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九
~P 1269
酉二、釋勝義谛分叁 戌一、釋勝義與谛字義 戌二、釋勝義谛相 戌叁、釋勝義
之差別。
戌叁、釋勝義之差別
「勝義谛差別,入中論釋說,空性,廣分爲十六空性,中分爲有性、無性、自
性、他性四種空性,略分爲人法二無我。余論有說二種者,謂真勝義與順勝義。中
觀明論雲:『此無生理順勝義故,名爲勝義,然非真實。真實勝義超出一切戲論故
。』中觀莊嚴論雲:『由順勝義故,此名爲勝義,真實勝義谛,離一切戲論。』二
谛論亦如是說。二谛自釋與莊嚴論亦說,破勝義生名爲世俗。昔諸先覺解釋彼義,
多分是否異門二種勝義,說于色等破勝義生所顯空性,爲異門勝義。此乃假名勝義
,實是世俗。說非異門勝義,非所知攝,任何覺慧皆不能緣也,此非彼諸論義。當
作是釋,雖真實勝義是法性境,然亦多說理智心名勝義者。如二谛論雲:『由無欺
诳故,正理名勝義。』中觀明論雲:『言勝義無生等,當如是許。由正聞思修所成
諸慧,一切皆是無倒心故,同名勝義。是此(心)之勝義故。』理智有二謂聖根本
無分別智,與依正因量度真實之有分別理智等。分別熾然論說,勝義中有無分別智
~P 1270
與隨順慧二種之意趣,與中觀明論說二種勝義之意趣相同。故解二種勝義,不約心
說,唯約境勝義說,非是論義。其中初者,能于自境頓斷實有與二相戲論,是真勝
義。經說超過一切戲論,義亦指此。第二,雖于自境能滅實有戲論,而不能滅二相
戲論。由與出世勝義行相相順,故名隨順勝義。于色等法破勝義生等之境勝義,亦
可作二種解釋,謂空性境于無分別理智之前,是離二種戲論之真勝義,于有分別理
智之前,則僅離一分戲論,故非離二種戲論之真勝義,非說非真勝義谛也。以是實
空,除于少分慧前能離一切二相戲論外,多不能離一切二相戲論。有說,凡勝義谛
,須離一切二相戲論,非論義也。理成如幻派說,五蘊事與實空相,二事合聚,唯
理智比量所成立義爲勝義谛者,亦是隨順勝義,非勝義谛。其以離實有一異相,成
立芽等無實相,于有無實有未斷疑之智者,不能成立彼義,于已斷疑者前,彼因亦
不成正因。中觀明論說:離一異之因法,俱屬但遮。(但遮─僅遮而不表。)說非
一異及無一異。任以何作因皆同者,勿作非遮解。由彼論舉喻即可了知。故彼定非
靜命父子與獅子賢論師所許也。于所現事破戲論中有遮表二義,任何大中觀師,亦
~P 1271
不許唯比量,所量之表義爲勝義谛,菩提道廣論中說此等建立時,由此道理,亦應
詳知。
二谛論自釋說,破生等爲隨順勝義之後,又雲:『由余亦執真實。唯字即是攝
義。若以正理觀察,則爲世俗。何以故?所遮若非有,遮亦真實無。』此說余唯識
宗于所遮事,遮遣法我計彼滅空爲真實有。自宗則說由無所遮法我,故遮彼之滅亦
非真實。故論說破勝義生等爲世俗者,亦是世俗有義,非說是世俗谛。彼釋敘外難
雲:『如真實生等,有法現時即便不現,是倒世俗。則破真實生等,亦成倒世俗,
以所遮有法現時彼即不現也。』次答雲:非即不現,以與有法體無異故。此說如青
色現時,彼之實空亦顯現者,非說無實之但遮,眼等識亦能見,是約非遮而說。此
雖實是世俗,其但遮實有之空性爲勝義谛,亦無相違也。中觀莊嚴論雲:『雖遮勝
義生等是正世俗,由與勝義相順,故名勝義。』真勝義者,遍離有性無性等一切戲
論網。此戲論網,如二谛論自釋雲:『是故此非空,非不空(非)有無,非生非不
生,佛作如是說。』又雲:『何以故此無戲論,以真實義遍離一切分別之網,此說
分別網爲戲論網。此于現證真實義之智前乃滅,故此是真勝義。其未能如是之理智
~P 1272
及境,則僅隨順前者,如前已說。又破真實生等,有能破之理智,與彼所量之二事
。說爲正世俗攝之理,亦應于彼上了知。上說離二谛戲論網之理,是多處所共需者
也。』」
如入中論釋雲:「佛爲解脫諸有情,說有人法二無我,又隨開爲多種空,其遮
實有則爲一。」「彼論釋說空性,廣分爲十六空性,中分爲有性、無性、自性、他
性四種空性,略爲人法二無我。」入中論分空性差別,乃根據般若經。經中尚有二
十空、十六空等多種分別。皆依有法差別而立多名。亦如說金瓶有金瓶之虛空,銀
瓶有銀瓶之虛空,雖同是一無礙之空,而所依瓶有多種,說空亦有多種。外空者,
謂外色等諸法,無實有成就。內空者,謂內識等無實有成就。內外空者,謂諸根無
實有成就。空空者,謂于空性計爲實有自性,破除此執即稱空空。大空者,謂器世
間無實有自性成就。無始空者,謂于生死輪回計有自性之執,空後之所顯,亦稱爲
無際空。然此皆就共通而說,若就各別有情言,則生死雖無始而有終者。無失空,
又稱散空,謂執大乘道實有自性,遮破此執,于大乘道不失,故稱無失空。入中論
說,外空,謂色等無實有成就,與前共通說同。而說內空,乃依諸根無自性成就。
~P 1273
內外空,乃依此內實有諸根,外實有諸色等境,並皆遮破,而立內外空。分二無我
、四空、十六空,乃中觀應成派之規矩。「余論有說二種者,謂真勝義與順勝義。
」余論指中觀自續派教典,分真勝義與隨順勝義之二。「如中觀明論雲:『此無生
理(比量智境),順勝義故,名爲勝義。然非真實勝義,勝義超出一切戲論。』」
中觀明論,或譯爲中觀現見論,爲蓮花戒師造。彼謂聖者等持無分別智,稱勝義。
比量智稱爲隨順勝義。以比量智境雖是勝義無生,然非真實勝義。以與空性等持境
相隨順故,說名爲勝義。真實勝義,謂根本智超出實有及二現之戲論故。「中觀莊
嚴論雲:『由順義故(順根本智境),此名爲勝義(比量智境)。真實勝義谛,離
一切戲論。』」中觀莊嚴論,爲靜命大論師造。順勝義,謂與根本智相順。「二谛
論中亦如是說。二谛論自釋與莊嚴論,皆說破勝義生等名爲世俗。」二谛論,智藏
造,自續教典,系就其有而說爲世俗。非以遮破生住異滅等爲因,而說爲世俗。因
自續派有如是分別,「故過去藏中人士多有誤解彼義,而分爲異門與非異門二種勝
義。于色等(諸法)破勝義生所顯空性,爲異門勝義。此乃假名勝義,實是世俗。
其說非異門勝義,非所知攝。任何覺慧皆不能緣。」此乃藏中人士誤解自續派教義
~P 1274
如是。彼謂異門勝義者,即指隨順勝義。以隨順勝義實是世俗。例如呼犬爲獅子,
乃假名爲獅,非真獅也。必真獅乃可稱爲合相獅子。其謂非異門勝義,乃真勝義。
任何亦不能緣者,謂任何心皆不能就境作用,故許爲非所知攝。此由彼等誤解離戲
論之文,以爲無論凡聖之心,皆不能行于此境。由是引起一般人士,多說空性境爲
回絕言思。大都由誤解中觀莊嚴論與中觀明論而受其影響,以不解何者爲戲論故。
「此非彼論義,當作如是釋,于法性境雖應名作勝義,然于有境之理智,亦多有說
彼爲勝義者。」此宗喀大師特爲明示糾正解釋之辭。「如二谛論雲:『無惑之智即
勝義。』」此謂于法性境不顛倒者,名爲勝義。「中觀明論雲:『言勝義無生等,
當如是許,由正聞思修而生之一切智,非顛倒之有境,故應名勝義,以此義是最勝
故。』」義既非倒,故沿境之名而說有境爲勝義。在造論者之意,謂非凡見勝義二
字,以爲即是空性。有多種教典所說勝義,皆是指慧言,是應了知。「理智有二,
謂聖根本無分別智,與依正因相而見空性之有分別智。」此爲宗喀大師再加解釋之
辭。謂前者乃通達空性之現量,後者乃達空性之比量智。雲依正因相者,謂依緣起
~P 1275
因通達空性理,及依比量智之所得,如見煙因相,而比知有火是。「分別熾燃論說
,勝義中具有無分別智與隨順彼之智。與中觀明論說二種勝義之意趣相同。」分別
熾燃論(爲清辨菩薩〔即倫敦傑〕所造),與中觀明論,二論之意,謂二無我,雖非
現量證得,然爲比量所得,前者爲根本智,後者爲比量智。自續派說,根本智爲真
勝義,後得智爲隨順勝義。如就共通說,二智皆爲有法,非真勝義谛。「故有解二
種勝義唯約境勝義說,不約心說,非是論義。」此明釋唯境上作勝義,非彼論義也
。過去藏中人士說,色等遮生住之空,乃異門勝義。真勝義非所智境,說爲非異門
勝義。彼等自以爲根據自續派,而不知中觀自續派于真勝義及隨順勝義,皆于境及
有境兩者之上安立。故說彼等非自續之教理,以與上引諸論相違故。「此中初者(
根本智),能于自境頓斷實有與二相戲論,是真勝義。經說,超過一切戲論,義即
指此。」此中初者之此字,即指分別熾燃論。初謂根本無分別智。以能斷谛實及二
現(境與有境)戲論,即真勝義。自境,謂境與有境二現,或世俗二現。其空性境
自性顯現,二現沈沒,境與有境成爲一味,如水注水,實有顯現,亦複遮除盡淨,
所謂心行處滅,亦即此義。說此智慧爲真勝義者,以登初地時,真證空性,安住空
~P 1276
性之情況,說爲離諸戲論,以任何不起分別,此況形容之,而近世初業有情,乃執
此譬喻形容之詞,以爲修法,實成大錯。不知修習乃以比量引生現量,彼以比量爲
纡緩,直接取無分別之現量而修,遮諸境相及諸分別,住于空洞渺冥之中,如出神
然。混過半世,乃至一生,至爲可憫。藏文「黑底瓦」,即出神意。如人乍聞大可
驚喜事,便一時出神,無所知覺。如此修法,縱使能遮破實執之空性,于有境中無
從顯現,如何能達勝…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