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十七道品偈誦釋義
證嚴法師 著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行品
第二行品
第叁行品
第四、五行品
第六行品
第七行品
結語
序言
依教奉行
信仰要正信,行道要正行。我們信仰佛法,走入佛法心中,行正菩薩道上,就是要一心一意實行佛陀的教法。佛法中最基礎,也是學佛者不可或缺的即是「叁十七道品」。叁十七道品,又稱叁十覺支、叁十七菩提分、叁十七助道法、叁十七品道法,是爲追求智慧,進入涅槃境界之叁十七種修行方法。循此叁十七法而修行方法。循此叁十七而修,即可次第趨于菩提,故稱爲菩提分法。
叁十七道品可分爲七秋:
第一科:四念處,又作四念住,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第二科:四正勤,又作四正斷——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
第叁科: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欲如意足、念足意足、進如意足、慧如意足。
第四科:五根,根即能生之意,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分爲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第五科: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惡成善,包含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第六科:七覺支,又作七覺分、七覺意——擇法覺支、精進 覺支、喜覺支、經安覺支、舍覺支、定覺支、念覺支。
第七科:八下道,又作八聖道、八道谛——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維摩诘經》中提到「叁十七道品」是趨向菩薩淨土的法門路徑,對于學佛者,無論是自修或利他,都不能離開叁十七道品的教育。叁十七道品是在家、出家修行者切實能行的大道,不只是用在口頭上,更能實踐于行動中,身體力行,達致世界淨化的終極目標。
所謂「助」,就是幫助我們認識佛法,進而將佛法的精髓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叁十七種通往真理的道路,引領著學佛者深刻體認佛陀的精神指引,進一步發心立願「以佛心爲自己心」,開發自我的智慧。
佛法生活化的運用,歸結來說即是「諸惡莫做,衆善奉行」,短短的八個字,文淺而言深。凡夫在人間,日常的起心動念難保沒有偏邪,思想觀念上的一念偏差,言語動作就造作出諸般惡業,惡業惡因輪轉不息,惡緣惡果便永無甯日。
有了叁十七助道法以爲指路明燈,廣大有學佛修行者,就能時時生起警惕,觀四念處、行四正勤以統攝雜難亂心,以七覺支、八正道的智慧動破無明闇鈍,圓滿大圓鏡智,乘般若舟安渡生死之河,達至涅槃彼岸。
感恩王端正居士及郭孟雍教授的用心,不畏煩勞數次讀覽拙著《叁十七道品講義》,然後撷取其中要自以爲歌詞,配上優美而振動人心的樂曲,成爲一曲「叁十七助道品」偈誦。曲調悠揚,意味可淺可深,端視聽者的用心。以歌曲來唱,況味不落凡塵且余音缭繞;以「佛典偈誦」視之,廣袤之意境,深刻動人又切實能行,因此不失爲方便接引衆善男子、善子人,唯吩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求天下無災難。人間的淨土在人心,人心清淨有愛,身心苦難的衆生就有希望,就能得救。
慈濟人用愛鋪著路走過來,這條道路即是承自二千多年前佛教示之道——叁十七道法。佛陀的教法大家應該時時共修,這首叁十七助道品的歌曲,則能幫助大家熟悉其中之精髓,時時唱念,刻刻不願衆生得離苦,大愛包容地球村。
志求佛道者依教奉行,庶乎不空過此生。
四念處
【觀身不淨】
人生在世幾十年,何必斤斤來計較;
了解自我入經藏,天堂地獄在瞬間;
九孔常流不淨物,色身猶爲載道器;
身懷寶藏不相識,轉汙染爲清淨身。
【觀受是苦】
人生歎苦苦何在,親身入苦去感受;
用心來觀受是苦,才能了解何謂苦;
浮生如夢可成真,苦樂憂欣總是幻;
情與無情同有受,無不在于感受中。
【觀心無常】
心念所生稱爲生,心念執著就是住;
反恩爲仇稱爲異,善念滅除就是滅;
觀心無常有四相,專一心思來觀察;
了解人性入經藏,生住異滅在其中。
【觀法無我】
有色無色皆是法,衆生皆爲法所困;
六根六塵蔽真心,莫使無明驢亂意;
磨磚焉能做明鏡,自家寶藏善珍攝;
逶徹宇宙萬物理,觀法無我唯心造。
四正勤
恒持刹那四正勤,勤須不偏道乃行;
一勤已生善令生,二勤未生惡不生;
叁勤未生善令生,四勤已生善令增;
正能破邪力萬鈞,勤可助道展鵬程;
害人之心不能有,知罪肯忏可重生;
行善之念不可無,從來善道在助人;
無緣大慈來等愛,同體大悲智慧心;
紅塵自古苦偏多,四勤拂拭莫染塵。
五根五力
【信根(力)】
信爲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正確信仰根必在,稍有偏差誤前程;
無相之相是實相,無所求心是道心;
信解行證不偏離,成佛之道方可期。
【精進根(力)】
我修行是我所得,你用心是你所得;
行茲在茲一念心,把握時間正道行;
凡夫地到佛境界,努力精進不停歇;
有信更要求精進,用心用心再用心。
【念根(力)】
一切舉動一念心,治心守意于未萌;
度人先從救心起,培養一分仁德心;
一念含融叁千界,守住最初一念心;
萬法皆出于一念,我向正道念力行。
【定根(力)】
專一心思求正道,心不散亂就是定;
念茲行茲戒定慧,堅固一念初發心;
挑柴運水無非道,行住坐臥皆是禅;
若將佛法生活化,曆曆昭然心目間。
【慧根(力)】
智爲分明知解心,世間色法分得清;
慧光遍徹天與地,平等大愛衆生心;
人人與佛緣平等,佛在自心不遠求;
智慧根源四念處,處處當念福慧修。
七支覺
【擇法覺支】
觀察諸法用智慧,選擇教法來修行;
大乘叁法善抉擇,上求佛道化衆生;
學佛要求于內心,分辯是真或是偽;
學習佛陀大悲心,修得七覺正道行。
【精進覺支】
心若專一無雜念,力行正道不間歇;
名利地位都虛幻,善能覺了修道法;
有情衆生煩惱多,情難斷而愛難舍;
四無量心無間斷,分分秒秒精進中。
【喜覺支】
有理有道是真法,心得善法生歡喜;
爲佛都有而衆生,終此生而志不忘;
慈濟精神古來有,複古佛陀再世時;
親身力行佛真理,體悟真法得歡喜。
【輕安覺支】
有形無形都煩惱,起心動念也煩惱;
患得患失來罣礙,千頭萬緒總煩惱;
心專意解除煩惱,心若能定則輕字;
斷除諸見煩惱時,上乘佛界沒煩惱。
【舍覺支】
日常生活執著心,舍離所見念著境;
心病還需心藥解,把握現在是道心;
人生猶如走繩索,甘願來做歡喜受;
看得開來相得遠,專心一意向前行。
【定覺支】
心住一境不散亂,歡喜自在心能定;
諸禅不生煩惱念,禅在生活日用間;
慈濟世界感恩心,愛爲天下衆生生;
全力奉獻無所求,堅定心意道中行。
【念覺支】
一念之心動叁千,起心動念刹那間;
相入于心想生思,慈濟世界爲衆生;
但願衆生得離苦,大愛包容地球村;
把握因緣種福田,修成正果在眼前;
但願衆生得離苦,大愛包容地球村;
把握因緣種福田,修成正果在眼前。
八正道
【正見】
心正行正修行人,修行要修無漏道;
心境佛境合爲一,真空妙有無上道;
一勤天下無難事,貢高我慢煩惱生;
苦集滅道四谛法,真正甯靜是涅槃。
【正思惟】
四谛十二因緣法,叁無漏學戒定慧;
用心力行聞思修,累積福緣與慧類;
人在六道中受苦,反複輪回無明起;
如是因緣如是果,日常生活正思惟。
【正語】
最易造業因是口,開口動舌都是業;
遠離虛妄不實語,缺角杯子視爲圓;
心存道念智慧生,最終目標是修行;
一句戲言種因果,無漏智慧攝口業。
【正業】
修身養性來學佛,培養耐心與耐性;
心正念正見解正,無漏智慧修攝身;
道業常在正道中,斷除一切邪妄行;
同複清淨的本性,娑婆世界好修行。
【正命】
修學佛法在正命,守本分抱歡喜心;
有緣感觸求真理,回歸本性見十相;
學佛要去妄回真,一理通則萬理徹;
出自內心本分事,正命慧命自然現。
【正精進】
戒中修定定成慧,專心一意在成佛;
道心不可來間斷,發心力行有恒心;
禅在日常生活中,走入衆生群中去;
一勤下天無難事,守志奉道正精進。
【正念】
多散衆生數息觀,多貪衆生不淨觀;
多瞋衆生慈悲觀,愚疾衆生因緣觀;
多障衆生念佛觀,基礎在于戒定慧;
請轉逆緣爲善緣,行茲在茲有正念。
【正定】
攝諸心念正定法,心不移動能靜定;
心靜定則道能通,正信才能夠正定;
萬法本來無所住,正住真空道理中;
動靜皆寂爲賢相,正確修行菩薩道;
慈濟世界感恩心,愛爲天下衆生生;
但願衆生得離苦,大愛包容地球村;
大愛包容地球村,大愛包容地球村。
前言
…
《叁十七道品偈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