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 

  印海長老

  一 講經因緣

  美國東禅寺爲慶祝成立叁周年紀念,又適逢近代佛教大德慈航菩薩上生二十周年,浩霖法師爲感念慈航菩薩法乳之恩,除在臺灣印贈「彌勒菩薩上(下)生經集注」伍仟本,「彌勒叁經」貳仟本廣結法緣外,並邀我來美宣講「彌勒上生經」,宏揚彌勒法門。浩霖法師來美國後,提倡彌勒淨土不遺余力,深感中國佛教數百年來偏重西方彌陀淨土之宏揚,最初傳入中國之彌勒法門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反被一般「龍華」,「先天」外道異端,斷章取義,加以曲解,作爲廣攬信衆之工具,如此純正、易行、叁根普收之淨土法門久被湮沒,能不令人痛心!吾人生逢亂世,戰事頻仍,道德淪喪,尤其生活于物質文明,科技發達之美國,人民特重于現實貨利,精神空虛,人心彷徨,無所依歸,急需要信、智兼具之佛教維系社會人心于不墜。爲提倡彌勒淨土法門于西方,俾人人能了解宗教道德生活之重要。除物質生活不匮乏外,人人必需實踐五戒、十善,以此五乘共修之彌勒淨土法門來軌範人心,不但創造家庭幸福,社會和樂,進而導致世界和平,天下安甯!故彌勒淨土法門正適合此一時代之要求。

  二 淨土之種類

  吾人求生淨土或希望人間淨土早日實現,必先了解淨土之種類,否則無從生信,發願而修行。佛法說國土環境是依報,爲衆生所居住所依止之處所。依報國土是根據吾人正報而建立。正報是衆生各各具有的身心活動。因爲各人身心所作的業行有善惡之差別,所感召的依報國土也就有淨、穢之分了。(大、小乘佛法,都強調正報影響依報,所謂:「心淨衆生淨,心淨國土淨」,即是此義),依報國土是大家共業所感,而共業所感的國土中,衆生種類,千差萬別,單就人類的別業說,有膚色、種族、文化等不同,同一種族中的人群也有賢、愚、不肖、貧賤、富貴之差別。

  清淨佛土是佛、菩薩、聲聞,叁乘聖賢清淨身口意叁業所感召的莊嚴微妙淨土,凡夫所住的五濁惡世是愚昧衆生造下煩惱惡業所感召的穢土。因此,要往生淨土或實現人間淨土,必先莊嚴身心,淨化自我,不造衆惡,廣集善業,福慧淨業成就,才能生逢諸佛淨土。國土的類別,依「淨土新論」所說,有:一、五乘共土,二、叁乘共土,叁、大乘不共土。一、五乘共土:是凡夫與聖者共住的世界,或稱爲凡聖同居土,或稱凡聖共土。若引申其義說,此一國土中有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所共住,大衆共住此一國土,但彼此不一定相知。此五乘共土,凡夫是由業報感召而生此土,佛、菩薩則是乘願而來,教化世間。二、叁乘共土:此土是佛、菩薩、聲聞所共住的清淨國土,只有聖賢,沒有凡夫,約聖人說,此土因有、大小乘聖賢共住,所以又名「大小共土」。「這叁乘聖賢所居的淨土,最顯著的,就是兜率淨土,兜率內院爲最後身菩薩所住,此天宮之特別區,經常爲聖者及天衆說法,然後一同下生人間,此爲大、小乘經所共說,南傳佛教的教典也承認有此淨土。兜率天宮本來莊嚴,因有最後身菩薩說法,也就比一般天國更爲理想了。有關兜率淨土的依、正莊嚴,在本經及「彌勒下生經」、「彌勒成佛經」中也都有詳細的說明。天臺宗稱之爲「方便有余土」,因聲聞和得意生身的大力菩薩都在有心地(有相有功用行),所以稱爲方便。因還有殘余煩惱未除,所以稱有余。總之,這是爲同得叁昧樂正受意生身聖賢所共住者的。」叁、大乘不共土:這是大乘佛法中所說,而此一不共土有無數量佛土。大乘經典中所常說的有:西方彌陀淨土、東方阿(門內加叁個人)佛土、南方寶生佛土、北方成就佛土等,還有與西方極樂淨土相對的東方藥師淨土,這些淨土,不見于聲聞佛法中。大乘不共土又可分爲二類:一是不共二乘的菩薩不共土,爲諸佛與菩薩所共,即天臺宗所說的「實報莊嚴土」,此實報秘密莊嚴不可思議國土是登地以上法身大士所居的清淨莊嚴國土,爲諸大菩薩無量劫中所修福智莊嚴而感召,爲二乘聖者所望塵莫及。二爲不共菩薩的純淨佛土,這是唯佛與佛所居住的法性土,如仁王經說:『叁賢十聖居果報,唯佛一人登淨土』。天臺宗稱爲「常寂光土」。以上所說叁土或四土,名稱、地位或有不同,但其內容,層次是相等不違的。彌勒淨土爲大(乘)、小(乘)共許,五乘共修的淨土法門,

  以人天乘爲階梯,以五戒、十善爲行門。吾人企求人間淨土的實現,希能大同世界之早日來臨,這必需人類早日覺醒,大家同願同行,發增上心修彌勒法門來締造這一人間淨土。這是合于現實人類理想之要求。

  叁 淨土優劣之比較

  我國自唐代以後,求生淨土者,都以彌陀淨土爲目的,帶業往生爲方便,所謂西方淨土爲「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爲方便中之方便,快捷方式中之快捷方式。不知彌勒淨土法門也是殊勝中之殊勝,穩當中之穩當。一般說:往生淨土的目的,是以超脫叁界生死苦輪爲究竟。大、小乘經中有種種超叁界脫苦輪的方法:一、橫超叁界:彌陀經中說念佛往生西方安樂國土,親觐彌陀,得不退轉,如蟲咬竹,旁穿竹外,即得出離;藥師經中說東方琉璃世界,能見藥師佛;維摩經中所說生妙喜佛國,得見阿(門內加叁個人)佛,以上所說可稱爲離叁界而橫超叁界之易行道。二、豎出叁界:因修聲聞法之五停心觀、別相念、總相念,乃至叁十七道品,能破四住煩惱,見、思二惑,天臺宗說,可生凡聖同居土,見藏教佛。如釋尊在世,教化一般聲聞弟子,皆能證得聖果者,利根叁生,鈍根七生即得出離叁界,了脫生死大患。又如華嚴宗,教人修習曆別叁觀,破十二品無明,證十二地(初地至十地,等覺、妙覺),生實報莊嚴土,見報身盧舍那佛;或教修圓觀叁谛,頓破五住煩惱,住首楞嚴叁昧大定,生常寂光土,見法身毘盧遮那佛。以上所修所證,都可說即此叁界而出叁界之難行道。叁、不即不離出叁界:即彌勒上生經中,釋尊所說教修六事法門上升兜率淨土,見彌勒菩薩,得不退轉,授記作佛之易行道。以上叁種出離叁界法門,有難有易,有遲有速,因衆生根性千差萬別,釋尊爲適應群機,法門就有種種差別,但以「不即不離出叁界」爲既簡快捷方式而且穩當。

  現在就彌勒淨土與西方彌陀淨土作一比較:西方彌陀淨土與娑婆世界衆生特別有緣。從印度龍樹、無著、世親諸大菩薩互相造論,闡明西方淨土殊勝,乃至流傳東土,曆代高僧諸祖竭力自修他化,千百年來,一枝獨秀,方興未艾。足見西方淨土有其機感相應之殊勝。今若以其方所來說:極樂世界之彌陀化土,離此世界有十萬億佛剎,佛以大悲願力,衆生以善根修持力,雖可彈指即到,但必須經十萬億國,到底距離此土非常遙遠!而彌勒淨土則與此土同一世界,舉頭便是,實在太接近了。

  彌勒菩薩繼釋尊爲補處佛位,親承法衣,凡于釋尊法中未得度的,都由彌勒菩薩承擔,僅修六事,如本經說:「勤修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衆名香,妙華供養;行衆叁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或多分或少分,都可往生兜率淨土,蓮華化生。這種導引同赴龍華,得與授記的方便,彌勒菩薩悲心願力並不下于彌陀如來。

  其次,就衆生機感說:若要往生西方淨土,必須先發厭離心,對此五濁惡世生起厭離,對西方極樂淨土生起向往,具有厭此欣彼之心,而生信、發願、力行,求生西方淨土方有希望。求生兜率淨土者,則即此叁界而不染叁界,不見叁界之內有絲亳之法可取可舍,所以不必生起欣厭之心。只要「谛觀(彌勒︶眉間白亳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本經說:「若有比丘及一切大衆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爲彌勒作弟子者...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蓮華上,結跏趺坐」,實在是殊勝中的殊勝。

  再約見佛時間遲速說:如觀無量壽佛經所說:往生西方淨土有九品的差別,上品往生者即得見佛,中、下二品或經數日,或經數劫,然後花開聞法,才得見佛。往生內院者,方坐蓮華,便見彌勒。如彌勒上生經說:「未來世中,諸衆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 ... 禮拜、系念,此人命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亳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于無上道,得不退轉」。可見兜率淨土,見佛聞法,比彌陀淨土別有殊勝之處。

  最後,約所修法門難,易作一比較:往生西方淨土的主因,必須執持彌陀,獲得一心不亂,作爲往生西方的左券。一心不亂,也就是「念佛叁昧」,若浮浮泛泛,念不專一,不易生淨土。後代祖師們見人念佛不專,對往生亳無把握,而生疑惑,故教以「發菩提心」,以此菩提願心能與彌陀願力相應,決有往生可能。求生彌勒淨土者,只要發增上心也能隨願往生,因兜率淨土與當來的人間淨土是普應群機的人、天法門,故彌勒法門,無論是人天法、聲聞法、菩薩法,均獲法益,在見佛聞法過程中,向上增進,漸化人天根性爲出世根性,再化二乘根性爲大乘根性,同歸佛道,故彌勒淨土是名符其實的叁根普被、五性廣攝之簡易殊勝法門!

  四 上生兜率與人間淨土

  上生兜率淨土即求生兜率,親近彌勒菩薩,聽法除疑,將來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授記作佛。所以上生兜率並非追求天國享受。因求生天國與往生淨土的目的迥異,求生天國只求壽命延長福樂自在,像外道求「永生」;或生長壽天等。事實上天福享盡,還是墮落惡趣的,「成佛之道」中說:「求天不生天,願生佛陀前」,便是此意。上生內院爲求生兜率淨土,親近彌勒,最後目的是隨彌勒下生人間成佛,龍華叁會聞法,輪王治世,淨化身心,實現人間淨土。一般信仰淨土法門多重于往生或上生,發展爲天國淨土,與外道之永生思想混淆不清,而忽視下生實現…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