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造恶者的下三品往生
释大寂 著(大寂比丘尼)
目录
缘起
(一)下品行者的修行之路
(二)下品行者发菩提心的意义
(三)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四)死后超渡牵涉引渡者与亡者双方面的心态问题
(五)现代念佛有成就的实例
(六)陈老居士往生见闻录
壹、缘起
弥陀四十八愿中最能利益现世众生的大愿,就属十八「下品愿」、十九「上品愿」、二十「中品愿」与四十五「念佛三味愿」(即「定中见佛愿」)。笔者有感于在「中篇」-菩萨修行次第上册所述「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未能将弥陀接引众生「往生净土」最重要、最根本的「大悲本愿」发挥尽致,广利群迷,故将「下品愿」、「中品愿」、「上品愿」,再加入「念佛三味愿」,重新编写。「下品愿」利益众生范畴最广,从一般佛教徒及薄地凡夫乃至造作三恶道罪业的众生,皆在「接引」范围内,故以十六万字具体阐述;「中品愿」属利根器的在家居士所修及一分出家弟子所修。「上品愿」乃是福慧兼具、利根器的出家众所修。「念佛三味愿」更是具有般若智慧、顿根的出家弟子所修。故知此「四愿」,乃是下、中、上三根普被,有必要做「精辟入理」的解说,共五十万余言,做为「大乘净土成佛之道下篇之绪端」,以期普度有缘众生,共修净土,超生佛国,常随佛学,永不退转!后续出书「下篇之二」尚有「菩萨如何庄严净土」及「诸佛净土的研究」等书,以为「下篇之完结」!
大寂比丘尼 志于中县净土精舍
中华民国九十三年(西元二○○四年)元月十日
贰、往生净土修行之路上集﹙正规的下品往生﹚
下品行者的修行之路
一、下品往生愿(上集)
本愿是往生净土的根本大愿
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十方世界的众生,听到我成佛的世界及成佛的名号,发出至诚欣乐的信心,想要往生我国。除了造作五逆重罪、诽谤正法、不知忏悔的众生之外,只要十方世界的众生,能够经常诚心称念我的名号,乃至以十念正念之心念佛,就能满其所愿,往生净土。倘若众生诚心称念我成佛的名号,而不能往生净土的话,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原文为: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八、十九、二十等三愿是往生净土的根本愿,日僧净宗开山祖师法然更将第十八愿看作四十八愿中的愿王,是净土宗最重要的往生净土大愿。
十方世界的众生,为什么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因为阿弥陀佛发了这三个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悲誓愿。因此凡是欲求生净土世界的莲友,都应认识、重视这三个往生净土的根本大愿。
本愿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造下『地狱重罪』的众生外」,其余一切众生,皆能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前题下,一心念佛,乃至十念,往生净土。
此正说明了「本愿」引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平素没有宗教信仰的一般人士,或者有杂教信仰者,乃至犯下五戒、造作鬼道罪业的众生及以瞋嫉心造十恶业中的数种,犯下畜生道罪业的众生,乃至造下「地狱罪业」的众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外),皆是在「本愿」引渡范畴,故该愿以「下品往生愿」为主题,分做数个重点来做说明:
(一)下品行者的修行之路
(二)下品行者发菩提心的意义
(三)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四)死后超渡牵涉引渡者与亡者双方面的心态问题
(五)现代念佛有成就的实例
(六)陈老居士往生见闻录
(一)下品行者的修行之路
1.为何有人临终念佛能生净土?有人临终念佛不能往生净土?
一般莲友对本愿所说「乃至十念」的意义,有很深的误解,尤其在净土经典中又有每日「十声念佛」(如大阿弥陀经)及临终「十念念佛」的经文出现(如无量寿经与观无量寿佛经),以致令莲友「断章取义」,以为「平常散心念佛」没关系,只要临终有「十声念佛」出现,就能往生净土,而大大误解「临终十念」的「念佛深义」。
(1)临终念佛没有往生净土的实例
笔者多年前,就为了证明净土经典所说:「临终时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具足十念,就能往生净土的经意」,而非常发心的为人助念。现在举几个笔者曾经发心助念的例子,证明「临终十念」并非「泛泛的十声念佛」之意。
实例一
这是十年前助念实例。笔者曾见有十余年专修净土的出家行者,在临终前数日,看见笔者去见他,感伤落泪,但是一经提醒,便能念佛不断。死前善友教令念佛,仍然念佛不辍,最后断气前,莲友还拿着「阿弥陀佛像」令他看见,引导他念佛,而他只念了一个「阿」字就上气不接下气往生了,双眼没有合上。在死后八小时内,有数十位出家师父为其助念,又为其做「三时系念」,结果在七七四十九日里,他的徒弟说:「我感觉师父停留在住处没有走。」而且在其重病时,他的师兄曾见他「神识离体」在其住处游荡。
此一实例,令我对「临终十念」与「临终一念」的经意产生疑惑!
为什么他出家以来「诵阿弥陀经」不断,精进拜佛、念佛十余年,而且他的徒弟说:「我师父已经修到有一点小神通。」却没有在临终时因为念佛而往生净土?并且早在他诊断出是肝癌末期时,就少食念佛直至临终。在这段期间(一、两个月左右),他的徒弟及出家师父不停地前去为他开示,提醒他念佛,为何这么用功念佛的净行者,却没有往生净土?
实例二
笔者曾经为临终人(佛教徒)读诵「弥陀经」,引导她念佛,她也欢喜念佛,第二天再去引导她念佛,她指着床榻前的虚空中说:「早上看见阿弥陀佛现身在床前。」我们听了都很高兴,第三天再去看她,劝她念佛,已经神智不清,若念若不念,死前已经不能言语,有没有「意识念佛」不得而知,有数十位莲友在其临命终时,为其排班助念,结果她在面露慌张、不能言语中死去。她生前虽然自称「见佛」,可能是冤亲债主所变,因为临终「真见应化身佛者」,必然正念分明,一心念佛,不会昏迷而死。为什么临终人在命终之时,逢遇善友为其开示「净土法门」,教令念佛,又有许多莲友助念,而临终人亦发心念佛,却没有往生净土?
实例三
笔者曾经为一位阿巴桑于临终前一、两个星期,发心劝其念佛一个星期,但是并不是时时刻刻皆在其身旁引导她念佛,而是在上午与下午及晚上分时段去引导她念佛。在去教她念佛的数日间,听到她自言自语说:「不要拉我」﹝用台语讲﹚。也对笔者说,她看见阿弥陀佛站在她的面前,死前家属劝令念佛,已经不能言语,点头称是。死后居然托梦给儿女说她现在过得很好,责怪他们为了分财产,发生兄弟阋墙的事,让她十分伤心。(全家为了分财产而争吵的事,外人不知,亡母居然知道,这个梦示,令全家都非常震惊)。
实例四
笔者曾见自称念佛二十余年的阿巴桑,于临终前数日,看见出家师父前去看她,劝她念佛,对出家师父非常恭敬,亦自知念佛,过了数日,时而念佛,时而意识不清,为什么她于二十年间常常念佛不辍,于临命终时,却提不起正念?
实例五
又有一位医师曾经劝导一位女患者念佛,在这位患者死前,仍然引导其念佛,她亦随善友念佛不断,一直念到断气,却不见阿弥陀佛现身接引,为什么?
笔者因为发心为临终人助念,而亲见临终人在「念佛之中」,却没有往生净土,而令笔者对净土经典所说「临终十念」的经文产生很大的疑惑!不得不对「临终十念」重新省思!
(2)临终十念不能往生净土的原因
前述实例五的女医师(现已出家),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当遇有病人临命终时,都会善用这个机会,开导病患念佛。其中开导过一位快要死去的女患者念佛(前述所说)。那位病者拖着严重的气喘,非常吃力的诚心跟着女医师称念佛号。当她快要断气时,突然疑虑的质问医师:「我一直在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呢?」说完话后,医师仍然安慰她不要灰心,不断地鼓励她继续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一直念到这位女患者断气为止。正当女患者断气之时,她的家属刚好赶到,于是立刻将尸体移动,由专人送到冷冻库去…。
这是平素没有信仰、念佛,临终逢遇善知识引导念佛,却在念佛声中,疑虑自己不见阿弥陀佛来接引的实例。这位女患者临终念佛一直到死去,何止念佛十声?(如古德经常有十念念佛或十声念佛往生之谓),不能说没有善根。但是始终在病痛、恐慌、昏乱的心态中挣扎念佛,而不见弥陀现身接引,这也是一般病者临死前必有的心态。
由此可见,一个生平对净土、对弥陀没有认识,烦恼障重,不知念佛的凡夫,想要在临终时仰仗善友提携,助念团助念,提起往生正念,坚固生西的信愿,大多是相当困难的。若不是前世有大善根,今生不种念佛往生的净因,临终又那来正念往生的果报呢?莲友们千万不可生起自己不需要精进念佛,全仗他人助念之力,侥幸往生之想。这类平素不知念佛,而在临终前或死亡后要求助念的例子很多。并不是说助念不好,而是自己平时若有念佛底子,临终助念,才能更为得力。虽然大部份的人平素没有宗教信仰,不知念佛,但是临终若有助念团助念,亦可仰仗众人念佛之力,减少冤亲债主的干扰,让其于心波平静中投生善道。
前述实例二的那位居士,念佛、吃素已经有十余年,临终前见僧众、善友到来,非常欢喜。这就是平素种下吃素、念佛的善因,临终时必然招感莲友齐集助念的善果。但是这位居士在僧众开导净土法义、提醒念佛时,时而神志不清,时而自知念佛。到了临死前,突然呈现昏迷,不知跟着莲友们念佛。为什么平常勤快念佛,反而在临终前呈现昏迷,不知念佛呢?…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