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
白圣老法师等著述
学出舟、光二老之门,以师承有自,因之,长老亦以律净双修为务,平生以此自励与作为化他之宗本,而致力倡弘戒法及念佛行门,老而弥笃!且亦时常主导结七熏修念佛,并出有“佛堂讲话”等专书,宣扬净土法门。···
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
白圣老法师等著述
道源老法师纪念集编辑委员会编辑
上道下源老和尚行状
颂道老
追思挚友话道老
愿道源长老再来人间
敬悼道源长老(一)
纪念道源法师(二)
敬悼当代“说法第一”的道源长老
高山仰止,永怀道范
追思教授和尚源公长老
净宗痛失导师
敬悼上道下源老法师
哭净士宗导师戒和尚上道下源长老
值得永远尊奉的开示
敬悼道源长者
敬悼道源和尚
我与道源和尚
上道下源老和尚的风范
怀念法和尚源公上人
一门宏扬——敬悼道源长老
平凡的高僧——源公院长
慈悲的开示——香岛亲法悼念深
怀恩·念恩·报恩
道源老法师弘法在香港
追思源公莅港弘法功勋
追思道源长老昔日在人间
敬悼法乳恩师源公院长示寂感言
长老最后的赠言与教诲——令我再次逃出大劫难
纪念上道下源上人
敬悼导师上道下源老和尚
莲宗十四祖道源大师传
永怀源公教授和尚
我与源公长老的因缘
敬悼道源长者
永怀恩师源公上人
与道源长者之因缘
皈依道源上人因缘记
凡夫见闻
追忆上道下源长老
为道源长老封棺法语
道源长老起龛法语
悟明长老为道源长老举火荼毗法语
传供文疏
祭文
上道下源老和尚行状
维传净土宗海会寺开山上道下源老和尚,以世缘圆满,于国历四月十六日即夏历三月一日下午七时许,安详舍报,示寂于基隆八堵正道山海会寺。噩讯传出,教界震动,伤耆德之西逝也。各方长老法师、护法居士、四众弟子人等,闻讯云集于海会堂上,或为伸吊唁之忱,或为诉哀恸之情,而大众同音称念佛号之声,盈于山谷,日夜无间,响彻霄汉,悲怆情怀化为恳切祈愿之诚,尤所罕见!盖由于源公长老生平之德化所感乃尔也,爰简述长老出家以来生平行谊之事略,用志追思云尔。
源公长老,法名能信,又名腾钦,别号中轮,生平以道源之字行,光绪廿六年十月初五日诞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周口镇,俗姓王,父讳德馨,母陶氏,长老生而资禀颖慧,幼即入塾读书。不幸年方九岁,即生母去世,二十岁时,相依为命之胞姊及婶母亦先后亡故,因之顿感人生无常,油然萌出世志,盖以慧根宿具,遂投本镇之普静堂,礼隆品上人为师而披剃出家焉。民国十二年,赴汉阳归元寺依觉清律师,圆受具戒,从此之后,迈向参学佛法之大道,精进无间,敦励志行,历七十载如一日,以上弘下化为职志,绍隆圣教为素衷,盖亦大权菩萨乘愿再来,为度众生而示现者乎!
长老为河南人,故于早岁参学、弘法之机宜,亦多在北方,曾参学于常熟虞山兴福寺之慈舟大师,苏州灵岩山寺印光大师,故于二老所弘之律、净二门,聆益熏修者独深厚,于平生之自行与化他,亦以此为素志而不踰也。虽然三十岁时曾至武昌佛学院,亲近当时领导革新运动之佛教泰斗 太虚大师,然不久即离院,而迳往洪山宝通寺闭关潜修,盖因机教所异,抑志趣使然耶?
自三十四岁以后,为长老踏向教学弘法历程时段。先应开封铁塔寺净严长老之聘任为佛学院教师;民国二十五年,受慈舟长老教命,南下福州代理法海寺之法界学苑教务,四十一岁以还,历任北平宏慈佛学院、八敬学院,及广化寺佛学院等主座讲席,长老曾于三十九岁时受聘任河北上方山兜率寺住持,即倡导举办僧众结夏安居,讲解律仪;并从此后,约十年间,曾六次任戒坛教授,每次必主讲三坛戒本,倡弘律制,开千百年来提倡敷演毗尼之弘范,长老在教学弘法之余,为仰慕佛教圣迹,尝朝礼四大名山之三——观音菩萨灵场之普陀山、地藏菩萨灵场之九华山、及文殊菩萨灵场之五台山,所过或随缘应请讲律、弘法,广结善缘。且自早岁,即曾辅佐慈舟长老在北平净莲寺开讲华严大经,尔后即时常应请至各地敷讲经律,我国佛教,自唐朝末叶武宗灭法之后,教运即衰颓不振,历千余年来,讲经弘法者略无其人,偶或有之,传统成习,不出“四部头”而已!而源公长老虽师承传统佛教,然生平不仅致力演扬经律,且所敷讲经典,扩及大涅槃经、仁王护国经、华严经、净土三经、梵网经、遗教三经,般若心经,及大乘起信论、净土往生论等,多所阐扬,虽云十九为真常心系之经论,然以向为中国佛教传统所重者,长老倾注心力发而宜讲弘扬之,盖亦难能希有之事,故每有敷讲,必座无虚席,概见法缘之胜也。
民国三十八年,神州变色,先于是年三月,江南局势已趋混乱,源公长老,因得挚友同参白圣长老之劝,遂结束大陆之弘化事业,联袂瓢然来台,初驻锡于台北十普寺,嗣于基隆宝明寺讲经之缘,得修果、绍愿师徒之助,于民国四十年四月,即开山创建海会寺于八堵桥头之正道山,自尔以还,长老之弘法活动,展开了新页,其足迹遍及于全省各地,或应请敷讲经律,或主持传戒,或出长教会,或开办学院作育僧才,弘法宣化之勤,为法为人之诚,不倦不厌,亦不知老之垂暮矣。古德有云为“大法忘身”、为“圣教亡躯”之者,源公长老实当之无愧也,虽云扼于时局形势,然以盛德所被,能不局于台湾海岛,不仅频应香港教界之请,前往讲经、传戒;且亦时应海外侨界之请,远至南洋星、马、泰、印各地;或领团前往日、韩、美等国,弘法游化。四十年来,源公长老之弘化业绩,有目共睹,亦为我教界所同景仰。
学出舟、光二老之门,以师承有自,因之,长老亦以律净双修为务,平生以此自励与作为化他之宗本,而致力倡弘戒法及念佛行门,老而弥笃!且亦时常主导结七熏修念佛,并出有“佛堂讲话”等专书,宣扬净土法门。
源公长老,生而单寒,原本体弱,于来台之初——五十一岁时,即尝一病至于昏迷三日,几至不起!幸得孙章安妮女士曹永德夫妇之悉心延医救护,乃得痊可沉珂。自是吉人天相,抑亦与台疆之因缘有在也。然以不胜之躯,而一生为法为教,又值世局变迁之会,历尽炎暑风霜,劳累不息,竟能克享遐龄至八十九岁,可云奇哉,正所谓“仁者必寿”乎!以近九十年之岁月,其行历事迹,固非后人所能详悉。幸长老在生之日,曾自述其行年史事,由弟子仁光记述之成“事略”一书,于长老生平之行谊,叙之颇详,可作为“年谱”之初稿也。惟于长老出家祖庭及嗣法、传法之事,未及详之。据悉,源公长老之剃度师隆品上人,系承临济宗下,即“本觉昌隆、能仁圣果”之隆字,源公法名为能信;而长老又曾受法于鼓山涌泉寺复仁老和尚,故嗣曹洞宗法于寿昌下鼓山续派第四十九世,法名腾钦云。
佛言:世间无常,娑婆极苦!源公长老于无常之世克享长寿;于苦迫之地,兴隆三宝,作大佛事,声教广被于华夏,功果庄严于净土。惟今者遽尔西归安养,将此音容永邈,四众悲悼之情,溢于言喻!祈愿长老寂光之灵垂慈,早日乘愿再来,广度众生。
中华民国七十七年五月三日 嗣法门人晴虚(今明)拜挽
颂道老
白圣
想起基隆道源老 最长道友亦知音 缅怀民国十八年 武汉初会始相亲
我住洪山宝通寺 他在武院研佛经 同戒济禅如兄弟 济禅与我是同参
从此有缘相识后 一直连系到如今 他想觅处能静修 接他洪山去闭关
后来我也发了心 同时闭关在洪山 七间关房同时闭 再找机会恐也难
关主七人如下列 道源普贯及为宽 大鑫济禅并空慧 连我同修七个关
唯有普贯先他去 只剩六人三年圆 他们五人先后满 我是最后始出关
道老志愿在北方 河南东北赐儿山 亲近慈老往北平 从此宏教办学院
后来北方闹土患 被我接到南方来 我在上海兴学业 他来负责当教席
谁知上海遇共难 我又请他到台湾 先住台北十普寺 后来自己开道场
兴建基隆海会寺 到处宏法没休闲 天生一付伶俐嘴 讲起经来人喜听
又能善巧方便说 深入浅出非一般 台湾每年传戒会 我们多半有参加
戒期戒堂老三师 道源白圣及慧三 七七年度传戒会 轮到道老海会寺
自他有病入院后 不忘传戒心难安 我等几人同发愿 为他戒期一肩担
不想三月初一日 下午酉时出牢关 因我正处病态中 大家一律将我瞒
后来被我知道了 众人求我莫悲伤 人生百岁总不免 伤怀无益徒心酸
幸好海会三坛戒 诸师协力功德圆 道老西方破颜笑 我等诸人心安然
追思挚友话道老
白圣口述
悟庄笔录
道老于民国七十七年四月间与其弟子仁光法师相继圆寂,令所有闻者不胜唏嘘。尤其是我,当消息传来时,更是彻夜辗转不能眠。
道老住世八十有九年,为教为法,终生不遗余力,可谓化缘已尽,功成身退,他最后的遗愿——七七年传授护国千佛三坛大戒会,也于十二月中旬圆满结束,道老于常寂光中,必然颔首微笑。至于海会寺的建筑,自有其门下贤弟子完成,老人亦无所挂碍了。现在他的门人将出纪念集,索文于我,为纪念这位菩萨道上的好友,我当义不容辞而援笔疾书的。但是,我要以什么样的文字,方足以舒泄我对他的怀念?!蓦然间,脑海里所印现的,仍然是几十年来相处的情景:从相认、闭关、弘法、办学、来台、传戒、建道场,到他圆寂,一幕一幕,真叫我难以忘怀。我们的友谊自始至终,造次亦如是,颠沛亦如是,虽不必有伯牙、子期之情,却有管仲、鲍叔牙之谊,让我记下这段因缘,作为纪念,并教后昆,得良友之善。
记得,我是在民国十九年认识他的,在我的简历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民国十九年,接道源法师到洪山宝通寺闭关。因道源法师在武昌佛学院任教职有年,…
《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