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之路
致光法师 讲述
明至居士 笔录
目 录
第一讲
一、定慧基础知识
舍摩他与毗婆舍那
修止和修观的差别
二、修定的基本方法
佛讲的出入息观并不是数息或随息
1.调身方法
2.调息方法
呼吸方法
观呼吸粗细
业处:感觉人中处出入息的相
呼吸的相:出入息的长短粗细冷热滑涩
错误的业处:人中、气感
3.调心方法
心一境性
经行可以克服昏沉和掉举
念念要分明
4.修定时如何经行
经行的方法
经行时的心念要从粗变细
任何时候要保持正念正知
第二讲
三、入定的技巧
1.入禅定的条件
要离五盖
初禅的觉受
入定不是等待机会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细、息细、乐受
如何观察出入定时的三事变化
重复练习出入定过程
3.解除入定的障碍
气脉阻塞--造成身上的疼痛
头上留气--久了造成头痛
回归平时状态--下座前要按摩头和身体
4.静坐的气场
5.修定时间的长短
6.修禅定有三种自在
7.禅定差别
近行定与安止定的差别
禅定之间的觉受差别处
8.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问答
第三讲
9.对禅定的错误见解
不知入什么禅定
经典里的入定例子
不可按图索骥、盲目相信权威
10.禅定的正确见解
四、如何修到四禅
1.初禅
一定要先训练如何出入定
不可以一上座就想入初禅
如何加强定力
2.如何修二禅、三禅
先要有足够的火候
心离开原有定境的觉受
再度专注于修法上
3.如何修四禅
4.四禅近行定就可以修观
5.无色界定与超越禅
6.入定后的问题
境界的处理
气的处理
其它修法
贪着乐受
预感
念力
遥控治病
第四讲
五、见道并不难--不断贪嗔只破我见
1.何谓见道
见惑与思惑
资粮道
加行道
见道
2.见道的条件--心清净与见清净
3.破我见的捷径--观因缘最快
4.七觉支--觉悟时应生起的心
先要有正念
正确择法
七觉支次第
破我见的择法
5.见道的难易
证初果的难处
末法还能证初果吗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根据经典里的道理去修就可以吗
不信者难以依法入定与证悟
无智人前莫说,打你色身星散
修观修错变成修定
择法重点:除所择之法,不许思惟其它佛法
第五讲
六、修止观常见的问题
1.不可引气入定
2.疼痛的问题
3.身体摆动的问题
4.下坐之前按摩的重要性
5.修定与念佛
七、如何修道
1.解脱的起点--五根、五力
2.四念处
粗的观--身念处
细的观--受念处
更细的观--心念处
3.心念之头--心念处的五遍行观
4.身心苦与出离--法念处的五蕴观
5.烦恼之根--法念处的心念生灭观
6.定力太强障观心
7.维持四禅定力来观心
8.舍觉支--无心道人
第六讲
八、证悟与悟后修
5.增上慢
6.果定
现法乐住
退现法乐住
7.证果与断烦恼
证果已断已知的烦恼
8.禅定里也有掉举
9.应该多观遍行五
10.到烦恼的环境观心
11.八正道的生活环境
11.入空定
问答
禅定相关经典
关于四禅支
长阿含第二分众集经第五
长阿含经卷第十二 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
杂阿含(747)禅定灭何法
中阿含经(204)晡利多品罗摩经
经曰:初禅以声为刺,四禅以入息出息为刺
律曰:目揵连自说入无色定见色闻声
证果相关经典
关于证果
律曰:须陀洹不复受三涂报,于无上道决定信
律曰:证果与所断烦恼。没说88使98使
经曰:证果与所断烦恼。没说88使98使
佛说长阿含第二分自欢喜经第十四
放光般若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学五眼品第四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杂阿含经(393)
杂阿含经(797)
杂阿含经(928)
经曰:阿罗汉有退,9种阿罗汉
律曰:阿罗汉有退,9种阿罗汉
律曰:四三二果有退。得果退者言退失不犯
律曰:二果失精,不说三果失精
律曰:讲解入禅得果无犯
律曰:证果向他人说,犯波夜提罪
律曰:证果不一定会说法
经曰:一聚落内有500阿那含。
经曰:初果优婆夷畜养男女服习五欲(妓女)
经曰:不梵行能得二果,故不应筹量他人道行
佛灭后(公元1500-2500)还能得阿那含
证果的信心、真伪、退果
第一讲
一、定慧基础知识
舍摩他与毗婆舍那
佛教依用心的情况,把禅修方法分为两种,即所谓的舍摩他和毗婆舍那。舍摩他是修止,毗婆舍那是修观。
止和观是论里面用的名词,在经里面用的是定(舍摩他)和慧(毗婆舍那)。止是修定,观是修慧。因为众生根器的不同,有些人必须先修定,后修慧;有些人则可以直接修
慧,然后产生定;有些人定和慧一起修。止和观都可以产生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也称三昧,即三摩地。三昧就是心和境合一。
在修舍摩他时,佛教讲四禅八定。佛教强调修禅定时要能够进入深浅不同的定,即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的专利,外道也能够修四禅八定。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曾经跟外道修定,一直修到第八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在这里,我只教大家修到四禅。为
什么呢?因为在四禅八定里,后面的四个定是属于无色界的定。由于无色界的定力太深,只能修定,很难修观;前面的四个定是初禅到四禅,属于色界的定,色界的定能够修定,
也能修观。
在四个禅定里面,初禅最浅,四禅最深。
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地。--离五盖(昏沉、掉悔、贪欲、嗔恚、疑);
二禅:称为定生喜乐地。--离觉观(觉指粗的觉察,观指细的觉察);
三禅:称为离喜妙乐地。--离喜;
四禅:称为舍念清净地。--离乐(出入息断)。
舍念清净地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心念能够达到四禅,当时,你就会生起几种修行人最珍贵的心念:
1.舍的心念--就是平等心,没有造作的心,在四禅里面会升起来。
2.舍受--在四禅里面没有乐受,只有不苦不乐的舍受。在初禅、二禅和三禅里面,都有乐受,四禅的心比三禅的少了乐受贪着。
3.念清净--在四禅里面,正念最强的时候,心中完全没有杂念。所以,四禅也称为念清净。
如果一个人修到四禅,生起舍念清净的心,修观就很容易成就。有四禅的清净心,所观察的佛法就会很容易现前,即不必经过思考,当下就能被你观察到。因此,在我们打坐
修行时,就应该尽量掌握和认识四禅,并且要修到四禅。假如一个人正在打坐,如何衡量他的心有多稳定(即他的定力)呢?佛教就是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来判定。初禅的
心念比较粗。如果静坐达到四禅,心念就会很清净。
心念的清净程度会影响修行用功的效率。如果你能明了初禅到四禅的心念差别,你就明白以微细的心去观察佛法的重要性。假如今天你的定力只能到初禅,就直接去修观、参
话头,不论你多拼命修观,或参话头,初禅的心力只是会在修观时打妄想而已。如果你今天定力达到四禅,无论你参话头或者修观,你都能用很微细的心去修。四禅的功效和初禅
是绝对不一样的。因此,认识初禅到四禅对修观是非常重要的。
修止和修观的差别
所谓的修止,是你的心念专注在某一个境界里不要动。当你专注于这个境界,任何的外境来,你都不理它,依然专注在同一个境界里面,这就是修止。
什么是修观呢?就是一个境界来的时候,你的心念随着所在境界以所修的观法去观察,但心中要明明了了,不被它迷惑,而且要看清它的真相,这就是修观。
所以,当你在修行任何法门时,如果碰到各种境界来,你都不理它,一直保持静静不动,这种修法就属于修定。如果任何境界来时,你都很专心地用佛法去观察它究竟是怎么
回事,从中去觉悟,这种修法是属于修慧。因此,当你们在修观的时候,我会向你们强调:不允许入定!因为多数人入定后心就没法去观。只有定力和智慧都很强的人,他可以定慧
同时修,但是这种人很少。一般人要先修定,后修慧。即先修止,后修观。
重复一下,当任何境界来的时候,你一直保持不动,这种修法就是修止。如果任何境界来的时候,你的心念随着它去,并且看清它的真相,但不被它迷惑,这就是修观。因此
,修止的人,要避开动乱的境界;修观的人,他不怕任何境界;这就是修止和修观的差别。不管静坐或经行,都可以修止,也可以修观,看你怎么用心了。每次静坐时,都要明白
自己是在修止或是修观。同样地,每次经行时,一定要分清楚你是在修止还是修观。在这里,我会指导你们从初禅修起,修到四禅之后,才教导你们继续修观。
二、修定的基本方…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