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6. Mahāparinibbānasuttanta
遍涅槃大經
1.1 如是已被我聽到。在一時,有幸者在王舍城,住在鹫(ㄐㄧㄡˋ)峰山。而在彼時,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阇(ㄕㄜˊ)世,變成欲攻打諸跋耆人。彼如是說:
「請打敗此等如是大神通的、如是大威力的諸跋耆人;我將使諸跋耆人被粉碎,我將使諸跋耆人滅亡,我將使諸跋耆人行(ㄒㄧㄥˊ)向無引導及災難。」
1.2 然後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阇世,喚摩揭陀大臣作雨者 婆羅門:「來!婆羅門!你完全走近有幸者所在之處,完全走近後,以頭禮拜有幸者的雙足,請以我的言詞『少量病、少量苦惱、起立輕快、強力、安樂住』,問:『尊者!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阇世,以頭禮拜有幸者的雙足,問少量病、少量苦惱、起立輕快、強力、安樂住』;並且請你如是說:『尊者!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阇世,欲攻打諸跋耆人。』彼如是說:『請打敗此等如是大神通的、如是大威力的諸跋耆人;我將使諸跋耆人被粉碎,我將使諸跋耆人滅亡,我將使諸跋耆人行向無引導及災難』;並且依有幸者對你解說,你妥善了解後,應通報我,因爲諸如來不說離真實。」
1.3 「如是,尊!」摩揭陀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對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阇世回答後,使祥祥善善的諸交通工具上轭後,登上祥善的交通工具後,以祥祥善善的諸交通工具從王舍城出去,前往鹫峰山所在之處。以交通工具去交通工具的可到之地後,從交通工具下降回地面後,如此步行,完全走近有幸者所在之處;完全走近後,與有幸者在一起寒暄,有禮貌交換應被寒暄的談論後,坐在一邊。已坐在一邊的摩揭陀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對有幸者說這:
「尊瞿昙!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阇世,以頭禮拜尊瞿昙的雙足,問少量病、少量苦惱、起立輕快、強力、安樂住。尊瞿昙!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阇世,欲攻打諸跋耆人。彼如是說:『請打敗此等如是大神通的、如是大威力的諸跋耆人;我將使諸跋耆人被粉碎,我將使諸跋耆人滅亡,我將使諸跋耆人行向無引導及災難。』」
1.4 而在彼時,具壽阿難變成已站立在有幸者的背後,正在搧(ㄕㄢ)有幸者。然後有幸者喚具壽阿難:
「阿難!這樣已被你聽到:諸跋耆人[變成]經常集合、集合衆多嗎?」
「尊者!彼已被我聽到:諸跋耆人[變成]經常集合、集合衆多。」
「阿難!只要諸跋耆人將變成經常集合、集合衆多,阿難!諸跋耆人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阿難!這樣已被你聽到:諸跋耆人和合集合,和合奮起,和合作諸應被跋耆人作的嗎?」
「尊者!彼已被我聽到:諸跋耆人和合集合,和合奮起,和合作諸應被跋耆人作的。」
「阿難!只要諸跋耆人將和合集合,將和合奮起,將和合作諸應被跋耆人作的,阿難!諸跋耆人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阿難!這樣已被你聽到:諸跋耆人不施設未被施設者,不完全粉碎已被施設者,以便在已被施設的以前跋耆法之中,完全拿起後,動嗎?」
「尊者!彼已被我聽到:諸跋耆人不施設未被施設者,不完全粉碎已被施設者,以便在已被施設的以前跋耆法之中,完全拿起後,動。」
「阿難!只要諸跋耆人將不施設未被施設者,將不完全粉碎已被施設者,以便在已被施設的以前跋耆法之中,完全拿起後,將動,阿難!諸跋耆人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阿難!這樣已被你聽到:凡是彼等跋耆人的諸跋耆大老者,諸跋耆人恭敬、作敬重、尊敬、禮敬彼等,並且思量彼等的忠告嗎?」
「尊者!彼已被我聽到:凡是彼等跋耆人的諸跋耆大老者,諸跋耆人恭敬、作敬重、尊敬、禮敬彼等,並且思量彼等的忠告。」
「阿難!只要凡是彼等跋耆人的諸跋耆大老者,諸跋耆人將恭敬,將作敬重,將尊敬,將禮敬彼等,並且將思量彼等的忠告,阿難!諸跋耆人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阿難!這樣已被你聽到:凡是彼等良家妻、良家女孩,諸跋耆人不拖曳(ㄧˋ)彼等後,徹底征服後,使之滯留嗎?」
「尊者!彼已被我聽到:凡是彼等良家妻、良家女孩,諸跋耆人不拖曳彼等後,徹底征服後,使之滯留。」
「阿難!只要凡是彼等良家妻、良家女孩,諸跋耆人不拖曳彼等後,徹底征服後,將使之滯留,阿難!諸跋耆人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阿難!這樣已被你聽到:凡是彼等跋耆人的諸跋耆廟,全面內部的及如此外部的,諸跋耆人恭敬、作敬重、尊敬、禮敬彼等,並且不使彼等以前已被給與的、以前已被作的、如法的供奉遍減少嗎?」
「尊者!彼已被我聽到:凡是彼等跋耆人的諸跋耆廟,全面內部的及如此外部的,諸跋耆人恭敬、作敬重、尊敬、禮敬彼等,並且不使彼等以前已被給與的、以前已被作的、如法的供奉遍減少。」
「阿難!只要凡是彼等跋耆人的諸跋耆廟,全面內部的及如此外部的,諸跋耆人將恭敬,將作敬重,將尊敬,將禮敬彼等,並且不使以前已被給與的、以前已被作的、如法的供奉遍減少,阿難!諸跋耆人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阿難!這樣已被你聽到:于諸阿羅漢,諸跋耆人的如法守護、圍阻、防護已被善安排;以便未來的諸阿羅漢可以來領土,並且已來的諸阿羅漢在領土可以安樂住嗎? 」
「尊者!彼已被我聽到:于諸阿羅漢,諸跋耆人的如法守護、圍阻、防護已被善安排;以便未來的諸阿羅漢可以來領土,並且已來的諸阿羅漢在領土可以安樂住。」
「阿難!只要于諸阿羅漢,諸跋耆人的如法守護、圍阻、防護,將變成已被善安排;以便未來的諸阿羅漢可以來領土,並且已來的諸阿羅漢在領土可以安樂住,阿難!諸跋耆人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1.5 然後有幸者喚摩揭陀大臣作雨者婆羅門:
「婆羅門!在一時此是:我在毘舍離,住在沙蘭達達廟,在彼處,我對諸跋耆人說示此等七不遍減少的法;婆羅門!只要此等七不遍減少的法將存續在諸跋耆人之中,並且諸跋耆人于此等七不遍減少的法一起被見,婆羅門!諸跋耆人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
如是在已被說時,摩揭陀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對有幸者說這:「尊瞿昙!對即使已被單一不遍減少的法一起隨行的諸跋耆人,增長亦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何況說以七不遍減少的法?尊瞿昙!如此由于無應被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阇世作的,就是:除戰爭的敵對迸裂以外,除外交的[敵對迸裂]以外。啊!尊瞿昙!但是今我們去;我們繁忙,應被作的衆多。」
「婆羅門!今你思量凡是時宜者。」
然後摩揭陀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全面歡喜有幸者的言說後,隨欣喜後,從坐具起立後,走出去。
1.6 然後有幸者在摩揭陀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已走出去不久時,喚具壽阿難:「阿難!你去!可到的諸比丘住王舍城附近;請你召集彼等一切于集會堂。」
「如是,尊者!」具壽阿難對有幸者回答後,召集住王舍城附近可到的諸比丘,彼等一切于集會堂後,完全走近有幸者所在之處;完全走近後,敬禮有幸者後,站立在一邊;已站立在一邊的具壽阿難,對有幸者說這:「尊者!比丘僧伽已被集合;尊者!今有幸者思量凡是時宜者。」
然後有幸者從坐具起立後,完全走近集會堂所在之處;完全走近後,坐在已被施設的坐具;坐後,有幸者喚諸比丘:「比丘們!我將對你們說示七不遍減少的法,請聽彼,請妥善作意,我將說。」
「如是,尊者!」諸比丘對有幸者回答。有幸者說這:
「比丘們!只要諸比丘將變成經常集合、集合衆多,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諸比丘將和合集合,將和合奮起,將和合作諸應被僧伽作的,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諸比丘,將不施設未被施設者,將不完全粉碎已被施設者,以便在已被施設的諸學句之中,完全拿起後,將動,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凡是彼等比丘長老,在長期知,已長久出家,是僧伽的諸父,是僧伽的諸遍導師,諸比丘將恭敬,將作敬重,將尊敬,將禮敬彼等,並且將思量彼等的忠告,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諸比丘對已被生的、再變成的渴愛,不落入支配,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諸比丘于住遠離地的諸臥坐,將變成有渴望者,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諸比丘將各自如此使念全部存續,以便未來的諸柔和善順的有梵行者可以來,及已來的諸柔和善順的有梵行者可以安樂住,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此等七不遍減少的法將存續于諸比丘,及諸比丘于此等七不遍減少的法一起被見,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1.7 比丘們!我亦將說示以後的七不遍減少的法,請聽彼,請妥善作意,我將說。」
「如是,尊者!」彼等比丘對有幸者回答。有幸者說這:「比丘們!只要諸比丘將變成不喜愛業,已不喜樂業,已不隨致力喜愛業的狀態,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諸比丘將變成不喜愛議論,已不喜樂議論,已不隨致力喜愛議論的狀態,比丘們!諸比丘的增長應如此被預期,遍減少不[應被預期]。
比丘們!只要諸比丘將變成不喜愛睡眠,已不喜樂睡眠,已不隨致力喜…
《遍涅槃大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