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门品闻记(圣一老法师)

  普门品闻记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圣一老法师讲述

  

  众弟子闻记

  

  序

  

  稽首观世音,慈悲誓宏深,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若人称念观世音,远离灾难恼逼身;若人称念观世音,逢凶化吉乐有情;若人称念观世音,业尽情空,超凡入圣,证入涅槃城。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属法华部,释迦世尊在法华会上,洞察二乘人根基成熟者,即为大演开权显实之妙法;促使回小向大,奔出火宅,授记成佛,以畅世尊之本怀。而观世音菩萨,本为古佛再来,以十二显力,寻声救苦,现身说法,解脱贪、瞋、痴三毒之苦。只要能闻普门品自在之法,皆能令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吾人三生有幸,若非前世善缘,何得闻此普门善法?既得闻已,应发菩提心,继承诸佛志,尽此一报身;出世必先入世,自利必须利他;如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圆满菩提之大愿矣!

  

  去年九月,我寺僧众恭请 老法师光临,宣讲「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八永日,僧俗四众弟子,海会云集,法雨恩沾达千余人次,可谓人山人海,万众一心,全神贯注;老法师虽年届古稀,仍精神抖擞,法音宏亮,阐扬精义,启迪智慧,深入浅出,切入人心,福田造就,佛根广植,悲智双运,诚不可思议。

  

  近日欣闻老法师的讲演,已由弟子记录成书,并将出版问世。庆幸之余,深感实为佛法之大宝,亦为众生病苦得乐之指引。学人识浅,笔墨笨拙,信遵嘱缀数语,是为之序。

  

  湖北武昌洪山宝通禅寺学人 道根 敬撰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九日

  

  妙法莲华经

  

  道根老法师慈悲,昌明法师、宽明法师、明如法师、诸山长老慈悲:今日法会乃八年前,道老嘱我来武汉结结法缘。当时没暇,迟至今日,心甚惭惶。本人身居香港,冗事纷繁。今秋应九华山开戒,及云居山开戒之期,道老即派知事僧来邀请,圆满后赴武昌宝通寺讲普门品。予即应诺。不期法会拥挤,四方云集;本人有幸得向诸山长老学习,及为圆道老多年公案,宣说此经。

  

  今也献曝众前‧希垂指正。我国丛林常讲楞严、法华;所谓成佛法华,开悟楞严,二经并重。而观音菩萨在二经中充重要地位。楞严二十五圆通,文殊独选观音耳根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而观音菩萨说耳根返本归元,说得非常洽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修行第一要亡尘。「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此时六根泯迹。「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六识亦尽,内脱身心,外遗世界;经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所谓「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所谓「解脱法已,俱空不生」,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获二殊胜:一者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大用现前,悟齐诸佛,世尊赞为得圆通根本。虽说方便有多门,而归元无二路了。

  

  法华经是成佛的法华,若想早日成佛,就读法华经。法华经讲:「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有已成,就有今成佛,有已成,就有未来成佛。不论你未来成佛,现在成佛,过去必是佛。过去不是佛,何来有现在成佛?所以话:「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古人又讲:「不诵法华,不知佛恩广大;不诵华严,不识佛法富贵。」如果诵华严经,则知佛因佛果,因修万行,果具万德;诵法华经就知道,佛为度众生成佛而出世。

  

  所以,法华经是开佛的知见,华严经是佛的境界。你想知道佛的境界,就诵华严经;想开佛知见,就要诵法华经。我们现在是人,所以就有人的知见,见到人的境界;假如是鬼,就有鬼的知见,见到鬼的境界;若是声闻缘觉,就有声闻缘觉的知见,见声闻缘觉的境界。佛大慈大悲,叫我们不要开众生知见,要开佛知佛见。从众生知见开佛知佛见,佛知佛见一开就见佛境界;若欲见佛的境界,一定要开佛知见,开佛知见一定见到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华严经。

  

  华严经有八十卷。讲华严经就不容易,最低限度要讲一年多;若讲法华经就比较容易,三个月就讲完了。讲法华经能开佛知见,就见佛境界,那就是华严经;见佛的境界,必开佛知见,就是法华经。法华经与华严经是平等的,不相昆仲;不是说华严经高过法华经,亦不是法华经高过华严经。有些人疑惑,法华经云此经是经中之王,是如来无上之说;但华严经文中未有自称是经中之王,亦无第一之说。华严经是佛在华藏世界讲,只讲了此一部,无第二部;那里有王与不王,第一不第一。

  

  但是,妙法莲华经不是在华藏世界讲,而是在娑婆世界讲。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四十九年,先讲了很多阿含经,亦讲很多方等经,也讲了很多般若经,因缘成熟才讲妙法莲华经;前四十年讲的一切都是带权说实。妙法莲华经呢?舍权说实,所谓「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所以世尊讲,法华经在娑婆世界,是经中之王。世尊在娑婆世界所说一切经,以法华经最为第一。

  

  法华经是实,是根本。从实施权,流出一切经;一切经都尽皆是权,是方便,是枝末。开权显实就是法华经,从实说权流出一切经典,是以法华经为经中之王。

  

  法华经是开佛知见。华严经修万行,证万德;万行就是菩萨的境界,万德圆融就是佛的境界。华严是一乘因果,佛因佛果都是一乘;法华经开权显实亦是一乘因果。所以,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是以佛的智是真的,声闻缘觉的智慧是不究竟的。我们凡夫连智慧都没有,只有聪明;聪明敌不过生死。我们要求佛的智慧,佛的智慧不但可了生死,亦能令我们成佛道。所以说「诸佛出于世,为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是以佛的智慧是真实,除了佛的智慧,声闻缘觉的智慧,都不是真的。声闻缘觉的智慧是方便,随方取便,那里是真实呢?所以在法华经里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声闻缘觉智慧都不要,要佛的智慧。于是声闻缘觉见到佛的智慧,舍三归一,佛便为他们授记作佛。所以法华经度众生成佛,华严经一乘因果也是度菩萨成佛。

  

  华严经最重要是阐释菩萨的四十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住是法慧菩萨说,十行是功德林菩萨说,十回向是金刚幢菩萨说,十地是金刚藏菩萨说。法华经亦有四十地,法华经有无量的地涌菩萨从地涌出,涌出之后用菩萨的赞叹法赞叹如来,一赞就赞了五十小劫;佛以神力将五十小劫变为半日。地涌菩萨之中有四个导师:第一位是上行菩萨,第二位是无边行菩萨,第三位净行菩萨,第四位安立行菩萨。安立行菩萨等如华严经里的十地菩萨,净行菩萨等如华严中的十回向,无边行菩萨等如华严经中的十行,上行菩萨等如华严经中的十住;所以华严经与法华经是互为含摄,实是昆仲之经典。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诵法华经诵到悟道;智者大师诵法华经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释迦牟尼佛现在还在灵鹫山讲法华经,因为我们有无明烦恼,所以见不到。我们如果精进勇猛,一旦见思尘沙熄灭,无明亦顿灭,我们就可以见到释迦牟尼佛,还在灵鹫山讲法华经。

  

  讲法华经是开佛知见。佛是大慈悲,希望我们开佛知见,不要开众生知见。开众生知见,是非人我就无有了期,轮回生死受无量苦。如来觉知我们人人都有佛知佛见。为什么不开佛知佛见呢?若开了佛知佛见就能见佛的境界,无量珍宝不求自得。所以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就是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欲令众生悟佛之知见故,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若果众生入了佛知见,就见佛境界,见诸法实相。那个时候,青青翠竹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那时候,既开了佛知见,见诸法实相;有什么办法如来不授记你当来成佛呢?

  

  佛说法华经是想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不想我们受生死轮回之苦,不想我们做声闻缘觉住在化城里面;故佛开权显贾,欲令我们离化城到宝所。法华经不离八个字:「开权显实」,授记作佛;「开迹显本」,增道损生,增这个菩提道,损这个无明生。简单说一句,无明份份断,法身份份证;这便是开权显实的宗旨。因为如来所得的法是实相法,是甚深法,众生不能接受;所以如来就从实施权,以种种权宜的方便度众生离生死苦。有权宜的方便,众生就容易接受,便能离生死的苦海。但是,权宜之法并不是佛的本怀;所以,如来便开权显实,令众生开佛知见,见诸法实相,授记作佛,满佛本怀。

  

  在法华经开权显实,第一个以罗汉权宜之身得授记将来成佛的,就是舍利弗,如来授记他将来成佛,号华光如来;第二位迦叶尊者得授记将来成佛,号光明如来;第三位须菩提尊者得授记将来成佛,叫做名相如来。同时,五百罗汉亦以权宜之身得授一乘佛果之记,皆号普明如来。阿难尊者乃至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亦得闻这个开权显实的一乘法而舍了罗汉的知见,不再执二乘的境界,成就了佛知佛见,得见佛的境界。而阿难尊者成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二千个眷属都同时得授记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世尊还普授一切人记,若有人闻法华经,一念随喜者,皆授记他将来成佛。

  

  所以法华经是成佛之经。何处见得呢?经文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这个是人天乘的修行,属缘因佛性。若用一朵花供养佛,就能与佛结缘;与佛有缘,常常见佛。闻法见佛性,属了因佛性;了因佛性须靠缘因佛性来助成。从了因佛性得见佛性,名正因佛性;有正因佛性,就一直修行乃至成佛。所…

《普门品闻记(圣一老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