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法就有办法
2000.6.9-11慧律法师讲于美国纽约
(师父身后横幅上写:
慧律法师佛七主讲
智慧的启示
青年佛教通讯中心主办)
诸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洗尘长老,诸位大法师,朱斐大居士,诸位居士:
大家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
纽约是全世界最大的,没来过,没有来过只是来看看纽约多大,顺便来这里跟法师们学习,听说这里有许多的道场、许多的长老,还有许多的大居士们都很有修行,路过纽约来这边向大家多多学习。看到洗尘长老、诸位法师们很热诚,尤其在这里见到朱斐居士吓一跳,他在逢甲大学我第一堂课就是听他开示的,讲到八苦,朱居士是我的启蒙老师,大家鼓励一下。(众鼓掌)他以前办杂志,杂志也办得非常好,他对佛教贡献很大,这一次**法师交待下来,要这些法师们来接机、来洗尘,大家还到机场表示他们的虔诚,我在这里一并非常感谢,代我向**长老说一声感谢、感恩。(众鼓掌)
这个佛法讲不完,讲二十年也讲不完,讲三十年还是讲不完,统统讲不完,只能讲一个观念,在这个短暂的三天要有一个观念,要有一个观念、正确的观念,才不会跑……跑到清海那边去了,跑错地方了,是不是?跑……到外道去了,基本上的观念有了,我们生命的选择就正确了,要有正知正见,如法如律如佛所说,才有办法完成菩提之道。虽然修学佛法在很短的几句话里面,任何法,大乘只有两句话:所到之处都与空相应,但是不失菩提心,这是终极目标。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发菩提心,修行就是这样子而已。但是如果说要会分析,这可不是这么简单,要分析一般来讲没有几个六祖,六祖听一句话就会开悟,我们是听到死没有什么感觉,没什么感觉。
牛顿一颗苹果掉下来,就会发现地心引力,我们把整棵苹果摇下来,还是没什么感觉,根器利的跟根器差的就差很多,如果是大根器的人慢慢的随手拈来都会有智慧,如果一个人他没有智慧就茫茫然,茫茫然。年轻的时候出生,再来年纪大的时候求学,没事就到公园走一走,求学完了做事业,事业完了结婚,结婚完了做阿公,阿公做完了就准备棺材,然后就准备好(众笑),Are you ready?准备die,(师父学躺下休息的样子。众笑、鼓掌)。生命就是这样刹那之间,每一个人都是过重复的,Everybody is same,no differ-
ent.每一个人都是一样过同样的日子,如果只有吃饭跟大便,生命就是这么无聊,所以需要智慧,需要智慧。
佛陀给我们有什么智慧的启示,在这三天里面就有一个眉目,如果一句话,一句有智慧的话可以救人一命,会救人一命。很多人因为听到录音带,结果她婚姻失败又站起来;有的人准备要自杀,听了录音带以后不敢自杀,不敢自杀。听到佛法以后,才发现真正生命的可贵,原来不只是吃饭、穿衣、睡觉、大便、移民,不是这样子的。以前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人的一生是什么?人的一生一定要结婚吗?一定要跟全世界生活一样吗?有没有比较特别的,我一直想说生命一定不只如此。
修行,修正念头。拜托麦克风大一点,再大一点,这样我比较不需要出力,(众笑)我本来一百八十五公分的,(众笑)结果出力演讲、演讲到现在剩下一百五十八。(众笑)
我们修正了念头以后,我们就是转念,修行佛法就是一个转念,转一个念他就会发现智慧,就会发现智慧存在。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就是不懂得转这个念头,死死地卡死在这个念头里面。譬如今天股票如果大涨,有钱人很高兴,活得贫穷的人如果嫉妒,我们很嫉妒,结果我们活得很痛苦,他们那么有钱,我们没有钱我们活得很痛苦。其实这个都是多余的,这个社会多一个有钱人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却拿别人的成就,我们却拿别人的成就来变成自己的负担,这是严重的错误观念,我们不懂得随喜,也不懂得转这个念头,我们被卡死了。
台湾有一个影星拍电影,人家都得奖他自己没得奖,他觉得他尽力了拍得不错,(想不开)结果跳楼自杀,跳楼。这个影星如果能够听到正法,知道影展一定有领奖的,也一定有没上榜的,就会用平常心,很自然的(心态来看待得失)。
生命是一个观念,修行就是转变观念,你不需要逃避现实,转变这个观念,转识成智,我们日子就好过了,日子就好过了。所以,有好的环境比不上一个好的心境。
什么叫修行呢?就是修正念头,叫做转念。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呢?现在来问问大家:生命的目的是什么?读到哈佛大学,毕业了,英国的剑桥大学毕业了,再来做什么?卖烧饼、油条?(众笑)再来做什么呢?结婚?你一直往生命那个终极点,一直去探讨一直反问自己,我哈佛大学念完做什么?我读医科做医生,做完了要做什么?对不对?你能医别人,能够医自己的烦恼吗?不行!你能医肉体,能不能医灵性吗?能不能医治我们的神识灵性呢?没办法!所以医学有它终极的一个极限,英文叫limit,极限。科学家也有他的极限,天文学家往外太空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他还是有一个极限,能力还是(有)一个极限。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没有往心灵的世界去探讨,就没有办法发现人生跟宇宙的永恒的真理,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方向错误了,错误了,因为没有正知正见,所以导致我们行为的偏差,因此我们活得非常的痛苦、负担,负担。我们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我们来讲它是一种惩罚。我们每天一定要生气才能过日子,我们每天一定要计较才能过日子,我们也每天必须要嫉妒、占有才能过日子,可是,你所拥有的东西都是短暂的。佛陀说:我们来到世间,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我们也不曾经失去过任何东西,因为拥有的东西是短暂的,来的时候是空空的,走了以后也是空空的,你拥有什么?我们要一直问,你不是要参禅吗?学佛要参禅吗?你要一直重复地问自己:我这样活着是为什么?如果只有吃饭、大便、上班、生儿育女、死亡,那跟一棵树没什么两样,一棵树需要阳光、水分,长大了开花结果,掉落了干枯死亡,生命如果没有智慧,正知正见的引导,我们跟这一棵树是没有什么两样的,生命就是这样无奈得交出来,我们一定要交出生命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一定要面对它,你不可能抛弃它,或者是远离它,乃至于说让死神追不到,这是不可能的。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跟空间,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的问题,就是死亡。
如果我们要探讨死亡就可以了解生怎么来,死往哪里去,为什么每一个人的貌相不一样?为什么每一个人的福报不一样?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智慧不一样?why?为什么?这一定有它的原因,佛教讲宿世的业感,业感,业力的感应,这个又讲、又讲到唯识学的共业、别业,今天我们大家都不是佛学院,所以不讲这个。我们这三天简单讲一个idea一个观念,给大家一个正确的观念,你才有兴趣要学佛,否则你起不了兴趣的,起不了兴趣的。
如果佛学只是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话,你只能变成一个学者,不能解脱!如果你把佛法拿来化做我们生命的全部,还不是一部分,融入整个佛法变成我们的生命,我们内部真正地去实践,去升华我们错误的观念,变成正知正见。譬如说布施,世间人的观念跟佛的观念不一样,世间人布施是为了回馈,希望种善因得善果,这就是众生的观念,佛法不这么说,布施不是为了回馈,也不是说:我想得到什么善报跟因果,不是的!佛陀告诉我们:布施是为了破除我们内在的悭贪,升华我们自己绝对平等的智慧。简单讲:佛法的布施不是为了任何目的,是想清净我们的佛性,破除我们的悭贪,了解万法空性的平等,当然因果就自然存在,你行善得善因,得恶得恶果,这个只是对一般凡夫来说,对中、下阶层来说;对于最高的终极目标,不是只有在因果上打转,它必须是非因、非果,因就是空,这个空绝对不是你想像的没有,这个讲起来这又是另外一个非常的深的学问,非常深的学问。在这么短暂的三天里面你不可能讲“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为的中心理论。《中论》卷首“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八不偈之意,以显发中道实相。)”,也不能讲唯识,也不能讲一真法界的华严,也不可能,只能讲某一些观念idea而已。
所以说:生命的目的是什么?觉悟,要觉悟。我们要赶快觉悟,觉悟的人少,觉悟的人绝对很少,迷惑颠倒的人多,多得不胜枚举,我们随便在纽约的街道上碰到New Yorker(纽约人),你问他,不管美国人、中国人,你问他:你生命的目的是什么?你在追求什么?追求钱。佛陀说:依靠钱,钱就会让你痛苦;依靠名,名就会带来灾难,你依靠什么呢?这个世间无所依靠,佛教讲的独行道,单独地来出生,也孤独地离开这个世间,万法没有依靠,万法都不足以依靠,要依靠自己的清净的本性,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阿含》里面讲: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我们要依止佛陀所讲的法。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要依靠自己的正知正见的智慧,要转变这个错误的念头,万法都不可靠,因为都会变化,包括我们的色身,包括我们的地球。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在《杂阿含经》就讲得很清楚,对不对?自己要依靠自己的正见智慧,自己要依靠自己的佛性、还有理性,不依靠任何东西,你依靠任何东西,都是生灭变化的东西,也没有一个值得我们依靠的,在这个世间(没有依靠的),在这个世间。
好了,生命的目的在于觉悟,如果我们不肯牺牲,我们就无法见到真理,因此今天大家如果想要听佛学讲座,要先放弃你以前的观念,把我…
《有佛法就有办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