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成時曰:所謂的“事理分張惡”者,是指舍離了西方功德莊嚴的阿彌陀佛,而另外計執有一個自性彌陀。舍離了西方功德莊嚴之極樂世界,而另外取著一個唯心淨土。如此則是事相與理體乖違分離,成就了大邪見。自我與他人都受到賊害,毀壞了正法之輪,確實是惡見惡業,將來必定受到十方阿鼻地獄之大惡果報。···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

  明·四明梵琦楚石著

  法宣法師白話譯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七

  靈峰蕅益大師西齋淨土詩贊

  懷淨土詩七十七首並自序

  評點懷淨土詩跋

  十六觀贊二十二首

  化生贊八首

  析善導和尚念佛偈八首

  懷淨土百韻詩

  娑婆苦漁家傲十六首

  西方樂漁家傲十六首

  題跋一律

  附錄:蓮池大師答蘇州曹魯川書(附來書)

  附錄:蕅益大師答卓左車茶話(原問博山啓附)

  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七

  成時述曰:靈峰老人有所感懷于淨土法門一些重要的典籍,因此隨著因緣聚會,依次第而流通之。到了癸巳年之後,尚稱之爲淨土九要。成時我禀白老人雲:“楚石禅師的西齋詩,乃是千古以來之絕倡,請老人將之列入其中而以十要來流通之,這樣便差不多可以稱是對淨土法門的大觀完全具足了。”靈峰老人聽了之後撫掌稱善。

  到了甲午年時,成時從金陵回來入到山中,老人曰:“西齋淨土詩這個法藥湯頭,如今也有禁忌之味,乃就是爲它作甲乙等駐解了。”

  成時心中正暗自訝異,老人笑著而開示曰:“淨土法門這些話,最忌涉及理體,西方淨土塵塵都是不可思議。因此演說淨土法門,必須要還給它本來不可思議之境界。假使涉及理體而稍微有一些不圓滿,那麼那一些愚癡之人,便以爲離開西方淨土,別有一個殊勝的道理。”

  成時我聽聞之後,瞠大眼晴心中大爲驚駭。因而更再思惟:中峰禅師的懷淨土詩,並非不算美妙,然而只可置之于禅宗之內,不可以置之于淨土法門之內。根機淺的人喜愛其拈提掇舉,但是恐怕有欲建立淨土卻反而摧破淨土之弊病。而楚石禅師的西齋詩,只是一味地闡揚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佛身與淨土,而以楚石禅師的奇才妙悟,使其淨土詩字字皆與白毫相和無見頂的赤珠相當,這就如同王羲之的字、杜甫的詩,一般人是沒有辦法學的。我然後才知道特別再拈提掇舉者,皆是側偏也。喜愛偏鋒者,皆是較淺薄者。這種論點是很難說明白的,得到西齋詩這個公案,這種說法才能大爲流行。

  乙未年,老人西歸于極樂。丁未年,我到了金陵,見到《淨土九要》的刻板已經焚毀散失,于是有重新刻板印行之舉。我因此恭放地將靈峰老人的西齋詩選本,編爲第八要,並且刻印靈峰老人所製的贊文于書簡之開端,並題其全書名爲《淨土十要》。

  印光大師曰:按照成時大師製訂淨土十要之次第的序文當中,首要是尊崇經典。第二、第叁要則著重修行。而從第四以至第十要,皆是以時代爲前後之次第。然而楚石大師于洪武叁年七月示寂。妙什大師于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尚且作《破妄念佛說》,以附于《念佛直指》之後。由此時間次第來說,妙什大師晚于楚石大師很多年了。成時大師未加深細考察,因此以《念佛直指》爲第七要,以《西齋詩》爲第八要。

  如今因爲《念佛直指》的原文,比刪改本多出四十余頁。爲了調整卷冊的厚薄,使其能夠適當而平均之緣故,因此移動《西齋詩》到了《念佛直指》之前面,而改第八爲第七,改第七爲第八。那麼古德之時代前後便不致混亂,而書冊之厚薄也比較適宜相當。若是能夠請示于成時大師,應當也會爲之首肯認同才是。如今恐怕不知這種道理的人,認爲我妄加更改舊時之章節,故簡略地敘述其所以如此之緣由。

  民國辛未年春,釋印光識

  靈峰蕅益大師西齋淨土詩贊

  稽首楚石大導師,即是阿彌陀正覺,以茲微妙勝伽陀,令我讀誦當參學。

  一讀二讀塵念消,叁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華托。

  亦願後來讀誦者,同予畢竟生極樂。還攝無邊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張惡。

  同居淨故四俱淨,圓融直捷超方略。

  成時曰:所謂的“事理分張惡”者,是指舍離了西方功德莊嚴的阿彌陀佛,而另外計執有一個自性彌陀。舍離了西方功德莊嚴之極樂世界,而另外取著一個唯心淨土。如此則是事相與理體乖違分離,成就了大邪見。自我與他人都受到賊害,毀壞了正法之輪,確實是惡見惡業,將來必定受到十方阿鼻地獄之大惡果報。

  所謂的“同居淨故四俱淨”者,是說西方極樂世界,超越殊勝于十方一切的淨土。然而其所以稱爲殊勝之緣故,並不在于上叁種淨土,而是在于凡聖同居淨土。這是因爲能夠以博地凡夫之根機,而圓滿證得叁種不退轉。下品往生之人民,可以與一生補處菩薩之最上善人,俱會于一處。

  正報既然如此殊勝,依報也是如此,因緣生起的極樂世界殊勝微妙的五塵,與圓妙中谛之稱合法性的五塵,當下非是同一亦非有差異,非是遙遠亦非很近,所以橫出叁界與豎出叁界俱超,橫出與豎出俱即,最爲不可思議。

  如果能夠信受則當下便是,如果想要推測思議則乖違。如果乖違這個道理,則雖然是有賢能智慧之人,也不可以合乎佛道。若信當下即是而不違背,則雖然是愚夫愚婦也能夠了知、能夠證入,是故說“圓融直捷超方略”,即是圓融而直接了當地契入、而超越了種種的方法策略也。

  西齋淨土詩【卷上】

  明·四明梵琦楚石著

  清·西有沙門智旭點定

  五濁佛子 釋法宣淺譯

  懷淨土詩七十七首並自序

  儒者之詩經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解說者曰:“執持木柯以砍伐木柯,邪著眼光而視之,猶以爲木柯木頭是很遙遠的。”這句話乃是真實不虛也。我們淨土宗所謂的念佛,也只是我們的自心,衆生心中想要見佛,佛便從心中而現。阿彌陀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自性本來具足,不必假借向外而求。本性具足無量的神通光明,窮極于未來之際,故名“無量壽”。以至于蓮華水池、七寶臺座,華麗的瓊樓、玉雕之殿宇,一一的淨土境界,皆是從我自己本心所發露而顯現之,大慧妙喜禅師曾經說:“若能見到自性之彌陀,即能了知唯心之淨土。”

  譬如《楞嚴經》的說法會上,佛陀教敕阿難說:“一切的浮塵所産生的種種幻化之相,當處出生之時,隨即于當處滅盡。由于種種的因緣和合,虛妄而有生起之相。因緣別離分散之時,虛妄稱之爲滅。殊不知一切的生滅去來之相,本來就是如來藏這個常住妙明的真心之所顯現的。在本性的真常當中,求于去來迷悟生死之相,了無所得。”

  既然生滅去來皆了不可得,則只是一心而已。若是西方淨土的因緣生起,穢土的因緣消滅,則娑婆世界這個烙印的形像便壞滅了,而所謂壞滅這件事也是虛幻也。若是穢土的業行斷絕,淨土的淨行興起,則極樂世界的文彩便成就了,而所謂的成就這件事也是如同虛幻也。然而此生滅來去、清淨汙穢,皆不離于我們自心。自心不能見于自心,是故亦無相可得。雖然終日取于淨土、舍于穢土,而未嘗有所謂的取舍。雖然終日想念阿彌陀佛,而未嘗有能想念之心與所想念的佛。

  以這樣的道理觀之,不妨說在彼極樂世界有如夢如幻之證得;在此娑婆世界之中,不妨說有如夢如幻之修行。一旦發明菩提心時,就已經成就了正覺,但是又有何妨礙于如夢如幻地去除結使習氣,幻化地坐于菩提道場。如夢如幻般地度化有情,如夢幻般而達到究竟佛果。如此豈不能夠了除世間、出世間之幻法,成就調禦丈夫之佛事呢?

  昔日天衣義懷禅師,親見自性之明覺,能窮盡佛陀祖師所不妄傳之妙法,而自己卻恒常修行淨土法門,並且垂問與其學習者曰:“若言舍棄穢土取于淨土,厭離此娑婆世界而欣慕彼極樂國土,如此則是取舍之情,乃是衆生之妄想。可是若言無有西方淨土,則又違背釋迦牟尼佛之言。修習淨土法門之人,應當要如何修呢?”義懷禅師于是又自我回答雲:“生則決定往生,去則實在是沒有來去。”求生淨土的道理,實在是沒有超過這一句話了。

  我謝絕塵世賦閑而居,作懷淨土詩若幹首,以勸導同袍的僧衆、及蓮社的同人,凡是有心于佛道者,全部都教其念佛求生淨土。那麼前面所謂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即使是不出于門戶庭園,亦何遠之有呢?

  詩:

  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從有輝光。食時並是天肴膳,行處無非聖道場。

  庭下碧流微吐韻,殿前瑤草細吹香。十方一等莊嚴刹,終說西方出異方。

  譯:我極樂導師阿彌陀佛真實的報身不可測量,身旁有諸菩薩大人陪伴跟從、並且都有輝耀閃亮之光。飲食之時所受用的都是天人的肴膳,步行所到之處無非是諸聖人的道場。庭園下碧綠的流水微微地吐露著美妙的音韻,佛殿前美好如玉的瑤草細細地吹著芳香。十方世界一樣同等都有莊嚴清淨的佛刹,但是一切諸佛終究還是贊歎西方極樂超出于他方。

  萬劫修行相好身,身光知是幾由旬。消磨歲月無窮壽,含裹虛空不老春。

  四色蕅華香氣遠,諸天童子性情真。況兼善友皆招我,來作逍遙快樂人。

  阿彌陀佛過去萬億劫以來修行成就了相好之身,其身相光明不知道有幾多由旬。極樂世界的人民悠遊自在而消磨的歲月有無窮之年壽,遍含包裹虛空世界的是永遠不會令人衰老的長春。青黃赤白四色的蓮蕅華苞香氣飄散得極爲遙遠,諸天人童子的性情皆是良善而純真。何況還有一些已經往生的善友皆來招引邀請我,來此西方世界作自在逍遙歡喜快樂之人。

  要觀無量壽慈容,只在而今心想中。坐斷死生來去路,包含地水火風空。

  頂分肉髻光千道,座壓蓮華錦一叢。處處登臨寶樓閣,真珠璀璨玉玲珑。

  如果想要觀見無量壽佛祥和之慈容,只在如今你的心想憶念當中。若是能夠坐斷娑婆國土死生去來之路,即能包含極樂世界微妙之地水火風與虛空。阿彌陀…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