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與空性見
佛法大要
各位很辛苦的來到此地,而且大部分的信徒,都是初次來的緣故,所以今天我想爲各位介紹和解說佛法的大要。對聽過的人可能是重複,但是對于初來的人,我還是要再作解說。
學密如果沒有顯教(共道)基礎的話,學密是無法獲得成就,只是一種對密法的追隨而已,而無法由密中獲得真正的利益。如果真正想從密乘獲得成就的話,就必須先奠定好顯教的基礎。而所謂的顯教基礎,最主要的是菩提心和空正見。爲了要解說菩提心,所以我將由「入菩薩行論」的靜慮品中的幾句偈頌文來解釋,以及由「寶鬘論」中的一些偈頌,引經據論的爲各位解說菩提心的內容。同時,有關空正見方面,是依第四世班禅喇嘛所寫的「實執诤論」,以這部論典爲各位作解釋。
依慣例在未教授之前,我們要以梵文來念誦:隨念叁寶經及說法前的課頌,之後用中文唱誦心經,以及「願消叁障諸煩惱」等的偈頌文。我也寫了一篇祈請文,叫顯密叁性祈請文,是有關那難陀寺等的大成就者及學者的。無論學何種法,一定要先認知清淨的根源,這是非常重要的。
西藏的俗語說:「水一定是由于雪融化而來的」。依此比喻,佛法也同,佛所說的教法一定是來自于印度。最近流行一種新思想,它是聯合各宗教的思想而獨立新創一種的說法,這是因爲自由嘛!他們就可以爲所欲爲,但如果真正想認真學佛法的話,此法源一定要有可靠的根據,是清淨無垢的,如此對修法者才有幫助。因此,我們會強調法是有根據有傳承的,最主要是此法的根據是清淨而無垢的。藏傳的大小乘,顯密等圓滿的教法,皆是來自印度。當時印度是以兩種語言來弘揚佛法;一者是巴利文,它流傳的佛法甚至遠播至緬甸、泰國、斯利蘭卡等,而阿富汗也有佛法傳至。而在印度當時因爲學教法的學者,即是佛法大學那爛陀寺等,當然也有巴利文,但最主要用的是梵文,爲什麼呢?就像龍樹菩薩所寫的「中觀理聚六論」即是梵文寫的,這是藏傳佛法的根據。我們所學佛法的內容,幾乎都來自那爛陀等的傳承及教法,雖無法很清楚的指出是來自那一位的特定傳承,可是藏傳佛法確實是由那爛陀寺來的傳承,所以我才寫下這樣的祈請文,在此念頌此祈請文,我想應比較適合也很妥當的。
不管說法或聞法,所說所學的法一定要和正法相應。我在此要說的法是大乘法,是菩薩所修學的法,因此無論是說或聞者,其意樂動機一定需要皈依及發心二者,至少要刻意令其生起,並且以此意樂聽聞。否則,如學皈依而不發心,即不能真正相應于正法。如果能任運成就菩提心,那是最好的,如果無法這樣,也要刻意的讓它生起。並且一起唱誦:「諸佛正法衆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行施等善,爲利有情願成佛。」的皈依發心文,而蓄意盡量生起皈依及爲利益衆生願成佛的發心。
依一般說法,釋迦牟尼佛來到世間轉*輪之後現涅槃相,大約在二千五百年前,佛法由此慢慢的在印度逐漸流傳,大部份在亞洲地區,慢慢興盛而傳遍各地。在此,佛法流傳也有興盛,也有衰退的時刻。雖然印度是佛法的根源,但後來印度的佛法遭到破壞而衰退。如阿富汗的大佛像被炸而消失,大陸及蒙古,佛法在二十世紀也受到破壞,而現二十一世紀初,接壤蘇聯的蒙古地區,因爲獲得獨立自由,所以佛法再度興起,而中國大陸地區與世界接觸多,已慢慢的開放宗教信仰,而對佛法的內容及信仰也在特別注意當中。
藏傳佛教有大小乘顯密非常完整的教法,而此傳承是來自非常清淨無垢的那爛陀寺,雖有千年曆史,也有衰退的時刻。雖然如此,但無垢的教法仍是存在的。以現今而言多依賴著科技學說,很多人相信科學進步方面的理論,也從此中獲得很多益處,解決人類很多問題,但科學進展同時,仍有許多宗教存在。可是有部分科學家以正直無私的角度觀察時,發現能與科學同步進展的,惟有佛教而已。以西藏而言,佛法的曆史,最初是由一位藏王松贊甘布,後來又有了笨波教法,佛法慢慢的傳入了西藏。經過考古家從地下挖出出來的古物,有七八千年甚至一萬年的曆史,又有一種新的說法,在西藏境內四萬年前就有人類,這是已經確定的了。在這麼多年的曆史來看,佛教有興衰,即是叁界的一切無常,瞬息萬變,這是千真萬確的,這種動搖的性質如何而來呢?因爲這是由因緣而有,既由因緣而來,則必會改變的;因緣本身即是不斷變化,一切有爲法皆是無常,此種轉變不需依賴其它因緣而變的,因爲促成這種的因,本身就具有改變的性質,由能改變的因所生的果,必然會改變的,所以不需依賴其它因緣的。
因此,佛陀在四法印說:「諸行無常。」每一剎那間的轉變,是無法控製的,是無法阻擋的。這無法依由佛陀的神通力,或佛事業(指法會等修法)的力量來改變它,也無法由大瑜伽師操控時輪去停止它,說不定有某些瑜伽者依某力的不同,或由特殊的狀況,有些可能吧?但一般狀況,時間在轉變當中,無法控製。如同人一樣,其粗分的轉變是肉眼可見的,細分不爲肉眼所見,但有辦法可以證明的,如果沒有細分的剎那變化的話,那粗分的轉變是無法形成讓我們見到的。如人由父精母血結合,剛開始形成人體的那一剎那開始,如無法轉變,那今日的我們都會像豆子那麼大而已。所以轉變是確定而無法遮換的,可是有一點可以由我們操控的,我們可以使時間轉變成好或壞,有利益或沒有利益,快樂或痛苦,它雖不能遮擋,但我們可以轉變它,依由因緣聚合,一切有爲法皆有他生存的意義,不論是花草樹木,它們生存的目的,是開花結果,是每一有爲法皆具有的。但有情和花草不同,如人是會辨別好壞,可以了別,可以思,由思所成的受,花草所沒有的。人要活著其意義、目的爲何?不止人,一切具有生命、具有思想感覺的,其生存目的即是要有快樂內容的生命,更何況人呢?所以人要生存,要有快樂的人生,就是生存的目的。
人和畜生不同,人能思考、有智慧,這是人和畜生痛苦的層次不同的緣故,其所追求快樂的層次也是不同。人和畜生一樣希望離苦得樂,但因爲人有智慧之故,其所受的快樂或痛苦,其層次也不同的;因爲人爲了避免饑渴寒冷的痛苦,會去尋求食衣住等順緣。但除此滿足之外,而內心無法滿足;爲了避免內心的痛苦,卻無法解決,就會依順肉眼不能見的天、龍神之類,而求內心可依賴的對象。當然,好比我們遇到困難時,有時會呼叫或念與自己親近的某人名字一樣。至于畜生,因爲智慧的緣故,其內心遭過困難痛苦時,無法依賴所謂天神之類。
人的痛苦層次也各有不同,當人的智慧與日俱增時,思惟更廣,層次更深奧的。當我們根器及衆多因緣成熟時,佛就示現來到世間渡化衆生,如果人類智慧未達到某種程度時,即使佛陀化身來到世間,最多只能解決衆生饑渴問題而已。無法使內心痛苦獲得解脫。就是因爲因緣根器成熟,佛有可度衆生的緣故,所以在法身無動搖當中,化身示現,依衆生根器顯現而救度衆生的。在佛未來到世間之前,印度教已有叁千年曆史,但是能依緣起的正見,自在宣說緣起甚深己見,此種教理唯有佛說,當時有些特殊衆生,因佛說法而能領悟,就是爲有可渡的衆生,所以佛示現了。
一般修持是依止宗義,依宗義而修持,內容多半是有關如何調伏內心次第,如何實踐等。依由內心調伏而得安樂,這是可以由肉眼看見的,所以人們就會特別強調如何調伏心的方法,而多數是說如何生起悲心,修悲心是思惟不放逸……等,依由不放逸而了解什麼是所取,什麼是所斷。這種修持方法,多數的宗教是大同小異,無多大差別。可是修持的內容,修持的方法上,當然有所不同,因正見不同故。可是說到宗義見解上,就有很大差別。以前印度教就有二大派,一派是斷滅論,完全墮斷邊;一派是常論,是墮常邊。第一派是完全否定前後世的存在,否定因果。而常邊的一派,又分爲許有解脫及許無解脫。在最近代的宗教信仰,大約只此二類。但我們不認爲看見的才有,看不見的就沒有,所以不會墮入斷邊;我們也不認爲有一位創世的主宰,創造世間及人類等;同時我們也不認爲所謂的「我」和身軀毫不相幹的,所以不墮入斷邊。
佛教的見解是一切法因緣所生,「我」是依五蘊假名安立,所以說我和五蘊毫不相幹是不可能的,具有快樂、痛苦的感受者,是以五蘊而安立爲有,所以絕非與五蘊無關而存在的。佛說緣起的見解,其緣起本身有很多不同的層次。
總之,一切宗教信仰要教人做一個好人,不傷害人。現社會人思想、追求不相同,不可能一致,所以一種適合于他需求的宗教是必須的。每一宗教都是教我們如何調伏內心,都是好的勸言,所以各派之間是和諧的,互助尊重包容纔對,而不是互相傷害。宗教信仰確實有幫助的,佛陀教誨也是如此。這是屬于行爲上的修持。而見解上如同前說,有斷常二邊,只有佛陀的教誨是離二邊的,所以佛陀的見解是不共的,而他不共見解就是「緣起」,「緣起」包含有深淺不同層次,因而佛法有不同的宗義。佛法說一切法依因緣而生,隨著因緣而改變,果的相也隨著因而變,與當今科學家的說法不謀而合,也因「緣起」的見解,而形成了佛法宗義深奧之處。
現今社會有些地方的物質條件優厚,有些是貧乏;但大多數都在追求外在的物質,似乎只要有錢即能滿足一切;可是有些認爲生活,只是物質是不夠的,雖然外在物質好像無限,可是內心安樂卻變成有限。如紐約的爆炸案,如果我們外在物質的進步不是如此,說不定其破壞損傷也不會那麼大。但是因爲人的智慧,使科技快速的進步,其造成的殺傷力是非常可怕的。此種傷害不是單憑智慧或科技即可造成,還需要大勇氣心力才可以成就的,此種心力意樂絕非清淨的,而是傷害他人的念頭,是來自內心的瞋恨、憤怒非常強烈之故。如果內心不調伏,科技再驚人的進步,快…
《菩提心與空性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