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二○一一年修订版)

  —道源长老 民国六十九年二月讲于台北志莲精舍—

  张素贞 成文

  悬谈

  今天是农历年刚过,正月初十,大家初次见面,先跟诸位拜个晚年,愿诸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这次讲经因为各种因缘,只有七天的时间,我考虑给大家讲能应时应机的经,想想还是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普门品),因为这个时代多灾多难,我们凡夫遇到灾难,只有求观世音菩萨来救苦,《普门品》是专门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经,道源一再考虑,才决定讲《普门品》。

  《普门品》出自《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一部大经,分七卷、二十八品,一共七万多字,《普门品》是第二十五品。《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最后说的经,是一部纯圆独妙的经。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一个说法偈子:「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释迦牟尼佛成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讲经说法,说的阿含经是小乘经典,在中国《大藏经》里面共有四部,叫「四阿含」,说了十二年之久。「方等八」,方正平等的大乘经,是初入的大乘,天台宗给它取名为通教大乘。通教者是通于小乘、通于大乘,是接小乘的根机。小乘人听了十二年小乘经,初听大乘经,讲得太高深,听不懂,所以先讲比较浅的方等经,讲了八年。「二十二年般若谈」,般若经谈得最久,谈了二十二年之久。「法华涅槃共八年」,最后说的是《法华经》,说了八年,是带着《涅槃经》说的,《涅槃经》只说了一天一夜。「华严最初三七日」,《华严经》是最初说的,说了三七,二十一天。这一句应该摆在第一句,可是天台宗祖师作的偈子,我们不敢改。

  由上面的偈颂计算,释迦佛说法应该是五十年,但是因为释迦佛是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那一年不足一个月。而他八十岁涅槃,是二月十五日,那一年只有一个半月。所以虚年是五十年,实际说法只有四十九年。因此我们知道,《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成了佛,说法四十二年以后才说的。

  《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虽然我们不知道八年说《法华经》,是第几年说《普门品》,但是一定是说了二十四品,才说《普门品》,《普门品》说完还有三品。可能八年说《法华经》,已经说到第六、七年,也就是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到第四十七、八年才说《普门品》。

  释迦佛说法的历程,按现在的学历来配合,阿含十二年,等于六年小学;方等八年,等于三年初中;二十二年般若谈,等于三年高中;《法华经》说八年,等于四年大学。若按照现在的学历来算,就是到了大学四年级开学,才说《普门品》,说一年大学就毕业了。

  为什么要把四十九年说法的过程向诸位详细解释呢?因为大家要了解,《普门品》是释迦佛晚年说的,是纯中之纯、圆中之圆的经典。我们看到《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经文浅显易懂,以为这部经没有什么高深,这是很大的误解,其实这是最圆顿、最高深的一部大乘经。

  《法华经》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功德,是在他的果位上讲的,着重事相救火灾、救水灾,很好了解。他怎么会救火灾、救水灾呢?你得去看《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他得了十四种无畏,才能救苦救难。那是讲观世音菩萨因位上修行的功夫,大多谈理论,虽然难懂,但是它的义理,反而没有《普门品》来得高深。

  讲这一段话,就是先把《普门品》的地位,道理的高深说清楚,好令诸位对《普门品》生起恭敬心,这是最高深的一部经,不是浅显的大乘经。你对《普门品》起恭敬心,虔诚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得到迅速的感应。

  下面开始讲解经题,先讲总题。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五字是经题,「妙法莲华」是别题,别题者,别在此经,其他的经不叫妙法莲华,譬如《阿弥陀经》、《金刚经》。「经」字是通题,通于一切经,《阿弥陀经》叫经,《金刚经》也叫经。

  先讲别题,佛说的经很多,但不出七种立题,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七种立题里面的资料,只有人、法、喻三种,单种取名有三种,叫做单三。重复取名有三种,叫做复三。人、法、喻三种具足有一种,叫做具足一。

  何谓单三?举个例子:我们常念的《佛说阿弥陀经》,能说的释迦佛,所说的阿弥陀,都是究竟觉悟的人,叫单人立题。比如我们诵《梵网经》,梵网是譬喻,叫单喻立题。《涅槃经》,涅槃是法,叫单法立题。

  何谓复三?就是两种资料重复起来,第一种人喻立题:比方《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人,他说法像狮子吼,是譬喻。第二种法喻立题:比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是法,金刚是譬喻。第三种人法立题:比方《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

  何谓具足一?就是人、法、喻三种资料具足,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譬喻,是人、法、喻三种合起来。

  《妙法莲华经》属于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譬喻。「妙法」,不可思议曰「妙」,不可心思、不可言议。我们凡夫的心想不到,叫不可心思;我们凡夫的语言说不到,叫不可言议。佛经上所说的「法」字,等于万物的「物」,但是比物来得宽广,物单指一张桌子、凳子。法则包括事法、理法。事法,世间的凡夫法,森罗万象。理法,出世间的圣人法。

  妙法,就是不可思议的心法,佛教讲的心有四种:

  一、肉团心:就是五脏中的心脏,佛教讲真心、妄心,不讲肉团心,因为肉团心属于身体的一部份,没有灵知灵觉,只是一个肉团而已。

  二、缘虑心:攀缘思虑,想来想去,就是有思虑、有思想的心,佛教专门名词叫第六识。

  三、集起心:「集」是会集、集聚。「起」是生起、发起。集诸种子起现行,佛教专门名词叫第八识。第八识能够收集一切种子,由种子再发起现行,叫做集起心。

  简单说,心有两种:缘虑心、集起心,详细分有八个识,佛经上讲的妄想心,包括缘虑心和集起心,也就是第六识、第八识,合起来叫做妄想心,简单说,叫妄心。

  四、真心:也叫佛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我们凡夫不能了解真心在哪里?叫不可思。佛说的真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可是我们解释不到,叫不可议。「妙法」是心法妙,心法是真心,不可思议,所以叫妙法。现在讲妙法,就是讲你、我、一切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心法。

  真心之法,怎样妙呢?它具足十法界,即所谓四圣六凡。凡夫六种,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凡夫都在我们心里,叫做心具足六凡。圣人有四种,小乘两种:声闻、缘觉,大乘两种:菩萨、佛,这四种圣人也在我们心里。我们一个心法,具足六道凡夫之法,也具足四种圣人之法,不可思议,所以妙。

  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在理性上讲,都是心造出来的。地狱是从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无恶不作,越做越恶,造了恶业,得了恶果,就到地狱道受报;轻一点,到饿鬼道受报;再轻一点,到畜生道受报,都是因为你造了恶法,造出来三种恶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也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修十种善法,上天堂受报,跟外道不同,外道说天国是上帝造的,佛教说是我们的心造的。你造十种善法,造出个天堂来,可享受善的果报。你虽然修善法,但是不断瞋恨,喜欢发脾气,就到阿修罗道受报。如果你是佛弟子,守五戒,若不是佛弟子,不造杀、盗、淫、妄的恶业,将来都到人道受报。六道都是我们的心造的,简单说:「心造天堂,心造地狱。」天堂是我们的心造的,地狱也是我们的心造的,所以叫妙法。

  再讲心造四圣,三界以内的众生都在受苦,不但在三恶道受苦,在人间也在受苦,生到天上也得受苦。二乘人声闻、缘觉,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他们认为三界有六道轮回,受苦无穷,生死是冤家对头,所以一定要修行用功,超出三界,了脱生死。菩萨,要救度一切众生,于是发慈悲心,修六度万行,功德修圆满就成佛。所谓:「心造小乘,心造大乘。」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种圣人,都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

  心法是妙法,对我们有什么利益?佛说的妙法是利益众生,而且能够成佛,我们有一个可以成佛的心,为什么不去成佛呢?你能一念相信,就修六度万行,修得功德圆满,不就成佛吗?这就是认清楚自己有成佛的心,要是没有讲到心法之妙,你信了佛,皈依三宝,天天烧香、拜佛,以为佛在佛殿里,你把佛法当成外道法,心外求道。佛法者,心法也,知道佛在我心里,你学到佛法了。你了解妙法,就是我们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真心,就回光返照,你不要认为妙法是在你的心外,不要以为佛在你的心外。你体认到:佛在我心里,妙法就是我自己的心,那你成佛有份了。

  我们每天晚上做晚课放蒙山,先念《华严经》的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接着就念破地狱真言、普召请真言,打开地狱,把地狱的众生都召请来,诵三昧耶戒真言、变食真言,请他们吃甘露法食,把他们超度离苦得乐,皆共成佛道。

  这里有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地狱的众生,以前造的恶业太重才堕地狱,地狱打得开吗?一切唯心造,怎么打不开?我有本事打开地狱。第二个问题,地狱的众生业障太重,我能度得了吗?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怎么度不了?所以要先作观想:「若人欲了知」,假若你这个人,想要明了知道。「三世一切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一切诸佛。「应观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也叫做佛性。「一切唯心造」,三世诸佛都是我的心造出来的,心能够造三世诸佛,不能够破地狱,度地狱的众生吗?一定可以的,因为心力不可思议!…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