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教奉行
目錄
●一、回收眼根
●二、回收耳根
●叁、回收舌根
(1)從飲食上轉舌根
(2)勿造口業 扶正不必破邪
(3)過齋時不應分別
(4)不吃葷,包括葷的形狀與葷的味道
(5)不別衆食
(6)不分別食
(7)不安逸食
(8)不過飽食
(9)平等食
(10)日中一食
●四、回收身根
●五、回收意根
●六、威儀方面的注意事項
●七、大乘戒和小乘戒的關系
●八、依教奉行必須發菩提心
◎妙祥法師講述
時間:二○○一年六月——八月
地點:遼甯省海城市大悲寺
聽衆:道場內諸居士
緣起:二○○一年夏秋之際,每天早上,僧衆從山上至大殿上早課,衆多發心出家的居士及護持居士,提前在大殿前排班等候,上妙下祥法師利用此等候的短暫時間給大衆開示“依教奉行”。每次只有數分鍾時間,曆時約叁個多月,至八月十五僧衆行腳前結束。主要從眼、耳、舌、身、意等方面講述如何依教奉行,回收六根,由于因緣不具,第一部分回收眼根沒有錄音,現“溯源系列”編輯小組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以飨大衆。
●一、回收眼根(由于因緣不具,第一部分回收眼根沒有錄音。)
●二、回收耳根
昨天講了,依教奉行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們的六根之一——眼根。由于眼睛的分別,所以我們不能依教奉行。
接下來講什麼呢?就是耳朵——耳根。由于我們的耳根不斷地敏感、不斷地能聽,聽到了各種的聲音,能聽出來是男是女、是高是低、是好是壞。只要是你能聽出來,你所聽的事情你能知道,這已經是不能依教奉行了,已經在六道裏輪回。有人說:“我不知道六道輪回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輪回的。”實際上這就是輪回,這已經開始了。所以說,耳根如果一分別,我們就已經不能依教奉行了。
比如說,當你行走的時候,眼睛在看,耳朵在聽。你聽,“噢,這是叫賣聲,這是那人說話……”只要是你能知道,這都是一種分別心。我們之所以不自在,就因爲耳根不斷地分別和攝取。
這個耳根,它的本源就是我們的如來藏性。由于你一分別,它變爲衆生,它就成爲衆生;如果你不分別,這個耳根就回收,回收了以後就成爲佛。
觀世音菩薩有耳根圓通法門,就是讓你把耳根收回來。一根回收,六根也就收回來了。通過各種的方法來回收,比如念佛,嘴念耳朵聽。用各種辦法把這個耳根收回來,不要再往外流逸了。因爲外面的境界和你所聽的聲音,這都是你自己的妄想所變化的,並不是實有。說:“外面有個聲音,我硬不去聽。”不是這麼回事,而是外邊根本就沒有聲音,也沒有耳朵的問題。是我們妄想起來以後,想聽和所能聽——由于這個分別心就産生了耳根,産生了外境,所以我們的耳根就不自在了。怎麼不自在?我們聽不過十米、百米,也就在這個範圍之內吧。你不知道,你耳根如果不這麼用,你可以通天徹地,叁千大千世界的聲音都可以聽到。
好,今天就講到這裏。
什麼是正念?就是不被外境所轉。這個就叫依教奉行,修行中就得這麼樣去修。昨天大家在雨中上殿表現非常好,還有一些男居士去給那個寮房蓋防雨布,全身都澆濕了,這種行爲就是依教奉行。爲了大家的整體利益,一切善事,我們去做,這就是依教奉行;止惡揚善也是依教奉行。在具體行爲中,我們大家的依教奉行就體現出來了,依教奉行就得這麼去做。沒有一個祖師大德不是經過苦修而成道的,他們都是克服了種種的困難去依教奉行。
爲什麼呢?之前就講了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它造成了我們的分別心。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就會産生外境,包括雨也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所産生的。它不是外面有個雨,說“我心裏有個心,外面還有個雨,有個風,有個火”,它沒有那麼回事。是由于我們分別心重了,在外面才顯出了各種的業力表現,那就是“四大”。四大的組成,那都是我們的分別心。
遇到我們的“分別心”怎麼辦?你要是躲著跑,它就不斷地發展。你越害怕它,越想它,越去跟它妥協,老是順從它,這個分別心最後就越來越大。而且外面的形勢呢,就是雨、風、火的表現也越來越重。如果你分別心小,逐漸地不去怕它,能克服它,一點點地去做,這個東西不但不能侵害你,而且還能助你道,最後歸入你的自性裏去。所以大家應該明白,這個外境都是自心所現。
不光外境是自心所現,我們身上所感受的冷、熱、痛苦,也是自己的業力所現,也是這個分別心所造成的。你的分別心克服一點兒,這些痛苦就會減少一點。不是外面真有個痛苦,是由于我們的分別心不斷地分別,而産生了一切痛苦。所以我們下功夫就得在這兒下。你在那說:“我打坐是一種下功夫的方法,我念佛是一種下功夫的方法……”但是呢,它們還都不全面。
因爲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時間都浪費在行、住、坐、臥之中,都在這上浪費了。如果你抓不住行、住、坐、臥,就浪費了一多半。特別是睡覺,那就浪費了很多,那我們剩下的時間就很少很少了。外面浪費得多,你念佛也不得力,你打坐也不得力;你要是外面浪費得少,這修行的功夫,你不修,它自然也往上長。所以說這個很重要,一定要抓好平時每一步的修行,每一念的修行。這個如果抓不住,我們就失去了寶貝。有人說:我這麼努力念佛,爲什麼不成道,爲什麼不成就?什麼原因?就是你浪費得太多了。檢查一下子:一個是不守戒,再一個就是不進行苦修,所以造成了這種情況。大家知道以後一定要認真苦修,從這舉一反叁,就知道了我們修行的路程。
●叁、回收舌根
昨天的“依教奉行”講到了耳根,今天應該講舌根。我們的舌根本來是具足一切功德。什麼叫具足一切功德呢?就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舌根就具足一切功德。因爲有了舌根,我們就不能具足一切功德。所以舌根也是我們生死的一個標志。在這個舌根上,我們吃了敗仗。由于有了舌根,我們就不斷地說好說壞。因爲有了舌根,我們就起心動念。
比如說在道場來講,有很多人利用舌根說叁道四,說這個過失說那個過失,說這個修行那個不修行,而且相互之間挑唆。甚至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集體的利益,造成了僧團、道場和各個方面的不團結。所以這個舌根的害處很大。
不光是這個,更主要的還有在飲食上也進行分別。由于我們分別吃好吃壞,甚至一天要吃多少呢?要吃兩頓飯、叁頓飯,還有吃四頓飯的,甚至吃得更多。那都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因爲你滿足了舌根的需要;滿足了舌根的需要,也就是滿足了你輪回的需要了。
特別是這個佛製,佛根據衆生在舌根上不斷地分別,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流轉生死之中,所以規定了日中一食。日中一食不是咱們道場規定的,這是佛製。這個沒有什麼條件,沒有什麼開緣。日中一食就是日中一食,沒有其它的說頭。這個就代表了正法住世,有了日中一食和不摸金錢,並且嚴持其它戒律就代表了正法的住世。這個舌根是非常重要的一關,必須通過日中一食來扭轉。
(1)從飲食上轉舌根
由于有了舌根,我們就不能依教奉行;我們想依教奉行就得轉舌根。在轉舌根的過程中,我們就要采取各種的辦法。第一個,從飲食上轉舌根。佛已經給我們定出了一個最寶貴的轉舌根的辦法,那就是日中一食。這個是佛製,十方如來都是日中一食的,過午不食。當時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別的製度,就這一個製度。所以大家應該知道,凡是出家人不能日中一食或過午再食,特別是過午再食,就爲盜竊人或大盜竊人,而且是地獄的種子。就算活著,他就已經是“畜生”,已經是地獄的種子了。佛對這條戒沒有開緣,看著是一條很平常的戒,實際上這條戒是很重要的。
現在整個泰國的出家人都堅持這個戒律。因爲佛在世時都堅持這條戒,所以整個泰國的出家人也都堅持這條戒律。我們中國已經不知道非時食是一種不正常現象了。就是說,非時食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而且反而不知道日中一食爲正,不知道日中一食是佛戒。宣化上人因爲看到我們修行雖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由于忽視了一個“金錢戒”,一個“日中一食”,所以他老就提出了:如果這兩條戒能堅持住,再加上其它的戒律,那就是正法住世;如果這兩條不加在裏面,那就出現了末法。
轉這條舌根,最重要的就是在飲食上下功夫。所以在吃飯上,一天一食爲最好。
好!今天先講到這裏。
必須得去掉舌根,《心經》講得很明白,“無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有了舌根,我們就不能成佛道;有了舌根,你就不會有廣長舌。佛是廣長舌,佛這個廣長舌能達到多長呢?能通天徹地,就是有無量寬廣的廣長舌。所以我們得把舌根利用好,而且利用它去修行佛法。
昨天講了日中一食就是去掉這個舌根第一、最好、最勝的一種辦法,所以佛稱這是正法,也代表了佛法。如果不能去掉舌根,我們就在六道裏輪回。如果控製住舌根,我們會怎麼樣呢?我們就已經走完了修行的一半的路程。你只要控製住,你就已經走完這個修行的一半的路程。如果去掉舌根,那我們就成就了。因爲一根回收,六根就回收了。你只要把一根能收回來,其它五根也都收回來了,就有這麼大的功德。
所以這一根是我們流轉生死最關鍵的一個方面,因爲一切衆生皆因飲食而住。人離不開飲食,離開了飲食,他就沒法活命。由于不斷地貪著在飲食中,所以就不斷地在生死輪回之中。有了飲食就有了衆生;有了衆生就會産生飲食,它倆互相輾轉變化。所以說,我們在這一關上一定要下功夫。
首先就要在飲食上下功夫。飲食中有日中一食,有兩天一食,還有七天一食……那些大部分都是外道所取,唯獨這日中一食是佛所取的,所以它代表了佛法。佛當時住世的時候沒有別的飲食方法,就是這一個,就日中一食,沒有第二個。什麼早晨吃小食,那都是後來的方…
《依教奉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