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前世今生論 二、建立自宗

  二、建立自宗

  關于“二、建立自宗”則可分成叁個方面加以闡述:(一)心識的産生;(二)身體的形成;(叁)身心關系。

  其中第一個方面又可分成兩點進行闡釋:1、心識的産生;2、對之生起信解。首先論述心識産生之過程及真相。

  在此世界範圍內,一切細微衆生以上之生命形態都擁有我們通常所謂的“心”。在心的力量未充分發展、強大、增上、圓滿之前,它連細微的苦樂感受都一概接納,此種心我們就稱之爲渺小之心;當心力日漸強大,已能控製身心內外的一切物質時,此種心就名之爲勇武之心;心還經常隱藏在秘密之處,此時它就成爲了從暗處操縱言行舉止的主犯;另外,從古到今,成千上萬的尋伺者相繼被迷惑的原因,就在于心成爲了狡詐者;如果善加利用,心又會成爲一切功德之所依,此時它則如如意寶藏一般可源源不斷地生出功德利益。東方世界之中,千百年來,無等大師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色迦仙人、印度瑜伽士、藏地之虹身成就者以及漢地的禅宗祖師等人,諸如此類的聖者各自都以自己的方式方法而開啓了心識奧秘之門。在他們當中,有些已圓滿了自他二利,獲得了最究竟的果位;有些則現前了世間的各種功德;還有一些則獲得了治病救人的能力……,總之,各人的收益都不盡相同。不過,依然有許多人對這種心識到底存在與否滿懷疑惑,盡管同處一個藍天之下,都屬于“人類”這個大的物種範疇,但先進思想與落後認識之間卻存在著泾渭分明的巨大差異,這真令人倍感遺憾。

  如果有人要問:這樣的心識是從何而來,又去向何方?對此,不論智者還是愚者在千年、萬年甚至十萬年之中都試圖予以解答。面對這一共同難題,不同的人分別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但在這些千姿百態的答案中,能真正站住腳的可靠結論數量卻微乎其微。如果在這裏以密宗續部的理論分析心的奧秘,這一問題即可被闡述得異常清晰、明了、細致,人們亦容易對之生起信解。但考慮到此時此處宣說甚深密法的機緣尚不成熟,故只能暫時收起這一打算,只以顯宗的說法來解釋心的本質。

  按共同說法而言,所謂的心無有開始、終結之邊際,因從無始以來,心識始終處在連續不斷的遷流之中,故我們也一直在輪回大海中隨著生、老、病、死的洶湧波濤而頭出頭沒。所有衆生都逐漸從青春年少一步步走向衰老,最終則通過死亡而再生于來世;新的生命體又開始新的一輪成長、壯大、衰朽、死亡的過程,如此往複,循環不已。一切衆生就像是在參加比賽一樣,爭先恐後地投入到從今生到來世的運轉之中,其間,沒有一個衆生的心識在這一過程中斷滅過。正如《百論》所雲:“輪回此苦海,恒時無有盡,凡愚陷其中,何不生畏懼?韶華逝去矣,複又現于前,此世已過盡,來生競相現。”此中所講的道理,我們理應了知。

  下面闡述“2、對之生起信解”。這一部分的內容又可分成五個方面:(1)依靠回憶前世之實例而生信;(2)依靠催眠、夢之要訣回溯前世之試驗而生信;(3)依靠一身擁有多心識及一心遷往另一身體之理而生信;(4)依靠心識可脫離肉體進行自主活動之事實而生信;(5)依靠中陰聞解脫法所描述之境界真實現前而生信。先論述第(1)點:依靠回憶前世之實例而生信。

  有那麼多能回憶前世之人可以作證前後世的存在,這就是應對之生起信解的充分理由。清辨論師在《智燃論釋》中說道:“由何知曉有宿世之心識?以回憶前世等理由知。”又雲:“世間之人有些可回憶前世,甚至能回憶多生之前之宿世。”與他描述的現象相同,從古到今,都不乏衆多能回憶前世之人,這些人可將前世所擁有的財富、親人以及自己的所作所爲,甚或最細微的生活細節都巨細無遺地憶念清楚。至于他們回憶起來的具體內容,經過如今的科學工作者們的認真觀察、檢驗後,基本上都得到了確證。

  比如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史蒂文森,就對此問題作過長時間之研究。他對能憶念前世的兩千余人進行了調查,然後從中選擇了極富說服力的二十個案例撰著了《二十個暗示轉世的個案》一書;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海倫·萬巴赫(H.Wambach)也曾搜集過類似的一千余個事例。

  西方科學界人士在對此問題作過再叁調查、反複研究以後,紛紛撰著了有關前後世的大量論著,這些著作如今已廣泛弘傳于全球,很多人的眼界因此而得以大開。現在,能回憶前世之人在東西方均不斷湧現,以前從未有過前後世概念的那些身處偏遠之地的現代人,也開始熟悉並親身經曆回憶前世的體驗。這麼多人能回憶起前世的唯一原因,只能歸因于他們本人確實從前世流轉到了今生,這是對此問題可作的唯一解釋,舍此再無其他能站得住腳的理由。因此,在能回憶前世的人越來越多、能證明前後世客觀存在的證據越來越充分的當前,關于前後世決定存在的理論自然而然就能成立並深入人心,因我們實在是找不到可以駁斥此種論點的根據,而它卻能爲自己隨手就拉來一大堆無可懷疑、無可辯駁的材料與論據。

  若追溯曆史,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早在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住世期間,就出現過許多這種能回憶前世的人與事例。比如有一位名叫格協的長者,他于死後轉生在一名爲當堅的施主家中,從此成爲了這戶人家的女兒。而當這個小女孩在見到阿難尊者時,居然毫不費力就認出了他。此中詳情《毗奈耶經》中如是描述道:“一時,格協已年長力衰、垂垂老矣、大限將至。當其死時,以昔日承侍僧衆之功德善根,而轉生于施主當堅之妻子腹中。因其曾發願來生欲作夏瓦國王之王後,故此次即得以轉爲女身。當其降生之時,種種吉瑞征兆紛然呈現,父母後便爲之取名曰“華丹姆”(具德姆)。華丹姆開口能言時,一日,適逢阿難前來城中托缽乞食。華丹姆才見阿難,立刻上前頂禮,且向其請問世尊及某長老近來身體安好否。阿難口中答以“安好”,心下卻倍感詫異,當堅及家人亦深覺稀有。阿難後將此事如實向世尊禀告,世尊問曰:“汝與之相識否?”阿難答言:“素未謀面。”世尊告之曰:“此乃格協轉世再來。””後來,華丹姆以前世願力成熟而如願成爲夏瓦國王之王後。當舍利子其後于晚間爲她傳法時,華丹姆當下即獲得見道果位。佛陀也因此而特殊開許了若有當時成就的必要,比丘晚上可以向女衆單獨傳法。

  當前,世界各地都出現了衆多回憶前世之事例,以下擇其典型者概要宣說。

  1926年10月12日,一個名爲香蒂·黛薇(ShantiDevi)的小女孩降生在印度的德裏市。關于這個女孩的名字,不同國家的媒體在報道時都有不同的翻譯方法,不過,一般都以此處ShantiDevi的稱呼爲准。黛薇從小時候起就知道自己的前世,她總說自己前世是姆特拉城——一個離德裏一百多公裏的城市中的人。除此之外,她還經常向人們訴說自己的一些前世經曆與見聞。她曾經對自己的叔祖父說過,自己前世的丈夫是個賣布的,並且還把此人的詳細住處也一一道了出來。叔祖父後把此情況告訴了一位退休在家的校長勒那,勒那聽後便親自前來調查、詢問,並從黛薇口中得到了她前世丈夫的住址。他立刻去函打探,在信中他問黛薇自認的前世丈夫:你是否娶有這樣的一位妻子?此人不久即回信答複說:黛薇所說的一切全部屬實。接下來,前世丈夫讓自己的堂兄先行趕赴德裏了解情況,請他務必將此事調查清楚。當堂兄一進黛薇家門,她馬上就認出了此人,盡管兩人在現世從未見過面。堂兄問了黛薇許多前世的事情,她全都准確無誤地回答了出來,自此後他即對黛薇的身份深信不疑。隨後,黛薇前世之丈夫帶著他現在的妻子以及黛薇前世所生的一個10歲的兒子,衆人一起趕到德裏看望她。當黛薇見到前世丈夫時,一眼就認出了他。丈夫再次以前世的生活細節詢問黛薇,她則一一作了完整、准確的回答。在事實面前,前世丈夫不得不承認眼前的這個女子就是自己以前的妻子。印度政府後來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機構深入查證此事,他們把小女孩帶到姆特拉進行觀察,結果在一連串嚴格的取證、核實之後,所有調查人員都對此生起了信解,這件事也逐漸傳遍了全世界。

  又過了許多年,印度大學教授周祥光先生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這樣記敘了他與香蒂·黛薇會面的經曆:“去年春天的一個早晨,當我和梵須那婆大學的創辦人伯恩尊者(SwamiBH.BonMaharaj)一起喝茶時碰到了一位落落大方的印度女人。一打聽才知道,她原來就是二十年前轟動德裏的“前世事件”的女主角——香蒂·黛薇。如今的她已經35歲了,從印度旁遮普大學研究院畢業後,她即在德裏大學女子文理學院擔任哲學講師。因她已接受了瑞士輪回轉生學會的邀請,將遠赴瑞士講學演講,故特意趕來訪晤伯恩先生並順道辭行。我于是問她:“你現在還能回憶前世之事嗎?”她則回答道:“可以倒是可以,但現在已不如兒時那般清晰。再回憶時,整個情境就像是銀幕上的影像,一會兒就消失不見。另外,我如今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也不願過多回憶前塵往事,否則會給自他帶來很多麻煩……””

  另一位印度女性絲萬娜塔也是一個能回憶前生往事之人。她于1948年出生在印度的潘拉市,3歲時就經常對哥哥、姐姐講述自己的前世。據她自己說,她前世是卡特尼人,名叫畢亞,後與一名爲司裏的男人結婚……,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叁歲半時,父親米西拉帶她外出旅遊,恰好途經卡特尼。當時她突然要求司機說:“我要到我前世的家中去,這裏有條道可以直接通過去。”司機當然不會采納她的建議。當一行人其後停下來喝茶時,絲萬娜塔又說:“在我前世的家附近有比這好喝得多的茶。”……一晃又是兩年過去了,絲萬娜塔越來越喜歡唱歌跳舞,她自己向衆人解釋說這是自己前世學來的。當她長到10歲時,全家遷移到奇哈塔普生活、居…

《前世今生論 二、建立自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