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二○一一年修訂版)
—道源長老 民國六十九年二月講于臺北志蓮精舍—
張素貞 成文
懸談
今天是農曆年剛過,正月初十,大家初次見面,先跟諸位拜個晚年,願諸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滿!這次講經因爲各種因緣,只有七天的時間,我考慮給大家講能應時應機的經,想想還是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下簡稱普門品),因爲這個時代多災多難,我們凡夫遇到災難,只有求觀世音菩薩來救苦,《普門品》是專門講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經,道源一再考慮,才決定講《普門品》。
《普門品》出自《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是一部大經,分七卷、二十八品,一共七萬多字,《普門品》是第二十五品。《妙法蓮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最後說的經,是一部純圓獨妙的經。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有一個說法偈子:「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叁七日。」「阿含十二」,釋迦牟尼佛成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講經說法,說的阿含經是小乘經典,在中國《大藏經》裏面共有四部,叫「四阿含」,說了十二年之久。「方等八」,方正平等的大乘經,是初入的大乘,天臺宗給它取名爲通教大乘。通教者是通于小乘、通于大乘,是接小乘的根機。小乘人聽了十二年小乘經,初聽大乘經,講得太高深,聽不懂,所以先講比較淺的方等經,講了八年。「二十二年般若談」,般若經談得最久,談了二十二年之久。「法華涅槃共八年」,最後說的是《法華經》,說了八年,是帶著《涅槃經》說的,《涅槃經》只說了一天一夜。「華嚴最初叁七日」,《華嚴經》是最初說的,說了叁七,二十一天。這一句應該擺在第一句,可是天臺宗祖師作的偈子,我們不敢改。
由上面的偈頌計算,釋迦佛說法應該是五十年,但是因爲釋迦佛是臘月(農曆十二月)初八成佛,那一年不足一個月。而他八十歲涅槃,是二月十五日,那一年只有一個半月。所以虛年是五十年,實際說法只有四十九年。因此我們知道,《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成了佛,說法四十二年以後才說的。
《普門品》,是《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雖然我們不知道八年說《法華經》,是第幾年說《普門品》,但是一定是說了二十四品,才說《普門品》,《普門品》說完還有叁品。可能八年說《法華經》,已經說到第六、七年,也就是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說到第四十七、八年才說《普門品》。
釋迦佛說法的曆程,按現在的學曆來配合,阿含十二年,等于六年小學;方等八年,等于叁年初中;二十二年般若談,等于叁年高中;《法華經》說八年,等于四年大學。若按照現在的學曆來算,就是到了大學四年級開學,才說《普門品》,說一年大學就畢業了。
爲什麼要把四十九年說法的過程向諸位詳細解釋呢?因爲大家要了解,《普門品》是釋迦佛晚年說的,是純中之純、圓中之圓的經典。我們看到《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經文淺顯易懂,以爲這部經沒有什麼高深,這是很大的誤解,其實這是最圓頓、最高深的一部大乘經。
《法華經》講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功德,是在他的果位上講的,著重事相救火災、救水災,很好了解。他怎麼會救火災、救水災呢?你得去看《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他得了十四種無畏,才能救苦救難。那是講觀世音菩薩因位上修行的功夫,大多談理論,雖然難懂,但是它的義理,反而沒有《普門品》來得高深。
講這一段話,就是先把《普門品》的地位,道理的高深說清楚,好令諸位對《普門品》生起恭敬心,這是最高深的一部經,不是淺顯的大乘經。你對《普門品》起恭敬心,虔誠念觀世音菩薩,才能得到迅速的感應。
下面開始講解經題,先講總題。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五字是經題,「妙法蓮華」是別題,別題者,別在此經,其他的經不叫妙法蓮華,譬如《阿彌陀經》、《金剛經》。「經」字是通題,通于一切經,《阿彌陀經》叫經,《金剛經》也叫經。
先講別題,佛說的經很多,但不出七種立題,所謂單叁、複叁、具足一。七種立題裏面的資料,只有人、法、喻叁種,單種取名有叁種,叫做單叁。重複取名有叁種,叫做複叁。人、法、喻叁種具足有一種,叫做具足一。
何謂單叁?舉個例子:我們常念的《佛說阿彌陀經》,能說的釋迦佛,所說的阿彌陀,都是究竟覺悟的人,叫單人立題。比如我們誦《梵網經》,梵網是譬喻,叫單喻立題。《涅槃經》,涅槃是法,叫單法立題。
何謂複叁?就是兩種資料重複起來,第一種人喻立題:比方《如來師子吼經》,如來是人,他說法像獅子吼,是譬喻。第二種法喻立題:比方《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波羅蜜是法,金剛是譬喻。第叁種人法立題:比方《文殊問般若經》,文殊菩薩是人,般若是法。
何謂具足一?就是人、法、喻叁種資料具足,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是譬喻,是人、法、喻叁種合起來。
《妙法蓮華經》屬于法喻立題,「妙法」是法,「蓮華」是譬喻。「妙法」,不可思議曰「妙」,不可心思、不可言議。我們凡夫的心想不到,叫不可心思;我們凡夫的語言說不到,叫不可言議。佛經上所說的「法」字,等于萬物的「物」,但是比物來得寬廣,物單指一張桌子、凳子。法則包括事法、理法。事法,世間的凡夫法,森羅萬象。理法,出世間的聖人法。
妙法,就是不可思議的心法,佛教講的心有四種:
一、肉團心:就是五髒中的心髒,佛教講真心、妄心,不講肉團心,因爲肉團心屬于身體的一部份,沒有靈知靈覺,只是一個肉團而已。
二、緣慮心:攀緣思慮,想來想去,就是有思慮、有思想的心,佛教專門名詞叫第六識。
叁、集起心:「集」是會集、集聚。「起」是生起、發起。集諸種子起現行,佛教專門名詞叫第八識。第八識能夠收集一切種子,由種子再發起現行,叫做集起心。
簡單說,心有兩種:緣慮心、集起心,詳細分有八個識,佛經上講的妄想心,包括緣慮心和集起心,也就是第六識、第八識,合起來叫做妄想心,簡單說,叫妄心。
四、真心:也叫佛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我們凡夫不能了解真心在哪裏?叫不可思。佛說的真心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可是我們解釋不到,叫不可議。「妙法」是心法妙,心法是真心,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現在講妙法,就是講你、我、一切衆生,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心法。
真心之法,怎樣妙呢?它具足十法界,即所謂四聖六凡。凡夫六種,叁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叁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六道凡夫都在我們心裏,叫做心具足六凡。聖人有四種,小乘兩種:聲聞、緣覺,大乘兩種:菩薩、佛,這四種聖人也在我們心裏。我們一個心法,具足六道凡夫之法,也具足四種聖人之法,不可思議,所以妙。
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在理性上講,都是心造出來的。地獄是從我們的心造出來的。你無惡不作,越做越惡,造了惡業,得了惡果,就到地獄道受報;輕一點,到餓鬼道受報;再輕一點,到畜生道受報,都是因爲你造了惡法,造出來叁種惡道。叁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也是我們的心造出來的。你修十種善法,上天堂受報,跟外道不同,外道說天國是上帝造的,佛教說是我們的心造的。你造十種善法,造出個天堂來,可享受善的果報。你雖然修善法,但是不斷瞋恨,喜歡發脾氣,就到阿修羅道受報。如果你是佛弟子,守五戒,若不是佛弟子,不造殺、盜、淫、妄的惡業,將來都到人道受報。六道都是我們的心造的,簡單說:「心造天堂,心造地獄。」天堂是我們的心造的,地獄也是我們的心造的,所以叫妙法。
再講心造四聖,叁界以內的衆生都在受苦,不但在叁惡道受苦,在人間也在受苦,生到天上也得受苦。二乘人聲聞、緣覺,觀叁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他們認爲叁界有六道輪回,受苦無窮,生死是冤家對頭,所以一定要修行用功,超出叁界,了脫生死。菩薩,要救度一切衆生,于是發慈悲心,修六度萬行,功德修圓滿就成佛。所謂:「心造小乘,心造大乘。」聲聞、緣覺、菩薩、佛,四種聖人,都是我們的心造出來的。
心法是妙法,對我們有什麼利益?佛說的妙法是利益衆生,而且能夠成佛,我們有一個可以成佛的心,爲什麼不去成佛呢?你能一念相信,就修六度萬行,修得功德圓滿,不就成佛嗎?這就是認清楚自己有成佛的心,要是沒有講到心法之妙,你信了佛,皈依叁寶,天天燒香、拜佛,以爲佛在佛殿裏,你把佛法當成外道法,心外求道。佛法者,心法也,知道佛在我心裏,你學到佛法了。你了解妙法,就是我們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真心,就回光返照,你不要認爲妙法是在你的心外,不要以爲佛在你的心外。你體認到:佛在我心裏,妙法就是我自己的心,那你成佛有份了。
我們每天晚上做晚課放蒙山,先念《華嚴經》的偈頌:「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接著就念破地獄真言、普召請真言,打開地獄,把地獄的衆生都召請來,誦叁昧耶戒真言、變食真言,請他們吃甘露法食,把他們超度離苦得樂,皆共成佛道。
這裏有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地獄的衆生,以前造的惡業太重才墮地獄,地獄打得開嗎?一切唯心造,怎麼打不開?我有本事打開地獄。第二個問題,地獄的衆生業障太重,我能度得了嗎?一切衆生都有佛性,怎麼度不了?所以要先作觀想:「若人欲了知」,假若你這個人,想要明了知道。「叁世一切佛」,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一切諸佛。「應觀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也叫做佛性。「一切唯心造」,叁世諸佛都是我的心造出來的,心能夠造叁世諸佛,不能夠破地獄,度地獄的衆生嗎?一定可以的,因爲心力不可思議!…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