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法要
摘自玛欣德尊者《八城经》讲义。
《中部·八城经》:如是我闻。一时,具寿阿难住在韦沙离城的木瓜村。那个时候,八城的居士第十因办某事到达巴嗒厘子城。当时,八城的居士第十来到鸡园一位比库之处。来到之后,礼敬该比库,坐在一边。
坐在一边的八城居士第十对该比库如此说:“尊者,具寿阿难现今住在哪里?我想见具寿阿难。”“居士,具寿阿难住在韦沙离城的木瓜村。”于是,八城的居士第十在巴嗒厘子城办完事后,来到韦沙离城木瓜村具寿阿难之处。来到之后,礼敬具寿阿难,坐在一边。坐在一边的八城居士第十对具寿阿难如此说:“阿难尊者,是否有一法为那位世尊、知者、见者、阿拉汉、正自觉者所说,若有比库住于不放逸、热忱、自励,未解脱之心得解脱,未断尽之漏得断尽,未到达之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呢?”“居士,有一法为那位世尊、知者、见者、阿拉汉、正自觉者所说,若有比库住于不放逸、热忱、自励,未解脱之心得解脱,未断尽之漏得断尽,未到达之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阿难尊者,有哪一法为那位世尊、知者、见者、阿拉汉、正自觉者所说,若有比库住于不放逸、热忱、自励,未解脱之心得解脱,未断尽之漏得断尽,未到达之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呢?”
“居士,于此,比库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成就并住于初禅。他如是审察、了知:“此初禅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无常、灭法。”他住于其处,得达诸漏尽。若尚未得达诸漏尽,也依其法贪、法喜,灭尽五下分结,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不再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即是一法为那位世尊、知者、见者、阿拉汉、正自觉者所说,若有比库住于不放逸、热忱、自励,未解脱之心得解脱,未断尽之漏得断尽,未到达之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再者,居士,比库寻、伺寂止,内洁净,心专一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成就并住于第二禅。他如是审察、了知:“此第二禅是造作、思念……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再者,居士,比库离喜,住于舍,念与正知,以身受乐,正如圣者们所说的:“舍、具念、乐住。”
成就并住于第三禅。他如是审察、了知:“此第三禅是造作、思念……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再者,居士,比库舍断乐与舍断苦,先前的喜、忧已灭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成就并住于第四禅。他如是审察、了知:“此第四禅是造作、思念……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再者,居士,比库以慈俱之心遍满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处,一切如自己,对具一切有情的世间以慈俱之心、广、大、无量、无怨敌、无瞋害遍满而住。他如是审察、了知:“此慈心解脱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无常、灭法。”
他住于其处……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再者,居士,比库以悲俱之心……喜俱之心……舍俱之心遍满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处,一切如自己,对具一切有情的世间以舍俱之心、广、大、无量、无怨敌、无瞋害遍满而住。他如是审察、了知:“此舍心解脱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无常、灭法。”他住于其处……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再者,居士,比库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无边的虚空。”成就并住于空无边处。他如是审察、了知:“此空无边处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无常、灭法。”他住于其处……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再者,居士,比库超越一切空无边处,“无边之识。”成就并住于识无边处。他如是审察、了知:“此识无边处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无常、灭法。”他住于其处……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再者,居士,比库超越一切识无边处,“什么都没有。”成就并住于无所有处。他如是审察、了知:“此无所有处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无常、灭法。”
他住于其处,得达诸漏尽。若尚未得达诸漏尽,也依其法贪、法喜,灭尽五下分结,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不再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法为那位世尊、知者、见者、阿拉汉、正自觉者所说,若有比库住于不放逸、热忱、自励,未解脱之心得解脱,未断尽之漏得断尽,未到达之无上解缚安稳得到达。”如是说已,八城的居士第十对具寿阿难如此说:“阿难尊者,犹如有人寻求一种宝藏,却一次获得了十一种宝藏;同样的,尊者,我寻求一种不死之门,却一次得听闻到十一种不死之门。
尊者,又犹如有人的家有十一个门,当他的家着火时,即使从任一个门都能使自己安全逃出;同样的,尊者,我从此十一个不死门的任一个不死门都能使自己安全逃出。尊者,那些异学都能为老师遍求老师的酬劳,我为何不向具寿阿难作供奉呢?”于是,八城的居士第十召集了巴嗒厘子城和韦沙离城的比库僧,亲手以美味的嚼食、啖食侍候令满足,又各供一套衣给每一位比库披着,供三衣给具寿阿难披着,并为具寿阿难建造了五百精舍。
《逐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德林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称呼比库们:“诸比库。”那些比库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说:“诸比库,沙利子是智者;诸比库,沙利子是大慧者;诸比库,沙利子是广慧者;诸比库,沙利子是捷慧者;诸比库,沙利子是速慧者;诸比库,沙利子是利慧者;诸比库,沙利子是决慧者。
诸比库,沙利子观半个月的逐一法观。诸比库,这是沙利子逐一法观的方法:诸比库,在此,沙利子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成就并住于初禅。他对该初禅之法的寻、伺、喜、乐和心一境性,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逐一确定这些法;他对这些法知道生起,知道住立,知道灭去。他如此了知:这些法实如此由无而生,生已消失。他对这些法不亲近、不离去、不依止、不执着、解脱、离缚、解放心而住。他了知“有更上的出离”,乃多作之为“有”。再者,诸比库,沙利子寻、伺寂止,内洁净,心专一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成就并住于第二禅。他对该第二禅之法的内洁净、喜、乐和心一境性,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逐一确定这些法;他对这些法知道生起,知道住立,知道灭去。他如此了知:这些法实如此由无而生,生已消失。他对这些法不亲近、不离去、不依止、不执着、解脱、离缚、解放心而住。他了知“有更上的出离”,乃多作之为“有”。
再者,诸比库,沙利子离喜并住于舍,念与正知,以身受乐,正如圣者们所说的“舍、具念、乐住”,成就并住于第三禅。他对该第三禅之法的乐、念、正知和心一境性,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逐一确定这些法;他对这些法知道生起,知道住立,知道灭去。他如此了知:这些法实如此由无而生,生已消失。他对这些法不亲近、不离去、不依止、不执着、解脱、离缚、解放心而住。他了知“有更上的出离”,乃多作之为“有”。再者,诸比库,沙利子舍断乐与舍断苦,先前的喜、忧已灭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成就并住于第四禅。他对该第四禅之法的舍、不苦不乐受、轻安性、心不思惟、念清净和心一境性,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逐一确定这些法;他对这些法知道生起,知道住立,知道灭去。他如此了知:这些法实如此由无而生,生已消失。
他对这些法不亲近、不离去、不依止、不执着、解脱、离缚、解放心而住。他了知“有更上的出离”,乃多作之为“有”。再者,诸比库,沙利子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无边的虚空”,成就并住于空无边处。他对该空无边处之法的空无边处想和心一境性,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逐一确定这些法;他对这些法知道生起,知道住立,知道灭去。他如此了知:这些法实如此由无而生,生已消失。他对这些法不亲近、不离去、不依止、不执着、解脱、离缚、解放心而住。他了知“有更上的出离”,乃多作之为“有”。再者,诸比库,沙利子超越一切空无边处,“无边之识”,成就并住于识无边处。
他对该识无边处之法的识无边处想和心一境性,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 《止观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