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心与空性见

  菩提心与空性见

  佛法大要

  各位很辛苦的来到此地,而且大部分的信徒,都是初次来的缘故,所以今天我想为各位介绍和解说佛法的大要。对听过的人可能是重复,但是对于初来的人,我还是要再作解说。

  学密如果没有显教(共道)基础的话,学密是无法获得成就,只是一种对密法的追随而已,而无法由密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如果真正想从密乘获得成就的话,就必须先奠定好显教的基础。而所谓的显教基础,最主要的是菩提心和空正见。为了要解说菩提心,所以我将由「入菩萨行论」的静虑品中的几句偈颂文来解释,以及由「宝鬘论」中的一些偈颂,引经据论的为各位解说菩提心的内容。同时,有关空正见方面,是依第四世班禅喇嘛所写的「实执诤论」,以这部论典为各位作解释。

  依惯例在未教授之前,我们要以梵文来念诵:随念三宝经及说法前的课颂,之后用中文唱诵心经,以及「愿消三障诸烦恼」等的偈颂文。我也写了一篇祈请文,叫显密三性祈请文,是有关那难陀寺等的大成就者及学者的。无论学何种法,一定要先认知清净的根源,这是非常重要的。

  西藏的俗语说:「水一定是由于雪融化而来的」。依此比喻,佛法也同,佛所说的教法一定是来自于印度。最近流行一种新思想,它是联合各宗教的思想而独立新创一种的说法,这是因为自由嘛!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但如果真正想认真学佛法的话,此法源一定要有可靠的根据,是清净无垢的,如此对修法者才有帮助。因此,我们会强调法是有根据有传承的,最主要是此法的根据是清净而无垢的。藏传的大小乘,显密等圆满的教法,皆是来自印度。当时印度是以两种语言来弘扬佛法;一者是巴利文,它流传的佛法甚至远播至缅甸、泰国、斯利兰卡等,而阿富汗也有佛法传至。而在印度当时因为学教法的学者,即是佛法大学那烂陀寺等,当然也有巴利文,但最主要用的是梵文,为什么呢?就像龙树菩萨所写的「中观理聚六论」即是梵文写的,这是藏传佛法的根据。我们所学佛法的内容,几乎都来自那烂陀等的传承及教法,虽无法很清楚的指出是来自那一位的特定传承,可是藏传佛法确实是由那烂陀寺来的传承,所以我才写下这样的祈请文,在此念颂此祈请文,我想应比较适合也很妥当的。

  不管说法或闻法,所说所学的法一定要和正法相应。我在此要说的法是大乘法,是菩萨所修学的法,因此无论是说或闻者,其意乐动机一定需要皈依及发心二者,至少要刻意令其生起,并且以此意乐听闻。否则,如学皈依而不发心,即不能真正相应于正法。如果能任运成就菩提心,那是最好的,如果无法这样,也要刻意的让它生起。并且一起唱诵:「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行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的皈依发心文,而蓄意尽量生起皈依及为利益众生愿成佛的发心。

  依一般说法,释迦牟尼佛来到世间转*轮之后现涅槃相,大约在二千五百年前,佛法由此慢慢的在印度逐渐流传,大部份在亚洲地区,慢慢兴盛而传遍各地。在此,佛法流传也有兴盛,也有衰退的时刻。虽然印度是佛法的根源,但后来印度的佛法遭到破坏而衰退。如阿富汗的大佛像被炸而消失,大陆及蒙古,佛法在二十世纪也受到破坏,而现二十一世纪初,接壤苏联的蒙古地区,因为获得独立自由,所以佛法再度兴起,而中国大陆地区与世界接触多,已慢慢的开放宗教信仰,而对佛法的内容及信仰也在特别注意当中。

  藏传佛教有大小乘显密非常完整的教法,而此传承是来自非常清净无垢的那烂陀寺,虽有千年历史,也有衰退的时刻。虽然如此,但无垢的教法仍是存在的。以现今而言多依赖着科技学说,很多人相信科学进步方面的理论,也从此中获得很多益处,解决人类很多问题,但科学进展同时,仍有许多宗教存在。可是有部分科学家以正直无私的角度观察时,发现能与科学同步进展的,惟有佛教而已。以西藏而言,佛法的历史,最初是由一位藏王松赞甘布,后来又有了笨波教法,佛法慢慢的传入了西藏。经过考古家从地下挖出出来的古物,有七八千年甚至一万年的历史,又有一种新的说法,在西藏境内四万年前就有人类,这是已经确定的了。在这么多年的历史来看,佛教有兴衰,即是三界的一切无常,瞬息万变,这是千真万确的,这种动摇的性质如何而来呢?因为这是由因缘而有,既由因缘而来,则必会改变的;因缘本身即是不断变化,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此种转变不需依赖其它因缘而变的,因为促成这种的因,本身就具有改变的性质,由能改变的因所生的果,必然会改变的,所以不需依赖其它因缘的。

  因此,佛陀在四法印说:「诸行无常。」每一剎那间的转变,是无法控制的,是无法阻挡的。这无法依由佛陀的神通力,或佛事业(指法会等修法)的力量来改变它,也无法由大瑜伽师操控时轮去停止它,说不定有某些瑜伽者依某力的不同,或由特殊的状况,有些可能吧?但一般状况,时间在转变当中,无法控制。如同人一样,其粗分的转变是肉眼可见的,细分不为肉眼所见,但有办法可以证明的,如果没有细分的剎那变化的话,那粗分的转变是无法形成让我们见到的。如人由父精母血结合,刚开始形成人体的那一剎那开始,如无法转变,那今日的我们都会像豆子那么大而已。所以转变是确定而无法遮换的,可是有一点可以由我们操控的,我们可以使时间转变成好或坏,有利益或没有利益,快乐或痛苦,它虽不能遮挡,但我们可以转变它,依由因缘聚合,一切有为法皆有他生存的意义,不论是花草树木,它们生存的目的,是开花结果,是每一有为法皆具有的。但有情和花草不同,如人是会辨别好坏,可以了别,可以思,由思所成的受,花草所没有的。人要活着其意义、目的为何?不止人,一切具有生命、具有思想感觉的,其生存目的即是要有快乐内容的生命,更何况人呢?所以人要生存,要有快乐的人生,就是生存的目的。

  人和畜生不同,人能思考、有智慧,这是人和畜生痛苦的层次不同的缘故,其所追求快乐的层次也是不同。人和畜生一样希望离苦得乐,但因为人有智慧之故,其所受的快乐或痛苦,其层次也不同的;因为人为了避免饥渴寒冷的痛苦,会去寻求食衣住等顺缘。但除此满足之外,而内心无法满足;为了避免内心的痛苦,却无法解决,就会依顺肉眼不能见的天、龙神之类,而求内心可依赖的对象。当然,好比我们遇到困难时,有时会呼叫或念与自己亲近的某人名字一样。至于畜生,因为智慧的缘故,其内心遭过困难痛苦时,无法依赖所谓天神之类。

  人的痛苦层次也各有不同,当人的智慧与日俱增时,思惟更广,层次更深奥的。当我们根器及众多因缘成熟时,佛就示现来到世间渡化众生,如果人类智慧未达到某种程度时,即使佛陀化身来到世间,最多只能解决众生饥渴问题而已。无法使内心痛苦获得解脱。就是因为因缘根器成熟,佛有可度众生的缘故,所以在法身无动摇当中,化身示现,依众生根器显现而救度众生的。在佛未来到世间之前,印度教已有三千年历史,但是能依缘起的正见,自在宣说缘起甚深己见,此种教理唯有佛说,当时有些特殊众生,因佛说法而能领悟,就是为有可渡的众生,所以佛示现了。

  一般修持是依止宗义,依宗义而修持,内容多半是有关如何调伏内心次第,如何实践等。依由内心调伏而得安乐,这是可以由肉眼看见的,所以人们就会特别强调如何调伏心的方法,而多数是说如何生起悲心,修悲心是思惟不放逸……等,依由不放逸而了解什么是所取,什么是所断。这种修持方法,多数的宗教是大同小异,无多大差别。可是修持的内容,修持的方法上,当然有所不同,因正见不同故。可是说到宗义见解上,就有很大差别。以前印度教就有二大派,一派是断灭论,完全堕断边;一派是常论,是堕常边。第一派是完全否定前后世的存在,否定因果。而常边的一派,又分为许有解脱及许无解脱。在最近代的宗教信仰,大约只此二类。但我们不认为看见的才有,看不见的就没有,所以不会堕入断边;我们也不认为有一位创世的主宰,创造世间及人类等;同时我们也不认为所谓的「我」和身躯毫不相干的,所以不堕入断边。

  佛教的见解是一切法因缘所生,「我」是依五蕴假名安立,所以说我和五蕴毫不相干是不可能的,具有快乐、痛苦的感受者,是以五蕴而安立为有,所以绝非与五蕴无关而存在的。佛说缘起的见解,其缘起本身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总之,一切宗教信仰要教人做一个好人,不伤害人。现社会人思想、追求不相同,不可能一致,所以一种适合于他需求的宗教是必须的。每一宗教都是教我们如何调伏内心,都是好的劝言,所以各派之间是和谐的,互助尊重包容纔对,而不是互相伤害。宗教信仰确实有帮助的,佛陀教诲也是如此。这是属于行为上的修持。而见解上如同前说,有断常二边,只有佛陀的教诲是离二边的,所以佛陀的见解是不共的,而他不共见解就是「缘起」,「缘起」包含有深浅不同层次,因而佛法有不同的宗义。佛法说一切法依因缘而生,随着因缘而改变,果的相也随着因而变,与当今科学家的说法不谋而合,也因「缘起」的见解,而形成了佛法宗义深奥之处。

  现今社会有些地方的物质条件优厚,有些是贫乏;但大多数都在追求外在的物质,似乎只要有钱即能满足一切;可是有些认为生活,只是物质是不够的,虽然外在物质好像无限,可是内心安乐却变成有限。如纽约的爆炸案,如果我们外在物质的进步不是如此,说不定其破坏损伤也不会那么大。但是因为人的智慧,使科技快速的进步,其造成的杀伤力是非常可怕的。此种伤害不是单凭智慧或科技即可造成,还需要大勇气心力才可以成就的,此种心力意乐绝非清净的,而是伤害他人的念头,是来自内心的瞋恨、愤怒非常强烈之故。如果内心不调伏,科技再惊人的进步,快…

《菩提心与空性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释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