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圣道三要)

  

果硕仁波切讲授——三主要道(圣道三要)

  敬礼至尊诸上师

  

1、

  一切佛语心要义

  诸圣佛子赞扬道

  

有缘求脱者津梁

  我当随力而宣说

  

2、

  彼不贪着轮回乐

  为令暇满不空过

  

劝依佛喜道诸贤

  具清净心善谛听

  

3、

  无真出离难止息

  舍求有海安乐果

  

贪着有乐能缚身

  

是故首当出离心

  

4、

  暇满难得寿不留

  修习能断今世欲

  

业果不爽轮回苦

  数思能断来世欲

  

5、

  至于轮回圆满事

  不生剎那之希愿

  

昼夜恒求解脱心

  生时即起出离心

  

6、

  出离若无净发心

  执持修习终不成

  

无上菩提圆满因

  智者当发菩提心

  

7、

  四大瀑流猛漂激

  业绳紧缚难挣脱

  

既入我执坚铁网

  复被无明大闇蔽

  

8、

  无边生死生复生

  三苦逼害恒相续

  

审思如斯众慈母

  当应引发殊胜心

  

9、

  不具通达实相慧

  虽修出离菩提心

  

终不能断生死根

  应勤通达缘起法

  

10、

  

能见世出世间法

  果随因行永不诬

  

能灭实执诸所缘

  此乃正入佛喜道

  

11、

  

现分缘起不欺诳

  空分远离实执意

  

若时二者别现见

  尔时仍昧牟尼旨

  

12、

  

唯见缘起全不诬

  即灭实执取境相

  

若时同起非更迭

  乃圆成正见观察

  

13、

  

此复现相除有边

  及以性空除无边

  

若知现空显因果

  不为边执见所夺

  

14、

  

如是圣道三关要

  若得如实通达时

  

子应依静勤精进

  发奋速疾修究竟

  壹、前行

  「圣道三要」是一位希求解脱成佛的修行者,在迈向解脱成佛的过程中,所必须修持的三种心要---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出离心」意指行者希求出轮回中解脱的心;「菩提心」意指行者希求自己与一切如母有情,皆能从轮回中解脱;要能解脱生死的束缚,证得圆满佛果,除须具足出离心与菩提心两种方便,尚须与通达诸法实相的空性正见慧双运修持方能证得。以上三种心要,为行者修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过程,故名为「圣道三要」。

  宗喀巴大师曾说过一句偈颂,偈颂意义是:「吾人此生能获得具足八种暇满、十种圆满的难得人身,因缘极为殊胜可贵;此因于吾人无数次的轮回里,或投生于三恶道,承受极大的痛苦,无缘修学佛法;乃至往生人、天善趣,若未能值遇佛陀或佛陀的教法住世,亦无缘修持佛法。因此,此生能获得具足暇满难得的人身,并值遇佛法住世,应当精进努力修持,方能圆满人生的意义。」

  行者所获得的人身,并非仅只是一个肉体的身躯而已;而是具有无限可能且极为难得的人身。此生若因心中所起种种的恶念,去造作种种的恶业,将来必定沦入三恶道中,承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同样的,若能利用此生,广行诸善事,勤耘福田,将来必能往生人天善趣,即使福报极大的帝释、梵天,行者亦能以此生所累积的福德而能得生。此外,若能更进一步,以清净的动机,精进地修持佛法,将来必能证得具足一切种智的殊胜佛果。

  人身的难得可贵,更胜过能满足吾人一切欲求的「如意宝」;此因「如意宝」仅能满足众生现世的欲求;而行者却能以此人身修持佛陀的教法,得以从无止尽的轮回中解脱,进而证得圆满的佛果。吾人若损失些许世间的钱财,旋即懊悔不已,怨天尤人!然对于比如意宝更为珍贵的人身,却随意弃置,丝毫不加爱惜,不仅不知利用此生值遇佛法的殊胜机缘,努力修持;反而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终至沦堕恶趣,令人不胜惋惜!

  修行的重点,不在于表相,而在于如何修正自己的意念与调伏自己的心性?此为行者须深入思维的主要课题。行者听闻任何佛陀的教法之后,即当将教法付诸实修,唯有藉由实修,方能将业障逐步净除,并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证量,从而真正从轮回中解脱。行者于无止尽的轮回中,并非不曾听闻佛陀殊胜的教法,但却不知真正用于实修,以致此刻仍在轮回中流转,无法获得解脱。是故,行者当反躬自省,若未能将所听闻的佛法用于实修,当生起极为忏悔惭愧的心,从今而后,应当精进实修所听闻的教法,使生命过得更充实。

  每个人都希望生生世世跟随上师、诸佛菩萨,但反省自身的所作所为,却是不断地藉由身、语、意三门,不断地造作恶业,此与吾人所希求的愿望背道而驰,依此而行,吾人的愿望绝无实现的可能!唯有意念、行为与愿望相符,愿望才有可能实现。佛陀曾说过:佛不能以手拔除众生的痛苦,佛不能以水洗净众生的罪业,佛也无法将祂的证量,转移至众生的心续。佛只能为众生开示正法,教导众生能依教奉行,唯有透过不断精进地修持,方能有所证悟,从轮回中解脱,获致究竟安乐的希愿也才能实现。

  行者由于累世清净地持守戒律,加上往生人天善趣的愿望,今生方能获得人身;若无持戒清净的因与往生人天的善愿,绝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是故,行者应于心中生起强烈的信念,要珍惜如此难得的机缘,精进修持正法,不虚度光阴。若不能好好把握此生,则如同以极为昂贵的价格,向他人租借物品,却将其弃置一旁,不加以利用;然后心里想着:下次租用此物时,再妥善加以利用;是极为愚痴的观念与行为。

  人身具有三种共同的特点:一、人一定会死亡,二、无法预知何时死亡,三、死后唯有我们所造作的善、恶业相伴随。吾人穷尽一生之力,所追求的权势、财富,在临终时,没有一样能带得走。从今生到来生,唯有「意识」是连续不断的;此生所造作的善业与恶业,就随着意识延续到来世。

  因此,以贪求荣华富贵的心念,所造作的种种恶业,不啻是促使自己来世沦入三恶道的沉重包袱!三恶道的痛苦,是我们所无法忍受的,就算投生为人或天人,具有极大的福报;但就轮回的本质,仔细去思维,将会发现在人或天人之中,没有究竟安乐之处,纵使享有短暂的安乐,也是转瞬即逝,剩下的仍只是苦苦、坏苦、行苦等诸苦。因此,唯有把握此生,精进修持正法,使自己从轮回中,彻底获得解脱----证得佛陀的果位,方能得到究竟的安乐;若仍执着于现世短暂的安乐,而继续造作恶业,将沈沦于无尽的轮回中,求出无期。

  所有的有情众生,均有「希求安乐、厌离痛苦」的特点;因此,行者不仅希求自己能从轮回中解脱,更应帮助其它众生,亦能从轮回中解脱获致究竟的安乐。欲圆满此菩提心愿,首先需证得佛陀的果位,因为,唯有佛具足如此殊胜的能力;而欲证得佛陀的果位,唯有依循具德成就上师所传授的心要口诀,精进修持清净正法,才能圆成佛果,利益无量的有情众生。

  贰、正行

  菩提道次第是总摄佛理的精义,由大乘佛法的两大车轨---深观见派的「龙树菩萨」与广大行派的「无著菩萨」所阐扬的的义理,由诸多大成就者延续此传承,直至阿底峡尊者总摄了深观见派和广大行派的殊胜教授,造「菩提道炬论」。复经由历代祖师传承至宗喀巴大师;大师将此殊胜教授予以发扬光大,造「菩提道次第广论」,再由诸多成就者延续此心要传承至今。历代有许多大成就者均留下注释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例如第五世DL喇嘛所著作的「菩提道次第文殊教授」。而「圣道三要」更是菩提道次第的精华,所以极其珍贵殊胜,希有难得。

  修行的目的是要成就佛陀的果位,因此,须认知正确的修行方法,及于修持过程中,会有哪些障碍和体悟产生?唯有依循上师的教授和口诀,行者方能认清修行所会遇到的障碍,依止菩提道次第如实而修,能渐次获得体悟,终能圆成佛果;而「圣道三要」为菩提道次第最殊胜的教授。

  「圣道三要」乃是由文殊菩萨亲自传与宗喀巴大师的心法,且如同上师与弟子一般的教授,复由宗喀巴大师传授与其弟子「阿旺札巴」,并由其记录与传承。

  「圣道三要」有许多不同的传承,随着传承的不同,于讲授时,所安立的科判亦有所不同。上师系以甘肃「拉卜楞寺」第四世嘉木样仁波切所传为依归,其科判与「菩提道次第广论」同,依次为:一、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二、为于教授生净信故,释法之殊胜。三、于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四、如何以正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

  首先讲解礼赞供养:「敬礼至尊诸上师」,在此所指的上师为文殊菩萨,依藏传佛教的传统,翻译「经、律、论」三藏中的论部时,首先均以礼敬文殊菩萨揭开序幕,礼敬文殊菩萨有两种意涵:一、为明法法…

《三主要道(圣道三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共修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