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聖衆因緣集

  

佛教聖衆因緣集

  丹仁絨臬編著

  

一、至誠感應 信女得道

  

二、愚誠得道 欺人慘報

  

叁、種福建寺 石變天宮

  

四、廣種福田 龍王獻寶

  

五、竭誠禮師 不可忘本

  

六、口業如山 聖沒一言

  

七、人生無常 夢覺勇施

  

八、惡意欺僧 悭婦罪報

  

九、阻人建寺 苦報無邊

  

十、修福且緩 牛悔上生

  

十一、毀謗口業 現受慘報

  

十二、供佛齋僧 衆丐飛空

  

十叁、誣謗苦報 瘡兒呻號

  

十四、身能通石 國王驚懼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業報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議

  

十七、夫人生天 國王得道

  

十八、邪思退道 長淪生死

  

十九、毀謗惡報 如影隨形

  

二十、宿業難消 羅漢遭災

  

二十一、戒德降龍 餓鬼訴苦

  

二十二、改造命運 夫婦賣身

  

二十叁、勸善棄惡 聖德騰香

  

二十四、撮鹽山立 一本萬利

  

二十五、竭誠供佛 四願成就

  

  

  一、至誠感應 信女得道

  詩曰:

  “摩诃羅者老年修,受供人愚說法愁;

  自歎無知生苦惱,恭聆此語證初流。”

  中印度摩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佛寺——“松寺”,通常住有聖衆百余位。

  距離松寺不遠的村莊中,有一位虔誠的優婆夷——在家學佛的女居士、信女。這位優婆夷非常的聰明,她認爲:“佛經所說的教理,是修行學佛的途徑,通達了佛理,才能夠得到悟道成就。否則,盲修瞎練,反招惡果。”所以,她經常以竭誠恭敬的清淨心,懇請法師開示佛法。

  優婆夷每天供養一位比丘,由“松寺”的住持安排衆僧應供的次序,依次前往優婆夷的家裏去接受供養。每天在供僧之後,她總是至誠地恭請法師開示佛法,求問經義。僧團中有些對于聞、思、修叁慧學習不甚深入的比丘,時常不敢輕率的前往受供。

  摩诃羅比丘,是一位一無所知——新出家的老人,有一天,正好輪到他去應供。這位在晚年才出家的老比丘,時常聽到寺中的僧衆說:“這位優婆夷非常難得,她不但竭誠供養叁寶,而且精通一般的佛經教理。”因之使他感到膽怯,不敢前往受供。可是,寺中常住的安排,又不得不去。老比丘懷著惴惴畏懼與憂惱的心情,徐緩的步行前去,內心則感到進退兩難,結果到達優婆夷的家裏,已經超過約束的時間了。

  優婆夷看見這位老比丘,非常歡喜的說:“今天這位長老,年高德劭,行步詳序,與衆不同。”她暗自想道:“這位老比丘,一定是得到成就的聖者,他所說的話一定也是至爲寶貴的妙法,我要特別慎重的聆聽,不可失去這次求法的好機會。”于是她就特別的供養老比丘。

  供養完畢之後,優婆夷隨即敷設高座,恭請老比丘上座說法。優婆夷竭誠恭敬的在座前五體投地,叩頭求法,不敢仰視。一無所知的摩诃羅,登座之後,既恐慌又慚愧,他眼見優婆夷非常恭敬的跪在法座之前,不禁低聲自歎:“人愚無知,實在苦惱!”優婆夷聽到這兩句話,視爲無上至寶,如入禅定似的。老比丘趁優婆夷一心專注的時候,快速地跑回松寺。

  優婆夷慎重的善自思惟這兩句話的奧妙之處:“愚無所知,就是十二因緣的根本,由此苦本,生死循環不斷,以致受諸苦惱,故言甚苦。”如此反覆思惟,立即證得四聖中的初果——須陀洹道——凡夫初入聖道之法流。

  優婆夷得道之後,急忙開了庫藏室,取出一件寶衣,要做爲答謝恩師的禮物。但是,法座上的老比丘卻不見了,她到處去找都找不到,不禁懷疑老比丘是以神通飛回去了。于是,優婆夷就帶看寶衣,來到“松寺”要拜見老比丘。可是,老比丘回到寺裏,心中驚懼不已,深怕施主追來找他,就關閉寮房之門,避不見人。

  摩诃羅比丘的師傅,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羅漢,他看見優婆夷追來甚急,以爲摩诃羅犯了什麼過失,即入定觀察,得知優婆夷證得須陀洹道的好消息,即呼喚他的徒弟摩诃羅出來受施,並且爲他們說明宿世所結來的法緣,今已成熟。摩诃羅聽到師傅所開示的法語,頓時除了內心的煩惱、憂懼,不由得歡喜無量,也證得須陀洹道。

  詩曰:

  “真心竭意凡成賢,法藥□除結使顛;

  悟道皆因疑念斷,行持笃志信爲先。”

  附注說明:

  (一)“摩诃羅”,是印度梵語,譯爲“愚鈍無知的老人”。凡是一無所知的老人,都稱他爲“摩诃羅”或“摩诃盧”。

  (二)佛經說:“佛法須向恭敬中求。”一無所知的摩诃羅,爲什麼會使聰明的優婆夷悟道呢?完全是由于這位優婆夷的竭誠信心所致。

  (叁)儒家說:“誠則靈,不誠無物。”學佛也是一樣,竭誠恭敬,具足信心,沒有任何懷疑,即能感應成就。

  二、愚誠得道 欺人慘報

  詩曰:

  “愚人欲學得成仙,惡毒農夫谝種田;

  勞作滿年登古樹,喚飛即躍獲升天。”

  “雜譬喻經”裏有這麼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非常愚鈍的人,但是他的“心”卻極爲誠懇,他聽人家傳說,鄰國有一種仙水,人喝了之後,可以得道成仙。他深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因此,他想學道成仙,可以得到逍遙自在。由于他堅信不疑,至心懇切的欲求得道成仙,于是向人問路,決心前往鄰國去求仙水。

  當他到達鄰國之後,便向人探詢仙水的所在地,大家聽到他的問話,先是覺得詫異,繼而暗笑他的愚癡無智。但他不因受辱而生退志,反倒好像很有把握似的不顧一切,竭誠勇猛前進,一心只是求尋仙水。

  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他遇到一個以種田爲業的農家,便向農家的主人求住一宿。主人問他說:“先生要往那裏去?辦什麼貴事?”他老實的回答主人說:“我聽說貴國有一種仙水,凡人一喝就會成仙;我想學仙,所以特地到貴國來尋找仙水。”

  主人見他愚鈍誠實,想愚弄他,利用他來做苦工賺錢,于是心懷不善的向他說:“我不但知道仙水的所在地,而且還知道仙樹,凡人只要爬上仙樹,就會飛上天去成仙。”

  愚鈍的人聽了非常高興的說:“好極了!請您老人家告訴我仙水和仙樹的地方,好嗎?”

  主人說:“可以啊!你如果能在我這家裏做一年的苦工,我就帶你去成仙。否則,即使你走遍全國,也求不到仙水。”

  愚鈍的人回答說:“這樣很好!我願意爲您老人家工作,以酬謝您成全我成仙的美意。”于是,他就爲農夫做各種苦役。由于他一心竭誠的志求成仙,無論任何苦役,他都能以苦爲樂精誠的勤勞工作,沒有絲亳怨言。

  惡毒的農夫,只不過是利用他做苦役賺錢而已,那有什麼仙水和仙樹呢?

  光陰荏苒,轉瞬之間,一年很快地就過去了。一年既滿,這個愚鈍的人,就向其主人要求喝仙水、爬仙樹。

  那個狠心的農夫,就帶他到深山裏去,指著岩崖上的一棵古樹說:“這棵就是仙樹,你爬到最高的枝頭上去,我叫你飛,你就應聲飛躍一跳,保證立刻騰空成仙。”

  可憐這位愚鈍的誠實人,毫無懷疑的竭誠祈禱成仙,他遵照主人的指示,爬到古樹的頂端。

  主人在樹下,高聲喊“飛”,他立即從樹上飛身躍入空中,居然乘空而去,真的成仙得道了。

  主人卻看得愣住了,他心裏暗自想:“我利用這個蠢人的力量,來增産農作,故意騙他有仙樹可以成仙,本想讓他摔死在岩石上,沒料到竟然真的成仙飛了。我真想不通,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唔!我知道啦!這棵古樹,可能真的是仙樹——聖樹。”

  于是,這個農夫就非常崇敬這棵古樹,視之爲至寶。他回到家裏,仍念念不忘這棵聖樹,因爲他也想要成仙飛去。

  過了幾天,農夫就帶看他的兒子,來到古樹下。兒子讓他父親先爬上樹,然後高聲喊道:“爸爸!飛呀!”這位農夫立即應聲,縱身向天空一跳,只聽得“啊喲——”一聲慘叫,立即由空中摔落在岩石上,粉身碎骨死了。

  詩曰:

  “貪婪無道世稱聰,果報償還實不空;

  惡孽欺人多自斃,如形感影業因同。”

  附注說明:

  (一)春秋左傳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佛經也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二)現世受報,其罪尚輕,將來在叁惡道的苦報,才是嚴重。

  (叁)害人,就是害自己。因果報應,毫厘不爽。

  叁、種福建寺 石變天宮

  詩曰:

  “祖贻白石鎮家珍,布施生天福樂人;

  廢寺農夫耕故址,宮搖下界說前因。”

  有一位長者,想發心興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的材料都籌備齊全,僅缺柱下的一塊“地基石”而已!

  鄰居住有一位老人,他雖然不是佛教徒,卻知道幫助他人完成建寺,是一件美事。于是,即將他的鎮家之寶——搗衣白石,樂捐出來贊助建寺,使莊嚴的佛寺快速得以完成。

  這位老人臨終之後,上生到“忉利天”去,住在七寶所成的宮殿中,有很多天女侍奉他,享受自然的天福妙樂。

  時間經過很久,那座莊嚴…

《佛教聖衆因緣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小常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