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1992年3月
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主讲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今天是民国八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我们要讲这部《维摩诘所说经》,这部经在佛教里面占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因为这部经所讲的话,有两句话我们常常在引用,譬如,心净则国土净,这就是引用《维摩诘经》,我们所说的不二法门,都是根据《维摩诘经》来的,我们若到佛光山,那里写“不二门”,《维摩诘经》就是讲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所以这部《维摩诘经》,能够开大智慧的一部经典。
说到这部《维摩诘经》,很好!能让我们悟入不二法门,对禅、对我们的本性、对我们的烦恼,都有助益,我们的烦恼重,研究《维摩诘经》烦恼会比较轻,但是有一个缺点,研究《维摩诘经》有一个缺点,就是大家看完这部经之后,在家人不了解会我慢,为什么会我慢?因为维摩诘居士在这部经理面都在训示出家人,他读完后,把自己当作维摩诘居士,他也训示出家人就惨了!他不知道维摩诘居士是佛再来,是净名佛,是金粟佛再来,他研究完后认为维摩诘居士也可以这样,说法给出家人听,他都高高在上,他都以维摩诘居士为例,“你看,维摩诘居士也如此(师假以在家人的口吻而说)”,自己不知是什么东西,自不量力,所以,研究《维摩诘所说经》有好也有坏,后遗症就是在家人会我慢,搞不清楚自己的立场是什么,认为他(自己)也是维摩诘居士。
这部经,一般讲经的法师很少有时间把整部经讲完,讲个三天、五天,重点式的讲一下、讲一下,但是自从讲堂(文殊讲堂)建好之后,我们一部经、一部经一直说,说法,一直栽培,提升高雄的佛教、以及整个佛教经教的正确理念,这部经的注解太多,太多人写注解,有大本的、小本的,过去,注解《维摩诘所说经》太多了,我干脆都不要,直接印原文出来,我们将这部经文,好好解释,慢慢地了解,对我们总是有帮忙。
《维摩诘所说经》也可称《维摩诘不思议经》,因为它是进入不二法门,所以,可称为《维摩诘不思议经》,因此,【《维摩诘所说经》卷上 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亦名就是说另外一名,也可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因为是讲不二法门,《维摩诘经》在中国的地位当然很高。
我们要先了解维摩诘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三个字以中国字而言,叫做净名,清净的名字,净名:清净的净,名字的名,《维摩诘经》叫做《净名经》,他是妙喜国五百个童子里的一位,有的人说他是过去佛,他所应化的,若圆满之后,就要回去妙喜国,显示德行、普度众生为主,所以,他到娑婆世界示现,跟佛陀一搭一档、一唱一和,说出这部《维摩诘经》。
这部经的来源是大家都要去拜访释迦牟尼佛,请供养、宝盖种种来供养佛,唯有维摩诘居士没去,没去就示现生病,佛陀就问:维摩诘居士怎么没来?维摩诘居士在那里起心动念:唉!我身体不舒服,世尊怎么不关心?世尊在远处知道他的起心动念,(那是菩萨示现的,所以示现生病,)就派弟子去慰问他,去向他请安。要派阿罗汉去,没有一个人敢去,他的境界太高,高到佛境,大家都不敢去。大家都说:我不如他。所以,后来维摩诘居士就开始说法,向东方借狮子座,神通变化无量无边。二乘人看得摇头,(自愧)过去不发大心,人家才只是一个居士,就修行修得这么好,起惭愧心,所以,才会回小向大,开始欣慕大乘法门。
《维摩诘所说经》就是要让这些发心小的,声闻跟缘觉起惭愧心最重要,转入佛的不思议的不二法门里面。所以发的愿若小,看这部经会惭愧、羞愧。(在家人)这部经听完你要记得,你不是维摩诘,你可要记得我这句话,你不要出去也想训示出家人。
五百位童子从妙喜国来,就是要助佛宣导,因缘具足,所以说出这部经。维摩诘可说是大菩萨,也可说是古佛再来,他权巧方便,善于度化众生,在娑婆世界跟众生(现在家相),维摩诘也娶妻生子,同样过着在家人的生活,一模一样,他没有舍掉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但是他进入空性的不二法门,(五欲)这对他没有作用,所以说,不是境界的问题,
是心的问题;自古以来,佛菩萨都是如此告诉我们,一切都不是境界的问题,一切都是心的问题。
维摩诘常常跟宝积菩萨结伴,去拜访佛陀,但是要启发这部《维摩诘经》时,维摩诘就不去,宝积菩萨去了,所以,他就开始说不可思议的解脱之道,因此,我们要了解这部经不可思议之处,就是讲菩萨的境界,要训示声闻跟缘觉。维摩诘(中文)可以说是净名;维摩诘是印度音,翻译成中文叫做无垢称,无垢:没有污秽;无垢称,称就是称赞的称,没有办法称赞的一种清净。维摩诘居士示现在家人身份,他照样有妻子、有家庭、有事业,意思是说他同样在五欲中,但是他超然无染,超越无污染,所以,他清净的名,遐布就是流通,因此叫做维摩诘,简单讲就是净名,非常的清净。所以说《维摩诘所说经》也可以称《不可思议解脱经》。
为什么叫做《不可思议解脱经》?
我们修行到某种程度,会有三昧定力、会有神足,能现神通变化,变化自在,可说是解脱无碍,有这种能力,但是这要进入不二法门,才有办法。不可思议的境界,可说是开发我们的法身,所以,维摩诘居士也可说是法身大士来应化的,他起心动念马上进入自在,世间一切都不能束缚他。简单讲就是无所著,一切法不受,我们所谓的解脱,其实也没解脱,是因为强迫自己去执着某件事情,我们才称为解脱,所以,我们修行若能修到一切境界都随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自有的清净就能发挥出来。所以,物随心转就不可思议。
哪一种情形是不可思议?物随心转,境界随着你的心而转,你心的情绪不随境界而转。心的情绪随着境界而转叫做凡夫,境界随着我们的心而转,它就马上发挥出不可思议的力量,生命操之在自己。不可思议简单讲就是不二法门的印证,也是空的证明,修空性的人的证明。菩萨是无心,是应一切众生而说法,众生只了解这个人在说法,但是不了解他的境界到底有多高,所以称为不可思议。(菩萨)虽然无心,但是妙用随时现前;虽然无心,但是能够说法,所以,一切都无碍。简单讲,进入空、不二法门的思想,非凡夫跟二乘人能够了解的境界,就是真正大解脱。
不可思议有几个角度:
微,就是说他进入一个微细的清净的境界,微就是不可思议;圆,菩萨的胸量要广,所以,我们说不可思议,圆,超过一切;幽,幽会的幽、幽灵的幽,幽就是深不可测,幽就是我们无法了解;深,深到无底。因此,不可思议的名称,微、圆、幽、深,不是二乘人所能测的,可说是不可思议。
这部经若依维摩诘来命名,是用人名来命这部经;若用不可思议解脱经,是用法,因为不可思议解脱是法,用这个法来命这部经。
我们刚才说过无垢称,无垢称就是说我们所看的,和世间一样,但是他的心是清净的解脱。清净的解脱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无垢,无垢就是净名,清净的名字,净名就是解脱,解脱就是不可思议,哪一种情形是不可思议?站在哪一种角度而言?
第一,理空,也就是这部经为什么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因为他所讲的道理是站在空性的角度去发挥,空性的角度表示教你一切法无所著,理能够空,所有的迷惑都能突破,
这不是世间的感情、意识能揣测出来的;这是彻底空性的道理。
第二就是神奇,叫做不可思议,什么叫做神奇?就是说不是一般浅识、肤浅的人所能了解的,我们若能体会空理,才可以达到不可思议的解脱。所以,维摩诘就是净名,净名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动静都不可思议,简单讲,他已经摆脱诸惑,迷惑已经突破,迷惑若脱离,当体就是空,空就是它的本性,
所以,以无垢之名,我们就可以相信,这部经就是让我们进入清净世界的国度里。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鸠摩罗什大师」翻成中文,叫做童寿,童就是年纪很轻,但是有老人的德行,在佛教的戒律里称福慧上座;福慧上座就是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是证阿罗汉果的;(他是)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一个年轻人,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或者是证阿罗汉果,都叫做福慧上座。虽然他出家时间很短,也就是说因为他很年轻,但是,他受到佛的肯定,他可以续佛的慧命,佛有时候会请他来,坐在他(佛)的旁边,做他的大弟子,因为他已经证果了,这叫做福慧上座;一般出家,要出家二十、三十年,才可称为上座,但是,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人,充满大智慧的人,包括证果的人,佛都是赞叹,叫做福慧上座;可以超越年龄,不用活到老才成为上座,福德跟智慧统统具足称上座。
所以,若研究这部经典,要先了解翻译的人是谁,鸠摩罗什叫做童寿,印度人,来到长安八年,在长安的寺庙里翻译这部经典《维摩诘经》。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他来中国住了一段时间,所以他翻译的经典很适合中国人的意思。
比如说,玄奘法师翻译《弥陀经》,(鸠摩罗什)就翻译十方,十方世界有,东方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南、西、北、下、上,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玄奘大师不是这样翻译,他是翻译成东方,东南方、南方,西南、西方、西北、北方、东北,再下、上,他翻译是用这十方。研读经典的人,幸好鸠摩罗什翻译才用六方而已,不然,晚课要多好几分钟,东南有什么佛、什么佛,西南有什么佛、什么佛,西北有什么佛、什么佛,东北又有什么佛、什么佛……现在的晚课能节省时间要感谢鸠摩罗什,一下子就诵完了,若诵玄奘法师翻译的,可长了,很长。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知道中国人不喜欢繁琐的事务,他就简单、直接;这…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佛国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