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不生不灭
第一节 无生之共证与大乘不共
龙树依空而显示中道,即八不缘起。其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缘起,即使解说不同,因为《阿含经》有明显的教证,声闻学者还易于接受。唯对于不生不灭的缘起,不免有点难于信受。 八不缘起: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跟不来不去。解释的部份虽然与南传有一点不大一样。但是在《阿含经》中都可以找到证明。所以,即使声闻学者不太同意也不敢反对,为什么?因为有教证!但是,对于不生不灭的缘起呀,就不能信受了,这个就是重点所在噢!我们今天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都解决了,这很重要的。因此,这就形成了大乘教学的特色,成为不共声闻的地方。如果说大乘有不共法,不是其它不共法,真正的不共是在这个地方!不生不灭──八不的缘起,声闻学者中,上座系的萨婆多部,是不承认的。部派佛教的萨婆多部——就是“三世实有论”,认为三世是实有的,不生不灭怎么可能?过去是实在的,现在也是实在的,未来也是实有的,怎么可能是不生不灭呢?是生生灭灭的!不可能是不生不灭的!不承认不生不灭的说法。
进步些的经部师,也有缘起的不生不灭说,但他们是依「唯法因果,实无作用」的见地说,还不是大乘学者说缘起不生不灭的本义。经部师是比较进步了,也谈到缘起的不生不灭,但是谈的内容跟大乘学者讲的本意还是不一样的。大众部说缘起是无为法,因为缘起是「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法界常住」的。大众部啊,说缘起法是无为法,为什么说是无为法?不管有没有佛陀出世人间啊,这个缘起法的法性都是就这样的、常住于法界的、是不变的。他们说缘起常住,不生不灭,而把缘起作为离开事相的理性看,也与大乘不同。
注意哦,这一点大家也要清楚哦!他们认为缘起法只是一个理则。不管有没有佛陀出世在人间。人间所有万法的生灭、现象的变化,都还是照着缘起的法则在变化,所以他认为这是缘起的理性。我们讲法性,他认为离开事相以外有一个理性存在,这个理性跟事相是分开的。这样跟大乘法一样不一样?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大乘法)讲无为法,是有为生灭的否定,看到的是本质真像,所以说是无为,不是离开有为有无为。那么现象也是一样,现象看起来是生灭的。了解生灭的非实,所以说本来就不生灭,是在否定实有的生灭,不是离开生灭法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理性的存在。如果有为法是有为法, 无为法是无为法,它是分开的话,有为法永远不能体证到无为法,这样是分割的。
关于这些,清辨的《般若灯论》,曾经说到。依中观者说,缘起不生不灭,是说缘起即是不生不灭的,这缘起寂灭性即是中道。照中观者的看法,讲缘起、讲现象呀,其实本身就是不生不灭了。这个对小乘声闻众来讲是不可思议的。缘起现象是流转的,流转是生灭变化,怎么是不生不灭的
(他们认为)要离开生灭才有不生不灭! 但是,大乘法不是(这样讲)哦,说缘起本来就是不生不灭,这个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缘起的生灭就表示实有性的不可得嘛!迁流变化、无常,无常就是讲常不可以得嘛!那么生灭是实在的吗?如果知道生跟灭都是缘起、刹那刹那不住的,生非实灭也非实,就能体证到必归于灭的寂灭性。所以大乘说缘起即是“不生不灭”,是因为缘起的寂灭性,这句话要明白。不是在看缘起的生灭相,而是寂灭性!所以缘起的寂灭性本身就是中道。
佛陀正觉缘起而成佛,在此;声闻的证入无为无生,也在此。不管是佛陀也好,阿罗汉也好,他们体证的无为、无生,其实同样是在这个地方。 这缘起的不生不灭,本是佛法的根本深义,三乘所共证的;这就是我们最难体会的地方了!我们看到现象迁流变化、刹那不住,所以说它是生生灭灭。但是大乘的深观,就在缘起的生灭中,看到生灭的不可得——实性的不可得,契入的是寂灭法性!注意听哦!所以在生灭的当下,体证的是“不生不灭”的寂灭法性。这个才是佛法的根本的深意哦!也是三乘圣者所共证。(他们)从凡入圣体会的就是这个。
但在佛教教义开展的过程中,成为大乘学者特别发挥的深义,形式上成为大乘的不共之学。这个重点,我们要详细的讲一讲,大家会体会深刻一点。我们从三法印来讲:无常、无我、寂灭涅槃。声闻学者重无常,从无常、一切法的迁流变化之中,体证到常不可得。没有一个常住永恒的!常不可得,就是在讲我不可得。所以从无常体证无我,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这个就是破常(见)跟破我(见)。知道无常也无我,对一切法就不执取、不染着,为什么?
因为它非实有,刹那刹那变化的,没有一物你能够把握的,没有一物你能执取的,没有一物你能永远把握而不失去的。如果是这样子,你对一切法自然就不会执着、爱取啦!会放下啦!一放下执着,身心体证的就是寂灭涅槃。从生生灭灭的否定,放下一切欲求去证入的就是涅槃的境界。过程就是从现象去了解它的非实,破除它的常住性、永恒性,体证到没有一个永恒、没有一个不变的,常是不可得的。众生会染着、会造业,因为,(他认为)一切法是实在的。今天知道一切法是刹那不住,没有一法永恒存在的,你还会爱染执着吗?从外在的现象来讲就是这样的。从内在身心来看,你会发现没有一个永恒的受者跟作者,找不到,感觉是虚幻的。现在喜欢的,下午也许你会生气。现在觉得很美的,也许下午你会讨厌。那个受是永恒吗?但是我们今天被这个受迷惑了!都在争取那个我喜欢的、我要的。请问:你能喜欢多久?保持多久?——也知道内在那个“受”是骗我们的东西,被那个受欺骗很久了。明白内在受的虚幻性了,也就不会执着在我要、我所,我得,我喜欢,没有这些问题,才能远离爱染。内外都不执取了,扰动的条件自然就没有,颠倒执取的条件就没有,自然就寂灭涅槃,跟法相应。这个就是三法印的部分。
但是,声闻学者重的是无常,从现象的生灭来看,人间确实是生灭的。从生灭去厌离它。但是,注意哦!大乘学者不同在哪里?直接契入涅槃寂灭法性,这一点就是跟声闻不同!声闻要透过无常生灭的现象来了解,有的反而认为无常的生灭现象是实在的,有实在的生、实在的灭。那么大乘学者直接契入的是法性空寂!缘起即是条件的组合,就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虽然看起来现象是生灭的,其实生灭现象的当下是如幻的、非实的、无自性的。当下体证的不是生灭的相,而是寂灭的性。注意哦!这个就是大乘跟声闻法不同的地方!
但是,以世俗的众生来讲,现象我们容易产生实在感。我今天用功观察万法,有所缘比较容易专注,比较容易了解,有个观察对象。(比如)身心起变化,觉得有在变化,我现在觉得有进步,一点一滴的感受,好像有实在感,比较容易满足。直接要契入空性很难!生灭的当下就知道它的寂灭性而(体证)不生不灭,这个是很困难的。其实,这一点就变成我们大乘佛法的特色,注意听哦,就在这里!
大乘会批评声闻,说他只是破我空,不破法空,因为认为生灭相是实在的。萨婆多部认为过去是实在,现在实在,未来还实在,三世实有!比较进步的(经部)“过未无体,现在实有”,还是认为现在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感的影子还是去不掉,这个就是大乘在批评的地方——我空法有!但是,大乘是必竟空,连法都要空掉,不能以为有任何一个实在的法!不同就这里。
一般声闻学者以为缘起是无常生灭的,现在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维摩经卷上),这似乎不同,成为一般声闻学者与大乘学者论诤的焦点。然依释迦创开的佛法说,生灭与不生灭,本来一致。
这个就是不共的!声闻学者讲缘起:一切法在迁流不停嘛,是生生灭灭的,今天大乘学者说缘起就是不生不灭,哇!这个不能接受!所以导师啊就点出重点!真正佛法里面的深意啊,生灭跟不生灭本来是一致的哦!是不二的!也就是生灭是相,不生不灭是性!现象上现出生灭,而本质上呢?缘起就是不生灭.就表示实生实灭的否定啦!“不生不灭”在小乘认为是实在,有个涅槃的本体,叫无为法,跟有为法是分开的。大乘不是这样讲,有为不离无为,无为不离有为,不能离开有为谈无为,它不是两个。所以生灭即是“不生不灭”!不是说 生灭是生灭,“不生不灭”是“不生不灭”哦!如果,生灭是一个,“不生不灭”是另一个,那么“生灭”永远不能到达“不生不灭”,这样知道意思了。其实,生灭是现象,不生不灭是它的本质,了解了,原来生灭就是不生不灭,这样子的话,就能了解大乘的深意!
所以谈到空啊,这些根本(的法义)如果不懂,你要了解空义是很难的,真正的空义是讲不二、离两边哪!生灭跟不生灭名两边。不二的时候名中道,这个就是《中论》的讲法。注意听哦!如果明白了这个!我们现在活在人间就是在现象中,是不是?现象的本身显现的就是生灭。如果认为生灭跟不生不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等到这个生灭——死了以后,才可能体证到“不生不灭”是不是?如果明白生灭的本质就是不生不灭,活着的当下就能体证涅槃,这样知道意思吧?这个观念非常重要的哦!如果明白生灭的真相就是不生不灭的话,要不要厌离我们的身心、人间万法到一个很清静的地方去,需不需要?注意听哦!这个观念很重要哦!佛陀的时代,他的弟子证阿罗汉很简单的。他们有没有说死后到哪里去?有没有讲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他们当下就能涅槃寂静,当下就能体证解脱!但是今天如果把“生灭”跟“不生灭”分为完全隔开的两边不同的。“无为法”跟“有为法”是完全不同…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不生不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