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常识百问

  佛教常识百问

   玄古整理

  

   前言

   一、佛教与佛法僧三宝

   (一)什么是佛

   (二)什么是佛教

   (三)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四)“法”是什么意思

  

   (五)僧的意义

   (六)“三宝”是什么

  

   (七)什么叫做皈依

    (八)佛教与其它宗教有什么不同点呢?

   二、佛教史略及宗派

   (九)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

   (十)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土的呢?

   (十一)前面说到的玄奘,是不是为大家所知道的那位到西天取经的“唐僧”或“唐三藏”?

   (十二)玄奘法师取经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十三)历史上象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一、二

   (十四)现在流传下来的汉译佛经是什么情况?

   (十五)听说佛教的宗派很多,这方面的情况能介绍一下吗?

   (十六)佛的教言称为经,为何六祖慧能的《坛经》称经呢?

   (十七)什么是大乘与小乘?

   (十八)什么是五乘教法?

   三、佛法里面讲的是什么

   (十九)佛教的基本教理是什么?

   (二十)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

   (二十一)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

   (二十二)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二十三)信仰佛教必须皈依吗?

   (二十四)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二十五)缘起如何理解

   (二十六)什么是三法印

   (二十七)诸行无常怎样理解

   (二十八)诸法无我怎样理解

   (二十九)涅槃寂静怎样理解

   (三十)空到底作何解释?

   (三十一)佛法总提到苦,苦怎样解释呢?

   (三十二)什么是八正道?

   (三十三)请解释一下,“有漏皆苦”的意义。

   (三十四)什么是十二因缘?

   (三十五)前面多次谈到业,业在佛教上是如何解释的?

   (三十六)什么是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三十七)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感觉佛教关心的是人生烦恼及痛苦的解脱,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有什么关系呢?

   (三十八)佛法对世界的形成是如何看待的呢?

   (三十九)佛教对世界的本质是怎么看的呢?

   (四十)“佛教只关心来世,不关心今世”此话对吗?

   (四十一)菩萨怎么讲?

   (四十二)什么叫做六度

  

   (四十三)什么叫做四摄

  

   (四十四)什么是菩提心?

   四、佛教寺院与仪轨

   (四十五)通常我们进入寺院,山门第一个建筑是天王殿,殿中的四大天王代表什么?

   (四十六)前殿一般还供着一个笑面和尚像,他是谁

   (四十七)从天王殿进去后,有一正殿,里面供奉的是什么佛

   (四十八)一些寺院中有三圣殿,三圣代表的是什么?

   (四十九)寺院中其它的建筑与塑像都是什么?

   (五十)进入寺院就有如进入艺术的殿堂,说说佛教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好吗?

   (五十一)佛教僧侣平时生活应当是怎样的呢

  

   (五十二)佛教僧侣对在家佛徒有什么义务吗

  

   (五十三)照你所说出家风气在佛得到鼓励,那么,佛教的理想是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呢

  

   (五十四)在家佛教徒修道的条件是怎样

  

   (五十五)出家男子为什么称为和尚

  和尚是什么意思

  

   (五十六)喇嘛是什么意思

  

   (五十七)汉族地区习惯地称出家的男子为“僧”,出家女子为“尼”,这是否是正确的称呼?

   (五十八)什么叫做法师

  

   (五十九)什么叫活佛

  

   (六十)僧伽的组织有没有什么原则和制度

  

   (六十一)请你谈一谈关于饮食问题?

   (六十二)请谈一谈僧人的衣服问题?

   (六十三)佛教内部的称谓是怎样的?

   (六十四)佛教有什么礼节?

   (六十五)非佛教徒进入寺庙应注意什么?

   (六十六)佛教平时都有一些什么节日?

   (六十七)寺院中常见的法器法物都有什么?

   (六十八)寺院中都有一些什么法事活动?

   五、人们常遇到的疑惑

   (六十九)佛教的存在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七十)如果不执著的话,是不是会过于消极?

   (七十一)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

   (七十二)佛教所讲的“唯心”与哲学上讲的“唯心”有什么区别?

   (七十三)为了不麻烦别人,有时讲了假话,这算“妄语”吗?

   (七十四)当看到有人要杀人时,作为学佛的人该不该去制止? 

   (七十五)蚊子、苍蝇是四害,学佛的人可不可杀害?

   (七十六)生气、生病时非常痛苦,如何克服比较好?

   (七十七)经上讲佛有大智慧。智慧和知识是两回事,我很崇尚智慧,但是知识呢?

   (七十八)佛学也是可以发展的吗?

   (七十九)佛法与科学是怎样的关系?

   (八十)为什么要学佛?要怎么样学佛?

   (八十一)强盗要来杀我们,怎么办?

   (八十二)神与佛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八十三)世人把佛作为神来祭拜,怎么办?

   (八十四)佛法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依何为标准?

   (八十五)为什么称植物为无情众生呢?

   (八十六)现代科学已发现植物有一定的知觉、情感和信息传递,如何来理解这一些现象?

   (八十七)有人认为佛教徒是“禁欲主义者”,这种看法正确吗?而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八十八)既然人的自身有很多缺点,那为什么我们又要依靠自己呢?

   (八十九)目前的商业社会有很多欲望与欺骗,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或者是象日本禅师所说用空的思想去面对,那么这样做是否只是把无条件它接受下来?

   (九十)为亡者所烧的纸钱及其他用品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九十一)士兵的使命就是服从命令,作为佛弟子,若遇到战争该怎么办呢?

   (九十二)在家学佛会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

   (九十三)学佛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

   (九十四)自从学佛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对一切看得很平淡,这样的修行对吗?

   (九十五)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

   (九十六)如何才能证明六道轮回?

   (九十七)佛教对善与恶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九十八)为什么在当代社会,佛教依然能深入民心呢?

   (九十九)**功为什么能蛊惑人心呵?

   (一零零)在人与人之间,有时能相处得很好,有时则相处不好,请问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

   (一零一)人的自尊应该建立在什么上面?是金钱?是权力?是身体?是相貌?是社会地位?是知识多少?是本事?如果是建立在内心,那又是什么呢?

   (一零二)为什么通过修行便能认识宇宙的真理?修行的本质是什么?

   (一零三)能否谈一下佛教对于未来中国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前言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上没有学习与研究过佛法与佛教的人,如果一谈起佛教问题,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 “劝人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顾;也有认为佛教所说的理虽很高深,可是不能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理论一套,空谈无补,何必学它;因此,对佛教歧视的,对佛教误解的,对佛教极为陌生的,以及名为佛教徒而不了知佛法的,不是佛教徒想了知佛法而无机缘的人,竟比比皆是。由于这些人士太多,于是把什么落伍,迷信,消极,逃世等名词,全加到佛教的头上来。偏偏佛教是一个以慈悲为本,忍辱为行的宗教,任由外界怎么说,佛教徒既不辩驳,也不解释。这就使社会上对佛教的误解 愈来愈深了。社会人士对于佛教有意或无意误解的,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几种:

   第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另一类是盲从的。前者是胸存成见,故意诬蔑的。后者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前者如外教的传教者,为了自抬身价,不惜颠倒黑白,对佛教加上落伍,迷信,消极,逃世等帽子,以表示自己宗教的进步与科学。后者是一部份人云亦云的外教信徒,既然外国人都说佛教落伍迷信,想来佛教大概就是落伍迷信的。但你若问他佛教到底怎样的落伍,如何的迷信他是一句也说不上来。因为他本来对佛教就一无所知!

   第二、对佛教误解的人:

   这种人,也许并不反对佛教,但因对佛教的真面目没有认识,错把神道设教,祭祀拜拜等以为就是佛教,以致闹出许多误会来。尤有甚者,有些人把神棍敛钱,甚至于“扶乩显灵”这些无聊的事都扯到佛教的头上,这真是解释不清的误会。

   第三、对佛教陌生的人,

   社会上还有些人,或为衣食奔波,或为事业忙碌,终日里让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占去了整部的时间。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宗教的印象。我曾和一位商界的 朋友谈起信佛的问题——他实在是个忙人,他要处理公司大小事务,应酬官商各界人物,白天有饭局,晚上有牌局,难得他有那份闲情陪我谈佛。我费了半天唇舌,他为了表示对佛教不太陌生,他问我:“佛教里,是不是西天如来佛最大?”亏得他看过《西游记》,否则,恐怕连如来佛三个字对他…

《佛教常识百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提问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