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

  净土深义

  台湾法藏法师宣讲

  自 序

  

  附[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897页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失其扼要,而复又生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174页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若是凡夫,欲仗自力修持其它法门,欲了生死,其难如登天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168页

  自 序

  净土法门在近四、五百年的中国佛教中,一直是个流传广远,弘扬普遍的法门,直至民国以来,各宗共弘的盛况依然不减。然而由于近一世纪来的世局不定,已使得近代的佛法义解,呈现着衰微不振的现象。影响所及,净土法门的弘传与解说,也一直处在一种顺古、通俗乃至频炒冷饭的情况中而无法改变。固然佛法的正义古今皆同,并无异说或新解可求,但论及弘扬,却又不得不有“时代因缘”之考量。一味地拾古人牙惠,除了不能契合时代和众生根机以外,更显示了这一代僧伽,在住持佛法这件事上的怠惰与失职!

  在资讯快速流通,各类传承之佛法已普遍而大量地互相交流、影响的今日,净土教的弘传,已不能再以孤芳自赏,或自说自话的方式为之。经云:“未法众生,处于五浊。”人们分别心重,信根薄弱,他们看多、听多,可是却思想杂乱、生性多疑,难以信入法门而坚固实践。因此今日佛法之弘扬,若单以突显自宗或贬抑他宗的方式进行,不但成效不彰,而且也不符合佛教的需要与佛法的精神。今后唯有以更广大的心量,从比较和吸取他宗的优点当中,将自宗的教说,立基在更广大的佛法基础上,而又不失本宗的立场,才是廿一世纪传扬佛法的通途之道。

  《净土深义》之讲说,正是鉴于长期以来,台湾净土教的修学与弘扬,或一味地遵古、应景,而了无时代新义及实修效益;或教义混滥、以偏盖全,而思想狭隘、排拒他宗;或学者、修者于教义茫然,信行不固等缺失,而思有以改善。谓之“深义”,并非讲者有何创发,乃为有别于一般对白衣启信为主的通俗解说,今则以出家众为主要对象的净土法门介绍。讲说中,希望透过经证的方式,以提醒净宗行者(尤其是出家人),如何以大乘正见为基,而生信、发愿、立行、以至不退。如此说理既然稍深,故权且立名如此(净土深义)。此中,对于摄生三愿之阐发、分析、品位关系之判别、比较,乃至《无量寿经》之会本可否,及真宗学者对中国净土宗的批判之回应等,皆有论及。今以音带补充讲义重新印刷,将与音带一同出版之缘,作序述其大要如上,愿见者、闻者同沾法喜云。

  时维

  佛历二五四0年(1996)季夏

  愿心法门 释法藏

  讲述于台中·大坑

  内容大要

  本讲座以僧伽为对象,以彰显净土教法之体、用为目的,有别于以一般信徒之启发信心为主的通俗讲演。讲中尝试用经证的方式,来深化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从而体会其不离圆满大乘,而又超胜通途大乘的深义所在。同时亦借由往生三愿之比较分析,来认识此法门之所以三根普被,而又圆具妙法的原因。此中更于自、他二力的分别及往生品位的高低,也有精要的提示。对于想再深入净土法门堂奥的缁素大德,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各位比丘、各位比丘尼、各位居士大德:

  大家午安。我们从今天起用几堂课的时间跟大家共同研究净土法门。这次讲解净土法门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建觉老尼师最近往生了,促使我们几位常住出家众深深感到求生净土的重要,所以才有这个讲座的发起。我们希望这次讲解弥陀法门的功德,也能够回向给建觉老尼师往生极乐,莲品增上。

  净土法门跟学人的关系是很悠远的。我第一次进入佛门到现在的十几年当中,个人念佛发愿求往生的意志很自然的增强,从未有过改变。虽然我素以修归净土自勉,但我又感到净土法门很不容易被大家理解,更不容易让大家深信和起行,对现代的年轻人和知识分子来说更是如此。这固然是由于众生愚痴,而一方面也是因为众生对诸佛的深悲大愿确实难解难思。

  随着岁月增长,我对佛法的理解渐渐增上,我总觉得对于净土法门这样一个万修万人去的妙法,它的弘扬还有不够完善、不够彻底的地方。甚至于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对它还多少有一些迷惑或不了解。

  这几年以来,我曾经多次主持过佛七,多次讲解过念佛法门,可是我对于自己的历次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没有满意过。一是因为没有适当的听众;二是因为净土法门确实是难解难思;三是因为我个人所学所修有限。因此,我对自己多次讲解从未感到抒心畅怀。

  与此同时,我们又常常看到净土法门在教内也被不少人误解,被草率地低估、轻视,又被随意地解释。面对这些现状,我心中多少有一种不忍与焦急。我们还看到修习净土的人对此法门的看法有的是得少为足;有的是立场过于狭隘,乃至失之偏颇;更多的人在认识上过于浮浅、笼统。这样下去,即使目前仍然有不少人在修习这个法门,因缘还算深厚,不过真正得到它真实利益的人,无论是解是行,已经渐渐地少了。往后随着人类知识水准的提高,而净土法门的弘扬宣说,如果仍停止在目前这样的态势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深化,那么可以想象净土法门势将沦为一种被人看作是所谓没有知识的法门,就有可能为人类所轻视乃至舍弃,那是可以预期的。

  因此,我们既忧虑净土法门没有被很好地弘扬,又担心广大的净土行者不能得到它的真实利益。所以今天希望各位以殷重心和难遭遇想来领受净土法门。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为我的担忧作佐证。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净土法门目前在台湾看起来貌似兴盛,实际上已经隐隐约约地种下了衰微的危机。台中有位很有名望的老居士,他终身弘扬净土不遗余力,他带出来的居士乃至后来出家的人不少。这位老居士在八、九十岁晚年时,曾经跟他周围的人说:“在台中这几十年,看到临终确实有往生瑞相的人不到十人,唉呀!往生实在是不容易。”我们相信他说这话没有骗人,可是,如果净土法门要真是这么难修,那么末法时代的众生究竟该依何法而能得救呢?

  古代净宗祖师永明延寿禅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这个遗教与上面的例子不是互相矛盾、冲突吗?而且眼前我们就看到很多人念了一辈子佛,临终时却仍然迷糊颠倒,这种事情不也是在佐证那位老居士的话吗?

  有一些弘扬净土的法师这样说:“念佛要一心不乱,持戒严谨,平常要多修福报,你才能往生,不然临终如何如何。”这让人感到修净土法门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有一些不懂净土法门的人说:“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只要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谁往生你看到啦?”更为荒谬的是有一位讲经的法师,他带着几位比丘去给另一位比丘临终助念,可是他并不相信助念,助念到一半的时候,据说那位比丘临终相貌并不好看,那位法师当场跟周围的比丘说:“你们看,这样子念佛怎么能往生?”好!所有那些助念的人都退了心,再也不念佛了。在他的教团里本来有一些学生念佛,因为他一再说不要死死的在那里念佛,弄得那些学生平常就不敢念佛,也不好意思念佛,好像念佛是很愚痴的事。各位,从这些来自出家人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在轻视甚至扭曲念佛法门。

  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念佛法门并没有在众生身上带来应有的坚固的利益。虽然今天台湾到处有念佛法会,到处有举办佛七,可是这些参加者真能坚信他临终时决定往生吗?是否还有那种疑惑和担心害怕?那些修习净土的人是否真实的修持净土,还是因为他没有找到适当的法门,而把修持净土法门当作一个暂时的过渡呢?他们是把净土法门跟一切佛法相对应起来修学,还是仅仅得少为足,抱着千经万论我不懂,我只好念佛这样一种逃避式的心理呢?今天看起来,到处都有净土法门,这是不是因为净土法门真正兴盛,为众生所好乐学习,还是因为它宗它派目前缺少弘扬的结果呢?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天念佛人还不少,大家都这样念佛,我也就这样念,于是就认为净土法门就算兴盛了。

  各位,生死的事情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听清楚!生死这件大事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它只能考一遍,你怎么能够把这么严肃、这么重要的考试,交付给一个你并不很理解的法门去面对呢?如果你不能确定净土法门这样的修法绝对能使你往生的话,那你怎么能轻易、不负责任的将你的生命岁月投入到净土法门中去呢?你愿不愿意在你临命终时什么都抓不到,连一句弥陀佛号也念不下去,只是在无可奈何的万分痛苦中惊惶失措地走向死亡呢?

  如果说往生非得要别人助念的话,你愿意将解决自己了生死的大事托付给不可知的助念团吗?你能确定你临终时,一定有助念团来帮你助念吗?如果净土法门非得靠助念的话,那么弥陀本愿愿力能够说是无边吗?

  如果你对以上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那你到底在修什么样的净土法门?你不过是懈怠,你在把你的生死大事当作儿戏一样丢给一个未知的法门来搪塞,随便塞住你那生命的空间!你说你是净土宗的行人,事实上你只是一个自我搪塞的人,因为你对自己修的法门都不清楚!

  还有一种人的说法是:“净土法门太好太好了,因为修其它宗派不能成就,我只能修净土法门,才能够成就。”我以前对居士们也常常这样说,可是现在要告诉各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修其它法门…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念佛十种功德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