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八方珠玉集
拈八方珠玉集序。
驗宗眼正邪。破知見窠窟。離得失。截路布。于古今公案。俾出沒卷舒。盤折玲珑。得大機。發大用而無绉毫知解。到大休大歇安穩之地。洞明本分大鉗錘啓迪作家真爐[革+(備-人)]。善搏搦實穿千變萬化作略者。無出乎拈古。爲參玄徑。正要關也。古來大宗師。靡不尚之。苟理地未明。情有向背。墮在解脫毒海。見處管帶偏枯。則莫能提掇。縱或禔掇。必隨語生解。罔辨端倪爾。如趙州勘婆。玄沙未徹。少室得皮得髓。刻舟之流。乃確然定淺深。法眼拈德山小參。趁塊之人。謂灼然成兩橛。略舉此數節。透與未透。曉然明矣。
佛鑒大禅師予畏友也。居大相國寺智海院日。以書到夾山。敘及拈古。獨稱雪窦爲冠絕。常師法之。因思禅門八方珠玉集。叢林雖盛傳。皆作者公案。而未有拈提者。發意遇小參升座結綠。拈之成一段勝事。既而果踐其言。逮至被。旨徙蔣山。凡數年。歸寂。予適繼其高躅。才抵鍾阜。即索于其徒閱之。止拈及半。惜乎不滿其志願。乃爲終。拈掇亦數載。克就大概。唯直截指道妙。抑揚縱奪。隱顯殺活。皆泯合前所論旨趣也。期具宗正眼。絕知解者。賞之。
宣和七年。住東京天甯萬壽禅寺。
佛果老僧克勤題。
佛鑒勤禅師 佛果圓悟勤禅師。
正覺方庵顯禅師 佛海石溪月禅師。
閱鍾阜二禅師拈古集。
二師宗門棣萼。行道有年矣。諸方譽望。傑出叢林。而前此未聞。同風之語。如岩頭雪峰。大隋投子。千裏響應之句。爲所恨也。予每獨歌笑吟詠。舞蹈自樂于林泉。一日訪。
平等居士。太原公。幾案間。得二師拈提。八方珠玉集。閱之數則。乃見作家宗匠。抑揚卷舒。盡于斯矣。既爲異時龜鑒。不可無作。因寓意于逐則之下。二師語句之末。互爲酬唱。此道于絕聖棄智之微雲。
紹興丙。辰方庵正覺老僧(宗顯)題。
心覺顯禅師得度于紹覺白。白嗣黃檗勝。勝嗣黃龍南。正覺于黃龍。爲四世矣。南遊曆淮浙。參演祖于海會。祖深器之。以佛果佛鑒。爲師友。暨還成都。應長松之命。唱紹覺之道。大行于蜀。拈提八方珠玉。後數十年。佛海石溪老人。挾之而南。尋住金陵天甯。亦隨後著語。(祖慶)侍佛海于太白冷泉。聽其所說。出處甚詳。今並四大老拈提。锓梓以壽其傳。爲世大光明幢耳。
寶祐五年解製日。
吳江聖壽住山(祖慶)謹題。
佛鑒佛果正覺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上。
住聖壽沙門祖慶重編。
※舉沩山坐次。見仰山從方丈前過。沩雲。若是百丈先師。子須吃痛棒始得。仰雲。今日事作麼生。沩雲。合取兩片皮。仰雲。此恩難報。沩雲。非子不才。沩山年邁。仰雲。今日親見百丈師翁。沩雲。子向什麼句中。見先師。仰雲。不道見。只是無別。沩雲。始終作家。
◎佛鑒拈雲。沩山搖頭。仰山擺尾。雖然頭尾相應。師資道合。未免養子之緣。若欲發明大寂門風。直須耳聾叁日。隨後一喝。
◎正覺雲。仰山于大寂棒下。玉轉珠回。直得風行草偃。且道他于什麼句中。見百丈無別。只因孝順用力少。
◎佛海雲。箕裘之業。克紹者。須是賢子孫。沩山略露些子。仰山直下披襟。而不覺阿辘辘地。使沩山機用。同時阿辘辘地底。又向甚處著。拈主丈雲。古人且置。今日作麼生。靠主丈雲。放過也好。
※舉沩山吃茶次。仰山侍立。乃問。和尚百年後。人問先師法道。如何傳嗣。沩山雲。一粥一飯。仰山雲。前人不肯。又作麼生。沩雲。作家師僧。仰禮拜。沩雲。向後錯舉即不可。
◎佛鑒拈雲。沩山嚴而不威。仰山恭而無禮。遂豎起柱杖雲。沩山當時。若知有者個家風。兒孫亦未見斷絕。
◎正覺雲。作麼是恭而無禮。不然父有爭子。
◎佛海雲。沩山吃一盞茶。也被仰山撼動一上。猶幸老而不耄。壯力尚存。不行棒喝。而有過于德山臨濟之用。若撿點得出。作家師僧。
※舉沩山問仰山。即今事且致。自古事作麼生。仰叉手近前。沩雲。猶是只今事。自古事作麼生。仰叉手退後。沩雲。汝屈我。我屈汝。
◎佛鑒拈雲。仰山雖善進前退後。發明古今。其柰沩山向糊餅裏呷汁。壓沙覓油。雖然如是。且道仰山叉手。意作麼生。若也知得。行腳事辨。其或未然。老僧不曾辜負諸人。自是諸人辜負老僧。
◎正覺雲。仰山進前退後。洞古明今。沩山因甚道。彼此相屈。相見錦江頭。相攜上酒樓。會醫還少病。知分不多愁。
◎佛海雲。近前退後。叉手當胸。通古貫今。當機觌面。美則美矣。須知有不落古今事。若道得。彼此不虛屈。不然切忌驢前馬後。
※舉沩山坐次。仰山與香嚴侍立。沩雲。如今總與麼者少。不與麼者多。香嚴從東過西立。仰山從西過東立。沩雲。這個因緣。叁十年後。如金擲地相似。仰雲。亦須是和尚提唱始得。和嚴雲。即今亦不少。沩雲。合取狗口。
◎佛鑒拈雲。沩山幸自海晏河清。剛地無風起浪。雖然一波才動萬波隨。擲地金聲如瓦礫。仰山香嚴若能慎護。才見沩山恁麼道。便珍重下去。假饒沩山咳唾風生。也須無出氣處。
◎正覺雲。這叁個老漢。一時把不定。何故。易開終始口。難保歲寒心。
◎佛海雲。沩山絲線在手。才一抽牽。合棚俱動。一人移身不移步。一人移步不移身。不因徹底老婆。爭見當機不讓。畢竟明什麼邊事。合取狗口。
※舉沩山見仰山從外入。沩以兩手。握拳相交示之。仰便作女人拜。沩雲。如是如是。
◎佛鑒拈雲。須知道。解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沩山才向針鋒上。把定乾坤。仰山便向藕絲裏。開張世界。且因甚如此。不見道。功多業就。水到渠成。
◎正覺雲。客到主興。象席打令。招搖其頭。與拂拽請。
◎佛海雲。有是父必有是子。有是子必有是父。父才柱定。豈知身在毛群。子亦變通。不覺隨墮羽族。羽族則雞頭鳳尾。毛群則馬颔驢腮。因甚如此。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舉沩山坐次。仰山侍立。沩雲。寂子近日。宗門中令嗣作麼生。仰雲。大有人疑著此事。沩雲。寂子又作麼生。仰雲。某甲只管困來合眼。健即坐禅。所以未曾說著。沩雲。到者田地也難得。仰雲。據某見處。著此一句語亦不得。沩雲。爲一人也不得。仰雲。自古聖人。盡皆如是。沩雲。大有人笑汝與麼祗對。仰雲。解笑某甲。是某同參。沩雲。出頭作麼生。仰繞禅床一匝。沩雲。裂破古今。
◎佛鑒拈雲。動弦別曲。葉落知秋。自古自今。築著磕著。鳥道玄路。許他父子親遊。若是荊棘林中。猶欠悟在。以何爲驗。只如仰山繞禅床一匝。沩山雲。裂破古今。若是明眼衲僧。瞞他一點不得。
◎正覺雲。沩山放縱自由。仰山收拾太緊。總似與麼話會。宗門令嗣。豈到如今。須知他家有雙放雙收底手段始得。還有與仰山同參底麼。裂破古今。
◎佛海雲。宗門中令嗣。合眼坐禅處。平地打毬子。急須著眼觑。兩挑挑得上。叁築築不住。築得住。依前輥向毬門去。
※舉沩山在方丈內。臥見仰山入來。沩乃轉面向裏臥。仰雲。某甲是和尚弟子。不用形迹。沩作起勢。仰便出去。沩召雲。寂子。仰乃回來。沩雲聽老僧說個夢。仰低頭作聽勢。沩雲。爲我原看。仰取一盆水。一條手巾來。沩洗面了。才坐。香嚴入來。沩雲。我適來與寂子作一上神通。不同小小。嚴雲。某甲在下面。了了得知。沩雲。子試道看。嚴乃點一碗茶來。沩歎雲。二子神通。過于鹙子。
◎佛鑒拈雲。夢中說夢。深許沩山。妙用神通。須還二子。傳茶度水。耀古騰今。年老心孤。憐兒惜子。向衲僧門下。一人在門外。一人在門裏。更有一人。遍界不曾藏。佛眼觑不見。
◎正覺雲。神機妙用。開眼作夢。非時現通。顯異惑衆。
◎佛海雲。擎茶過水。承顔接詞。智識不下仙陀。神通有過鹙子。撿點將來。總是開眼做夢。
※舉沩山一日見野火。乃問道吾。遠見火麼。吾雲。見。沩雲從何處起。吾雲。除去經行坐臥。請師別致一問來。沩便休去。
◎佛鑒拈雲。炎炎野火。人人皆見。獨有道吾。見得迥別。臭煙蓬[火+孛]。四面俱起。經行坐臥。了無交涉。汝等諸人。四威儀中。各宜照顧。莫教燒卻眉毛。
◎正覺雲。沩山將謂。道吾是個人。所以重問輕對。當時若問他經行坐臥底。作麼生看。道吾卻如何祗對。
◎佛海雲。野火炎炎。何處起。紫煙紅焰便燒人。須知坐臥經行裏。見得無如用得親。
※舉沩山問仰山。妙淨明心。汝作麼生會。仰山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沩雲。汝只得甚事。仰雲。和尚適來問什麼。沩雲。妙淨明心。仰雲。喚作事得麼。沩雲。如是如是。
◎佛鑒拈雲。沩山如將大你嚇小兒。仰山似小兒見大你。雖然師資互用。理事交馳。其柰機智偏枯。語言滲漏。明眼漢。點撿得出。方知道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
◎正覺雲。沩山問處。如敲冰覓火。仰山答處。似火裏生蓮。若約平實商量。二俱有過。試撿點看。只如佛鑒道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如何免得偏枯滲漏。
◎佛海雲。仰山以機奪機。沩山將錯就錯。當時若不放過。便問汝適來對什麼。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也只向道。喚作理得麼。自然機智周旋。首尾俱正舉沩山因與僧語話次。僧雲。大好雨。沩雲。什麼處是好處。僧無語。沩卻雲。大好雨。僧雲。什麼處是好處。沩乃指雨示之。僧又無語。沩雲。何得大智而默。
◎佛鑒拈雲。沩山尋常。眼放電光。到這裏。卻著賊也不知山僧不是抑強扶弱。黨理不黨親。且道那裏是著賊處。若于此點撿得出。便能騎賊馬追賊。奪賊锵殺賊。若點撿不出。凡有言說。皆是與賊過梯。智海今日路見不平。與你諸人。並贓捉獲。遂擲下拂子雲。諸人各自認取贓物。
◎正覺雲。這僧退已讓于人。萬中無一個。
◎佛海雲。佛鑒道。沩山尋常。眼放電光。到者裏。著賊也…
《013 拈八方珠玉集(宋 克勤 等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