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发心想学佛、修行,但习气重,不能持戒,怎么办?
2. 为人讲经说法,若佛法说错了,有因果之报否?
3. 做人心好就好了,又何必学佛呢?
4. 何谓持“满分戒”与“不满分戒”?
5. 菩萨圆寂,再转世为人,能知宿世因缘吗?
6. 修行之人,何以要断爱欲?
7. 布施者不三轮体空,将会与受施者结善恶缘吗?
8. 请问出家人已不重名利了,为何还要盖那么大的佛寺?
9. 佛制定过午不食戒,有何好处?修行到何种境界,才可持过午不食戒?
10. 自己知道佛法,吝啬不向人讲,有没有罪过?
11. 有信徒请沙门应供,至其家中,未供饭食,可以先请问佛法否?
12. 为何每翻起经书想阅读时,马上想睡觉,是何原因?
13. 为何梦会有善恶念?梦可以预测事兆吗?
14. 学佛很难,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学佛?
15. 本人最喜欢学佛,可是时冷时热,怎么办?
16. 佛教里常听人说“发心”二字,是什么意思?
17. 外道所说的五教三教合一,可能成立吗?
18. 经典里常提到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何辈人物?
19. 何谓离三心,去四相?是什么意思?
20. 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21. 学佛的人要破我见、我执,但不知什么是我见我执?
22. 要出三界,必须要破“见思”二惑,请问如何深入?
23. 到佛寺请法,须要具备什么礼节?
24. 佛教界所用的*轮标志,何以为三个轮?
25. 许多佛菩萨的头上又有佛相,甚至多手多足多身,是何意义?
26. 什么叫做“色法”?什么叫做“心法”?学佛之人是否要空二法?
27. 佛教的典籍,难懂难读,要如何才能深入?
28. 佛教是反对家庭制度的吗?
29.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才能解脱吗?不出家能得到解脱吗?
30. 学佛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
31. 什么叫做归依三宝?有何意义?
32. 佛教界每年于七月期间,请僧宝施放焰口时,死亡的祖先是否实际有领受到?
33. 佛经常说死亡后有六道轮回,自古至今,有何人可见证?
34. 佛教讲三世因果,佛教徒生病,请医生看病服药是否徒劳?
35. 佛教徒有人非常用功修行,可是业障不断现前,这是不是所学方法不对所致?
36. 无论何因,杀人都要受报,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是否要受果报?
37. 归依三宝可以离苦得乐,往生西方,为何有些人在未归依三宝之前,……?
38. 因果善恶既无抵销扣除之理,但又有行善与诵经持咒,可以消灾解难,是否有矛盾?
39. 既然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云何超度可使亡者业债减轻或上升,是何因由?
40. 受过戒的佛弟子,万一无心犯戒时,要用什么办法补救?
41. 按佛制出家二众,应该托钵乞食,我国僧宝何以未依教奉行?
42.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不受戒而修行不是一样吗?
43. 何谓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44. 学佛之人须到如何境界,如何程度,才可谓之证?
45. 除早晚课之外,在晚间躺在床上,轻念经咒有罪否?
46. 初学研究佛法,从何处著手入门,比较迅速?
47.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与识有何差别?
48. 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是何者往生?
49. 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
50.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应先修后悟,或先悟后修,那样比较如法?
51. 真如与无明同一体,何以真如敌不过无明,随其轮回?
52.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皆不可得,以何心可得,念佛心可得否?
53. 万法唯心,那么修行所得之神通,也是唯心所现吗?
54. “万法唯心造”,如遇鬼时,以此观念起“不造”之心,可否使鬼消失无形?
55. 法相以众缘所成,故当体即空,法性乃万有之本体,不假众缘,何以法性亦空?
56. 持咒与念佛功德有何不同?临终时以何为主?
57. 看小说、看电视,能得到忘我的境界而一心不乱,这与念佛一心不乱,有何差别?
58. 平时念佛不间断,假设在高速公路出车祸,当下被汽车撞死,来不及念佛,……?
59. 信愿行坚固的行者,临终无人助念,可否决定往生净土?
60. 平时修持到什么程度的功夫,往生才有把握?
61. 人若往生西方,其子孙代其诵经作功德,所做之功德,是往生人所得?还是子孙所得?
62. 临命终时,若魔化身为阿弥陀佛来引诱往生者,不知如何来辨别是佛或是魔,……?
63. 佛法中有权实二教,是什么意思?弥陀经是权教或实教?
64. 无归依佛教之人,有实行八德,不犯十恶,像这辈之人,临终有可能去到西方净土吗?
65. 念佛是愿见佛的,这和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66. 为何学佛之人,每逢相遇,皆合掌开口道:“阿弥陀佛”,是何用意?
67. 临命终时,能得正念,是西方阿弥陀佛来接引,或是自己心佛来接引呢?
68. 念佛之人,若欠别人债务,到命终之际,不幸债务还不完,能带业往生吗?……
69.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位平等,为何又有等级的迹相?
70. 往生西方净土,决定莲花化生,若往生其他佛土,是不是亦莲花化生?
71. 念佛可得往生,这么轻而举之事就可了生脱死,佛陀为何还讲这么多的法门呢?
72. 禅宗不念佛求生净土,证得果住者也很多,他们不往生净土,到何处去了?
73. 十方菩萨,不求生西方净土,这样能完成佛果吗?
74. 诵经念佛确信有无量功德,可是大阿罗汉目犍连,何以不能避其不测之灾?
75. 往生西方后,乘愿再来,示现生老病死,与一般众生的生老病死,有何差异?
76. 称呼出家法师,其法名特加“上下”两字,其意义何在?
77. 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其意义有何差别?
78. 佛教戒杀生,但却主张火葬,身体有无量无边之虫所聚集,火葬是否杀生了,……?
79. 经言:“定业难转,共业难消”,台湾现处纷乱,如果只靠佛弟子忏悔修善,……?
80. 人之一生,善恶混杂,所获果报,究竟是善恶分开,或是功过相抵?
81. 佛教时常说因果,如猫捉老鼠,这亦可说是因果吗?……
82. 依据因果而论,前生多做善事,多修行的人,今生福报会很大,智慧高超,……?
83. 心净即佛土净,何谓心净?其义云何?
84. 一佛出世,随著道法的传递,概分正法、像法、末法三期,何谓“三期”?
85. 如果当淫欲炽盛,应以何方便令其离欲?
86.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如何解释?
87. 极乐国土人民寿命无量,其数目应日益俱增,何以回入娑婆之菩萨,未所罕见?
88. 学佛之人欲临命终之前,能预知时日,是否佛之指示?
89. 净土法门十方诸佛共赞,弥陀成佛于今十劫前,十方诸佛有无另指其它净土法门?
90. 净土法门大小乘兼有,如何分别说明?
91. 佛教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吗?是在何天?
92. 五戒中的第四条妄语戒,虽受了戒,由于习性带动,假使不知不觉,……?
93. 受过五戒的法官,于法庭判人死刑,是否犯杀戒?
94. 人死亡之时,其神识(灵魂)从人体的那个部门脱离出去呢?
95. 神识投胎,是女人受孕则入,或是临产之时才投入?
96. 精神统一与禅定有何差别?
97. 平时不信佛,亦不敬佛,临终幸遇善知识助念开示,这能往生吗?
98. 生而聋者,其临终时,当善知识为他开示助念,是否能得利益?
99. 念佛后一定要念回向文吗?临命终时八苦交煎,……恐怕不能念佛,该怎么办?
100. 一切法是众缘和合而成,西方极乐国土之庄严,是否能例外,……?
101. 佛教中有“阿兰若”的名称,是什么意思?
102. 人寿自有定数,寿尽神识自脱躯壳,何以必先病而后死,……?
103. 佛教乃救世利人,是使现今世界太平安乐呢?或是使人死后升天、生净土呢?
104. 佛教是往生净土,基督教是进天堂,请问往生净土与进天堂是否相同?
105. 印度乃佛教的发源地,曾经盛行一千五百多年,为何还得亡国的果报?
106. 仗念佛诵经功德感发饿鬼善根,请问饿鬼是否能解悟经义?
107. 诵经念佛能灭重罪,修禅宗者,既不诵经,又不念佛,过去重罪何能消灭?
108. 诵经时敲鱼击磐是何意义?
109. 佛教主张慈悲为怀,而寺内大鼓都用真皮做的,这如何解说?
110. 阅经功德较之诵经功德,是否有一样?
111. 往生论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意义如何解释?
112. 祖师禅与如来禅如何分别?
113. 念佛一句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何佛弟子天天念佛,还轮回不休?
114. 做一个佛弟子,可否养畜牲图利?
115. 修行者触犯戒律,命终时若堕三途,将有出期否?
116. 人之欲,在家居士若正淫无断,是否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117. 虽有度化众生之意愿,而众生刚强难度,可用什么方法来劝度,使其深信正法?
118. 有句话:“各人修各人得”,为何还说:“一子出家,九祖超升”,其理何在?
119. 修戒定慧可得神通,何以晚近以来,甚多僧俗之修行者,而未闻有得神通者?……
120. 神识居住在众生的那个部位,是头部、脑部、还是心部?
121. 定中看到五欲六尘,固然不能称为正定,倘若看到佛相,可称正定否?
122. 心地若然无挂碍,高山平地总西方,西方就在自己心中吗?
123. 学佛学事理,念佛一门,如何为事?如何为理?
124. 成佛后的佛性,与凡夫的本性,有何差别?
125. 何谓五利使?请分别解释之?
1…
《佛学问答(第三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