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

  白聖老法師等著述

  學出舟、光二老之門,以師承有自,因之,長老亦以律淨雙修爲務,平生以此自勵與作爲化他之宗本,而致力倡弘戒法及念佛行門,老而彌笃!且亦時常主導結七熏修念佛,並出有“佛堂講話”等專書,宣揚淨土法門。···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

  白聖老法師等著述

  道源老法師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編輯

  上道下源老和尚行狀

  頌道老

  追思摯友話道老

  願道源長老再來人間

  敬悼道源長老(一)

  紀念道源法師(二)

  敬悼當代“說法第一”的道源長老

  高山仰止,永懷道範

  追思教授和尚源公長老

  淨宗痛失導師

  敬悼上道下源老法師

  哭淨士宗導師戒和尚上道下源長老

  值得永遠尊奉的開示

  敬悼道源長者

  敬悼道源和尚

  我與道源和尚

  上道下源老和尚的風範

  懷念法和尚源公上人

  一門宏揚——敬悼道源長老

  平凡的高僧——源公院長

  慈悲的開示——香島親法悼念深

  懷恩·念恩·報恩

  道源老法師弘法在香港

  追思源公莅港弘法功勳

  追思道源長老昔日在人間

  敬悼法乳恩師源公院長示寂感言

  長老最後的贈言與教誨——令我再次逃出大劫難

  紀念上道下源上人

  敬悼導師上道下源老和尚

  蓮宗十四祖道源大師傳

  永懷源公教授和尚

  我與源公長老的因緣

  敬悼道源長者

  永懷恩師源公上人

  與道源長者之因緣

  皈依道源上人因緣記

  凡夫見聞

  追憶上道下源長老

  爲道源長老封棺法語

  道源長老起龛法語

  悟明長老爲道源長老舉火荼毗法語

  傳供文疏

  祭文

  上道下源老和尚行狀

  維傳淨土宗海會寺開山上道下源老和尚,以世緣圓滿,于國曆四月十六日即夏曆叁月一日下午七時許,安詳舍報,示寂于基隆八堵正道山海會寺。噩訊傳出,教界震動,傷耆德之西逝也。各方長老法師、護法居士、四衆弟子人等,聞訊雲集于海會堂上,或爲伸吊唁之忱,或爲訴哀恸之情,而大衆同音稱念佛號之聲,盈于山谷,日夜無間,響徹霄漢,悲怆情懷化爲懇切祈願之誠,尤所罕見!蓋由于源公長老生平之德化所感乃爾也,爰簡述長老出家以來生平行誼之事略,用志追思雲爾。

  源公長老,法名能信,又名騰欽,別號中輪,生平以道源之字行,光緒廿六年十月初五日誕生于河南省商水縣周口鎮,俗姓王,父諱德馨,母陶氏,長老生而資禀穎慧,幼即入塾讀書。不幸年方九歲,即生母去世,二十歲時,相依爲命之胞姊及嬸母亦先後亡故,因之頓感人生無常,油然萌出世志,蓋以慧根宿具,遂投本鎮之普靜堂,禮隆品上人爲師而披剃出家焉。民國十二年,赴漢陽歸元寺依覺清律師,圓受具戒,從此之後,邁向參學佛法之大道,精進無間,敦勵志行,曆七十載如一日,以上弘下化爲職志,紹隆聖教爲素衷,蓋亦大權菩薩乘願再來,爲度衆生而示現者乎!

  長老爲河南人,故于早歲參學、弘法之機宜,亦多在北方,曾參學于常熟虞山興福寺之慈舟大師,蘇州靈岩山寺印光大師,故于二老所弘之律、淨二門,聆益熏修者獨深厚,于平生之自行與化他,亦以此爲素志而不踰也。雖然叁十歲時曾至武昌佛學院,親近當時領導革新運動之佛教泰鬥 太虛大師,然不久即離院,而迳往洪山寶通寺閉關潛修,蓋因機教所異,抑志趣使然耶?

  自叁十四歲以後,爲長老踏向教學弘法曆程時段。先應開封鐵塔寺淨嚴長老之聘任爲佛學院教師;民國二十五年,受慈舟長老教命,南下福州代理法海寺之法界學苑教務,四十一歲以還,曆任北平宏慈佛學院、八敬學院,及廣化寺佛學院等主座講席,長老曾于叁十九歲時受聘任河北上方山兜率寺住持,即倡導舉辦僧衆結夏安居,講解律儀;並從此後,約十年間,曾六次任戒壇教授,每次必主講叁壇戒本,倡弘律製,開千百年來提倡敷演毗尼之弘範,長老在教學弘法之余,爲仰慕佛教聖迹,嘗朝禮四大名山之叁——觀音菩薩靈場之普陀山、地藏菩薩靈場之九華山、及文殊菩薩靈場之五臺山,所過或隨緣應請講律、弘法,廣結善緣。且自早歲,即曾輔佐慈舟長老在北平淨蓮寺開講華嚴大經,爾後即時常應請至各地敷講經律,我國佛教,自唐朝末葉武宗滅法之後,教運即衰頹不振,曆千余年來,講經弘法者略無其人,偶或有之,傳統成習,不出“四部頭”而已!而源公長老雖師承傳統佛教,然生平不僅致力演揚經律,且所敷講經典,擴及大涅槃經、仁王護國經、華嚴經、淨土叁經、梵網經、遺教叁經,般若心經,及大乘起信論、淨土往生論等,多所闡揚,雖雲十九爲真常心系之經論,然以向爲中國佛教傳統所重者,長老傾注心力發而宜講弘揚之,蓋亦難能希有之事,故每有敷講,必座無虛席,概見法緣之勝也。

  民國叁十八年,神州變色,先于是年叁月,江南局勢已趨混亂,源公長老,因得摯友同參白聖長老之勸,遂結束大陸之弘化事業,聯袂瓢然來臺,初駐錫于臺北十普寺,嗣于基隆寶明寺講經之緣,得修果、紹願師徒之助,于民國四十年四月,即開山創建海會寺于八堵橋頭之正道山,自爾以還,長老之弘法活動,展開了新頁,其足迹遍及于全省各地,或應請敷講經律,或主持傳戒,或出長教會,或開辦學院作育僧才,弘法宣化之勤,爲法爲人之誠,不倦不厭,亦不知老之垂暮矣。古德有雲爲“大法忘身”、爲“聖教亡軀”之者,源公長老實當之無愧也,雖雲扼于時局形勢,然以盛德所被,能不局于臺灣海島,不僅頻應香港教界之請,前往講經、傳戒;且亦時應海外僑界之請,遠至南洋星、馬、泰、印各地;或領團前往日、韓、美等國,弘法遊化。四十年來,源公長老之弘化業績,有目共睹,亦爲我教界所同景仰。

  學出舟、光二老之門,以師承有自,因之,長老亦以律淨雙修爲務,平生以此自勵與作爲化他之宗本,而致力倡弘戒法及念佛行門,老而彌笃!且亦時常主導結七熏修念佛,並出有“佛堂講話”等專書,宣揚淨土法門。

  源公長老,生而單寒,原本體弱,于來臺之初——五十一歲時,即嘗一病至于昏迷叁日,幾至不起!幸得孫章安妮女士曹永德夫婦之悉心延醫救護,乃得痊可沈珂。自是吉人天相,抑亦與臺疆之因緣有在也。然以不勝之軀,而一生爲法爲教,又值世局變遷之會,曆盡炎暑風霜,勞累不息,竟能克享遐齡至八十九歲,可雲奇哉,正所謂“仁者必壽”乎!以近九十年之歲月,其行曆事迹,固非後人所能詳悉。幸長老在生之日,曾自述其行年史事,由弟子仁光記述之成“事略”一書,于長老生平之行誼,敘之頗詳,可作爲“年譜”之初稿也。惟于長老出家祖庭及嗣法、傳法之事,未及詳之。據悉,源公長老之剃度師隆品上人,系承臨濟宗下,即“本覺昌隆、能仁聖果”之隆字,源公法名爲能信;而長老又曾受法于鼓山湧泉寺複仁老和尚,故嗣曹洞宗法于壽昌下鼓山續派第四十九世,法名騰欽雲。

  佛言:世間無常,娑婆極苦!源公長老于無常之世克享長壽;于苦迫之地,興隆叁寶,作大佛事,聲教廣被于華夏,功果莊嚴于淨土。惟今者遽爾西歸安養,將此音容永邈,四衆悲悼之情,溢于言喻!祈願長老寂光之靈垂慈,早日乘願再來,廣度衆生。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叁日 嗣法門人晴虛(今明)拜挽

  頌道老

  白聖

  想起基隆道源老 最長道友亦知音 緬懷民國十八年 武漢初會始相親

  我住洪山寶通寺 他在武院研佛經 同戒濟禅如兄弟 濟禅與我是同參

  從此有緣相識後 一直連系到如今 他想覓處能靜修 接他洪山去閉關

  後來我也發了心 同時閉關在洪山 七間關房同時閉 再找機會恐也難

  關主七人如下列 道源普貫及爲寬 大鑫濟禅並空慧 連我同修七個關

  唯有普貫先他去 只剩六人叁年圓 他們五人先後滿 我是最後始出關

  道老志願在北方 河南東北賜兒山 親近慈老往北平 從此宏教辦學院

  後來北方鬧土患 被我接到南方來 我在上海興學業 他來負責當教席

  誰知上海遇共難 我又請他到臺灣 先住臺北十普寺 後來自己開道場

  興建基隆海會寺 到處宏法沒休閑 天生一付伶俐嘴 講起經來人喜聽

  又能善巧方便說 深入淺出非一般 臺灣每年傳戒會 我們多半有參加

  戒期戒堂老叁師 道源白聖及慧叁 七七年度傳戒會 輪到道老海會寺

  自他有病入院後 不忘傳戒心難安 我等幾人同發願 爲他戒期一肩擔

  不想叁月初一日 下午酉時出牢關 因我正處病態中 大家一律將我瞞

  後來被我知道了 衆人求我莫悲傷 人生百歲總不免 傷懷無益徒心酸

  幸好海會叁壇戒 諸師協力功德圓 道老西方破顔笑 我等諸人心安然

  追思摯友話道老

  白聖口述

  悟莊筆錄

  道老于民國七十七年四月間與其弟子仁光法師相繼圓寂,令所有聞者不勝唏噓。尤其是我,當消息傳來時,更是徹夜輾轉不能眠。

  道老住世八十有九年,爲教爲法,終生不遺余力,可謂化緣已盡,功成身退,他最後的遺願——七七年傳授護國千佛叁壇大戒會,也于十二月中旬圓滿結束,道老于常寂光中,必然颔首微笑。至于海會寺的建築,自有其門下賢弟子完成,老人亦無所挂礙了。現在他的門人將出紀念集,索文于我,爲紀念這位菩薩道上的好友,我當義不容辭而援筆疾書的。但是,我要以什麼樣的文字,方足以舒泄我對他的懷念?!蓦然間,腦海裏所印現的,仍然是幾十年來相處的情景:從相認、閉關、弘法、辦學、來臺、傳戒、建道場,到他圓寂,一幕一幕,真叫我難以忘懷。我們的友誼自始至終,造次亦如是,顛沛亦如是,雖不必有伯牙、子期之情,卻有管仲、鮑叔牙之誼,讓我記下這段因緣,作爲紀念,並教後昆,得良友之善。

  記得,我是在民國十九年認識他的,在我的簡曆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民國十九年,接道源法師到洪山寶通寺閉關。因道源法師在武昌佛學院任教職有年,…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七講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