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八思巴生平、事業簡介

  八思巴生平、事業簡介

   稱譽遍諸賢行相幻化

   辯論具此一切智慧譽

   世間聖教主威權敬祈

   法王八思巴尊敬祈請

  [生平、事業簡介]

   法王薩班[1]之弟索南堅贊娶有五妻。其長妻是多吉擦那地方人,父名蘇爾康吉嘉措,舅父名傑哇貝,自己名叫瑪久貢吉。她所生的長子即是衆生怙主法王八思巴,他于其父52歲之陰木羊年[2]叁月六日生于葉如[3]昂仁吉魯孔地方。其住胎及出生之時,伴諸祥瑞。幼時,對讀寫等五明[4]方面的知識不教即通,或稍加指點即通,並具有知道自己前世處所之神通。他曾說自己前一世是曾與觀世音菩薩講論的薩頓日巴,爲驗證此事,薩頓日巴的兩位弟子前來觀看,當時他正與小孩們做遊戲,發覺他們二人來後,即認出他們。問道:“你們來了嗎

  ”他倆人說:“認識我們嗎

  ”回答說:“認識,是我的弟子某某與某某人。”他們二人因此而生信仰,崇拜得五體投地。産生此事的緣由如下所述。當其父桑擦修習毗那夜迦(亦譯象鼻天)法時,見毗那夜迦神前來,因象鼻將他托起,送到須彌山山頂,並說:“你看!”桑擦因爲懼怕,未能看遠,僅瞥見衛[5]、藏[6]、康[7]叁處等吐蕃地面,毗那夜迦神說:“本來你所看見的地方將歸你統治,因你未快看,故你沒有統治之緣份,衛、藏、康叁處將歸你的子孫後裔統治。”當時,桑擦因長期未得兒子,心中頗爲焦慮,隨即向毗那夜迦神祝禱,祝願得子。所以,在某個時刻,貢塘[8]地方的薩頓日巴身前有毗那夜迦神顯現,對他說:“桑擦一再向我祈求,願能統治衛、藏、康叁處地面,他本人無此等緣份,只有他的兒子當是住世的菩薩,發願教化南贍部洲之大部,你應前往他家,轉生爲桑擦之子,治理衛、藏、康叁處吐蕃地面之大部,請你按我的願望轉生!”因此,才有上述的靈異之事。

   此後不久,八思巴隨上師法主(即指八思巴的伯父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前去吉隆之時,有朗日巴地方的僧衆前來會見,八思巴對其中一位老僧說:“你是我的近侍紮西頓珠!”此位老僧知悉八思巴是自己上師所轉生,抓住八思巴的腳,不禁下淚。八思巴3歲時,口誦蓮花修法,衆人驚異,說:“他果真是一位聖者!”從此其名聲遠揚,故通稱其名爲八思巴(藏語意爲聖者)。8歲時,口說佛本生經。9歲時,薩迦班智達舉行預備法會,八思巴說喜金剛續第二品,因其能在法會上說法,大衆驚異,衆學者亦抛棄傲慢之心而聽受,使八思巴聲名遍布,遠揚各方。

   八思巴10歲時,隨法主前往涼州[9]。途中在衛地由法主任親教師、蘇浦巴任傳袈裟的阿阇黎而受沙彌戒出家[10],並在覺摩隆[11]堪布喜饒僧格處聽受沙彌戒律。由此年至17歲時,他學完了法主所傳授的一切教法,法主十分歡喜,決定將掌管教法的重任委付于他,于是將自己的法螺及化緣缽傳給他,將衆弟子托付于他,並囑咐說:“由你來做利益教法和有情衆生之事業的時刻已到,你要牢記先前所發的誓願。”[12]如此傳法于八思巴。

   此後,牛年時,因薛禅汗(即忽必烈)[13]之迎請,前往宮中[14]。汗王用許多別人而未得到解答的疑難問題來問他,他都一一答複,汗王十分歡喜。此外,汗王問:“你們吐蕃地方曾出過哪些偉人

  ”八思巴仁波且[15]回答:“我們吐蕃地方的偉人有法王祖孫叁人。”又問:“他們叁人爲何是偉人

  ”答:“松贊幹布[16]是觀世音菩薩之化身,赤松德贊[17]是文殊菩薩之化身,赤熱巴巾[18]是金剛手菩薩之化身,所以是偉人。”又問:“你們吐蕃地方所出勇男子爲何人

  ”答:“我們吐蕃地方的勇男子有名叫米拉日巴[19]者。”又問:“他是什麼樣的人

  ”答:“前半生摧毀仇敵,後半生修佛法獲得成就。”又問:“你們吐蕃地方學識功德何人爲勝

  ”答:“學識功德以我的上師法主薩迦巴等人爲勝。”又問:“上師法主的學識功德如何

  你從彼處學得多少

  ”答:“上師法主的學識功德猶如大海,我所學到的只不過是一掬之水。”此後,汗王下令,派人前往吐蕃地方攤派兵差、收取珍寶。八思巴仁波且再叁向汗王陳述:“吐蕃不過是邊遠小地方,地狹民貧,請不要攤派兵差。”汗王不予接受。八思巴因這一請求未得允准,心中不悅,向汗王奏請:“如此,吐蕃的僧人實無必要來此住坐,請放我們回家吧。”汗王說:“那麼,可以前去。”此時,王妃察必向汗王說:“這樣的僧人實爲稀有,先前的蔡巴[20]等老僧們不如此僧的知識功德數分之一,亦不如他善于講論,請不要讓這些僧人回吐蕃,還請你們施主與福田再行問法講論。”汗王聽從此語,于是施主與福田再次講論,此時八思巴作倨傲之狀,汗王說:“你爲何如此倨傲,你的祖先有何功業

  ”八思巴對此答道:“我並沒有什麼威勢,但我先輩曾被漢地、西夏、印度、門地、吐蕃的帝王供奉爲上師,故威望甚高。”汗王說:“吐蕃地方何時有王,何人尊奉擁戴

  這與佛書所說不合,必是虛妄。”八思巴將吐蕃之王曾與漢地交戰,吐蕃獲勝,收服南贍部洲叁分之二,此後漢地與吐蕃聯姻,迎來公主與本尊神像的經過敘述一番,井說:“此事實有,佛書雖不載,但有文書記載,請查閱即知。”翻閱漢地先前之史籍,見上面的記載正與八思巴所言相符,汗王心喜。此後,八思巴又說:“此外,早先四萬年前,南贍部洲曾降七日血雨。”查看漢地史籍,也有記載,汗王更加生起敬信。八思巴又說:“我的祖父之時,西夏王曾獻一可將公鹿從角尖整個罩住的錦緞傘蓋。”[21]汗王派人到薩迦去察看,回報真有此物,汗王父子俱生信仰。其後,王妃察必對汗王說:“還是沒有讓八思巴返回薩迦爲好,薩迦有一種甚深密法灌頂,爲其他教派所沒有的,應向他請求傳授之。”汗王說:“你可先請求授之,如果真有功效,我也求之。”王妃受喜金剛灌頂後十分信仰。此時,王妃請問道:“爲接受灌頂應獻什麼禮物

  ”八思巴說:“己身所有之享用、財物産業等,皆可奉獻。尤其應該奉獻自己所珍愛的物品。”王妃說:“我最珍愛之物品是我出嫁時父母所陪送的這對耳飾。”從耳環上取下一粒大珍珠奉獻給八思巴。這粒珍珠賣給一個蒙古人,得黃金一大錠、白銀四錠。據說後來八思巴返回烏思藏時,用這項金銀作後藏曲彌大法會和興建薩迦大金頂的資金。此後,王妃勸說汗王道:“(灌頂)果然勝于其他教法,請王受之。”汗王說:“可照此而行。”遂向上師請求,八思巴說:“恐汗王不能遵守法誓,眼下又沒有好譯師,還是等將來吧。”汗王問:“要守什麼樣的法誓

  ”八思巴說:“受灌頂之後,上師坐上座,要以身體禮拜,聽從上師之言語,不違上師之心願。”汗王說:“此事不可。”王妃調解說:“聽法及人少之時,上師可以坐上座。當王子、驸馬、官員、臣民聚會時,慈不能鎮服,由汗王坐上座。吐蕃之事悉聽上師之教,不請于上師絕不下诏。其余大小事務因上師心慈,如誤爲他人求情,恐不能鎮國,故上師不得講論及求情。”上師說:“當今之時,汝蒙古不可能入于長期不戰之平和。我也未受比丘戒,故授給灌頂亦無效用,可先籌劃我受比丘戒之事。”故遣金字使速召譯師前來,在八思巴受比丘戒期間,汗王在二十五名可授戒之翁則叁次授戒之時,接受了薩迦派特有的喜金剛灌頂,這是喜金剛灌頂在蒙古地方傳布之始。據說汗王爲第一次灌頂所獻的供養是十叁萬戶[22]。每一萬戶有拉德[29]四千戶、米德[24]六千戶。汗王爲第二次灌頂奉獻了以大白法螺爲首的(法器)以及吐蕃叁區之僧衆及屬民。據說此時把吐蕃叁區算作是一個行省。此即:從上部阿裏叁圍[25]至索拉甲波以上爲聖教法區;索拉甲波以下至黃河河曲以上爲黑頭人區;自黃河河曲以下至漢地白塔以上爲良骥馬區[26]。行省一詞的意義如下:有六根柱子地面的房屋,夫妻二人、子女二人、男女仆人二人,共計六人,牲畜有馬、驢二種以及黃牛、綿羊等,有可下十二蒙古克[27]種子的耕地,此爲一個“堆窮”[28],二十五個“堆窮”爲一個堆欽[29],兩個“堆欽”爲一個“達果”[30],兩個“達果”爲一個百戶,十個百戶爲一個千戶,十個千戶爲一個萬戶,十個萬戶爲一個“路”,十“路”爲一個行省。蒙古薛禅汗治下共有十一個行省,吐蕃叁區雖不足一個行省,因爲是上師之駐地及教法弘揚之區,故算作一個行省奉獻。汗王爲最後一次灌頂所獻的供養是依照上師之教誡,廢止了在漢地以人填河渠之製。上師八思巴爲此十分喜悅,作回向詞如下:

   “虛空天界竟成血紅顔色,

   肢體屍首布滿外海大洋。

   廢除此孽障乃善德功業,

   已使善慧自在心願滿足。

   故此利樂教法廣爲弘揚,

   祈願人主聖壽因此久長。”

   在此,簡述第二次灌頂時所奉獻的大白法螺之曆史。《贊頌吉祥薩迦派之詩集》中說:

   “因龍種人主之善緣而來,

   那具足梵音之大白法螺。

   乃是世尊轉動*輪之時,

   帝釋天神敬向佛陀奉獻。”

   照此詩所述,這善逝佛陀轉動*輪之際閃耀無誤護持法力之法螺,在從漢地傳入薩迦派手中之前,其傳入漢地的曆史如下所述。印度國王達瑪帕拉與漢地國王第哇熱紮結爲未曾會面的朋友。印度國王達瑪帕拉在位之時,外道軍隊摧毀了室利那爛陀寺,毀滅佛法。當(印度國王達瑪帕拉)寫信向漢地國王第哇熱紮請求派遣援軍之時,漢地國王回答說:“我的軍隊不能前來助戰,寄上寶物一件作爲禮品,依靠它可以製伏外敵,振興佛法。”此禮品即爲一件用薄錦紋緞做成的無縫大氅,兵器及斧鑿都不能…

《八思巴生平、事業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蓮師刹土雲遊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