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戊寅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開示

  戊寅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開示

  淨 慧

  (1999年1月2日-21日)

  起七說偈

  一個選佛場,僧俗分兩堂,

  同唱無生曲,共證涅槃王;

  寂寂清光滿,惺惺道味長,

  打得虛空碎,當體露真常。

  趙州祖庭柏林禅寺中興以來第七屆禅七法會,今天正式開始。今年禅七僧俗分堂,各方面的條件比以往更加完備,希望各位抖擻精神,珍惜光陰,要在本分事上得個消息,討個分曉。雖然如是,即今起七一句,應如何舉揚呢?

  豎起脊梁骨,參透祖師關。

  起!

  調五事(1999年1月2日)

  修學佛法最基本的原則有叁條——戒、定、慧。打禅七,就是定慧雙修。定不能完全概括禅宗的禅。禅有如來禅和祖師禅之分。如來禅就是根據次第來修的,是佛所告訴我們的一種修定方法。祖師禅是中國的禅宗祖師根據大乘經典以及他們修行的體會,認爲修禅可以有一種更加簡便的方法,不需要根據次第來修,可以突破某些低層次的東西,直接就進入到比較高層次的境界,這是祖師提倡的,所以叫做祖師禅。如來禅是次第禅,祖師禅一般就是所謂的頓悟法門。在修行的過程中,應該說次第禅是我們修一切法門的基礎,不能夠忽視這個基礎,因爲我們現代人並不能夠完全像古代的祖師那樣一門深入地來參究一個話頭、一個公案,我們往往是在比較繁忙的環境中有階段性地來修,所以次第禅是我們必須要把握的修行基礎。次第禅中最基礎的功夫,就是天臺宗根據一些經論總結出來的所謂調五事,這是修次第禅甚至是修一切禅的一個最開始的方便。

  調五事就是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調是調整,就是把這五件事調整到一個適合修習禅定的狀態,這樣修行就容易進步,容易取得效果。所謂“五事不調,善根難發”。

  (一)調飲食。就是我們吃飯的時候要注意,吃什麼、吃到一個什麼度數才適合修定。按照書上的說法和人們在修行當中的一些基本經驗,吃飯最好是不饑不飽,打坐就能坐得住,身心就能協調,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假使吃得太飽,我想打過坐的人一定有體會,坐在那裏就極不舒服;假設肚子餓了,也坐不住,精力不夠。所以打坐從飲食的量來講,要做到不饑不飽。那麼從食物的對象來講,就是要吃適合打坐的飲食,比如說不吃太油膩的東西,不吃辛辣的東西,不吃和自己的腸胃不相適應的東西,因爲吃了這些東西以後,打坐的時候很可能你的腸胃會不舒服。所以調飲食是打坐、修禅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要很好地重視。若不重視這一條,你就不能夠真正地進入禅定的狀態。

  (二)調睡眠。睡眠要掌握在一個適合“精進”這兩個字的前提下。睡眠多了,你就沒有時間打坐;睡眠少了,你打坐的時候老是在睡覺。有的人好象盡量地要少睡眠,晚上看書看得很晚,看完了還要打一會兒坐,坐在那裏就睡著了。根據打坐的要求,必須做到端身正坐,如果你的身體不能夠端身正坐,就一定會有某一個部位神經受到壓迫,這樣對自己的身心會有很大的損壞,久了就會致病。當然,打坐也不能貪睡,一貪睡打坐時間也就沒有了。禅堂裏現在規定的這樣幾枝香,如果真正按照這個作息時間來做,應該能夠保證每一天都有非常充沛的精力來打坐。打坐一定要在身心穩定、精力充沛的時候來進行,不能搞疲勞戰術。我們這裏過去有一位老參師父,他只要一上座,不到5分鍾就睡了,沒有一枝香他不睡覺,而且這位老菩薩還是過午不食,因爲他吃飯太少,熱量不夠,他的精神根本提不起來,總是昏昏沈沈的。所以要注意既不可貪睡,又不可不睡。我們年輕人每天能夠保證8小時的睡眠、年紀老一點的人能夠保證6小時的睡眠,這應該說是適合修定的。

  (叁)調身。調身看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實際上卻是一件最複雜的事。有的人一輩子打坐也不見得把身體調好了。調身就是把身體的各個部位調整到適合修定需要的那一種非常正確的姿勢。我覺得年輕的師父們,還有在家的居士們,要特別留心在調身這個問題上下工夫。初學的人,十個人就有九個人坐得姿勢不對,不是腿子盤得不對,就是身體的姿勢不對,或者頭部、手的位置不符合修定的要求。

  調身的第一步要從選擇適當的座墊開始。墊子要有足夠的寬度,要松軟,冬天還要很暖和。後邊還要有一個窄一點的墊子,臀部就坐在後邊的墊子上。後邊的墊子究竟多高、多寬,各有不同說法。日本曹洞宗流行的是一個圓墊子,很硬很厚。中國禅宗寺院流行的就像我們現在坐的這個墊子,坐在上面很穩,不會搖晃,高度也適中。高度究竟是多少,每個人的習慣不同,要達到使身體稍微向前傾斜一點,後邊的墊子就要高一點,坐實下去,不能低于一寸五到兩寸。後邊墊子稍高一點,前面兩個膝蓋才能落實,身體才能坐得平穩,舒服,才能達到打坐的要求。

  其次是盤腿。盤腿有所謂雙跏趺、單跏趺和散盤。我們要求年輕人一定要練雙跏趺,年紀大一點的要練單跏趺,在家居士們可以先從散盤開始,慢慢地再進入單跏趺、雙跏趺。我們出家人絕對不允許散盤,因爲這是我們的本行,這是我們的專業,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所以一定要練習盤腿。

  盤腿有各種各樣的要求,有的是左腿壓右腿,有的是右腿壓左腿,都有道理。但是,以左腿壓右腿最普遍。據說人的四肢是右邊主動,左邊主靜,右邊是動區,左邊是靜區,所以要把左腳壓在右腳上,這樣能夠動靜結合。我沒有學過生理學和心理學,只是在書上看到有這種說法。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

  腿子究竟要盤多寬?過去說,金山的腿子高旻的香,金山的腿子盤一尺二寸。我覺得沒有必要盤得那麼窄,一切順其自然,不要使自己非常難受,因爲腿盤得越窄就越難受。我們打坐一方面要練腿子,但沒有必要在打坐的時候,心心念念都想著腿子疼,那樣還怎麼入靜、修行呢?所以不妨稍微寬松一點,要知道盤腿不是目的,盤腿是要有利于身體的平穩,身體平穩了,才能有利于入靜。 

  腿盤好後,要使鼻子和肚臍成一條直線,頭要靠住衣領,兩肩齊平,兩手放在腿上。究竟左手在上,還是右手在上呢?兩種都可以。我跟一個道教的人交流過,這是一位非常有修行的老道士。他說左手在下更好,因爲左手是陰,右手是陽;陰是地,陽是天;天在上,地在下,這樣容易安定。我反複試驗,覺得這樣蠻好,所以我提倡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手放好後,兩個大拇指輕輕相觸,但不要太用勁。我們修行是和整個宇宙息息相關的,這樣的姿勢符合天地、宇宙運行的規律,有助于我們的修行取得效果。

  坐的時候,兩只眼睛不要完全合攏,也不要睜得大大的,更不要東張西望。東張西望,心就靜不下來。眼簾下垂,不一定要看什麼具體目標,只要毫無目的地看著眼前的叁塊磚就可以了。如果集中精力去看它,就可能會産生其它負作用。眼簾下垂,既不容易掉舉,也不容易昏沈。萬一昏沈來了,眼皮稍微擡一下,身子向前傾斜一下,昏沈就過去了。調身的要求大體如此。

  (四)調息。調息有兩種方法,一種叫數息,一種叫隨息。息有四相,所謂風、喘、氣、息。調息時,既不能守風,也不能守喘、守氣,應該調到息的程度。什麼叫做息呢?就是我們在一吸一呼之間,綿綿密密,若存若亡,根本聽不到自己呼吸的聲音,這才是息。要從風、喘、氣逐步來調,達到息相出現,才可以數,才可以隨。如果隨了風,妄想就多;隨喘,心就不安定;隨氣,也同樣如此,心很浮。只有隨息,心才能真正穩定、安定下來。這裏面有很多內容,一個晚上全講這個問題也講不完。

  (五)調心。調心和調息這兩者不能絕對地割裂開來。調心,就是要使心和息密切地協調起來,就是要讓心安住在息上面,使心隨著息不昏不散,處于同步協調的狀態。

  關于調五事,各位可以自己找一些書來看。這是打坐最基礎的東西。下個學期,等我們的學生都穩定以後,我們可以請一位老師,或者我自己,專門就修禅定給大家開一門課。今天晚上,僅僅給大家初步介紹一些方法。

  最後,要提醒各位,腰千萬不要靠後邊的牆壁,不要覺得現在靠著很舒服,將來你就會靠出毛病來了,那就是你一輩子的事情。因爲我們的身體,跟我們的念頭一樣,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念頭孤立起來,打坐也要讓身體孤立起來,不依不靠,這樣它才能夠正常運動。你有依靠,身體不能正常運動,血脈不能正常運行,一定會出毛病。你們年輕人一定記住這個道理。你如果不聽,到時候吃虧了,後悔也來不及。你們不要把它當成兒戲,以爲這個老和尚這麼厲害,我們靠一下他也不讓。這不是老和尚厲害,這是經驗之談,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經驗。記住這些經驗,就容易進步。不記住這些經驗,修行不能進步還是小事,身體出了毛病,那就贻誤終生。

  修定叁要(1999年1月3日)

  昨天講了調五事的問題,講得很粗,今天我想就其中調息的問題,再作一些補充。

  修定有多種方法,其中,把心和息調整到最佳狀態,這是一個根本方法。達摩祖師有四句話:“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實際上他講的這四句話,也可以跟調心、調息聯系在一起。比如說“內心無喘”,這是一種心、息非常協調的狀態。息有四相,其中風、喘、氣叁相是不調相,只有息才是調相。“內心無喘”,就是說修行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狀態,所以才能“心如牆壁”,才能入道。大家不要以爲在息上用功夫,就不是禅宗的功夫,就不能明心見性。在息上用功夫,同樣能夠明心見性,因爲明心見性的前一個階段,是要使我們的心力高度集中。

  究竟應該怎樣調息呢?可以分爲叁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就是數息,從一數到十,然後再從一數到十,周而複始,一心專注。開始數的時候,可以數呼和吸,吸進一口氣數一,呼出一口氣數二,然後叁、四…

《戊寅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