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十章 四部阿含

  第十章 四部阿含

  

  第一节 相应(杂)阿含

  原始佛教的契经,四部阿含──「相应」、「中」、「长」、「增一」,是部派所公认的。其中,汉译称为「杂阿含」的,据『根有律杂事』,名为「相应阿笈摩」Sam%yutta$gama (1)。这与巴梨『相应部』Sam%yutta-nika^ya,名称是相同的。然本名「相应」,为什么从来都译为「杂」呢?『瑜伽论』说是「间厕鸠集」(2)。大众部Maha^sa^m!ghika说是「事多杂碎」(3)。总之,经文简短,而次第不免杂乱。然称为「杂阿含」的真意义,也许并不如此。为了说明的便利,留到下一章去说。

  

  在上一章中,曾论究『杂阿含经』的原形,从「修多罗」、「祇夜」、「记说」(弟子所说,如来所说)──三部分去分别。作为『杂阿含经』的根本,原始结集的「相应修多罗」,是分为四品,一六事(『相应部』为一五相应)。后来集出「祇夜」,也就名「众相应」;集出「记说」,也就名为「弟子所说,如来所说相应」。三部分的集成,都称之为「相应」,即(广义的 [P696] )「相应教」的成立。当时,还不会称为「相应部」、「相应阿含」;称为「相应部」或「相应阿含」,是在「四部」成立流传的时代。

  

  在次第上,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本『杂阿含经』,先长行而后偈颂;而铜鍱部 Ta^mras/a^t!i^ya『相应部』,却是先「有偈品」而后长行。或者以为:『五分律』说:「此是杂说,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说,今集为一部,名杂阿含」(4)。『四分律』说:「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杂帝释、杂魔、杂梵王,集为杂阿含」 (5)。『毘尼母经』说:「与比丘相应,与比丘尼相应,与帝释相应,与诸天相应,与梵王相应,如是诸经,总为杂阿含」(6)。以比丘、比丘尼、诸天等为例,说明「杂阿含」的内容,与『相应部』的「有偈品」在前相合。特别是『别译杂阿含经』,也是先偈颂而后长行。所以『相应部』 ──『杂阿含』的原形,应该是偈颂在先的(7)。对于这,我的意见,恰好相反。主要的理由,是「九分教」的次第成立中,先「修多罗」而后「祇夜」,「修多罗」就是「蕴」、「处」等品中的主要部分。『四分律』与『五分律』,与铜鍱部同属于分别说系Vibhajyava^din。属于同一系统,组织相同,是不足以证明为原形的。『别译杂阿含经』,传为饮光部Ka^s/yapi^ya 诵本,这也是分别说系的一部。『毗尼母经』,律部近于『四分律』。这是先上座部 Pu^rva-sthavira,在说一切有部,分别说部──二大系中,多少接近于分别说。所以所举的文 [P697] 证,如理解其部派的立场,就知道不能作为原形如此的证明。而且据大众部的传说,也是长行(「道品」)在前的。

  

  「弟子所说、如来所说」──「记说」部分,『相应部』本没有类集为二部,而是间杂的附属于四品的。这一部分,『杂阿含经』分属于「蕴」、「因缘」、「菩提分法」,而「处」下却没有。从体例上,可断定说一切有部本,已经过改编。「弟子所说」,已类集为一部,题为「弟子所说诵」(8)。『瑜伽论』作「弟子所说,如来所说分」;『杂事』作「声闻品」、「佛品」(9) :这可见「如来所说」,也已类集为一部了。与『相应部』相比对,可推定为:说一切有部的『杂阿含经』,从(自宗的)原典的分属四品,演进到现存的『杂阿含经』,别立「弟子所说诵」,而「如来所说」,还分编在三处。再演进到『杂事』所说,已集成「弟子所说」、「如来所说」为二品。这一组织的演变,是由于古传「记说」的禀承:「谓诸经中,诸弟子问,如来记说;或如来问,弟子记说;或弟子问,弟子记说」(10),而有意的渐为「弟子所说」、「如来所说」的分别类集。从这点去看,现存的『杂阿含经』,虽不是说一切有部的原典,还是早于『瑜伽论』及『杂事』成立的时代。

  

  组成『杂阿含经』的三部分,除四品,一六事外,其余的就是「记说」与「祇夜」。「弟子所说,如来所说」──「记说」部分,「弟子所说」已集成一部;而「如来所说」,还分散在三 [P698] 处。『相应部』共四五相应(除有偈品),除四品中的一五相应,还有三0相应,分属于四品,与「弟子所说、如来所说」相当。以二本相对比,有无、次第、开合,比起「修多罗」部分,显然要大得多了!如:

  

  图片

   〔杂阿含经〕 〔相应部〕

   ┌─罗陀────────23罗陀相应

   蕴─┼─见─────────24见相应

   └─断知

   ┌─38阎浮车相应

   ┌─舍利弗────┼─39沙门出家相应

   │ └─28舍利弗相应

   │ ┌─40目犍连相应

   ├─目犍连────┴─19勒叉那相应

   ├─阿那律──────52阿那律相应

   ├─大迦旃延

   因缘┼─阿难

  [P699]

  

   ├─质多───────41质多相应

   │ ┌─32云相应

   │ ├─34禅相应

   └─杂──────┼─43无为相应

   ├─13现观相应

   ├─25入相应

   ├─26生相应

   └─27烦恼相应

   ┌─大迦叶──────16迦叶相应

   ├─聚落主──────42聚落主相应

   ├─马

   ├─释氏

   道─┼─生死众多─────15无始相应

   ├─婆蹉出家─────33婆蹉种姓相应

   ├─外道出家─────34无记说相应

  [P700]

  

   │ ┌─17利得供养相应

   ├─杂──────┴─20譬喻相应

   ├─病

   └─法

   18罗!7亩罗相应

   21比丘相应

   29龙相应

   30金翅鸟相应

   31犍闼婆相应

   37女人相应

   53禅相应

  

  

  

  『相应部』的三0相应,与『杂阿含经』相近的,共二三相应。此外,21「比丘相应」,『杂阿含经』是属于偈颂,「众相应」的(11)。18「罗!7亩罗相应」,53「禅相应」,分散在各处。『杂阿含经』「弟子所说」中的「阿难」与「大迦叶」,『相应部』也是分编在各处的。从这可以推见:「弟子所说」,「如来所说」部分,起初或随人,或随法,附入相关(的「修多罗」)部 [P701] 分。分为多少相应,依类集合在一处,是后来的事。『相应部』的29「龙相应」,30「金翅鸟相应」,31「犍闼婆相应」,『杂阿含经』中缺。在这二三相应中,「罗陀相应」,「见相应」,先后次第,属于「蕴品」,完全与『杂阿含经』相合。在类别的组织上,这部分的差异比较大。那是本来附编于「修多罗」中,本没有一定的,必然的地位。等到部派间各自整理,分类的差别也就大了。

  

  「祇夜」──偈颂部分,『相应部』集为「有偈品」,共一一相应。在组织上、内容上,与『杂阿含经』(末后一三卷)大同,只是次第变动而已。惟一不同的,是『相应部』将「比丘相应」,编入「因缘品」中。「比丘相应」是偈颂,在文体上,是应该编在「有偈品」的。二本的内容与次第,对列如下:

  

  图片

   〔杂阿含经〕 〔相应部〕

   比丘众

   魔众───────4魔相应

   帝释众───── 11帝释相应

   剎帝利众─────3拘萨罗相应

   婆罗门众─────7婆罗门相应

  [P702]

  

   梵天众──────6梵天相应

   比丘尼众─────5比丘尼相应

   婆耆舍长老众───8婆耆沙长老相应

   ┌1诸天相应

   天子(天女)众─┴2天子相应

   夜叉众───── 10夜叉相应

   林神众──────9林相应

  

  

  

  注【77-001】『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九(大正二四‧四0七中)。

  注【77-002】『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注【77-003】『分别功德论』卷一(大正二五‧三二中)。

  注【77-004】『弥沙塞部和酰五…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十章 四部阿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