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讲座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一

  广超法师简介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二

  妈妈生前我是谁?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三

   善有乐报恶有苦报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四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五

  观本住品第九-有「我」或「无我」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六

   观时品第二十因不可得果不可得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七

  观涅槃品第廿五涅槃的真义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一

  广超法师简介

  中观论,是公元一世纪中时印度大师龙树菩萨为破有部佛教执法为实有而提 出的论颂。但若凡夫就因此而认为世间就没有因果,没有业力的话,那是极度 的邪见,就如佛陀所说的执着有论是错误,但执着断灭论更加危险。 居士林密宗团,有鉴于我们修学佛法的人须俱备正见,因此礼请了新加坡的 释广超法师来讲“中观”的思想。 释广超法师在十多年前曾是居士林第一届短期出家的导师之一,肄业于南洋 大学理学系,一九八零年礼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宏船老和尚为师,法师曾参访 台湾、香港等地高僧,并在泰国,斯里兰卡、中国等地多参学修行。广超法师 佛学渊博,深受中观,般若等经典的影响,其演说佛法始终都不离此思想体 系。他曾经讲解的经论有圆觉经、金刚经、心经、普贤行愿品、阿含经、六祖 坛经、维摩诘经、大乘百法明门论,俱舍论、解脱道论,六十颂如理论、因明 入正理论等,广度有缘的众生。 十多年前,笔者就曾听闻法师弘法,对他条理分明的分析佛法非常佩服,再 听闻新加坡佛友说,法师近年也亲近金刚乘法教,可说三乘佛法他都参学过 了,智慧如海的他,肯定在佛法见地和修行上能给我们一定的指导,这是我们 礼请法师来弘法的近因缘。 广超法师的「中观」讲座一连举行七个晚上,第一天晚上出席的人数出乎意 料之外的多,挤满了居士林大殿,可见大众对佛法的渴望。第一晚,广超法师 就标明中观是大乘佛法中一个派系的见解,其义理非常深奥,不是一般初学佛 法的人应该听的。因初学佛法的人来听中观,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有些 因此对佛法产生误会,另外初学者也很难明白「中观」的义理,因为「中观」 里所讨论的是佛教各宗派中各种错误的看法。

  龙树菩萨 那么「中观」的见解是怎么来的呢?广超法师说,中观是来自公元世纪初的 印度祖师龙树菩萨所写的一部「中论」。这部「中论」,他没有留下注解,都 是由后人进一步的解释,中论中所讨论的是很多「部派佛教」对佛法有很大的 误解,龙树菩萨就用中论来破他们的邪见。就因为这样,听闻者必须俱备佛教 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须懂得各部派对这些基本知识的不同见解,然後会明白中 观为什么会破他。所以初学者一般都听不懂中观,如果他说听得懂的话那多是 误解了。 广超法师再一强调,他不随便讲中观,在新加坡他会挑选有资格的人来听, 所以他奉告初学佛教的听众要小心,因为有一句话说大乘佛法有如毒药,吃错 的话会毒死人。为什么怎样说呢,因为再好的药也不能吃的太多,那会得其相 反的效果。因此广超法师提议大家来听中观讲座时要从头听到完,如半途而废 就很容易中毒。同时他也鼓励大家踊跃发问。 中观的义理是出自龙树菩萨所写的中观论颂。这本论颂是后期诸多印度法师 来注解,甚至外道也来学中观和注解中观,可见这本论颂的影响多么大,翻译 成汉文的中观的就有「中论」。这部中论就是破对佛法错误的见解,对修学佛 法的人非常有用,广超法师说。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有 他自己的了解,但往往这种了解是错的,那他怎样知道自己是错的呢?他就要 学习中观。中观的见解是倾向大乘般若经典的思想。在近代比较有学术性的讲 解中观的是由台湾印顺导师所讲的中「观论颂讲记」,这部讲记,广超法师 说,在很多注解中观的书里,他是很负有权威性的。因为他是印顺导师,在民 国时受太虚大师邀请到当时汉藏学院里去当教务主任时所讲的。太虚法师是当 时中国佛教的泰斗,他会请印顺导师讲中观是非常了不得的,广超法师认为这 本中观论颂讲记非常精辟的,是一部非常学术性的探讨,但不是一个修行的指 导。

  缘起性空 中观在讨论佛法各个层面的错误见解时有没有自己的立场呢?广超法师说根 据研究中观的人说中观最根本的立场是「缘起性空」。他也说我们一般相信佛 法的人一开始就是相信有因果轮回,就是相信世间的一切法都有他的前因后 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广超法师说因果法则并不是如此的简单,在 佛陀涅槃后,佛教徒对因果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而分别,所以因果的法则是 很复杂的。 其先,广超法师提出大众对因果的一般见解,即是先有因后有果,即因先出 现,然后果才来,根据中观的见解来说,这是错的。我们也习惯的说,因变成 果,根据中观来看,那也是错的。我们又说,因变成果是由缘所促成的,所以 果是从因出来的,这种见解也是错的。总之,我们学了中观,我们以前对佛法 的理解大都是错的。 在讲中观的第一品,即观因缘品前,广超法师简单介绍了龙树菩萨的梵名是 Nagachuna,也有人翻译成龙猛菩萨,传说本是外道,学会了隐身术,跟一些道 友去皇宫私通皇妃,被皇宫的大臣设计杀掉了他的道友,而他侥幸的逃了出 来,过后被一位罗汉降服而放弃了外道。 龙树菩萨造这部中论,是看到当时很多部派佛教对佛法有很多不同的见解, 他就把那些错误的见解提出来讨论,就形成这部中论,谈论的很多是重要的佛 法,而第一品是观因缘品。我们常说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东西要有因缘 才出现。广超法师就举例说这一次的讲座近因缘是他十年前曾来过居士林,再 由新加坡佛友引介而来,来听法的佛友也各自有因缘,而远的因缘可能是过去 世曾结下法缘,这一世又再见面。但是「因缘」法有很多疑问,很多祖师大德 也会把它讲错。

  以中道来观察 那中观论(一共有廿七品)里每一个品前都有个「观」字,意思是强调我们 思维和观察的意思,那我们要怎样思维和观察?这个跟中观的命题有关系,所 谓「中」就是中道的意思,没有错误的观察,所以观因缘品的意思就是以「中 道来观察因缘」。观因缘品第一品中,出现了一个「八不」的偈语,这赫赫有 名的「八不」被后来的佛学家称为「八不中道」,以这个「八不中道」的偈语 就可以衡量所有的佛法,那你就不会观察错误。他就是: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广超法师说,这个八不的法是佛教常常讨论的。如说「生灭」,我们常听到 「生死无常,生灭无常」,可是龙树菩萨却说颠倒,他说不生不灭。因为他说 一般人以为佛陀开示说世间是因缘生灭的,他们就以为有东西在生,有东西在 灭,他说这种见解是错的。他也说一般人以为有个「我」,有个「我」在生死 轮回,这也是错的。佛教是三法印中有个「诸法无我」既然是诸法无法,那么 我们那里能说有个「我」在生死轮回呢?那不是很矛盾吗?又说「我」要解脱 生死,那里有「我」呢?所以这里有很多疑问。现在「我」没有生死,诸法也 没有生灭,因此龙树菩萨说没有生灭。但是我们看世间的一切都有生都有灭 的,所以广超法师说我们首先要对「法」,「生」和「灭」也要建立一个正确 的见解。 何谓法? 首向,广超法师解释「法」的意思,他说法是中文翻译梵文Dharmma的意 义。根据佛法说,任何东西都可以称为法,但其定义何在?佛法就给它一个定

  义为「轨持」。轨的意思就是他有一个一定的范围或样子,而持就是保持,轨 持就是它保持一个一定的样子一段时间,以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某件事务能保 持一定的样子一段时间来让你知道就叫做法。比如大殿中的佛像,麦克风 (microphone)或一个手势等等都是法的体现,都在我们的境界中出现,我们 就称它为某种东西,这就是法。而一切东西都必须保持一个样子一段时间,我 们就说它是「有」,即是存在,所以在佛教里我们称它为「法有」,而不只是 「法」,就是有东西存在了。而东西有存在时,也必定有不存在的时候,所以 法就有生有灭的变化,即因缘所生的法,也会因缘消失而灭。但世间如此无穷 尽的法,它真的有存在吗?广超法师就举出了大殿中的佛像、桌子为例子,一 般人会说看到佛像、桌子的法的出现,以为真的有一尊佛或桌子的东西存在, 而没观察它们是各种因缘集合而成的。比如说佛像是木块、漆料、由木匠雕 塑、上漆等等条件集合而成的,我们看到这个佛像也须要佛殿,光线等条件, 以及我们来到听法的原因,这些因缘集合,我们就看到一尊佛的形像,我们称 之为佛像。但事实上是没有这个佛像的个体存在,他只是众因缘和合而存在, 一段世间过后,他将会在失去某个条件后而消失。以为有某种东西存在,就是 我们看到法的时候所产生的错误见解,事实上我们是看到他的众因缘,而在中 观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只是给这个众因缘安一个假名,而不是看到东西的本 身。也就是说我们看到某件法的时候应是以它的众因缘来观察,而不是它的本 身。即世间任何因缘的过程,保持一段时间,让你知道它,你就会去假名安 立,然后你以为有这个东西在了,而忘记了它的众因缘,然后你就说这个东西 生了,这个东西灭了。 自性见 广超法师再做了个喝水的动作,他问大众喝水这个「法」是什么时候生呢, 又在什么时候灭呢?他自答自说是在拿起杯开始,又在喝完水後放下杯为止。 但是他说喝水这个动作其实是因缘的变化过程吧了,但我们却以为有一个法生 起了,有一个法灭了,这个在中观称为「自性见」,认为这个东西有…

《中观讲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