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佛國品第一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1992年3月

  文殊講堂

  慧律法師主講

  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今天是民國八十一年叁月二十二日,我們要講這部《維摩诘所說經》,這部經在佛教裏面占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因爲這部經所講的話,有兩句話我們常常在引用,譬如,心淨則國土淨,這就是引用《維摩诘經》,我們所說的不二法門,都是根據《維摩诘經》來的,我們若到佛光山,那裏寫“不二門”,《維摩诘經》就是講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所以這部《維摩诘經》,能夠開大智慧的一部經典。

  說到這部《維摩诘經》,很好!能讓我們悟入不二法門,對禅、對我們的本性、對我們的煩惱,都有助益,我們的煩惱重,研究《維摩诘經》煩惱會比較輕,但是有一個缺點,研究《維摩诘經》有一個缺點,就是大家看完這部經之後,在家人不了解會我慢,爲什麼會我慢?因爲維摩诘居士在這部經理面都在訓示出家人,他讀完後,把自己當作維摩诘居士,他也訓示出家人就慘了!他不知道維摩诘居士是佛再來,是淨名佛,是金粟佛再來,他研究完後認爲維摩诘居士也可以這樣,說法給出家人聽,他都高高在上,他都以維摩诘居士爲例,“你看,維摩诘居士也如此(師假以在家人的口吻而說)”,自己不知是什麼東西,自不量力,所以,研究《維摩诘所說經》有好也有壞,後遺症就是在家人會我慢,搞不清楚自己的立場是什麼,認爲他(自己)也是維摩诘居士。

  這部經,一般講經的法師很少有時間把整部經講完,講個叁天、五天,重點式的講一下、講一下,但是自從講堂(文殊講堂)建好之後,我們一部經、一部經一直說,說法,一直栽培,提升高雄的佛教、以及整個佛教經教的正確理念,這部經的注解太多,太多人寫注解,有大本的、小本的,過去,注解《維摩诘所說經》太多了,我幹脆都不要,直接印原文出來,我們將這部經文,好好解釋,慢慢地了解,對我們總是有幫忙。

  

  《維摩诘所說經》也可稱《維摩诘不思議經》,因爲它是進入不二法門,所以,可稱爲《維摩诘不思議經》,因此,【《維摩诘所說經》卷上 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亦名就是說另外一名,也可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因爲是講不二法門,《維摩诘經》在中國的地位當然很高。

  我們要先了解維摩诘這叁個字是什麼意思?這叁個字以中國字而言,叫做淨名,清淨的名字,淨名:清淨的淨,名字的名,《維摩诘經》叫做《淨名經》,他是妙喜國五百個童子裏的一位,有的人說他是過去佛,他所應化的,若圓滿之後,就要回去妙喜國,顯示德行、普度衆生爲主,所以,他到娑婆世界示現,跟佛陀一搭一檔、一唱一和,說出這部《維摩诘經》。

  這部經的來源是大家都要去拜訪釋迦牟尼佛,請供養、寶蓋種種來供養佛,唯有維摩诘居士沒去,沒去就示現生病,佛陀就問:維摩诘居士怎麼沒來?維摩诘居士在那裏起心動念:唉!我身體不舒服,世尊怎麼不關心?世尊在遠處知道他的起心動念,(那是菩薩示現的,所以示現生病,)就派弟子去慰問他,去向他請安。要派阿羅漢去,沒有一個人敢去,他的境界太高,高到佛境,大家都不敢去。大家都說:我不如他。所以,後來維摩诘居士就開始說法,向東方借獅子座,神通變化無量無邊。二乘人看得搖頭,(自愧)過去不發大心,人家才只是一個居士,就修行修得這麼好,起慚愧心,所以,才會回小向大,開始欣慕大乘法門。

  《維摩诘所說經》就是要讓這些發心小的,聲聞跟緣覺起慚愧心最重要,轉入佛的不思議的不二法門裏面。所以發的願若小,看這部經會慚愧、羞愧。(在家人)這部經聽完你要記得,你不是維摩诘,你可要記得我這句話,你不要出去也想訓示出家人。

  五百位童子從妙喜國來,就是要助佛宣導,因緣具足,所以說出這部經。維摩诘可說是大菩薩,也可說是古佛再來,他權巧方便,善于度化衆生,在娑婆世界跟衆生(現在家相),維摩诘也娶妻生子,同樣過著在家人的生活,一模一樣,他沒有舍掉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但是他進入空性的不二法門,(五欲)這對他沒有作用,所以說,不是境界的問題,

  是心的問題;自古以來,佛菩薩都是如此告訴我們,一切都不是境界的問題,一切都是心的問題。

  維摩诘常常跟寶積菩薩結伴,去拜訪佛陀,但是要啓發這部《維摩诘經》時,維摩诘就不去,寶積菩薩去了,所以,他就開始說不可思議的解脫之道,因此,我們要了解這部經不可思議之處,就是講菩薩的境界,要訓示聲聞跟緣覺。維摩诘(中文)可以說是淨名;維摩诘是印度音,翻譯成中文叫做無垢稱,無垢:沒有汙穢;無垢稱,稱就是稱贊的稱,沒有辦法稱贊的一種清淨。維摩诘居士示現在家人身份,他照樣有妻子、有家庭、有事業,意思是說他同樣在五欲中,但是他超然無染,超越無汙染,所以,他清淨的名,遐布就是流通,因此叫做維摩诘,簡單講就是淨名,非常的清淨。所以說《維摩诘所說經》也可以稱《不可思議解脫經》。

  爲什麼叫做《不可思議解脫經》?

  我們修行到某種程度,會有叁昧定力、會有神足,能現神通變化,變化自在,可說是解脫無礙,有這種能力,但是這要進入不二法門,才有辦法。不可思議的境界,可說是開發我們的法身,所以,維摩诘居士也可說是法身大士來應化的,他起心動念馬上進入自在,世間一切都不能束縛他。簡單講就是無所著,一切法不受,我們所謂的解脫,其實也沒解脫,是因爲強迫自己去執著某件事情,我們才稱爲解脫,所以,我們修行若能修到一切境界都隨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自有的清淨就能發揮出來。所以,物隨心轉就不可思議。

  哪一種情形是不可思議?物隨心轉,境界隨著你的心而轉,你心的情緒不隨境界而轉。心的情緒隨著境界而轉叫做凡夫,境界隨著我們的心而轉,它就馬上發揮出不可思議的力量,生命操之在自己。不可思議簡單講就是不二法門的印證,也是空的證明,修空性的人的證明。菩薩是無心,是應一切衆生而說法,衆生只了解這個人在說法,但是不了解他的境界到底有多高,所以稱爲不可思議。(菩薩)雖然無心,但是妙用隨時現前;雖然無心,但是能夠說法,所以,一切都無礙。簡單講,進入空、不二法門的思想,非凡夫跟二乘人能夠了解的境界,就是真正大解脫。

  不可思議有幾個角度:

   微,就是說他進入一個微細的清淨的境界,微就是不可思議;圓,菩薩的胸量要廣,所以,我們說不可思議,圓,超過一切;幽,幽會的幽、幽靈的幽,幽就是深不可測,幽就是我們無法了解;深,深到無底。因此,不可思議的名稱,微、圓、幽、深,不是二乘人所能測的,可說是不可思議。

  這部經若依維摩诘來命名,是用人名來命這部經;若用不可思議解脫經,是用法,因爲不可思議解脫是法,用這個法來命這部經。

  我們剛才說過無垢稱,無垢稱就是說我們所看的,和世間一樣,但是他的心是清淨的解脫。清淨的解脫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無垢,無垢就是淨名,清淨的名字,淨名就是解脫,解脫就是不可思議,哪一種情形是不可思議?站在哪一種角度而言?

   第一,理空,也就是這部經爲什麼又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因爲他所講的道理是站在空性的角度去發揮,空性的角度表示教你一切法無所著,理能夠空,所有的迷惑都能突破,

  這不是世間的感情、意識能揣測出來的;這是徹底空性的道理。

   第二就是神奇,叫做不可思議,什麼叫做神奇?就是說不是一般淺識、膚淺的人所能了解的,我們若能體會空理,才可以達到不可思議的解脫。所以,維摩诘就是淨名,淨名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動靜都不可思議,簡單講,他已經擺脫諸惑,迷惑已經突破,迷惑若脫離,當體就是空,空就是它的本性,

  所以,以無垢之名,我們就可以相信,這部經就是讓我們進入清淨世界的國度裏。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鸠摩羅什大師」翻成中文,叫做童壽,童就是年紀很輕,但是有老人的德行,在佛教的戒律裏稱福慧上座;福慧上座就是精通叁藏十二部經典,是證阿羅漢果的;(他是)精通叁藏十二部經典的一個年輕人,精通叁藏十二部經典或者是證阿羅漢果,都叫做福慧上座。雖然他出家時間很短,也就是說因爲他很年輕,但是,他受到佛的肯定,他可以續佛的慧命,佛有時候會請他來,坐在他(佛)的旁邊,做他的大弟子,因爲他已經證果了,這叫做福慧上座;一般出家,要出家二十、叁十年,才可稱爲上座,但是,精通叁藏十二部經典的人,充滿大智慧的人,包括證果的人,佛都是贊歎,叫做福慧上座;可以超越年齡,不用活到老才成爲上座,福德跟智慧統統具足稱上座。

  所以,若研究這部經典,要先了解翻譯的人是誰,鸠摩羅什叫做童壽,印度人,來到長安八年,在長安的寺廟裏翻譯這部經典《維摩诘經》。天竺國就是現在的印度,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他來中國住了一段時間,所以他翻譯的經典很適合中國人的意思。

  比如說,玄奘法師翻譯《彌陀經》,(鸠摩羅什)就翻譯十方,十方世界有,東方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南、西、北、下、上,這是鸠摩羅什翻譯的;玄奘大師不是這樣翻譯,他是翻譯成東方,東南方、南方,西南、西方、西北、北方、東北,再下、上,他翻譯是用這十方。研讀經典的人,幸好鸠摩羅什翻譯才用六方而已,不然,晚課要多好幾分鍾,東南有什麼佛、什麼佛,西南有什麼佛、什麼佛,西北有什麼佛、什麼佛,東北又有什麼佛、什麼佛……現在的晚課能節省時間要感謝鸠摩羅什,一下子就誦完了,若誦玄奘法師翻譯的,可長了,很長。

  所以,鸠摩羅什大師知道中國人不喜歡繁瑣的事務,他就簡單、直接;這…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佛國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