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敦珠法王自傳
索達吉堪布 譯
前言
在這裏,有藍得讓人心醉的天,如詩如畫的雲,還有我樸實無華的小木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喇榮山谷,不僅孕育了我的智慧生命,還長養了我的智慧身體。對她這份深深的情、濃濃的意、缱缱的眷戀,一般人尤其是沒有到過這方淨土的人不會讀得懂,但久居于此的道友,定會産生共鳴。
提起喇榮,自然會想到一世敦珠法王。
一世敦珠法王,是蓮花生大士座下最著名的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切穹譯師的轉世,是受蓮師親處委派的度生使者。他充當“第二大佛陀”蓮花生大士的事業代 表,曾于距今一百多年前,來到人間藏土,在我們這個喇榮山谷建立道場,培養弟子。其高足中,除了八大菩薩化現的八大身子之外,還湧現出一大批獲得虹身成就 的心子。當時大師身邊的一百多位修行人中,就有十叁位在此地虹身而逝,可以說在甯瑪派教史上寫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一頁。至尊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亦源 于此而建起了如今舉世矚目的喇榮五明佛學院。所以,感念本傳的法脈、源流,我們內心尤爲歡喜。
一世敦珠法王,在不同的神山、神湖中,開取了大量伏藏品,著重弘揚伏藏法。他不辭辛勞,將衆多伏藏法門立成文字,留給後世,廣泛利益了無量有情。
他這部自傳與衆不同,並非介紹了普通人的生平事迹,而是展示了一位伏藏大師畢生中一幕幕的精彩片段:從誕生于世的因緣一直到臨近事業圓滿,六十二年的幾許 經曆裏,既有俗人所面臨的生活拮據等問題,也有不可多得的教言,又有實地修行的秘訣。當然,大多數都是成就者超凡的境界、玄妙的夢境。
當你閱讀這部傳記時,會仿佛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神奇世界,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令人歎爲觀止、難以置信。但事實上,對凡夫來說,在大成就者的境界面前,見聞覺 知的範疇極其有限,好似天盲一般,又如井蛙相仿。爲此,書中提及的高深莫測之雙運、降伏事業,希望大家既不要想當然地去妄加揣測、品頭論足,也不可抱有偏 見、邪見,更不能隨意效仿而行,否則將會毀壞自己。
作爲有識之士、有緣之人,通過翻閱此傳,想念必會對甚深法生起信解,並得到不可言表的加持。至于無緣者,我磨破嘴皮也起不到作用,因而只有隨緣了。
此密法傳的翻譯,是因嘉貢·阿旺羅吾兄弟二人多次誠摯勸請,本人實難推卻,盡管法務繁忙,但還是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如今已經翻譯圓滿,然由于時間倉促,難免會有疏漏之處,萬望諸位智者海涵。
最後,祈願衆生早日證悟真谛!
2008年10月5日
譯者書于喇榮靜處
一世敦珠法王自傳
那莫革日班瑪嘎繞益!
頂禮上師蓮花生!
叁時諸佛智慧身,智悲力藏蓮花生,
不離安住頂輪飾,攝受傳人予慰藉。
凡夫輾轉漂輪回,種種業及諸行爲,
立文字成厭煩因,知此我無著書想。
然徒勸請實難卻,各種覺受如波紋,
如若廣說無盡頭,清淨覺受此略述。
如果首先沒有簡略地講講自己的種族源頭,別人就不會知道祖祖輩輩的血統,這樣一來,就會有招致人們說“如林中猴子”的弊端。爲此,簡介一下。
金厄拉則熱巴的史料中記載:“噶、東、柱,劄,加上瓦、金,共有六氏族。”這是大德的語言,確鑿可靠,所以在這裏也是一種依據。古人們也說:木擦噶、阿波 董、色穹劄、阿甲柱四大氏族,瓦、金兩小族,合稱爲西藏古代六氏族,這與前面的說法顯然是一致的。按照漢地的《曆算》中記載:“結合五族、五行、五色等 等,東氏棕族、土行,劄氏白族金行,柱氏藍族水行,古氏紅族火行,噶氏綠族木行。”其中歸爲五大血統。如果把這一切依次羅列起來,也並不矛盾。關于上述的 六氏族中的瓦、金兩小族,在兩類語種當中並沒有詳細對應的分類,于是將這兩族合而爲一,如此六氏族就歸爲五種,這兩小族也明顯變成了“古氏族”,這就是可 以歸屬在五大血統中的原因。
我本來的種姓是屬于阿甲柱氏族或者柱氏藍族。以前,柱氏藍族的一部分出現在努氏境內,安住大聖者果位的桑吉益西和第二大佛蓮花生大師的心子南卡釀波比丘等 受生爲人的種姓,就叫做努氏族。與這些阿阇黎成爲同一血統的努氏一部分,漸漸地從該地來到康區東部青海湖附近黃河中遊居住。在那裏,所有後代的努氏族人們 在世規方面已經達到了智勇雙全的頂峰,湧現出一些谙熟劍、矛技藝的人物,似乎堪爲人中之最,其中的一位住在容欽,被人們稱爲容塔,他的名字逐漸成了氏族的 名稱。從此之後,他的所有後嗣,就被人們共稱爲“容塔”。
後來,蒙古的一位皇帝試圖無余統治他方,于是發動大批軍隊,那些努氏族的人們被驅逐出境,他們想逃到很遠的地方,便依次經過了許許多多的領域,到了南部多 康一帶,當地的“劄甲空”是漢人挖金的一個洞穴,人們一致就用它來稱呼那個地方,努氏的那些人就在那裏的東氏中住了下來。在這以前的容塔民族,稱爲努氏前 容世系,現在諾若、東混、哦西、容塔等本是一族,而形成了各自的名稱。
那麼,“劄甲空”屬于什麼地方呢?它位于下區青康六高地之一木雅熱岡的中央,是康區二十五大聖地(即神山)之一。巴雅劄嘎神山或者瓦益桑給劄嘎神山,早在 以前被邦·麥彭滾波加持成黑魯嘎的修行地,在該地的左方有涓涓的河流,被共稱爲劄甲空。位于那裏的所有鎮區人以及上方的一切牧民也都通稱爲“甲空人”。
居住在當地的前容傳努氏族的施主有叁兄弟,他們各自的兒子、孫子、重孫、曾孫的後代中有大傳、中傳、小傳,所有這些都被叫做後容傳努氏。其中小傳的一方, 湧現出依靠瑪倉·噶當派優良法規而獲得成就的塔波嘉燦、教法證法的教主格波嘉燦、二次第證悟卓越的釋迦嘉燦或者後來也被人稱爲塔格釋迦嘉燦這叁大嘉燦等爲 數不少的大德。後來,小容傳努氏中,炯、德二人漸漸遷移。
夏嘉木絨上方的河流分成叁支,共稱爲多科河、色達河、瑪爾河。大炯羅來到達科上方,小德嘎被人尊稱爲阿德,愛稱爲德羅,他在色達敦釀古的地方安居下來,生了叁個兒子,長子華劄、次子滾嘉、小子達吉。
滾嘉在多科上方居住,從此他的種族就叫做色古,後來在則多地帶延續下去。
華劄到了多科的下方,因爲來自于劄甲空,所以就被稱爲那一氏族,由于在多科上下地方定居而被人們叫做上甲空和下甲空。
達吉住在自己的地方,就稱爲甲木熱。我的父親阿丹是屬于滾嘉傳宗接代的後種族,母親屬于木擦噶氏族,名叫哦奏,他們在十五勝生周羊年生下我。正是由于這種 原因,被共稱爲叁大密咒王的索、素、努其中之一的小容傳努氏,在以前就是持明瑪德繞那的轉世東方伏藏大師等許多大德出生的種族,由于我出生在這樣的世系 中,因此可算是門第高貴。
柱族努氏的大傳中人智勇雙全,中傳的人受用豐厚,小傳中湧現出數量可觀的成就者。關于父母的種姓血統已經簡明扼要地介紹完畢。
大能仁王佛教中,種姓門第非主要,
然爲表明善業報,諸大尊主此世間。
誕生在富貴族中,我也于此領域內,
轉生高尚種姓理,以簡短句而表明。
那莫革日曼殊師利!
頂禮上師文殊菩薩!
具足百萬福德童子相,宛若金黃初生之朝陽,
傲然而居無畏雄獅上,文殊語獅賜予妙吉祥。
雖如叁密無量之功德,賢妙諸大聖者之傳記,
可歌可泣奇迹皆不具,難以廣大成爲他衆利。
然爲正直虔誠信心增,老人自述平生之話語,
凡能記起不折不填言,不辭辛勞而負起此擔。
往昔,法身本師大金剛持佛爲了弘法利生,而在所化對境前示現色身,就是衆所周知的瑜伽自在具力金剛,他爲千佛灌頂,被授權叁界法王,他爲了利益衆生發下如 此大願:“在賢劫千佛的教法沒有圓滿之前,願我的殊勝化身連續不斷應世,隨機廣利有情。”依靠這一清淨願力,在每一佛的教法期間都示現一百位化身饒益有 情。其中,在我等大師釋迦佛時代,化現爲聲聞舍利子,接下來是持明吽欽嘎繞、卓萬(地名)切穹譯師,嘎土單巴得香、哲戒卓(地名)的那巴黑巴秋炯、前持明 降魔金剛,後持明敦珠如巴匝。敦珠如巴匝他就在劄嘎劄那現在這個地方,使黑白羅的魔衆紛紛皈入佛門,最後他于木猴年前往妙佛洲蓮花光宮殿。
其後,在五百年濁世,爲了鎮壓嘉索邊地的殘暴軍隊,蓮花生大師賜予灌頂、發願之後凝然目視著上方廣闊的虛空感慨說道:“唉,濁世的衆生真可憐,發邪願的野 蠻人依靠惡咒和定力,使人們所積累的牲畜如夢般消失,播下種子的果實被霜摧毀無遺,魔左右心相續,相互欺騙,無可信賴的對境,甚至連自己也不信任,被疾 疫、饑馑、刀兵的熏煙所逼,我的所化以願力結緣的男女,沒有示道的善知識,猶如無親無故的盲人般迷失方向,漂泊在無邊無際的生死輪回,引誘騙人的邪師紛紛 湧現,無有見解而盲修瞎煉,追逐分別念,以心觀心尋覓苦樂,認爲是究竟的見解,一無所知而放任自流,聲稱大手印、大圓滿如此如此的欺人之談,積累色界天之 業將被抛至那裏,大圓滿的日輪已被雲遮蔽,看看將熒火蟲視爲太陽之人!”最後蓮師自然安住。
空行母益西措嘉請求說:“奇哉悲哉!上師仁波切,當今正值五濁惡世之際,剛強難化迷惑的衆生雖說難以救度,然而依靠願力結緣的一切士夫,已被引領誤入黑暗的歧途,淪落到無邊無垠的輪回之處,祈請能化事業的使者,幻化持明大德。”
邬金蓮花生大師答言:“請你谛聽,智慧空行措嘉,具有前世修行宿緣的大德,在藏地多康地方,密教的余光興起的地點有一些所化有情,他們被各執己見的上師控 製,不由自主,那久尼丹多吉依靠夙願力,力所能及調伏有些所化…
《一世敦珠法王自傳(索達吉堪布 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