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此品具記千二百人,而但標五百弟子者,五百人得記名同。(盡同一號,名曰普明)五百(同向佛前,)口陳領解故也。(自陳昔日無智,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今日乃知應得如來大智雲雲,)

  

己因緣說周中,二授下根記二。初此品授千二百記,二學無學品授二千人記。庚初中二。初授滿慈子,二授千二百人。辛初又二。初序默領解,二如來述記。壬初又二。初敘其得解歡喜,二敘其默念領解。癸今初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複聞宿世因緣之事,複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于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顔、目不暫舍。

  

先敘其得解之由。有四:一者,聞法譬二周開叁顯一。智慧,是領二處(即法說譬說二處)顯實。方便隨宜,是領二處開權也。二者聞授舍利弗等五人記。諸大弟子即領(解)開權。授菩提記,即領(解)顯實也。叁者複聞宿世因緣。先教無上道,今還說法華,是顯實。常與師俱生,漸教以佛道,是開權也。四者複聞大自在神通力,觀彼久遠,猶若今日。權立化城,如彼導師。亦各具權實二義也。次敘內解歡喜。得未曾有者,從昔未聞開顯,而今始得聞也。心淨者,除涅槃(法)愛,破無明惑也。踴躍者,開佛知見,大樂歡喜也。即從座起,頭面禮足等,敘外形恭敬也。

  

癸二敘其默念領解

  

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爲稀有。隨順世間若幹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爲說法,拔出衆生處處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惟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文有二意。初明默念領解。次唯佛世尊下,明默求發迹請記。問,前二周得悟,皆發言領解。(如舍利弗、迦葉等)此(處)何(以)默念(領解)?答,前爲下根未悟,事須彰(明)言勸動。今下根已悟,無須勸動,故默念也。問,前來何意不求發迹?答爲下根未悟故。今下根已解,權化事足(爲實施權,開叁顯一之事已告圓滿)若下根發(其本)迹,則知中上根亦大權示現(更無疑矣)。若約(在下根未解開叁顯一之前),上中根先發迹顯本,則于下根反爲不便也,(何則?會令彼等自慚機劣根淺,于大乘法更畏難不前矣。)世尊甚奇特所爲希有,領實智也。隨順世間若幹種性而爲說法,領權智也。此領(解)方便(品)中開顯意也。拔出衆生處處貪著,領(譬喻品)火宅中開顯意也。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領藥草(品)中如來複有無量功德等也。求發迹中,言我等者,通念請發諸人(本)迹也。深心者,叁世助佛宣化之本懷也。本願者,本求無上大菩提也。從深心,故須發迹。從本願,故須授記。初敘默領解竟。

  

壬二如來述記二。初長文,二偈頌。癸初中二。初述本迹,二與授記。子初又叁。初就釋迦世,行因發迹,二約過去世,顯其本行,叁約叁世佛所修因。醜今初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否?

  

標言汝等見否者有二意。一見其迹爲小否?二見其本功德否?衆人但見迹爲聲聞,而不能知(其)本是菩薩。故雲見否也。

  

我常稱其于說法人中、最爲第一。

  

我常稱其下,是標其迹。迹于說法人中最爲第一。若非法身妙本,無以垂于(說法)第一勝迹。此舉迹以顯本也。

  

亦常歎其種種功德,

  

亦常歎其下,是標其本。本地福慧萬行莊嚴,故雲種種。本地既有種種功德,何但(何只)迹爲二乘。此舉本以明迹也。

  

精勤護持,助宣我法,

  

精勤護持下,是釋本迹。助宣我法,即是迹中助宣半滿之法也。迹在叁藏,悟四真谛。是護持助宣酪法。迹在方等,示受彈诃,是護持助宣生酥法。迹領般若,轉教菩薩,是護持助宣熟酥法。迹在法華叁周得悟,是護持助宣醍醐法。具足權實功德,而迹起五味。助佛調熟實行衆生。故雲亦常歎其種種功德也。

  

能于四衆、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能于四衆示教利喜,是述其迹中助宣半字法門。具足解釋佛之正法,是述其迹中助宣滿字法門。而大饒益同梵行者,是助佛饒益半滿弟子。自舍如來者,謂降(從)妙覺已下,皆無能知。此即述其本地功德也。

  

醜二約過去世顯其本行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于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

  

顯本有二:一遠本,二近本。遠本冥邈(幽遠),爲信良(實)難。故略而不述。但舉九十億近本。有宿命智,能知近本故。舉近以證遠。就九十億文,具明助佛宣揚權實之教。調伏衆生,護持助宣佛之正法。即總明權實皆正法也。

  

又于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谛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

  

又于空法明了等,即別明助宣爲實施權。了知析空、即空、第一義空建立差別。用擬阿含方等般若叁味也。(叁味:酪、生酥、熟酥)

  

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衆生,

  

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者,于時既未發迹,但謂叁藏實證。方等被诃,般若加被令說(轉教菩薩)不知(其)是大菩薩也。

  

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衆生。

  

又化無量(人)令立菩提,即別明助宣開權顯實,同今法華醍醐味也。然于過去佛所,豈不亦助(宣)單半單滿等法,但由今佛出五濁世,宜引施(權)開(叁)廢(權)會(實)等化。是故皆從同類(人中)以說。又,單半單滿,爲化不難,施開廢會,方盡如來應病與藥之妙。

  

醜叁約叁世佛所修因

  

諸比丘,富樓那亦于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說法人中、亦爲第一,于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于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衆生,令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淨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衆生。

  

(于叁世佛所)亦例前助宣半滿五味利益大小(之機事迹相同)初述本迹竟。

  

子二與授記五。初明因圓果滿,二明國土廣淨,叁明劫國名字,四明佛壽法住,五明滅後供養舍利。醜今初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當于此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初一句,牒(複述)前,明因圓。過無量下,明果滿也。

  

醜二明國土廣淨又五。初明國大嚴淨,二明純是善道,叁明人天福慧具足,四明菩薩聲聞衆數甚多,五總結莊嚴。寅今初

  

其佛、以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土,七寶爲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七寶臺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寅二明純是善道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衆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欲。

  

有女人而無惡道,如阿閦佛國。雖有女人而無女事也。今惡道女人俱無。則如阿彌陀佛國,清淨最爲第一。

  

寅叁明人天福慧具足

  

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叁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衆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悅食。

  

聞法歡喜以資慧命,名法喜食。入禅適悅以持法身,名禅悅食。不須分段(凡夫)飲食也。

  

寅四明菩薩聲聞衆數甚多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衆,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衆生之類。其聲聞衆、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叁明、及八解脫。

  

寅五總結莊嚴

  

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