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研究 沈家桢 著
目 錄
緣 起
(一)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建議
(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
(叁)爲什麼勸您念《金剛經》
(四)《金剛經》的功德
(五)《金剛經》能消業障
(六)爲什麼《金剛經》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沒有列菩薩?
(七)爲什麼有「爾時,世尊食時」這一段日常生活的記錄?
(八)「雲何應住」和「應雲何住」
(九)爲什麼佛答「諸菩薩摩诃薩」和先答「應雲何降伏其心」?
(十)降伏其心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十一)爲什麼佛列了那麼多衆生的類別?
(十二)什麼叫做「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
(十叁)既然實無衆生得滅度者,爲什麼佛又叫我們去度無量無邊的衆生呢?
(十四)什麼是「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
(十五)爲什麼佛要問「虛空可思量不?」
(十六)爲什麼佛要問「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十七)爲什麼佛要問「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十八)萬裏長江直瀉大海祝各位福慧雙修
(十九)「而實無來」與「而實無不來」
(二十)燃燈佛在《金剛經》中的重要意義
(二十一)《金剛經》與西方極樂世界
(二十二)「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淺談
(二十叁)再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二十四)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一)
(二十五)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二)
(二十六)《金剛經》日用
(二十七)在家人如何修行的商討
(二十八)「苦、空、無我」的叁個修行階段
(二十九)從因果的觀點來研究忍辱
(叁十)願力
(叁十一)修福
(叁十二)緣
(叁十叁)悲
(叁十四)「無我法」與「無我、法」
(叁十五)《金剛經》與日常生活
(叁十六)《金剛經》的日用
緣 起
一九八九年我應紐約菩提心基金會之邀,在僑聲廣播電臺菩提心節目中講「《金剛經》的研究」,每星期十五分鍾,共計二十五次,由莊博慧、傅麗卿兩位將演講稿的錄音帶整理成文。講的宗旨,是想抛磚引玉,藉此引發學佛的朋友,研究《金剛經》或讀誦《金剛經》的興趣,因而得大利益,走上菩提大道。亦因此之故,將王沈醒園居士所記錄的一篇講詞,「爲什麼勸您念《金剛經》」列在卷首。在此我謹向她們叁位及社會各界人士致最大的敬意,願他們福德無邊。
佛在《金剛經》裏說,他從前還未成佛,在做菩薩的時候,他曾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的佛,沒有漏失過一位。照理來說,他供養了這麼多的佛,其功德應該是大得無法想像,可是佛說,他供養了這麼多佛的功德,還不及在末法時代,能夠受持《金剛經》所得的功德大。謹願受持《金剛經》的朋友同證佛道,早登無上菩提!
(一)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建議
最近在紐約大覺寺講了兩次「如何讀《金剛經》」,著重于字音及如何讀斷句子,好像頗得聽衆的歡迎。特別是初讀《金剛經》的,發覺有許多地方,和他原先以爲是對的並不相同。事後有人建議我應該將它寫出來,也許有很多人會得到好處。其實,只要誠心誦經,念錯幾個字也沒多大關系,各地方言就有許多不同,頂要緊的是掌握住經中的意義。又何況我所知有限,所謂對,也是主觀的見解,不過能夠滿足幾位同修的願望,也是應該,所以就寫出來,抛磚引玉,望能多得讀者的指正,歡迎有新的意見。
中國的文字很美,包容性極大,古文不用標點,所以往往有各種不同的讀法和解釋。千余年來,因爲抄寫及印刷校對的不夠精確,差異錯誤,在所難免。《金剛經》版本極多,各種版本有不同出入的地方,恐怕比任何經典都多,于是許多大德的注解,因爲依據不同版本的經文,也可能頗有出入,有的地方,使讀者莫知適從!譬如須菩提第一次所問的「應雲何住」,許多近代版本印成「雲何應住」,一字易位,影響極大。又如「不」字,可有叁種不同的讀音及意義,也容易爲人忽略。
依據我看了近二十種不同版本的結論,認爲臺灣大乘精舍印行的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校正本》爲最合理,他參考了十一種版本的經文、注、疏、贊述,有敦煌石室發現的一千多年前唐朝書法家柳公權書寫的《金剛經》(石刻)文,有九百多年前東傳到日本再傳回來中國的《金剛經注》,以及清朝乾隆時的《金剛經疏記彙編》等等,江居士的校正嚴謹,是值得介紹的。
這次即采用這本校正本作爲藍本,經文與目前的流通本,有多處不同。我建議讀經大德參考大乘精舍所印江居士的校正本內的校勘記。另外,我依照下列二個原則,加以注音及簡單的標點。
(一)一個字如有多種讀音及意義的,則根據《辭海》加以注釋。
(二)加入簡單標點符號,並不采用校正本原有的標點。
很有趣的是,《金剛經》的前半部,似乎讀音、句讀等的問題比較多,後半部則很少。現在請各位逐字逐句的研讀下去。如果覺得太長,不妨中途休息。如果能有一字一句合您的意的,就很不錯了。
(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
(叁)爲什麼勸您念《金剛經》
王沈醒園記錄
鏡蠟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紐約華美協進社講「學佛緣由」。當時我用了一個明鏡和蠟的比喻,我說:「澄澈光明的本性,是人人本來具有的,然而多生以來,卻爲貪嗔癡無明所覆蓋,以致忘卻本來面目,顛倒虛妄,脫不出生死輪回。這好比一面原本淨澈的鏡子,被塗上層層厚蠟,把光明遮蓋了。」我用這個譬喻,說了幾個例子,來看世上的人,結論都不能將蠟消除。于是有人問我說:「你說明鏡和蠟的譬喻雖然不錯,可是說來說去,似乎沒有人可以將蠟消除,您能不能教我們一個迅速除去蠟的方法?」當時我的回答是:「十分抱歉,我也正在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但還未找出適當的方法。」八年後的今天,我很開心在這裏向各位報告,我現在有一個方法,可以介紹給各位。
諸位盡管依舊修淨土,或修禅、修密,只要抽出一部份的時間依照我介紹的方法去修,就會逐漸將鏡面的蠟熔化;不但蠟可以熔化,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所謂明鏡,也是蠟做的,也一並熔化無余。
什麼方法呢?──念《金剛經》。現在且讓我將這段因緣向各位一敘。
發願每日持誦《金剛經》
一九八八年七月叁日,莊嚴寺正舉辦佛學夏令營,當天下午我有兩小時的課,那時內人居和如病況不輕,我原想不去了,可是她堅持要我去講。我趕去講了一個多小時後,匆匆趕回。
和如情況如常,並無什麼不妥。夜間十一時許,雷久南博士和我及家人圍坐床前,和如忽然要我靠近她,並示意伸出雙手互握,她張目注視著我,我輕聲問她,是不是什麼地方痛?她表示沒有。我微笑地看著她,並緊握著她的雙手。忽然間,我覺得她的眼珠不動了,且微微張著口,我聽到輕微的「浦」的一聲,一下子什麼都靜止了。全家抑製悲傷,同聲念阿彌陀佛,和如自己緩緩地閉上口眼。我左手握著她的左手,不停地念佛八小時。
第二天一早,替和如換好衣服,我到家中小佛堂拜佛,一眼望見佛臺上擺著一本《金剛經》,這是和如十八年來,每天早課必誦的經本,當時我發了一個願,我要繼續替和如做她的晨課,每天誦《金剛經》。此後我每天或念一遍,或研讀《金剛經》的各家注解,或自己思考經義,至少半個小時,至今從未間斷,自覺所得益處遠超過以往四十余年,斷斷續續地念經看注。《金剛經》實在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我之能每天受持《金剛經》,和如度我之恩,不敢或忘。多年來,我曾幾次看過人們辭世的情形,彌留之際總是痛苦的!尤其是癌症患者,病情越重就越痛苦,必須靠止痛劑來減輕身體的痛苦。但止痛劑用多了,會使神志不清,陷于昏迷狀態。和如患的是骨癌,我一直在擔心到後期,她會承受不了那種刻骨椎心之痛,可是她沒有!在去世的前兩天,她不但停止服用止痛藥,連一粒安眠藥也不須要,她的頭腦完全清醒,八個小時後爲她換衣服時,身軀柔軟,膚色如常,就像入睡一樣。這種現象,是許多親友所共睹的。她走得如此的安祥自在,是許多學佛修行人所向往,而不易獲得的往生善果。我極爲羨慕。十八年來,她每天誦念《金剛經》,真可謂「功不唐捐」啊!
怎樣念《金剛經》
現在我想貢獻各位一些怎樣念《金剛經》的方法。我覺得念《金剛經》,是老少鹹宜,小大由之的。爲什麼說老少皆宜呢?年紀漸老,行動不便,外出聽經聞法,不易隨心所欲;再則佛教經典太難懂,法門又多,明師難求,缺乏經常指導,不知如何修行。《金剛經》譯文流暢易讀,一本在手,已夠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爲什麼說小大由之呢?因爲《金剛經》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幾句,經中不是常說「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幾句經文,仔細尋釋經義,實在是意趣無窮哩!
今天想介紹給各位的,就只有叁小段,對我們而言,這叁小段已是《金剛經》的精華了。第一段是佛說「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衆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在這段中,佛說的「所有一切衆生之類」,這句「衆生之類」就是指凡衆緣和合而生的都是衆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間那一事物不是由衆緣和合而生。有情的人類、動物固然是衆緣和合而生,無情的植物、礦物等也是衆緣和合而生。有形質的物體是衆緣和合而生,無形質的思想事象也是衆緣和合而生。所以一切衆生之類是指宇宙間一切的事物思想。因爲衆生乃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無論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變化,並非永恒。如夢如幻,但也不是沒有,它們都是不生不滅的本性,在這不生不滅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虛妄的各種相,名爲衆生。「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句話好像很難懂,其實就是要…
《63 《金剛經》的研究(沈家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