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见贤思齐·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一名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编辑序

  上篇第一则:你不要赖佛逃生

  上篇第二则:续佛命脉舍金表

  上篇第三则:分柑共尝的菩萨

  上篇第四则:师父往生的事略

  上篇第五则:愿以己身代师死

  上篇第六则:亲眼看到母升天

  上篇第七则:闭关度父生西方

  上篇第八则:终生出家不还俗

  上篇第九则:出家以持戒为本

  上篇第十则:佛学院的课程表

  上篇第十一则:修道人勿念衣食

  上篇第十二则:观音菩萨作护法

  上篇第十三则:千亿天神愿供养

  上篇第十四则:诵普门品的感应

  上篇第十五则:神明记识的亲证

  上篇第十六则:大悲水驱除菜虫

  上篇第十七则:聊斋倩娘现形记

  上篇第十八则:结婚比丘非僧人

  上篇第十九则:犯戒不忏的死相

  上篇第二十则:为施所堕割肉还

  上篇第二十一则:持戒免难的小偷

  上篇第二十二则:持咒为夫消业障

  上篇第二十三则:我从此不再喝酒

  上篇第二十四则:当急早戒杀素食

  上篇第二十五则:素食可青春永驻

  上篇第二十六则:鸡鸭成行索命来

  上篇第二十七则:教杀的现世报应

  上篇第二十八则:堕胎杀生障往生

  上篇第二十九则:制板鸭的老叔公

  上篇第三十则:舍利是人天福田

  上篇第三十一则:贩买舍利有罪过

  上篇第三十二则:自赞毁他罪过重

  上篇第三十三则:为获名利现道相

  上篇第三十四则:恭敬师长的行仪

  上篇第三十五则:戒体的殊胜妙用

  上篇第三十六则:诵戒威德不思议

  上篇第三十七则:比丘闭关要小心

  上篇第三十八则:淫心不除仍有苦

  上篇第三十九则:一切女人是我母

  上篇第四十则:振教广化诸众生

  下篇第一则:养徒不教师之过

  下篇第二则:慈悲为成佛之本

  下篇第三则:出家志在断烦恼

  下篇第四则:严秉禁戒降恶龙

  下篇第五则:一心修道报亲恩

  下篇第六则:安心受报出三界

  下篇第七则:不愿诵戒的苦报

  下篇第八则:禀遵佛制不犯戒

  下篇第九则:恭敬年老的比丘

  下篇第十则:造寺非比丘正业

  下篇第十一则:毁灭佛教罪无穷

  下篇第十二则:七月十五的真义

  下篇第十三则:杀生食肉皆恶业

  下篇第十四则:误杀者亦须误偿

  下篇第十五则:怨怨相报何时了

  下篇第十六则:因果循环的定律

  下篇第十七则:六道轮回的史事

  下篇第十八则:执政者勿乱杀人

  下篇第十九则:素食者不遭杀劫

  下篇第二十则:杀生吃肉障往生

  下篇第二十一则:教养儿女有义方

  下篇第二十二则:拾金不昧宅心厚

  下篇第二十三则:护僧物如目中睛

  下篇第二十四则:私取僧物犯盗罪

  下篇第二十五则:盗僧物者堕地狱

  下篇第二十六则:五台山的人皮鼓

  下篇第二十七则:因果报应通三世

  下篇第二十八则:天道福善而祸淫

  下篇第二十九则:生死轮回淫为首

  下篇第三十则:贪恋女色堕畜道

  下篇第三十一则:贪淫者丧身亡国

  下篇第三十二则:风清月白拒美色

  下篇第三十三则:一犯淫戒功德失

  下篇第三十四则:不可二字实最难

  下篇第三十五则:息淫念的狄仁杰

  下篇第三十六则:戒香流芳的沙弥

  下篇第三十七则:举头三尺有神明

  下篇第三十八则:一句恶言堕狗身

  下篇第三十九则:不向俗人说僧过

  下篇第四十则:妄语者法不入心

  下篇第四十一则:延寿大师是弥陀

  下篇第四十二则:不守遮戒的过患

  下篇第四十三则:饮酒者国破家亡

  下篇第四十四则:仙人听歌失神通

  下篇第四十五则:少欲知足的高僧

  下篇第四十六则:清凉国师四十齿

  下篇第四十七则:锄金不顾的贤者

  下篇第四十八则:见僧过长夜受苦

  补篇缘起

  补篇前言

  补篇 一、僧俗夜话神异多

  补篇 二、为师舍寿的沙弥

  补篇 三、度鬼、要以慈悲心

  补篇 四、我当乡长的由来

  补篇 五、阿弥陀佛救我(一名:小龙女的故事)

  补篇 六、南普陀的精神(一名:黄袈裟的来由)

  后记

  编辑序

  我们都知道:做人处世,要择善固执;修行办道,也要选择应机的善法而行。但是初踏入社会的新鲜人,往往迷惘于脱序的乱象中,导致无所事从,乃至同流合污,犯下滔天大罪,令人感慨万千。而从另一方面来谈,发好心出家投入佛门的初心道人,也面对相同的情形,佛教界的乱象,今日时有见闻,真叫人寒心胆怯。基于此,“广化律师全集”编辑委员会认为,若能将律师弘法著述中所说的故事收录成一册,让世人有因缘多读高僧大德们的行仪,或许将有利益于改善今日动荡不安的社会乱象,同时也可以提升读者们的精神生活,是故《见贤思齐》(一名《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应时而出。

  书名《见贤思齐》系取自《论语》(述而第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也。是希冀读者能从故事中,不论故事人物是行善或为恶,都看作是我们修行的善知识,使我们有所借镜,能够朝著「断恶修善度众生”的真、善、美、圣这方向前进,方不致于走上歹路,而能在正道上勇猛精进修行办道,是为编辑本书的用意。

  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上,是以律师生前即有刊载或记事簿上已有的文献资料为收录依据,并于每则故事末,标出出处:对于口口相传及律师圆寂后的事迹,因碍于考证且免落入口实,将师之德行误导成“神通、感应”倾向,是故一律不收集。这可以从律师弘法的心志得知,因为其讲故事的出发点,是以弘扬正法,利乐有情为前题,希望每一位见闻者,皆能从故事中人物的表现中,用心去体会内在所含的深义,藉此达到以故事弘法的具体效用。

  再来谈谈本书的内容大纲,主要分类为上、下篇,上篇:是关于律师亲身经历或周遭见闻的故事:如第一则〈你不要赖佛逃生〉、第四十则〈振教广化诸众生〉。下篇:是有关律师引叙佛经世典或祖师事迹的因果律:如第一则〈养徒不教师之过〉、第四十八则〈见僧过长夜受苦〉等。

  序末,再次提醒诸位读者大人,本书所集的每一则故事都是真实的,并非荒谬的寓言故事。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不论是善是恶,都是我们在修行上的善知识,切莫以自己的分别心妄自评论,只要平心静气去阅读故事,不要渗入主观的偏见,相信您将能获得最高且深远的修行宝藏。

  编辑委员会 敬序

  上篇

  第一则:你不要赖佛逃生

  我皈依慈老后,介绍很多人,用通讯方式皈依三宝。慈老总是慈悲摄受,寄皈依证与我,由我转发给他们,我常为新皈依的师兄弟们,讲解佛法;讲的多了,对佛法的体悟亦就愈深。因此,出家修行之念,油然而生。某日,我写了一封信,说明我想出家。恳请师父为我剃度,慈老回信表示非常欣喜,对我慰勉有加。这时,有一位经我介绍皈依慈老的王居士,看信之后,亦写了封信给慈老说:“师父!我亦要出家。”那知慈老在他的信上,批了“你不要赖佛逃生”七个字,将原件退回。王师兄接阅之后,非常烦恼,气得饭都吃不下。我赶紧写信报告慈老:“请师父赶快来信安慰王师兄!”信寄出之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我那时觉得师父既未见过王师兄,亦不明白他的为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呢?真是百思莫解。

  数月之后,慈老圆寂,我去汐止参加入塔(安葬)典礼,那时慈老的唯一剃度徒弟律航法师,素知慈老颇器重我。我拜见他之后,对我亲切有加,用丛林上宾之礼待我。将他自己的被褥枕头,送来给我用,令我受宠若惊。(此为我后来皈依慈老嫡系,而投律老座下剃度出家之因缘。)辞别之时,律老告诉我,慈老虽然圆寂,如果军中有人愿意皈依师父,你写信来,仍然照往日一般,寄慈老的皈依证去由你转发。

  我回到医院,将这事告诉大家,立刻有数人发心皈依。这时我们的王师兄,看在眼里,即便动了歪主意。第二天他亦到汐止去,对律航法师说:“他能介绍很多很多的人,皈依慈老。”并自动去拿了五十多张皈依证,回程经过嘉义,就在空军眷属区里出卖。每张五六十元,最少三十元,王师兄将卖皈依证得来钱,就去喝酒。他本来寄住在我们医院旁边,为人洗衣度日,自从卖皈依证得钱之后,他不洗衣服了,一天到晚在军眷区里,劝人皈依三宝。后来大家渐渐知道了,不买他的皈依证;他无钱谋生,就到处向人讨钱骗钱。这时候,我才知道慈老当日烛奸机先,摈斥恶徒,不让他出家的用意,是为免他混迹僧团,败坏佛门。

  录自《学佛杂记》〈化雨春风忆慈老〉页八九~九一

  第二则:续佛命脉舍金表

  我初出家时,清霖法师告诉我一个慈老爱护弟子的动人故事,使我记忆深刻。他说:三十九年间,慈老闭关修行,南洋的信徒,为了老法师在关中,起居作息,时间准确起见,特地购了一只名贵的金表,用航空邮寄到台湾来,事被××知道,他手持金表,端详把玩,竭力赞好,爱不忍释。他很想慈老送给他,但又羞于启口。那时,政府播迁来台不久,经济困难,物资缺乏,这样名贵的金表,很难得到。慈老为使××护持弥勒内院的学僧,见此情形,就对他说:只要你们好好护持我的学僧,使他们有强健的身体,充分的时间,一心求学,你随便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说罢,便将一个名贵的表给了他。慈老并且对他说:我这些学僧,是将来担荷如来家业的栋梁,续佛慧命的种子。大陆上毁寺逐僧,已无佛教可言。将来弘法度众,续僧伽命脉,就全靠这些青年僧。我要好好的培植他们,你甚至可以食我的肉,千万不要虐待我的学僧。

  据清霖法师说:“慈老讲这话时,当时好多学僧听了,都感激得掉下眼泪来!”我今行文至此,亦仍不免心情激动。可见慈老爱护弟子,甚于父母之爱儿女。但是父母爱儿女,有时会生偏爱之心,而慈老之爱护弟子,无适无莫,一律平等。

  录自《学佛杂记》…

《见贤思齐·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