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研究 沈家桢 著
目 录
缘 起
(一)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建议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
(三)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四)《金刚经》的功德
(五)《金刚经》能消业障
(六)为什么《金刚经》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没有列菩萨?
(七)为什么有「尔时,世尊食时」这一段日常生活的记录?
(八)「云何应住」和「应云何住」
(九)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
(十)降伏其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十一)为什么佛列了那么多众生的类别?
(十二)什么叫做「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十三)既然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佛又叫我们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呢?
(十四)什么是「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十五)为什么佛要问「虚空可思量不?」
(十六)为什么佛要问「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十七)为什么佛要问「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十八)万里长江直泻大海祝各位福慧双修
(十九)「而实无来」与「而实无不来」
(二十)燃灯佛在《金刚经》中的重要意义
(二十一)《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二十二)「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浅谈
(二十三)再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二十四)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一)
(二十五)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二)
(二十六)《金刚经》日用
(二十七)在家人如何修行的商讨
(二十八)「苦、空、无我」的三个修行阶段
(二十九)从因果的观点来研究忍辱
(三十)愿力
(三十一)修福
(三十二)缘
(三十三)悲
(三十四)「无我法」与「无我、法」
(三十五)《金刚经》与日常生活
(三十六)《金刚经》的日用
缘 起
一九八九年我应纽约菩提心基金会之邀,在侨声广播电台菩提心节目中讲「《金刚经》的研究」,每星期十五分钟,共计二十五次,由庄博慧、傅丽卿两位将演讲稿的录音带整理成文。讲的宗旨,是想抛砖引玉,藉此引发学佛的朋友,研究《金刚经》或读诵《金刚经》的兴趣,因而得大利益,走上菩提大道。亦因此之故,将王沈醒园居士所记录的一篇讲词,「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列在卷首。在此我谨向她们三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致最大的敬意,愿他们福德无边。
佛在《金刚经》里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菩萨的时候,他曾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的佛,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么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么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谨愿受持《金刚经》的朋友同证佛道,早登无上菩提!
(一)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建议
最近在纽约大觉寺讲了两次「如何读《金刚经》」,著重于字音及如何读断句子,好像颇得听众的欢迎。特别是初读《金刚经》的,发觉有许多地方,和他原先以为是对的并不相同。事后有人建议我应该将它写出来,也许有很多人会得到好处。其实,只要诚心诵经,念错几个字也没多大关系,各地方言就有许多不同,顶要紧的是掌握住经中的意义。又何况我所知有限,所谓对,也是主观的见解,不过能够满足几位同修的愿望,也是应该,所以就写出来,抛砖引玉,望能多得读者的指正,欢迎有新的意见。
中国的文字很美,包容性极大,古文不用标点,所以往往有各种不同的读法和解释。千余年来,因为抄写及印刷校对的不够精确,差异错误,在所难免。《金刚经》版本极多,各种版本有不同出入的地方,恐怕比任何经典都多,于是许多大德的注解,因为依据不同版本的经文,也可能颇有出入,有的地方,使读者莫知适从!譬如须菩提第一次所问的「应云何住」,许多近代版本印成「云何应住」,一字易位,影响极大。又如「不」字,可有三种不同的读音及意义,也容易为人忽略。
依据我看了近二十种不同版本的结论,认为台湾大乘精舍印行的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校正本》为最合理,他参考了十一种版本的经文、注、疏、赞述,有敦煌石室发现的一千多年前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金刚经》(石刻)文,有九百多年前东传到日本再传回来中国的《金刚经注》,以及清朝乾隆时的《金刚经疏记汇编》等等,江居士的校正严谨,是值得介绍的。
这次即采用这本校正本作为蓝本,经文与目前的流通本,有多处不同。我建议读经大德参考大乘精舍所印江居士的校正本内的校勘记。另外,我依照下列二个原则,加以注音及简单的标点。
(一)一个字如有多种读音及意义的,则根据《辞海》加以注释。
(二)加入简单标点符号,并不采用校正本原有的标点。
很有趣的是,《金刚经》的前半部,似乎读音、句读等的问题比较多,后半部则很少。现在请各位逐字逐句的研读下去。如果觉得太长,不妨中途休息。如果能有一字一句合您的意的,就很不错了。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
(三)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王沈醒园记录
镜蜡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纽约华美协进社讲「学佛缘由」。当时我用了一个明镜和蜡的比喻,我说:「澄澈光明的本性,是人人本来具有的,然而多生以来,却为贪嗔痴无明所覆盖,以致忘却本来面目,颠倒虚妄,脱不出生死轮回。这好比一面原本净澈的镜子,被涂上层层厚蜡,把光明遮盖了。」我用这个譬喻,说了几个例子,来看世上的人,结论都不能将蜡消除。于是有人问我说:「你说明镜和蜡的譬喻虽然不错,可是说来说去,似乎没有人可以将蜡消除,您能不能教我们一个迅速除去蜡的方法?」当时我的回答是:「十分抱歉,我也正在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还未找出适当的方法。」八年后的今天,我很开心在这里向各位报告,我现在有一个方法,可以介绍给各位。
诸位尽管依旧修净土,或修禅、修密,只要抽出一部份的时间依照我介绍的方法去修,就会逐渐将镜面的蜡熔化;不但蜡可以熔化,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所谓明镜,也是蜡做的,也一并熔化无余。
什么方法呢?──念《金刚经》。现在且让我将这段因缘向各位一叙。
发愿每日持诵《金刚经》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庄严寺正举办佛学夏令营,当天下午我有两小时的课,那时内人居和如病况不轻,我原想不去了,可是她坚持要我去讲。我赶去讲了一个多小时后,匆匆赶回。
和如情况如常,并无什么不妥。夜间十一时许,雷久南博士和我及家人围坐床前,和如忽然要我靠近她,并示意伸出双手互握,她张目注视著我,我轻声问她,是不是什么地方痛?她表示没有。我微笑地看著她,并紧握著她的双手。忽然间,我觉得她的眼珠不动了,且微微张著口,我听到轻微的「浦」的一声,一下子什么都静止了。全家抑制悲伤,同声念阿弥陀佛,和如自己缓缓地闭上口眼。我左手握著她的左手,不停地念佛八小时。
第二天一早,替和如换好衣服,我到家中小佛堂拜佛,一眼望见佛台上摆著一本《金刚经》,这是和如十八年来,每天早课必诵的经本,当时我发了一个愿,我要继续替和如做她的晨课,每天诵《金刚经》。此后我每天或念一遍,或研读《金刚经》的各家注解,或自己思考经义,至少半个小时,至今从未间断,自觉所得益处远超过以往四十余年,断断续续地念经看注。《金刚经》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而我之能每天受持《金刚经》,和如度我之恩,不敢或忘。多年来,我曾几次看过人们辞世的情形,弥留之际总是痛苦的!尤其是癌症患者,病情越重就越痛苦,必须靠止痛剂来减轻身体的痛苦。但止痛剂用多了,会使神志不清,陷于昏迷状态。和如患的是骨癌,我一直在担心到后期,她会承受不了那种刻骨椎心之痛,可是她没有!在去世的前两天,她不但停止服用止痛药,连一粒安眠药也不须要,她的头脑完全清醒,八个小时后为她换衣服时,身躯柔软,肤色如常,就像入睡一样。这种现象,是许多亲友所共睹的。她走得如此的安祥自在,是许多学佛修行人所向往,而不易获得的往生善果。我极为羡慕。十八年来,她每天诵念《金刚经》,真可谓「功不唐捐」啊!
怎样念《金刚经》
现在我想贡献各位一些怎样念《金刚经》的方法。我觉得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本在手,已够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为什么说小大由之呢?因为《金刚经》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几句,经中不是常说「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几句经文,仔细寻释经义,实在是意趣无穷哩!
今天想介绍给各位的,就只有三小段,对我们而言,这三小段已是《金刚经》的精华了。第一段是佛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在这段中,佛说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句「众生之类」就是指凡众缘和合而生的都是众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间那一事物不是由众缘和合而生。有情的人类、动物固然是众缘和合而生,无情的植物、矿物等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形质的物体是众缘和合而生,无形质的思想事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一切众生之类是指宇宙间一切的事物思想。因为众生乃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论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变化,并非永恒。如梦如幻,但也不是没有,它们都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在这不生不灭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虚妄的各种相,名为众生。「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句话好像很难懂,其实就是要…
《63 《金刚经》的研究(沈家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