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

  編者的話

  漢地一向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形容,可見佛教的阿彌陀佛法門之深入民心。在漢傳佛教中,以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爲信仰及修持核心的淨土宗,更可說是各宗派中弘揚最廣泛的一支。

  近數十年來,藏傳佛教由于種種因緣,得以在漢地迅速弘揚起來,但由于對藏地佛教的缺乏了解,不少人誤以爲淨土宗及藏傳佛教(即所謂的密宗)爲兩種截然不同而對立的信仰體系。

  本書依據大藏寺祈竹仁寶哲于1998、1999、2000及2002年在福州、加拿大溫哥華、馬來西亞槟城及香港先後所作之四次淨土法門口授開示合並編輯而成,其中內容包括了淨土概念的介紹、生死過程與六道輪回講解及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日修、睡修及遷識法門導修教授,堪稱一部彌陀淨土法門學者與行者的“寶典全書”。

  這本佛法著作,既能爲讀者提供一個對淨土信仰理論基礎的全面了解認知,亦能爲有心修學者提供全套完整無缺的實修要訣,更可說是一部堪能整合藏傳佛教及漢地淨土宗思想及實踐的論著。

  

  生死及中陰過程

  作爲佛教徒,必須了解生、死、輪回的情況,這十分重要!不論你是否佛教弟子,我們都想免于痛苦。但若要無苦,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苦及苦的來源,生起了欲脫苦之心後,再學脫苦的方法,否則斷不可能達到脫離痛苦的境界或目的。只心想脫苦而不作出行動,是不可能有功效的。有些人以爲僧尼不知世間苦,甚實僧尼才是最知苦的人,因爲我們天天都在研究痛苦的循環及其起因。

  六道輪回是苦的循環。我們一天尚在六道之中,便絕不可能躲過痛苦的攻擊,完全無自由可言,只能被無明、煩惱及業力牽引,一次又一次地經曆生、死、中陰、再生、死、中陰……這樣的無盡痛苦輪回,無法出離而得享受自在自主的境界。

  生是今生輪回的起點,亦是上一輩子之中陰期的結束。現在我們先講一講生的過程。

  生

  在六道中,生有胎、卵、濕及化這四種方式,例如人是胎生的,鳥類則是卵生的。

  佛陀曾經開示過《佛說入胎經》。這部經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所說的,但卻與現代西方醫學觀點極爲吻合。

  經上說,在父母交合時,父精母血的混合體就如一個水果,上一生的中陰身心識見今生父母交合便投胎于此父精母血中,平均住母胎中八個月加二十六天,但實則長短不一。于過往生中不善業重者,極可能住于母胎中九個月、十個月乃至十一個月,自己感到異常痛苦,而母親懷胎亦十分痛苦,甚至連出生過程也不順利。

  一旦心識投于父母精血中,今生的生命便告展開,生苦亦告開始。由于心識已進入了父精母血中,這便是一個具足地大、水大、火大及風大元素及發展生長潛能的生命。在胚胎形成之初期,只是像一點乳酪質的半固體,漸漸才發展成一尾小魚之形。在第二個月,它發展成似一只龜的形狀。在第叁個月,胚胎像一頭小豬。在第四個月,它像一頭獸類的身形。到了第五個月,其體形已近似人形。由第六個月至出生,胎兒漸次發展出肢體及各種感官功能。在肢體長出時,胎兒會感到痛楚,這些都屬于生之苦。事實上,一旦心識投生于胎內,不但生苦已開始,就連老苦也宣告開始,並且更有病苦。在母親走路、躺下、飲食熱或冰的物品時,胚胎都會感到痛苦。這時期的胚胎,感官雖未完全完成發展功能,但仍有知覺,就似是我們在夢中感到痛苦之情況一般。

  含有心識的胚胎,在正常情況下,具備了四大元素。這四大元素,是胎兒正常生長的主要構成力量。地大令身體有質感,如果它有所缺乏,胎兒成長及出生後會有皮膚等方面之缺陷。水大與體液分泌有直接關聯,若有所不足,便會有血液循環方面的問題。火大與身體內溫度調節有關,是生長的動力。風大是四大元素中最重要的一員,少了它胚胎便發展不出四肢。如果胚胎缺了四大中之其一,雖仍可發展生長一陣子,後來便會夭折。如果四大具足但其一有所缺損,則胎兒出生後會有先天病。人的高矮胖瘦,雖然也受後天的影響,但先天性的四大平衡組合更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如果地大在四大的組合中偏強,胎兒成人後多會較爲高大強壯。火大偏強,成人後會體胖及多汗。風大偏強者,長大後多會有較大的眼、牙及鼻,手腳也會較長。

  現代有不少人爭辯有關墮胎的道德性,如果以佛教來定義,墮胎便是殺害一個生命,其果報與殺一個成人沒太大的本質分別。不論社會風氣及輿論流行什麼觀點,作爲佛教徒,不殺生是要做到的最基本要求,除此以外,就別無其他可爭議之處了。

  到胚胎住母體期滿時,便會誕生,嬰孩會感到像被擠入窄窄長長的隧道中再被硬擠出來。出胎後,嬰兒對外在陌生的環境會感到十分畏懼驚惶。

  由出生至成人間,我們的母親最爲辛勞。故且在佛教中,敬母是十分重要的修持。由于母恩深重,我們若略爲忤逆母意少許,便馬上積下了極大的惡業。

  死

  不論醫學科技如何發達,也不論我們服用多少保健品,除非能解脫自在,否則誰能不死?雖然人們都不想死,但事實是在這大事上我們完全沒有選擇。一旦投生了,我們一輩凡夫便注定必死。在佛與菩薩的眼中,我們凡夫是最幼稚不過的了。我們對生死大事毫無決定的權力,卻反而天天在對瑣碎小事營營役役終生。

  如果我們能預知死期,尚且可以計劃一下,但人永不會知道死神何時會來臨,有些人能活到百歲,但大部分人只活那幾十年就死了,甚至不少生命只活叁年、四年或十多年便夭折。在世上,能辦完所有想辦的事、計劃好了而無憾地死去的人有多少個?大多的人,死時都有許多未竟之事及未遂之願。

  在死神來臨時,即使我們把世上所有的軍團來護持,也保護不了自己。就算世上所有最高明的醫師會診,也保不了命。最後,我們只好無奈地孤獨面對死亡之路,所有窮一生積取來的金銀財寶、名利、朋友都幫不上忙。作爲佛教徒,我們常常思及死亡及無常,並非消極之心態,而反而是策勵我們積極修行的一種動力。漢人對談及死亡有一種忌諱,認爲這是不吉利的。西方人也不喜歡談及死亡,認爲它是個令人不快的話題。其實,不論你如何避開這個話題,有一天你必會死亡,早一點對它有深入了解,反而會令你有所准備。

  現在衲講一下死亡的過程。從外在上來說,不同修持境界的人,在死時都不外乎是斷氣而已。但從亡者之內在來說,不同境界的人在死亡時則會有不同的主觀體驗。

  對最上乘的行者來說,他們死時並不經曆痛苦及恐懼,亦不必經曆中陰期,直接便成就佛果。中等的修行人,死時雖經曆中陰,但能把中陰階段轉化爲修持,所以仍能有多少的自主能力。一般的修行人,死時或許尚能把平生修持利用起來,所以痛苦會略小,轉生亦可能不會太差。平素從不作善或修持的人,死時則多會有極大的恐慌及身心痛苦。今天我們所講的死亡過程描述,主要乃針對後二種人的死亡過程來說。

  對凡夫來說,臨終時往往都會感到很大的恐懼及不安。在四大元素分解的過程中,他們會幻見多種令人恐慌的幻象,身體也會表現出外在的變化。

  世間上的萬物,都由地、水、火、風這四元素所組成。人體亦如是。在臨死時,體內的四大元素會分期衰退,其伴隨之機能亦隨之喪失。

  首先是地大元素衰退而融入水大元素。此時身體會變瘦凹陷,皮膚失去光澤、手腳乏力、眼窩凹陷、鼻梁扭曲變形、視覺開始失靈、舌齒不靈及全身萎縮頹廢。在此時,就像大型機器中的主件失了效,導致整個系統慢慢停下來一般。臨終者此時感到猶如身體沈入地下一般,心中見到如陽焰的征兆。在此階段中,生前曾作大惡業的人,或會幻見山崩地陷之幻象。如遇到這種情況,師友應向病者提醒:“這只是幻境,你不必怕!”平素多作善業及有修持的人,則不會見到可怕幻象。

  跟著下來,唾液及鼻水等液體開始幹涸,血液循環系統亦漸漸衰退失調,聽覺亦開始失效,將亡者會見到猶如煙霧上升之內征兆。曾作惡業者,此時或會幻見身處海嘯或巨浪之中的可怕幻境,親友亦對他溫言安慰如前。

  然後是火大元素失效而融入風大元素的階段。火大是體溫調節的主要因素。在它開始失效時,體溫會開始失去。生平中善業重者,體溫從下身開始退卻變冷;多作惡者,則會頭部先變冷。此時嗅覺亦相繼失效,心中現起猶如螢火蟲或火星四飛的內征兆,多作惡業者或更會見到如身處大火之中的可懼幻境。在遇到將亡者大喊:“救火呀!”的情況時,親友應如前所述地在旁安慰:“這些只是幻象,你不必驚怕!”

  在風大失效時,味覺開始失效,呼吸短促雜滯,最後病者吐出一口濁氣,便停止呼吸了。在此階段中,臨終者心中會現起燈火閃爍之內征兆,生前多作惡業者或會感到身處狂風之中的可怕幻境。在斷氣後,由外在上來說此人已經死亡,但其實其死亡過程尚未完畢。此時亡者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皆已失效,粗顯的官能心識活動已停止,與外界不再有溝通交流,但心識卻仍然存在于細微的狀態中。

  有很多人問衲:“臨終捐贈器官,是否會爲往生者帶來惡果?”這是不可能的。依因果定律來說,善心只可能帶來善果,斷不可能帶來惡果。依醫學來說,在斷氣後,亡者之感官已失效,手術並不會令他感到痛楚。再者,作爲大乘佛子,能夠救助別人,根本是義不容辭的善行。對此問題,大家不必懷疑。衲本人亦參與了答允臨終捐贈器官的計劃,而且也常常鼓勵弟子共同參與這種一等的善行!

  修遷識法的行者,應該在四大相繼失效至斷氣之間的時候進行遷識修持,把握在風大融入心識的一刹把心識抛射去淨土。如果自己修得不錯,就不必別人的相助。如果自己修得不算很熟練,此時若有自己的上師從旁引導是最好的。如果遷識成功,亡者將不會經曆余下來的死亡過程…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