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超法師中觀講座一
廣超法師簡介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二
媽媽生前我是誰?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叁
善有樂報惡有苦報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四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五
觀本住品第九-有「我」或「無我」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六
觀時品第二十因不可得果不可得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七
觀涅槃品第廿五涅槃的真義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一
廣超法師簡介
中觀論,是公元一世紀中時印度大師龍樹菩薩爲破有部佛教執法爲實有而提 出的論頌。但若凡夫就因此而認爲世間就沒有因果,沒有業力的話,那是極度 的邪見,就如佛陀所說的執著有論是錯誤,但執著斷滅論更加危險。 居士林密宗團,有鑒于我們修學佛法的人須俱備正見,因此禮請了新加坡的 釋廣超法師來講“中觀”的思想。 釋廣超法師在十多年前曾是居士林第一屆短期出家的導師之一,肄業于南洋 大學理學系,一九八零年禮光明山普覺禅寺住持宏船老和尚爲師,法師曾參訪 臺灣、香港等地高僧,並在泰國,斯裏蘭卡、中國等地多參學修行。廣超法師 佛學淵博,深受中觀,般若等經典的影響,其演說佛法始終都不離此思想體 系。他曾經講解的經論有圓覺經、金剛經、心經、普賢行願品、阿含經、六祖 壇經、維摩诘經、大乘百法明門論,俱舍論、解脫道論,六十頌如理論、因明 入正理論等,廣度有緣的衆生。 十多年前,筆者就曾聽聞法師弘法,對他條理分明的分析佛法非常佩服,再 聽聞新加坡佛友說,法師近年也親近金剛乘法教,可說叁乘佛法他都參學過 了,智慧如海的他,肯定在佛法見地和修行上能給我們一定的指導,這是我們 禮請法師來弘法的近因緣。 廣超法師的「中觀」講座一連舉行七個晚上,第一天晚上出席的人數出乎意 料之外的多,擠滿了居士林大殿,可見大衆對佛法的渴望。第一晚,廣超法師 就標明中觀是大乘佛法中一個派系的見解,其義理非常深奧,不是一般初學佛 法的人應該聽的。因初學佛法的人來聽中觀,他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有些 因此對佛法産生誤會,另外初學者也很難明白「中觀」的義理,因爲「中觀」 裏所討論的是佛教各宗派中各種錯誤的看法。
龍樹菩薩 那麼「中觀」的見解是怎麼來的呢?廣超法師說,中觀是來自公元世紀初的 印度祖師龍樹菩薩所寫的一部「中論」。這部「中論」,他沒有留下注解,都 是由後人進一步的解釋,中論中所討論的是很多「部派佛教」對佛法有很大的 誤解,龍樹菩薩就用中論來破他們的邪見。就因爲這樣,聽聞者必須俱備佛教 的基礎知識,同時也須懂得各部派對這些基本知識的不同見解,然後會明白中 觀爲什麼會破他。所以初學者一般都聽不懂中觀,如果他說聽得懂的話那多是 誤解了。 廣超法師再一強調,他不隨便講中觀,在新加坡他會挑選有資格的人來聽, 所以他奉告初學佛教的聽衆要小心,因爲有一句話說大乘佛法有如毒藥,吃錯 的話會毒死人。爲什麼怎樣說呢,因爲再好的藥也不能吃的太多,那會得其相 反的效果。因此廣超法師提議大家來聽中觀講座時要從頭聽到完,如半途而廢 就很容易中毒。同時他也鼓勵大家踴躍發問。 中觀的義理是出自龍樹菩薩所寫的中觀論頌。這本論頌是後期諸多印度法師 來注解,甚至外道也來學中觀和注解中觀,可見這本論頌的影響多麼大,翻譯 成漢文的中觀的就有「中論」。這部中論就是破對佛法錯誤的見解,對修學佛 法的人非常有用,廣超法師說。爲什麼呢,因爲每個人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有 他自己的了解,但往往這種了解是錯的,那他怎樣知道自己是錯的呢?他就要 學習中觀。中觀的見解是傾向大乘般若經典的思想。在近代比較有學術性的講 解中觀的是由臺灣印順導師所講的中「觀論頌講記」,這部講記,廣超法師 說,在很多注解中觀的書裏,他是很負有權威性的。因爲他是印順導師,在民 國時受太虛大師邀請到當時漢藏學院裏去當教務主任時所講的。太虛法師是當 時中國佛教的泰鬥,他會請印順導師講中觀是非常了不得的,廣超法師認爲這 本中觀論頌講記非常精辟的,是一部非常學術性的探討,但不是一個修行的指 導。
緣起性空 中觀在討論佛法各個層面的錯誤見解時有沒有自己的立場呢?廣超法師說根 據研究中觀的人說中觀最根本的立場是「緣起性空」。他也說我們一般相信佛 法的人一開始就是相信有因果輪回,就是相信世間的一切法都有他的前因後 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廣超法師說因果法則並不是如此的簡單,在 佛陀涅槃後,佛教徒對因果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釋而分別,所以因果的法則是 很複雜的。 其先,廣超法師提出大衆對因果的一般見解,即是先有因後有果,即因先出 現,然後果才來,根據中觀的見解來說,這是錯的。我們也習慣的說,因變成 果,根據中觀來看,那也是錯的。我們又說,因變成果是由緣所促成的,所以 果是從因出來的,這種見解也是錯的。總之,我們學了中觀,我們以前對佛法 的理解大都是錯的。 在講中觀的第一品,即觀因緣品前,廣超法師簡單介紹了龍樹菩薩的梵名是 Nagachuna,也有人翻譯成龍猛菩薩,傳說本是外道,學會了隱身術,跟一些道 友去皇宮私通皇妃,被皇宮的大臣設計殺掉了他的道友,而他僥幸的逃了出 來,過後被一位羅漢降服而放棄了外道。 龍樹菩薩造這部中論,是看到當時很多部派佛教對佛法有很多不同的見解, 他就把那些錯誤的見解提出來討論,就形成這部中論,談論的很多是重要的佛 法,而第一品是觀因緣品。我們常說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東西要有因緣 才出現。廣超法師就舉例說這一次的講座近因緣是他十年前曾來過居士林,再 由新加坡佛友引介而來,來聽法的佛友也各自有因緣,而遠的因緣可能是過去 世曾結下法緣,這一世又再見面。但是「因緣」法有很多疑問,很多祖師大德 也會把它講錯。
以中道來觀察 那中觀論(一共有廿七品)裏每一個品前都有個「觀」字,意思是強調我們 思維和觀察的意思,那我們要怎樣思維和觀察?這個跟中觀的命題有關系,所 謂「中」就是中道的意思,沒有錯誤的觀察,所以觀因緣品的意思就是以「中 道來觀察因緣」。觀因緣品第一品中,出現了一個「八不」的偈語,這赫赫有 名的「八不」被後來的佛學家稱爲「八不中道」,以這個「八不中道」的偈語 就可以衡量所有的佛法,那你就不會觀察錯誤。他就是: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廣超法師說,這個八不的法是佛教常常討論的。如說「生滅」,我們常聽到 「生死無常,生滅無常」,可是龍樹菩薩卻說顛倒,他說不生不滅。因爲他說 一般人以爲佛陀開示說世間是因緣生滅的,他們就以爲有東西在生,有東西在 滅,他說這種見解是錯的。他也說一般人以爲有個「我」,有個「我」在生死 輪回,這也是錯的。佛教是叁法印中有個「諸法無我」既然是諸法無法,那麼 我們那裏能說有個「我」在生死輪回呢?那不是很矛盾嗎?又說「我」要解脫 生死,那裏有「我」呢?所以這裏有很多疑問。現在「我」沒有生死,諸法也 沒有生滅,因此龍樹菩薩說沒有生滅。但是我們看世間的一切都有生都有滅 的,所以廣超法師說我們首先要對「法」,「生」和「滅」也要建立一個正確 的見解。 何謂法? 首向,廣超法師解釋「法」的意思,他說法是中文翻譯梵文Dharmma的意 義。根據佛法說,任何東西都可以稱爲法,但其定義何在?佛法就給它一個定
義爲「軌持」。軌的意思就是他有一個一定的範圍或樣子,而持就是保持,軌 持就是它保持一個一定的樣子一段時間,以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某件事務能保 持一定的樣子一段時間來讓你知道就叫做法。比如大殿中的佛像,麥克風 (microphone)或一個手勢等等都是法的體現,都在我們的境界中出現,我們 就稱它爲某種東西,這就是法。而一切東西都必須保持一個樣子一段時間,我 們就說它是「有」,即是存在,所以在佛教裏我們稱它爲「法有」,而不只是 「法」,就是有東西存在了。而東西有存在時,也必定有不存在的時候,所以 法就有生有滅的變化,即因緣所生的法,也會因緣消失而滅。但世間如此無窮 盡的法,它真的有存在嗎?廣超法師就舉出了大殿中的佛像、桌子爲例子,一 般人會說看到佛像、桌子的法的出現,以爲真的有一尊佛或桌子的東西存在, 而沒觀察它們是各種因緣集合而成的。比如說佛像是木塊、漆料、由木匠雕 塑、上漆等等條件集合而成的,我們看到這個佛像也須要佛殿,光線等條件, 以及我們來到聽法的原因,這些因緣集合,我們就看到一尊佛的形像,我們稱 之爲佛像。但事實上是沒有這個佛像的個體存在,他只是衆因緣和合而存在, 一段世間過後,他將會在失去某個條件後而消失。以爲有某種東西存在,就是 我們看到法的時候所産生的錯誤見解,事實上我們是看到他的衆因緣,而在中 觀的角度上來說,我們只是給這個衆因緣安一個假名,而不是看到東西的本 身。也就是說我們看到某件法的時候應是以它的衆因緣來觀察,而不是它的本 身。即世間任何因緣的過程,保持一段時間,讓你知道它,你就會去假名安 立,然後你以爲有這個東西在了,而忘記了它的衆因緣,然後你就說這個東西 生了,這個東西滅了。 自性見 廣超法師再做了個喝水的動作,他問大衆喝水這個「法」是什麼時候生呢, 又在什麼時候滅呢?他自答自說是在拿起杯開始,又在喝完水後放下杯爲止。 但是他說喝水這個動作其實是因緣的變化過程吧了,但我們卻以爲有一個法生 起了,有一個法滅了,這個在中觀稱爲「自性見」,認爲這個東西有…
《中觀講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