,不是真的全无自性,只遍计执是彻底的无性,依他的缘生自性、圆成的真实自性还是有的。遍计是无相法,无有自性,固然不错;依他是染相法,圆成是净相法,如也如言执义的说为无性,那就失坏世出世间的因果,成无相见,落恶趣空了!所以唯识学者想出种种方法,成立依、圆有性,亦即由此说名有宗的。
性空学者中,属于自续派的清辨、莲花戒说:深密与般若经,同说世俗是假名有,胜义是毕竟空,若如唯识说世俗胜义有,那就违背经义了。因为,缘生的依他起法,在世俗中说为假名有固可,说为真实有是不可的;如果执为真实有,那就不是依他起而成遍计执了,所以依他是假名有、非胜义有。无热恼龙王请问经说:“诸依缘生即无生,彼中非有生自性”。凡是因缘所生不是自然现起的法,其自性必然是本空的。若说依他实有,就得承认不是缘生。如一面承认是因缘生,一面又说是真实有,那是绝对矛盾不通的。这样,依他起的因果相,不能说没有,如说没有,中观与瑜伽师,都认为是拨无因果的。所不同者,性空者说,世俗无自相是谤因果,胜义无自相不算谤因果;瑜伽者说,不论世俗、胜义,如果说为无相,即是毁谤因果。又遍计执相,唯识者说是彻底无,性空者说所遍计的虽无,能遍计的名言不能说没得,如此亦无,那就拨无有相而成损减执了!有虽有,是假名有,非真实有,这必须把握住!应成派的佛护、月称说:解深密经由三相门,分别有无自性及安立了不了义之理,确如唯识者所说,不过深密经教不是了义而是不了义的罢了。因为,深密经的中心思想,是唯心。如心意识相品说:“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分别瑜伽品说:“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这都是唯心经文的明证。佛说唯心,是对所化有情说的,不是佛的本意。楞伽经说:“譬如医生,非随自乐于各病者而给诸药,是须随顺病者病相;如是大师宣说唯心,亦非自乐,是随所化意乐增上”。这不是很明显的显示唯心的教典是不了义吗?余如经中说的究竟种性的决定,外境的非有,遍、依自性的有无,都是不了义的。空有二宗的分水岭,亦即在此。
综合本经三无性的意思,约假名有、因缘有说,遍计是假名安立的为假名有,依他是自相安立的为因缘有。这在大小空有的学者,都曾这样谈到的。主有者说:山河大地是假合有的,但分析后的微小物质,不能说没得。如签筒是由竹子琢磨成的,签筒虽假,而竹子是实,即或进观竹子也假,而和合成竹的能所八法是实。如此微细分子亦无,竹子岂能会有?所以有宗学者说:色法推究到最后,有微细的五根、五麈、无表色的极微分子;心法推究到最后,有实有的六识王所的刹那心识。色心诸法的各别自体是因缘有,色心和合积聚的物相是假名有。前是能依,后是所依,彼此有着能所依的相互关系。遍计为假名安立的,所以是假名有;依他为因缘生起的,所以是因缘有。主空者说:有分三类,即假名有,因缘有,实法有。假名有的法,如龟毛、兔角、石女儿等,根本是不可得的。因缘有的法,虽可说有,但非实有。实法有的法,即根、麈、无表色等。佛说因缘有、假名有,是引诱渐进的小乘根机的,若是直入的大乘根性,佛就说二者不可得了。般若经说的名假,就是假名有;法假,就是因缘有。虽说假名是无实的,假法是缘有的,但深一层观察,不但名假,法也假的。经说:“如是名假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但有假名;如是法假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但有假法”。假名、假法同是缘生,缘生就是无性。所以空宗的结论:一切法皆假。
依他起相究有没有自性,以下经文说他通二无自性说:依他的生无自性性,是接引初机说的;依他的胜义无自性性,是对利根的有情说的。世亲说生无自性共于小乘,非为大乘的特色,即是此意。现且约胜义无自性性来谈。观察诸法义境的真实智,佛就显示他是胜义;依他起不是胜智所观的境义,所以就说他是胜义无自性性。主有者说此法的没有,是破除执着的,如说“人”字,是一撇一捺成的,去了一撇一捺,人的实自性的谬执,就破除了,假使不看人字,说他无性,不能说是已破除了人的自性,只是没有去看他而已。又如眼不见声,不是破除声的自性,因声非眼所缘境,所以不因眼不见声,声就不存在。依他是杂染的,胜义是清净的,清净的胜智不缘杂染的依他,不能就说依他是无自性,只可说是没有胜义性。主空者说缘生法是因缘有,以清净胜智观察到他的真实性,既观察不到,可见经说的依他胜义无自性,实在是胜义无的,不是为了破除执着。
如上所述,可知两宗思想的歧异点,在对缘生法的观察不同。空宗作总相观,说缘生法是假名的,缘生相是幻化的,假名虽有,自性实无。因为是无实,所以是假名,因为是假名,所以是无实,二者是上关的。以胜智观察时,自性虽是实无,假名仍是有的。有宗作别相观,说缘生法是有相的,缘生相上那假名安立的,才是无相法。二宗不同,表列如下:
无实假名无实(空宗)
缘生法假名缘生有相(有宗)
再以胜义谛相品的幻师喻,来助明空有二宗对缘生法的不同观点。幻师以幻术的力量,幻作牛马等的种类幻像,而诸幻化的相状,有种迷惑的作用,是为依他的因缘有。若在幻化的像上,生起实象实马的言说,即为遍计的假名有了。以唯识的见解说:言说的牛马是无实的,迷惑的幻马不能说没得。以中观的见解说:言说的牛马固是无实的,迷惑的幻马亦然。言说是因幻化的牛马有的,能诠的言教既是无实,那里还有对象的牛马?如果定执有幻起的牛马,亦应有实有的言说牛马,既不许言说的假名是有,为何要执幻起的牛马是有?经说:“取相无实,现相亦无”,所以实有相的执着破除,实有相也就不可得。般若弥勒问品说:“遍计无体,依他有体,圆成非有体非无体”。接着又说依他的有体是假名有的,可知缘生的依他起,确是无实自性的。
戊二追会深密教
己一陈疑请释
尔时,胜义生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曾独在静处,心生如是寻思:世尊以无量门曾说诸蕴所有自相、生相、灭相、永断、遍知。如说诸蕴,诸处、缘起、诸食亦尔。以无量门曾说诸谛所有自相、遍知、永断、作证、修习。以无量门曾说诸界所有自相、种种界性、非一界性、永断、遍知。以无量门曾说念住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如说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亦复如是。以无量门曾说八支圣道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世尊复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未审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我今请问如来斯义,惟愿如来哀愍解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胜义生菩萨,是本品问法的代表者。有说他是地上的大菩萨,已契证了诸法的胜义谛理,生如来家,为佛陀的真子,所以叫胜义生。有说他是地前的权小菩萨,因对胜义谛理还生生的没有理解,所以叫胜义生。这时,他以代表的资格出席禀白佛陀说:世尊!我曾经单独的在寂静的山林树下,生起了这样的感想(寻思,是有漏心心所的总名,虽不通于胜义谛,但正当的寻思还是要的,不正的寻思才要不得):第一、世尊曾经以无量的方式,种种的法门,宣说诸蕴的所有自相、生相、灭相、永断、遍知。此之五相,与前胜义谛相品中说的蕴相、蕴起、蕴尽、蕴灭、蕴灭作证五句,稍有出入。小乘学者,不接受一切法空的理论,由于他认为世出世间的一切诸法是实有的。他们把一切法分作两类:一是虚假的,一是真实的。如说我是假有的,而组合假我的五蕴法,却是实有的,如实有的五蕴法也没有,试问依于什么说有假我呢?又如这本书是假的,成这书的纸不能说没得,如无实有的纸,怎会有假的书?又如空花水月是假的,但太空月光不能说没得。所以说“假必依实”。为假所依的实有法,小乘说是真实有的。蕴处界的一切法,各有他的相貌,是为诸法的自相;没有自相,一切法就不得成。生相,是指五蕴的生起。灭相,是指五蕴的消灭。永断,就烦恼说,如在色蕴上生起贪爱,引生后后色法,这是系缚相,断此后,蕴灭尽不起,名为永断。遍知,就认识说,如色,具有什么功德,含有什么过失,来是怎样来的,去又如何去法,他的生灭变化,过患出离,…
《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