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培法師:入關齋戒十講
釋能度記
八關齋戒十講
——佛曆二五一四年于星洲靈峰般若講堂八關齋戒會講——
緒 說
諸位居士!今天是般若講堂落成以來舉行第一次傳授八關齋戒。因爲是第一次舉行,相信有很多地方,可能不怎麼如法。諸如飲食的調理,住宿的環境,修持的安排,以及其他方面,想來或不理想,希望諸位不客“的提出來告訴我,期能做到應改進的加以改進,至于修持方面,亦望做到應增加的予以增加。總望在舉行八關齋戒一天,做到一切如法如律,好讓大家身心安然的修持,並能切實的得到佛法受用,不致使這一天空過!
天臺家有句話說:“身安則道隆”。意即顯示做一個修道的人,最要緊的一個條件,就是在修持過程中,要能身安心安,唯有身心安泰,那你所修聖這,才能一天天的隆盛起來。如以諸位所受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來說,假使身心能夠安和,就可時刻與道相應。不然,不說不會與道相應,而且還會煩惱重重,坐臥不安。所以學佛修道的人,雖不應該怎樣重視食住,但食住畢竟是修持的助道,不容我們完全忽視的。否則,就難專心;懇的修持。這是世間事實,所以特先提出來說明。
今天下午,我在菩提蘭若爲衆開講的梵網經,是屬大乘菩薩戒律;現刻在此與諸位所講的,是屬七衆弟子所受的別解脫戒。在七衆別解脫中,屬于在家二衆的一部份,約可分成兩類,就是近事律儀與近住律儀。
近事律儀,是專指在家一一衆所受的五戒而言。在家學佛的男女,印度叫做優婆塞、優婆夷,中國譯爲近事男、近事女,意示一個發心歸敬叁寶的行者,從此以後,即當經常的親近叁寶,事奉叁寶,而爲叁寶中的佛化新人。其本身的名字,既然含有此義,其所受的五戒,在佛的戒律中,就稱爲近事律儀。近住律儀,是即指諸位今天所受的八關齋戒,這到下面會要予以解說的。
遵照如來八關齋戒的儀式,發心受持八關齋戎,在這擾攘不安的今天,我覺得確是很難得的,亦是諸位的善根深厚所致。說老實話,我在十二歲出家時,還未聽過八關齋戒這個名詞,當更談不上受持。不唯如是,過去在國內以及現在的臺灣,一般在家居士受八關齋戒的亦不多見,可能是受這戒的風“未開。星馬接近南傳佛教的區域,受了南傳佛教的影響,所以受持八關齋戒的風“盛行,這是極爲難得而又值得贊美的事!諸位今天發心來講堂受八關齋戎,讓我首先祝福諸位能因此而種下出家的善根
一 八關齋戒的出家訓練
剛才我說祝福諸位種下出家的善根,不是隨便講的,而是有所本的,因爲佛製近生律儀,目的乃是專爲在家學佛的弟子,所製訂的一種暫時出家修學的方法。十善戒經中說:“八戒齋者,是過去現在諸佛如來,爲在家人製出家法”。根據經中這一說法,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不但釋迦佛的佛法中,有爲在家人製出家法的八關齋戒,而是過去現在諸佛所共有的製度,由過去現在推之于未來,未來諸佛自亦同樣會有這個製度的訂立。是以八關齋戒,看來是很簡單,而實極爲重要,值得每個在家佛弟子,經常受持此學習出家的八關齋戒,以期進一步的正式出家。
在此諸位或許有人要問:佛法既有出家在家二衆,在家弟子即在家修學佛法好了,爲什麼要爲製訂暫時出家的方法
關于這點,我得正確的告訴諸位:佛法雖也說有世間法,但畢竟是以出世爲佛法終極目的,而不以世間法爲重的。染著世間的世人,一下子要他出世,當然是不容易的,亦不是每個人的力量所能做得到的,然而。不論吾人有沒有力量可以達到出世這一崇高目的,但在每個學佛人的心念中,都應從此爲唯一目的,不唯如此,而且還要時刻的把這一目的,記在自己的腦海中無時或忘,希望總有這麼一天,能圓滿的實現這一出世目的。這是學佛的根本,學佛行人,如沒有這一出世念頭存在,那就不論你做什麼,或者是修何種行門,都與佛法根本精神不相應。
佛法既以出世爲最高日的,而出家爲達到這一最高目的的必經途徑,所以雖爲在俗的學佛弟子,亦必須設法學習出衆生活,以期終有一天得以出家,邁向出世的解脫大道。當然,佛法並不鼓勵每一個人出家,不過,出家的清淨環境,出家的生活方式,應爲每個希求出離進趣解脫者所仰慕,並認爲這是達到出世解脫最適當的途徑!
出家一法,在佛教中,爲什麼看得這樣重要
原來佛法所說大小乘的極果,不論是小乘的阿羅漢果,不論是大乘的無上佛果,都是要由出家而完成的。如問叁世諸佛是怎樣成佛的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是由出家而成佛的,無有一佛不由出家而成。既然如此,我們現在學佛,希望將來成佛,若不發心出家,怎能達到成佛目的?菩薩本生鬘論說:“出家之利,高于須彌,深于巨海,廣于虛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叁世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所以佛法行者,要想完成最高佛果,終必會有這麼一天,舍俗出家。要成佛而不出家,根據佛經的宣示,那是絕對做不到的。
不但叁世諸佛如此,就是小乘羅漢亦然。如依向來所說:出家者證得初果,固然沒有話說,在家衆得證須陀洹果,同樣是沒有問題的;乃至出家者可以證得叁果,在家衆證得不還果,在佛時代同樣是很多的;所以前叁果的證得,在家出家,可說足平等的;但以在家身份,欲證阿羅漢果,那就無法辦到。這不是說在家學佛行人,沒有證阿羅漢果的可能,而是說他在澄阿羅漢果之前,必定要現出家籼。如快將證阿羅漢果,而仍舍不得落發出家的話,那就只可永遠停在第叁不還果的階位,阿羅漢果是無法證得的。本此可知:大小乘的最高果位,例必均須出家。
不過出衆生活,並不怎麼簡單,不是一般人所過得來的,佛陀深知此理,所以大慈大悲,特爲在家學佛行者,製有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以訓練佛法行人,慢慢來過出衆生活。所以太虛大師說:“這是佛爲在家居士使對于出衆生活作短期的訓練,或則進爲練習出衆生活的戒條”。或有以爲:我已受過五戒,或已受菩薩戒,還受八關齋戎做什麼
應知受八齋戒,是受出家人的生活訓練,猶如當兵要受作戰訓練一樣,慢慢不斷訓練,才會覺得習慣。與受五戒及受在家菩薩戒,純粹過在俗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在諸位必須首先認識清楚!
有人看到出家人的生活簡單,以爲出家是很容易的,甚至說出家人享清福,殊不知出衆生活,是極清苦樸素的。諸如生命生存所需的衣食住,在在與俗人有顯著的不同。戒律中告訴我們:出了家的男子女人,要著壞色衣,要舍一切飾好莊嚴品,要住簡陋的房屋,真正依照佛製,出家還要托缽乞食。諸位現在受八齋戒,金銀珠寶的莊飾品除下不戴,平常穿的花綠漂亮的衣服脫下不穿,換上灰色黑色的樸素服裝,是即學習出家人過的清淡生活,而諸位亦已一一加法做到,是即顯示諸位認真的在過出衆生活,這在講究物質生活享受的今天,諸位當然是很難得的!
但真正做個出家人還不止此,戒律中說要應能忍受十事:一、天“冷時要能忍受得寒“的侵襲,不畏任何風霜雨雪。二、天“熱時要能忍受得熱浪的翻騰,不畏任何酷日炎暑。叁、要能忍受自然界的種種迫害,不管什麼來襲都無所畏。四、要能忍受自然界的雷電交加,決不因此有所畏縮。五、腹中饑餓的時候,要能忍受得住饑餓。六、口中幹渴的時候,要能忍受得住口渴。七、嚴格的遵守過午不食,每天只是中午一食,或是早中雨餐。八、嚴格的守持佛陀所製的各種戎行,那怕有生命的威脅,亦不得違犯如來的戒律。九、忍受各種惡言,就是聽到人家辱罵、譏諷、說風涼話、閑言閑語、拎嘲熱諷,要裝作聽不到,決不從此爲忤!十、忍受毒蟲的傷害,因爲印度是熱帶地方,比丘常于樹下坐,十二頭陀行中,就有樹下坐的一法。樹下地上,不用說,是有毒蟲蚊子之類的動物,來傷害人之身體的。比丘在樹下坐,毒蟲蚊子來襲,佛陀只許把它趕走,或令比丘清理環境,不讓這些東西滋生,絕對不容比丘將這些毒蟲殺死。
如上所說十事,看來似很平常,而實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得了,所以佛在律中,說爲“唯大丈夫能忍”。中國佛教向來亦有這樣的話說:“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爲”。出家能出得好,那真是了不起,如受不了自然璟境的逼迫,如忍不住人事關系的打擊,如經不起毒蟲之類的侵害,如不甘于淡薄的生活,是不能做個好好出家人的。所以嚴格說來,出家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佛爲在家學佛的善男信女,製此學習出衆生活的近住律儀,可說是佛的善巧方便,因爲佛陀深切的知道,出世的解脫善根,不是一下可以培植得起來的,需要逐漸逐漸的熏習所成。在家庭中學佛,雖不是不可以,但因眷屬的圍繞,恩愛纏縛著身心,對于修持方面來說,不免是個大的障礙,所以佛特方便的製一日一夜之八關齋戎,使在家學佛的男女二衆,雖說是處家庭之中,而能做到像八大人覺經所說覺知“五欲過患,不染世樂”;能夠做到“常念叁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這樣,就可作舍俗出家解脫系縛的殊勝因緣。所以八關齋戎,是每個在家學佛者,想要走上解脫之道所必修的法門之一。
八關齋戒的受持,既是訓練在家佛法行人學習過出家人的生活,我倒很希望在般若講堂受持此戒的人中,能訓練幾個人真正發心出家。在今日佛教中,希望有人特別是男衆發心來出家,實已成爲一個迫切的問題。因爲我國海內外的僧衆,一年比一年少,如沒有新出家的來補充,不特弘揚佛法的沒有人,就是住持寺廟的僧案亦不可得,能說問題不是已到嚴重關頭
能不令關心佛教慧命延續的現代僧伽感到憂心如焚
能不設法勸導學佛青年到寺廟來出家
能不爲僧伽命脈的斷絕而求有以補救
經律告訴我們:不論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地方,勸人發心出家,贊歎別人出家,或是自己出家,或放他人出家,是都有大功德,當然是不錯的。如賢愚因緣經說:“放人出家,…
《入關齋戒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