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解深密經
我所聽到的教化是這樣的:當時,佛陀(那已與真理絕對契合的覺者)住在淨化了的佛國世界裏,佛的智慧和功業散發出巨大的光明,光明所及之處,到處珍寶羅列,璀璨奪目,交相輝映。那光明無邊無際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不僅籠罩著有欲望的生命世界、沒有欲望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既無欲望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而且從叁重世俗生命世界穿透出來,充溢一切存在著的宇宙空間。那莊嚴美麗的佛國世界是從生命中基本的良善品性裏引發出來的,這良善品性與日常生活的道德心理不同,它是真理的基礎。光明普照的佛國世界擺脫了一切的生滅和變化,它是已淨化的心識之産物。佛陀是這光明世界的主要創造者,那些大菩薩也雲集而來,八部天龍常常侍奉他們、護衛著他們,佛國世界中的所有生命都被真理滋潤著,充滿喜樂和愉悅。佛國世界裏到處都是有益衆生身心性命的事業,這些事業能消除生命活動中一切痛苦煩惱的系縛和汙垢,能遠遠擺脫開誘惑生命的各種邪惡勢力。佛國世界是佛一切功業的源泉和歸宿,同情衆生,誓願救濟一切生命的廣大志向及智慧指導下的一切修行活動便是引導到佛國世界的康莊大道。修行人認真學習心念相續的思維方法和觀照思維的修行方法,徹底研究一切存在沒有實體、認識對象沒有實體,以及不作任何會給未來生命帶來惡劣影響的身心事業這叁條原理,這就等于找到了通向佛陀宮殿的大門。那朶朶紅蓮雕飾而成的金碧輝煌的宮殿是佛、菩薩、天龍八部以及其它一切衆生用美德和智能創造出來的。
世尊,他已經獲得最高、最圓滿的覺悟,他生命的一切活動都是淨化了的,既不像一般衆生那樣如膠似漆地執著著生死狀態,也不像要求擺脫一切身心活動的修行人,貪戀著安甯安樂的內心感受,身心也不得自由!佛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出于真理,出于存在的真實本性,他的一切生命活動又都歸向真理,歸向存在的真實本性。他同性生命,珍視生命,永遠用慈悲的心腸感受著世俗生命的種種苦痛。他的智慧同其它契合真理的覺者相似,他的道業也與他們相同。他已破除對自我的實體執著,身心自由、圓滿安樂;他已破除一切知識障礙,他把存在的實態看得清清楚楚,他的教法是真理的表述,一切世間的學說和理論都不能將它動搖。他面對的一切境界和對象都不能障礙他、系縛他,或者誘惑他,他在一切境界裏徜佯往複,就像信步走在真理的家園。他借助世間語言成立的佛教教法是奇妙殊勝的,對之不可用日常意識妄加推測,也不可用世間語言輕率論斷。他在現實的生命活動裏,能正確地推斷過去周期的生命狀況,對未來將會發生的一切他也能正確地預知。他已徹底打消了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隔別,那種時間間隔只是世俗生命活動的形式,真正的生命絕不會在流動的時間中被拘束。他能就著衆生的需要,同一時刻到一切生命世界現身。他已獲得圓滿知識,對一切現象都會有正確的決擇,絕不猶疑。他熟知生命的情性差別,對于不同的人的需求,他能適宜的因材施教,方便善巧地把他們引向真理。他對一切教法都研究得清清楚楚,根據不同人的根器和理解力,他能選擇適當的教法去開導他們。佛雖然經常現身于一般生命的世界中與世俗生命共在,但他的身體已經沒有邪惡情緒及生存行爲所帶來的染汙,因此:不能對他的身體妄加分別執著,懷疑他和一般生命的肉體究竟是同還是不同;他的智慧正是那些後學者應當追求的,佛已成爲他們的表率。佛的真正生命擺脫了一切的差別和對待,它超出流轉和變化,已達到生命活動的最完美狀態。他的生命又是絕對智慧的産物,他擁有自身的同一性,不與其它佛的身體相混雜。他不執著任何極端的觀念,也不在各種極端的觀念間謀求調和。他親身融入的存在實態是平等無差別的,他親自體會的真理也是平等無差別的。一切的實體執著均已被突破,一切的差別和對待也已被打破。他淨化了的生命活動充盈天地,他救度衆生的功業無邊無際。他的智慧和功業彌滿全宇宙,從無邊無際的過去直到無窮無盡的未來,他幫助衆生,救濟衆生。他把喜樂和歡笑帶給衆生,他莊嚴的事業永無終止!
佛同那些對苦、集、滅、道四種真理很有研究的大弟子們聚在一起,這些弟子們接受了佛的教化,已能懂得佛的心意,他們都從佛證悟的真理中得到了新的生命。他們已經擺脫了世俗的貪欲與愚昧無知的狀態。他們已能遵守一切戒律,對極其細微的邪惡行爲也都能自我警省。他們期求進化自己的生命,以真理爲樂事。他們聽過佛的多次教誨,已有很高的記憶力,佛陀教典中的道理已經融入在他們的生命裏,在其生命中紮了根,再也不會遺忘。他們生命中的一切活動,以思想、語言到行爲都已得到淨化,只要一聽到佛的話語,他們就立刻懂得這些話語中包含的道理,他們經常思考這些道理,其中的任何曲折細微處也能心領神會。他們已獲得擺脫生命流轉的奇妙智慧,運用這些智慧,他們就能理解什麼是生命的真正安樂和自由。因此這些修行人有能力討論一切與真理相關的問題,其智慧廣大無邊,遇到任何難題都能舉一反叁、觸類旁通。他們的智慧是契合于真理的,所以其智慧足可窮盡一切存在的底蘊。由此智慧,就能成就生命向上發達的宏偉道業,它是生命活動中最奇妙難得的珍寶。
這些修行人由于開發出內在的智慧,就獲得叁種認識能力:其一,他們能認識過去生命周期中的一切生命活動:其二,他們對日常生命狀態看得清清楚楚:其叁,他們懂得一切錯失消除以後的生命狀況究竟會是怎樣。他們已經獲得這種思維功能,在此思維中,其精神活動注意于存在的本性,再也不會從真理上退縮下來。他們已擺脫痛苦煩惱,其生命如同經過修治的良田,良田能茁發一切資生的事物,經過改造的生命能引發出一切的善行。他們的行、住、坐、臥都顯得安甯、和平,其日常一切身心動作也都是真理的體現:他們已能忍受一切環境的逼迫,即使別人無法接受的壓迫和殘害,他們也都能以柔和的心情接受它。這些大修行人已經實證了佛的教法,已經使生命從痛苦的淵薮中提拔出來。他們現在又聚在佛的身邊,親近佛,恭聆他的教誨,希望百尺竿頭、更上一步,返求最圓滿的覺悟。
又有無量無數的大菩薩從其它佛國世界中趕來聚會。這些大菩薩都堅持以成佛教法作爲自己的修學方法,認爲同情衆生、幫助衆生、救濟衆生是自己的應盡責任。他們根據切實的修行成佛教法,在他們內心中,一切衆生都是平等而無差別的。他們不再用意識對存在妄加分別、計較,也不像有些修行人那樣勉強地要去消除一切思維能力。他知道,引導衆生墮落的一切邪惡勢力和壓迫勢力都沒有真實的存在,他們絕不貪求種種名利,一切邪惡勢力都對他毫無辦法。他不像那些期求解除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他志向高遠,目光遠大,以成就最高最圓滿的覺悟來策勵自己。他用那從真理中流溢出來的喜樂和愉悅滋養自己,他的生命活動不再靠世間其它營養成分來調劑。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爲都是淨化了的,不再有任何邪惡的生命活動,因此也就消除了一切恐怖心理産生的前提。他不需要再運用意志或觀念自我調控,他生命的一切活動都是自然而然的。他具有深厚的慈愛與憐憫,每當其它生命遭受苦惱逼迫時,他都能出現在他們面前,拔除他們的痛苦,給與他們喜樂。他們當中有解甚深義密意大菩薩,有如理請問大菩薩,有法湧大菩薩,有善清淨慧大菩薩,有廣慧大菩薩,有德本大菩薩,有勝義生大菩薩,有觀自在大菩薩,有慈氏大菩薩,有曼殊室利大菩薩等,這些菩薩是當時集會中最重要的一些大修行人。
當時廣慧大菩薩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說過有透徹了解精神活動奧秘的菩薩。現在我想知道,究竟怎樣才算了解了精神活動的奧秘呢
那與真理相應的佛究竟根據什麼認可菩薩證悟的階次,他們已經深深領會了心靈世界的奧秘呢
當時世尊告訴廣慧菩薩說:廣慧!你問得太好了!你今天能提出這樣深奧的問題來,我知道,你是爲了幫助一切衆生,爲了讓他們獲得利益安樂,才提出的。你同情那無窮盡的世界上無量無數的苦難衆生,你想用真理救濟他們,讓他們都能真有所獲。你現在要一心谛聽,我要爲你分析心靈世界的奧秘。
廣慧!你應當知道,在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種生存狀態裏流轉變化的一切生命,都要根據其過去行爲的牽引力而在新的形式下開始其下一期的生命,他們取得新生命的方式有四種,有的是在卵中孵化而出的,有的是在母胎裏孕育誕生的,有的是通過潮濕發酵或黴變産生出來的,還有的靠修行力量牽引出新的生命。生命發生的具體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首先在兩期生命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那過渡階段中的身體是由極微細的物質構造成的,它被包含在擁有各種潛能的深層心識裏,這深層心識處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它引發現實生命的潛能在逐漸成熟,此後,通過諸如父母交合等外部條件的影響和作用,生命潛能就會進一步增長、擴大,變得有力量,能統攝住兩種事物,把它們領會爲自己的所有物,把它們作爲認知之對象,並且對它們産生出內在的感受來。被深層心識領會爲感知物件的這兩種事物是:其一,五種物質性的感覺器官以及感覺器官所依據的肉體,深層心識把感覺器官和肉體領會是自己生命整體中的一個部分,因此對它們發生感受:其二,深層心識既然有了自己的感知對象,也就有了對對象與表述對象的名稱之間的分別,隨著名稱和名稱表述的對象之間的區分,也就進一步産生出命題和判斷來,有了命題和判斷,接著也就産生出種種觀念種種學說來,這些名稱、判斷、觀念和學說有的是上期生命活動滯留下來的,它們作爲潛在勢力在深層心識裏盤踞著,有的是隨著身心的發…
《解深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