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日光論
南喀貝大師 著
緣宗法師 譯
夏壩活佛 講授
甲一 爲鼓勵具慧者修法介紹本法傳承史及教誡殊勝 分二
乙一 爲顯示法源清淨故介紹本法傳承史與總說
乙二 爲對教誡生恭敬故由不共作用之門別說教誡殊勝
甲二 正說大寶教誡之王 分二
乙一 思惟前行基礎之法 分四
丙一 思惟暇滿難得及利大之理 分二
丁一 從因方面思惟難得
丁二 從果方面思惟難得
丙二 思惟現世不能久住死無常之理 分叁
丁一 思惟死決定之理
丁二 思惟死無定期之理
丁叁 思惟死時除正法外余皆無益
丙叁 思惟業果之理 分四
丁一 思惟業決定之理
丁二 思惟業增長廣大之理
丁叁 思惟不遇未造業之理
丁四 思惟已造業不失之理
丙四 思惟輪回過患之理 分六
丁一 思惟無定過患
丁二 思惟無飽足過患
丁叁 思惟數數舍身過患
丁四 思惟數數結生過患
丁五 思惟數數高下過患
丁六 思惟無伴過患
乙二 正行修大寶菩提心之法 分二
丙一 修世俗菩提心之次第 分二
丁一 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丁二 正說修習次第 分二
戊一 正修世俗菩提心 分二
己一 修希求利他之菩提心 分二
庚一 由功過之門開示自他相換 分二
辛一 由思惟我愛執過患之門開示何應舍
辛二 由思惟他愛執功德之門開示何應取
庚二 正修希求利他之菩提心 分二
辛一 正行時修法 分二
壬一 修慈 分叁
癸一 施身法 分二
子一 施于有情 分二
醜一 奉獻于未入道補特伽羅
醜二 奉獻于入道補特伽羅
子二 施于器界
癸二 施受用
癸叁 施善根
壬二 修悲 分二
癸一 取有情苦
癸二 取器界過
辛二 結行與座間修法
己二 修希求菩提之菩提心次第
戊二 支分教授 分五
己一 轉惡緣爲菩提道 分二
庚一 略示
庚二 廣說 分二
辛一 依殊勝意樂菩提心轉惡緣爲道
辛二 依殊勝加行積淨二者轉惡緣爲道
己二 開示一生修持之總綱
己叁 開示修習純熟之量
己四 開示修心行者不可違越之諸叁 昧 耶 分二
庚一 以偈頌開示之條款 分叁
辛一 修心不違承許之戒
辛二 修心不流于怪誕
辛叁 修心不墮于偏黨
庚二 以長行開示之條款
己五 開示修心學處 分二
庚一 以偈頌開示之條款
庚二 以長行開示之條
丙二 修勝義菩提心 分叁
丁一 教授之對象
丁二 開示修勝義菩提心之法之時
丁叁 正說修勝義菩提心之教授 分二
戊一 認識無明且顯明此爲輪回根本
戊二 爲斷無明須抉擇無我見及抉擇之理 分二
己一 抉擇二無我之次第
己二 正說抉擇無我之理 分叁
庚一 抉擇補特伽羅無我之理 分二
辛一 抉擇我無自性
辛二 抉擇我所無自性
庚二 抉擇法無我之理
庚叁 依此現起如幻補特伽羅與法之理 分二
辛一 如幻似義
辛二 如幻正義
《修心日光論》
敬禮歸依至尊具大悲心諸位大德們直至永遠,懇請在一切階段對我悲憫攝受!
他以慈悲爲材料,
營造出菩提心的舟筏,
揚起六度四攝的巨帆,
伴隨無有懈怠的精進風起航,
帶領有情渡過輪回大海,
抵達一切智的如意寶洲,
他就是最上商主釋迦牟尼,
我頂禮于佛陀的足下。
彌勒、無著、世親、堅慧,
文殊、龍猛、聖者寂天,
金洲之王、吉祥阿底峽師,
仲敦巴與叁昆仲等,
我也分別一一頂禮。
能將各位大車的道軌,
明析不混善作教誡,
那是濁世第二佛陀宗喀巴,
我敬禮于文殊大師的足下。
大師所說的最上教誡,
厥爲修習菩提心法,
我當加以正確解說,
大乘道的有緣人啊,
請你們歡喜聽受!
我將在此講解著名的修大寶菩提心法——“大乘修心大耳傳”(即《修心七義》)。
全文分兩大科:
甲 一爲鼓勵具慧者修法介紹本法傳承史及教誡殊勝;
甲二 正說大寶教誡之王。
甲一 爲鼓勵具慧者修法介紹本法傳承史及教誡殊勝分兩部分:
乙一 爲顯示法源清淨故介紹本法傳承史與總說教誡殊勝;
乙二 爲對教誡生恭敬故由不共作用之門別說教誡殊勝。
乙一 爲顯示法源清淨故介紹本法傳承史與總說教誡殊勝
(《修心七義》正文中說:)
“教授甘露藏,金洲所傳來”
從總體上講,正等覺所說的八萬四千法蘊或叁轉*輪,全部合起來可概括爲兩大類:
第一,爲了徹底消除我執的錯亂;
第二,修習利他心之道及諸支分。
前者按所诠來講,即聲聞與獨覺二乘。按能诠來講,即佛爲引導聲聞、獨覺種姓而說的小乘藏。後者按所诠來講,爲因、果大乘。按能诠來講,爲佛說的大乘顯密經教。此處所開示的爲修菩提心的教誡,它是有緣人士進入能獲一切種智佛位方便——大乘的門徑。
佛陀世尊所賜的一切修菩提心教誡,保存在各位大車的叁派之中。它們全都是最上、最勝、最妙的甘露,能消滅八萬四千種煩惱疾病,以及煩惱所出生的生、老、病、死等所有痛苦,並能容易地賜予無住涅槃之位。總的來說,甘露的梵文“阿密哩達”一詞是指能賜予不死之物。正如有經驗的醫師能夠妥善診斷疾病並配藥,從而使病者解脫病、老、死,而在所有藥品之中,最主要或最殊勝的是“支麻格”藥,光是它的氣味便能消除擴散迅速最厲害的蛇毒。同樣的,《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所說的教誡,是所有能賜不死藥物中最爲重要者。發心想獲聲聞或獨覺菩提者,具足道之支分而修,也能獲得解脫輪回生、老、病、死之位。但是,如果發起無上菩提心具足道之支分而修,則聲聞、獨覺大阿羅漢和住清淨地大菩薩無法斷除的不可思議變異生死也能徹底消滅,並能獲得一切種智——佛陀世尊之位。因此,在所有能賜不死的甘露中,如精華般最爲殊勝者,厥爲大寶菩提心。
金洲上師擁有諸位大車全圓道軌叁派傳承,他將此教誡如瓶傾注般授予大覺窩阿底峽尊者。雖然大覺窩的弟子中有無數來自印度、喀什米爾、邬仗那、尼泊爾和西藏等地的智者和成就者,但能弘揚上師事業的傳承住持者,是度母授記的仲敦巴·傑尾迥乃(勝者生源)。
格西仲敦巴所建熱振寺中,出了許許多多成就者,可與西方邬仗那的成就者數量媲美。在所有弟子中,能繼承上師事業並發揚光大的,是人稱“大寶叁昆仲”的叁位大德。其中著名的格西博朵瓦大師,是十六阿羅漢之一的聖支分生尊者的化身,他擁有善知識仲敦巴的所有顯密教典教授傳承。博朵瓦大師的事業極爲廣大,他以《菩薩地論》、《大乘莊嚴經論》、《本生經》、《集法句經》、《集菩薩學論》和《入菩薩行論》六種教典作爲聽講的中心,以大寶菩提心作爲修持的中心。通過弘揚佛教的講修事業,出現了逾二千多名一心追求解脫的弟子,最出名的有涅區的朗、虐二師,藏區的楞、囊二師,康區的洽、帕二師,多區的碑、洛二師,中區稱爲日月二輪的朗、夏二師。次由格西紮巴、格西定巴瓦及紮嘎瓦大師等繼承法統。其中香敦大師夏惹瓦擁有全部教典教授傳承,被稱爲上師事業的繼承者。他曾爲二千八百名出家衆多次講授六種教典和教授,從而出現四名繼承事業的心子:卻隆古協負責善後,達嘎瓦大師負責講經,尼麥持律師負責加持,切喀瓦大師負責菩提心教授。
格西切喀瓦大師先是在涅加辛巴跟前聽受朗日塘巴所著的《修心八偈》,而對噶當派教法産生信心。他後來前往拉薩,意在探訪修心法類。他的一些好友建議說,大乘的上師應當像肩頭扛有日月般那樣偉大,所以你應該去拜訪夏惹瓦大師或洽域瓦大師。切喀瓦遵囑來到“雪”區夏惹瓦大師住的地方,當時格西正在講《聲聞地》,他便坐下來聽。聽完之後,他覺得並沒得到什麼東西,反而有些迷糊。于是他心裏計劃著想問一下夏惹瓦是否有這個法門,以及能不能實修。如果夏惹瓦回答是否定的,他便准備去別處。
有一天,當他受邀前來參加僧衆齋宴的時候,半路上看到格西夏惹瓦在繞塔,于是走到夏惹瓦面前,將大氅鋪成座墊,然後說道:“請您坐一下,我有件事想請教您”。 夏惹瓦問道:“這位大德還有什麼事需要討論嗎?該談的我已在法座上都講過了”。 于是,切喀瓦將朗日塘巴的《修心八偈》念了一遍,問道:“您有這個法門嗎?我這個人心思十分散亂,然而當我找不到房子住或受到他人誹謗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修法還是有點幫助。但有時候我感到自己能力不太夠,不知道我可不可以修這個法?它是不是能夠使我成佛?”夏惹瓦坐在那裏一聲不吭,等數完手裏一百零八粒菩提籽念珠後才回答說:“大德,能不能修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如果您不想要成佛的果位也就罷了。如果您有這一願望,不入這個法門是成不了佛的”。 切喀瓦心想,這些話表明他心裏肯定有特別的體驗,于是又問道:“請問這個法門有什麼經教的依據呢?”夏惹瓦答道:“難道聖龍猛還不夠標准嗎?”《寶鬘論》中說:
“ 願彼等罪報于我,
我無余善熟于彼”。
切喀瓦聞言便請求說:“我對于這個法門很有信心,請您大悲攝受我吧!”夏惹瓦說:“那麼請設法住下來,並解決生活問題”。 切喀瓦又好奇地問道:“您爲何在法會上只字不提這一法門呢?”回答是:“對他們講沒有益處,他們是沒法學的”。 切喀瓦頂禮叁次後告退。
切喀瓦回家後,在房東的藏書中找到《寶鬘論》,經閱讀發現的確有夏惹瓦提到的頌文,由此斷除其他分別疑慮,對此一心專修了兩年多。後來又在傑貢修了六年,在夏瓦修了四年。簡言之,切喀瓦依止格西夏惹瓦修了十四年,生起了清淨體驗。對此他曾說,即便將祖業變賣成黃金供師而自己睡在草糠堆裏,那也是值得的…
《修心日光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