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法门
慧律法师主讲
地点:高雄文殊讲堂
时间:1990年8月3日—6日
为短期出家的沙弥开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你们诸位新戒子,这些小沙弥阿弥陀佛!好乖、好乖。大沙弥阿弥陀佛!
第一个来这里学的规矩,学得非常好,引礼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很荣幸,举办这个短期出家。有这么多的新戒子来,我们文殊讲堂增光不少。那么我们得力于三位的戒师,还有一些引礼师们都很辛苦,那么你们也很辛苦。
今天讲的题目,叫做「心地法门」。这个心地法门,它指的是讲本性上的事情,但是因为这里有的,只有十一、二岁、十三岁,讲本性上的事情他没办法了解,你叫他不吵不闹就已经不错了,你跟他讲实相的道理,他完全听不懂,所以我们尽可能采取一种综合。在还没有讲课以前,我先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披袈裟的功德」。以前有一个老比丘,老法师他在山上修行,在森林里面修行,有一次修苦行的时候,他打坐入定了,他那个袈裟放在旁边,有一只猴子来蹦蹦跳跳的,它不知道那个是袈裟,他也学那个老比丘披披看,自己在那边乱转,披得也不像。结果因为太高兴了,跳、跳、跳...结果摔到这个悬崖底下摔死了,当场就摔死了。结果它的灵魂马上升天,因为披袈裟的功德力,不管有心无心,披袈裟的功德力立刻升天。还只是猴子,对不对?猴子的智慧那有比,你们十三、四岁的孩子还聪明,你们是不是比猴子更聪明?——所以你们是大猴子。(众笑)
说那个猴子不懂事,披个袈裟他就立刻升天,你看这个功德有多大,对不对?怕你们打瞌睡,所以我今天带这个来。两分钟就敲一下,看你睡不睡得着?再来,这第一个故事「袈裟的功德」,所以你们无论大沙弥、小沙弥,你们是最幸运的人对不对?很有精神。第一个故事,讲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以前有一个演戏的。释迦牟尼佛的前面迦叶佛,在迦叶佛的时候,有一个演戏的女人,女人演戏的,这个演戏的有时候,都会做那个师父的样子,像我们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有的会披袈裟。碰到人都是“阿弥陀佛”,对不对?那个演戏的每次都演师父,演那个师父披这个袈裟,披这个袈裟她在演戏,她有无量的功德。但是因为她不是出家人,所以她喝酒、吃肉,还有犯邪淫还有嫉妒心很强,好,后来死了就下地狱。就下地狱、下地狱受苦因为她造业。她贪、瞋、痴、嫉妒人家,常常毁谤人家不守这个口业,还有犯这个邪淫,还犯吃肉还有喝酒就下地狱。下地狱以后,因为袈裟的功德力所以又回到人间来。结果就跟佛出家,出家以后就马上证阿罗汉果。
在这个比丘尼戒律里面,有很多人她不敢出家,不敢长时间出家,怕犯到佛陀的戒律。她说怕犯到佛陀的戒律,要负很大的因果,所以她一直很怕出家,这个比丘尼因为证阿罗汉果,她就这样讲说:“大姐们,我们不要怕下地狱。我们只要好好的,有这个因缘机会来出家,以袈裟的功德力,总有一天我们会得度证果。”下地狱还是要出家。
小沙弥听得懂吗?那么以后你们长大以后,假设有机会就像师父这样,长时间的出家修行,那么这些大沙弥们,如果你愿意住在讲堂,我随时欢迎你们,但是年龄不可以比我更大。年龄比我更大的,对不起没有办法。因为你们爸爸做习惯,做我的儿子做不习惯。所以说你年龄比我小的,你剃度以后要住在这里。我们随时欢迎。
我们再讲第三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中国,以前有个中国的老妇人,老妇人她家里很穷,结果她的儿子出家,住在寺庙里面,那么因为家里没有人照顾这个年纪大的老妇人,很穷,穷得没有办法三餐不济,没有什么衣服穿。她的儿子回到这个家里,这个去看他母亲,他回去披的这个袈裟,因为太破了,这个袈裟太破了放在旁边,这个老妇人她因为没有衣服,就看这个袈裟这是一块布,因为她不知道,她认为这是一块布,那么这是一块布,又没有衣服,她就拿下去做衣服。裁缝做内衣裤,做内衣裤,结果一出去马上被雷击死。「雷公」你听得懂吧?雷,打雷马上击死。所以击死以后背部出现几个字-「违佛大戒」。拿袈裟做内裤,这个大违佛陀的戒律。
这个袈裟不管怎么样坏,你知道吗?袈裟不管怎么样坏,你还必须要恭恭敬敬的请着,放在你的佛堂,知道吗?所以这个袈裟,不可以随便乱动的。也不可以随随便便穿进去厕所,也不可以随随便便的拿去做衣服统统不可以。这个袈裟是有无量的功德,但是你处理错误的话,那罪过非常重。听得懂吗?懂不懂?懂,好,先来三个故事精神比较好。对不对?我看你们听课的时候,都懂、懂,所以今天特别带这个,让你们睡不着,我有绝招的。
已经讲了三个故事了,我们现在知道披袈裟的功德力有无量无边,但是你处理错误也是罪过无量,为了使大家更了解出家的生活,我们在这短暂的这七个日子里面,我们没有办法去研究那个整本的戒律,所以我就选定心地上的功夫,就是高雄文殊讲堂清规。这个清规是高僧大德作的,但是其中有一些内容不适合现代的人,用词比较艰涩。所以我把它改成白话文,所以这些戒律经过我重新的改,然后再组合然后再编排再打字。这个戒律里面是古德制的,但是因为这不是佛讲的,那么把这个艰涩的名词,看不懂的我全部把它改成白话,让你们一看就懂。所以说你们今天来看了,这个戒律师父已经有改过了。但是如果说,佛讲的经典我不能改,佛讲的经典我们不能改,这个一贯道,就是一直改佛陀的经典,虽然他也是行善,可是他负的因果很大。
诸位,看第一条。第一条大家一起念:
一、真观照,保持秒秒安详,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
这个真观照,就是随时注意你的起心动念。譬如说我们在家里,我们要一样玩具,那么母亲不给我们的时候,爸爸不给我们买的时候,我们就哭泣在那边吵闹,那么你这样子,跟父母亲这样吵闹,玩具还没有玩到的时候,你已经很痛苦了。你已经很痛苦了,对不对?因为你要玩具爸爸妈妈不给你,要开什么车子,怕你危险不买给你,所以你要这样想。爸爸妈妈不给我一定有原因,所以我希望有玩具,但是爸爸妈妈如果不给我们,我们也不要哭泣,那么我们也不要伤心。内在里面,常常活在一种观察自己的心理,我们不要对老师没有礼貌,我们不要对父母亲打这个对台,他讲什么我们都不听,我们只知道耍自己的脾气,那么这个就没有观照的工夫。
所谓观照的意思就是,随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你现在是不是不听话、不乖,我要听师长的话,那么这个就是保持秒秒安详。那么保持每一分每一秒,使自己生命活得很快乐。小沙弥的角度来讲,就是说我们要顺从师长的意思,听父母的话。如果以大沙弥的年龄,读书来讲,就是远离相对立的烦恼。所谓远离相对立的烦恼,人有外在的烦恼,还有内在的烦恼。人的外在烦恼,最大的烦恼,第一个就是互相伤害,是非不断这是最难的,我们外在的烦恼,是是非非、互相伤害,如果我做的事情我对得起良心,你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你只要做对不要管他,你永远活在别人的指责跟批判,希望别人来附和来赞叹我们,那永远不可能。世界上没有几个,真的,很有良心的人来赞叹你的。所以活着希望活得快乐的人,第一个要什么事情,对得起你自己的良心,远离相对立的。
远离相对立的就是说,不要在空上执着。不要在有执着,不要在贫跟富、男跟女、天跟地这样执着,所以说外在的烦恼好去除,我们内在有两种烦恼最难去除。第一个就是情,第二个就是欲。欲望、感情。譬如说,孩子们依赖这个父母亲长大,父母亲突然间去世,他会承受不了他没有依靠。他每天吵着要找他的父母亲,情执。那么长大的话,就男女的执,就是说你对,夫妻之间的感情一定要放下。你不放下时间也必须过去,任凭你用任何的万贯家财,再大的财富,你都不可能挽回夫妻的感情。情是很难断的一件事情。第二个,内在里面的痛苦,跟烦恼就是欲望就是淫欲。这是两件事情最大的困扰,外在的烦恼:天灾人祸,是非不断,互相伤害。内在的烦恼就是情跟欲望,我们人的欲望。譬如说,不只是淫欲,譬如说,你这个贪念也是一种欲望,或者是发脾气也是一种欲望。不顺从你的时候你就发大脾气,或是对某一种金钱上的执着,或是对某一个男众的执着,或是说对女众的执着,或者是父母亲的执着,感情上的执着。所以这个情跟欲,是一体两面的东西,说无情,无形相的,孕育在里面的这个叫情,发乎在外的叫做欲。内情外欲。欲一些享受要刺激,这两种东西,都是我们生死的根本。
第一个要淡泊自己的欲望。第二个,要把感情看得破要忍得过。一般人是看得破但是忍不过,看得破大家都看得破,嘴巴大家都会讲,我不想他没有办法控制不住。那个烦恼、思维无缘无故,就掉入这个情跟欲的圈套里面。所以平常的日子要多观照,要保持秒秒安详,什么叫做秒秒安详?就是内心里面没有任何一物,一物都不存在。因为你知道这个是因缘法的,世间是短暂的、是会有变化的。你今天十三岁了,再一个十三岁就二十六岁了,你今天五十岁,再五十岁就一百岁了,就不存在这个人间了。换句话说,你用任何的金钱任何的权利,都不可能买你生命的一秒钟。不可能。因此我们要了解保持每一分、每一秒的安详的根本要件,就是观空,要进入空性。空性必须再,深入的观照这个无常。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这个世间就是假的,是短暂的,不是实实在在的。既然是假的是短暂的,不是实在的,这个世间就没有永远的快乐。
譬如说小沙弥们你们还俗以后,跑到迪斯尼乐园去,悟智乐园去,看一看玩一玩,还是要结束。早上去晚上还是要回来,你今天去明天去还是要回来。所以世间是怎么样?无常的。世间是无常的,它就会变化。所以我们内在里面,要尽量的…
《心地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