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造惡者的下叁品往生

  釋大寂 著(大寂比丘尼)

  目錄

  緣起

  (一)下品行者的修行之路

  (二)下品行者發菩提心的意義

  (叁)死後助念難生淨土的實例

  (四)死後超渡牽涉引渡者與亡者雙方面的心態問題

  (五)現代念佛有成就的實例

  (六)陳老居士往生見聞錄

  

  

  壹、緣起

  彌陀四十八願中最能利益現世衆生的大願,就屬十八「下品願」、十九「上品願」、二十「中品願」與四十五「念佛叁味願」(即「定中見佛願」)。筆者有感于在「中篇」-菩薩修行次第上冊所述「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未能將彌陀接引衆生「往生淨土」最重要、最根本的「大悲本願」發揮盡致,廣利群迷,故將「下品願」、「中品願」、「上品願」,再加入「念佛叁味願」,重新編寫。「下品願」利益衆生範疇最廣,從一般佛教徒及薄地凡夫乃至造作叁惡道罪業的衆生,皆在「接引」範圍內,故以十六萬字具體闡述;「中品願」屬利根器的在家居士所修及一分出家弟子所修。「上品願」乃是福慧兼具、利根器的出家衆所修。「念佛叁味願」更是具有般若智慧、頓根的出家弟子所修。故知此「四願」,乃是下、中、上叁根普被,有必要做「精辟入理」的解說,共五十萬余言,做爲「大乘淨土成佛之道下篇之緒端」,以期普度有緣衆生,共修淨土,超生佛國,常隨佛學,永不退轉!後續出書「下篇之二」尚有「菩薩如何莊嚴淨土」及「諸佛淨土的研究」等書,以爲「下篇之完結」!

  

  大寂比丘尼 志于中縣淨土精舍

  中華民國九十叁年(西元二○○四年)元月十日

  

  貳、往生淨土修行之路上集﹙正規的下品往生﹚

  下品行者的修行之路

  一、下品往生願(上集)

  本願是往生淨土的根本大願

   法藏比丘說:「當我成佛的時候,如果十方世界的衆生,聽到我成佛的世界及成佛的名號,發出至誠欣樂的信心,想要往生我國。除了造作五逆重罪、誹謗正法、不知忏悔的衆生之外,只要十方世界的衆生,能夠經常誠心稱念我的名號,乃至以十念正念之心念佛,就能滿其所願,往生淨土。倘若衆生誠心稱念我成佛的名號,而不能往生淨土的話,我便不能圓滿成就佛道。」(原文爲: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十八、十九、二十等叁願是往生淨土的根本願,日僧淨宗開山祖師法然更將第十八願看作四十八願中的願王,是淨土宗最重要的往生淨土大願。

  十方世界的衆生,爲什麼能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因爲阿彌陀佛發了這叁個接引衆生往生淨土的大悲誓願。因此凡是欲求生淨土世界的蓮友,都應認識、重視這叁個往生淨土的根本大願。

  本願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造下『地獄重罪』的衆生外」,其余一切衆生,皆能在「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前題下,一心念佛,乃至十念,往生淨土。

  此正說明了「本願」引渡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平素沒有宗教信仰的一般人士,或者有雜教信仰者,乃至犯下五戒、造作鬼道罪業的衆生及以瞋嫉心造十惡業中的數種,犯下畜生道罪業的衆生,乃至造下「地獄罪業」的衆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外),皆是在「本願」引渡範疇,故該願以「下品往生願」爲主題,分做數個重點來做說明:

  (一)下品行者的修行之路

  (二)下品行者發菩提心的意義

  (叁)死後助念難生淨土的實例

  (四)死後超渡牽涉引渡者與亡者雙方面的心態問題

  (五)現代念佛有成就的實例

  (六)陳老居士往生見聞錄

  (一)下品行者的修行之路

  1.爲何有人臨終念佛能生淨土?有人臨終念佛不能往生淨土?

  一般蓮友對本願所說「乃至十念」的意義,有很深的誤解,尤其在淨土經典中又有每日「十聲念佛」(如大阿彌陀經)及臨終「十念念佛」的經文出現(如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佛經),以致令蓮友「斷章取義」,以爲「平常散心念佛」沒關系,只要臨終有「十聲念佛」出現,就能往生淨土,而大大誤解「臨終十念」的「念佛深義」。

  (1)臨終念佛沒有往生淨土的實例

  筆者多年前,就爲了證明淨土經典所說:「臨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具足十念,就能往生淨土的經意」,而非常發心的爲人助念。現在舉幾個筆者曾經發心助念的例子,證明「臨終十念」並非「泛泛的十聲念佛」之意。

  實例一

  這是十年前助念實例。筆者曾見有十余年專修淨土的出家行者,在臨終前數日,看見筆者去見他,感傷落淚,但是一經提醒,便能念佛不斷。死前善友教令念佛,仍然念佛不辍,最後斷氣前,蓮友還拿著「阿彌陀佛像」令他看見,引導他念佛,而他只念了一個「阿」字就上氣不接下氣往生了,雙眼沒有合上。在死後八小時內,有數十位出家師父爲其助念,又爲其做「叁時系念」,結果在七七四十九日裏,他的徒弟說:「我感覺師父停留在住處沒有走。」而且在其重病時,他的師兄曾見他「神識離體」在其住處遊蕩。

  此一實例,令我對「臨終十念」與「臨終一念」的經意産生疑惑!

  爲什麼他出家以來「誦阿彌陀經」不斷,精進拜佛、念佛十余年,而且他的徒弟說:「我師父已經修到有一點小神通。」卻沒有在臨終時因爲念佛而往生淨土?並且早在他診斷出是肝癌末期時,就少食念佛直至臨終。在這段期間(一、兩個月左右),他的徒弟及出家師父不停地前去爲他開示,提醒他念佛,爲何這麼用功念佛的淨行者,卻沒有往生淨土?

  實例二

  筆者曾經爲臨終人(佛教徒)讀誦「彌陀經」,引導她念佛,她也歡喜念佛,第二天再去引導她念佛,她指著床榻前的虛空中說:「早上看見阿彌陀佛現身在床前。」我們聽了都很高興,第叁天再去看她,勸她念佛,已經神智不清,若念若不念,死前已經不能言語,有沒有「意識念佛」不得而知,有數十位蓮友在其臨命終時,爲其排班助念,結果她在面露慌張、不能言語中死去。她生前雖然自稱「見佛」,可能是冤親債主所變,因爲臨終「真見應化身佛者」,必然正念分明,一心念佛,不會昏迷而死。爲什麼臨終人在命終之時,逢遇善友爲其開示「淨土法門」,教令念佛,又有許多蓮友助念,而臨終人亦發心念佛,卻沒有往生淨土?

  實例叁

  筆者曾經爲一位阿巴桑于臨終前一、兩個星期,發心勸其念佛一個星期,但是並不是時時刻刻皆在其身旁引導她念佛,而是在上午與下午及晚上分時段去引導她念佛。在去教她念佛的數日間,聽到她自言自語說:「不要拉我」﹝用臺語講﹚。也對筆者說,她看見阿彌陀佛站在她的面前,死前家屬勸令念佛,已經不能言語,點頭稱是。死後居然托夢給兒女說她現在過得很好,責怪他們爲了分財産,發生兄弟阋牆的事,讓她十分傷心。(全家爲了分財産而爭吵的事,外人不知,亡母居然知道,這個夢示,令全家都非常震驚)。

  實例四

  筆者曾見自稱念佛二十余年的阿巴桑,于臨終前數日,看見出家師父前去看她,勸她念佛,對出家師父非常恭敬,亦自知念佛,過了數日,時而念佛,時而意識不清,爲什麼她于二十年間常常念佛不辍,于臨命終時,卻提不起正念?

  實例五

  又有一位醫師曾經勸導一位女患者念佛,在這位患者死前,仍然引導其念佛,她亦隨善友念佛不斷,一直念到斷氣,卻不見阿彌陀佛現身接引,爲什麼?

  筆者因爲發心爲臨終人助念,而親見臨終人在「念佛之中」,卻沒有往生淨土,而令筆者對淨土經典所說「臨終十念」的經文産生很大的疑惑!不得不對「臨終十念」重新省思!

  (2)臨終十念不能往生淨土的原因

  前述實例五的女醫師(現已出家),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每當遇有病人臨命終時,都會善用這個機會,開導病患念佛。其中開導過一位快要死去的女患者念佛(前述所說)。那位病者拖著嚴重的氣喘,非常吃力的誠心跟著女醫師稱念佛號。當她快要斷氣時,突然疑慮的質問醫師:「我一直在念阿彌陀佛,爲什麼不見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呢?」說完話後,醫師仍然安慰她不要灰心,不斷地鼓勵她繼續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一直念到這位女患者斷氣爲止。正當女患者斷氣之時,她的家屬剛好趕到,于是立刻將屍體移動,由專人送到冷凍庫去…。

  這是平素沒有信仰、念佛,臨終逢遇善知識引導念佛,卻在念佛聲中,疑慮自己不見阿彌陀佛來接引的實例。這位女患者臨終念佛一直到死去,何止念佛十聲?(如古德經常有十念念佛或十聲念佛往生之謂),不能說沒有善根。但是始終在病痛、恐慌、昏亂的心態中掙紮念佛,而不見彌陀現身接引,這也是一般病者臨死前必有的心態。

  由此可見,一個生平對淨土、對彌陀沒有認識,煩惱障重,不知念佛的凡夫,想要在臨終時仰仗善友提攜,助念團助念,提起往生正念,堅固生西的信願,大多是相當困難的。若不是前世有大善根,今生不種念佛往生的淨因,臨終又那來正念往生的果報呢?蓮友們千萬不可生起自己不需要精進念佛,全仗他人助念之力,僥幸往生之想。這類平素不知念佛,而在臨終前或死亡後要求助念的例子很多。並不是說助念不好,而是自己平時若有念佛底子,臨終助念,才能更爲得力。雖然大部份的人平素沒有宗教信仰,不知念佛,但是臨終若有助念團助念,亦可仰仗衆人念佛之力,減少冤親債主的幹擾,讓其于心波平靜中投生善道。

  前述實例二的那位居士,念佛、吃素已經有十余年,臨終前見僧衆、善友到來,非常歡喜。這就是平素種下吃素、念佛的善因,臨終時必然招感蓮友齊集助念的善果。但是這位居士在僧衆開導淨土法義、提醒念佛時,時而神志不清,時而自知念佛。到了臨死前,突然呈現昏迷,不知跟著蓮友們念佛。爲什麼平常勤快念佛,反而在臨終前呈現昏迷,不知念佛呢?…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