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永思集 悼文 贊詞 挽聯 詩偈 書簡 跋語 附錄

  悼 文 一

  印光大師奠章

  爲印光大師起龛法語

  舉火法語

  印光大師生西如何紀念之商量

  關于印光大師示疾的答複

  诔印光大師

  哀感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予余之印象

  印光大師生西事實

  紀念印光老人的老實話

  拜識印光大師的因緣及其印象

  

  印光大師奠章

  

  一       覺悟等

  維中華民國叁十年,歲在辛巳,佛滅度日。普陀山法雨寺覺悟、峨眉山金頂寺傳缽、九華山祇園寺寬明、五臺山碧山寺壽冶、天臺山華頂寺興慈、福州湧泉寺圓瑛、金山江天寺霜亭、揚州高旻寺來果、寶華山隆昌寺妙柔、常州天甯寺欽峰、棲霞山明常、蘇州戒幢寺六淨、報國寺昭叁、四川漢藏教理院太虛、廣東南華寺虛雲、青島湛山寺倓虛、甯波天童寺大悲、阿育王寺源巃、杭州靈隱寺卻非、淨慈寺次亮、北平廣濟寺現明、資福寺常福、淨居寺可觀、洛陽白馬寺德浩、昆明棲霞寺定安、哈爾濱極樂寺禅定、漢陽歸元寺永寬、九江能仁寺如相、西安大慈恩寺妙瀾、淨土寺志海、安慶迎江寺西竟、南嶽福嚴寺寶生、上海法藏寺慧開、玉佛寺遠塵、法寶館範成等,代表全國僧徒,謹以香積之馔,致祭于印光大師之靈曰:

  嗚呼!惟師之生也,利見于古莘之野;其殇也,解脫于靈岩之巅。住世八旬,適與如來符紀,其乘願夫豈偶然!幼耽墳索,博極群書,贊昌黎《原道》之篇;洎夫夙慧既朗,舊習頓蠲,乃潛心于伽陀梵貝,抗志乎真谛微言。丁年離俗,爲兄绐旋,雖方便暫示順從,而內誓其深堅。當再度脫褐之後,禀毗尼具,咨決心源,資糧輔以福智兮,砺苦行以連年。聞熏既廣,思修宜圓,遂棲神洛伽之嶼,返奢摩兮內研。六時與衆共作息兮,暇探法海之奧诠,室汙兮自掃,服垢兮自湔,食粗粝兮無兼味,衣糞掃兮屏羅絹。不蓄徒以溺情兮,卻住持之仔肩;將以養蓮池之聖胎兮,匪名利之可牽。道發硎以時茂兮,聲標秀而德宣;缁素式是宗仰兮,遐迩趨向而聯翩。慨慧命之懸絲兮,憫火宅之熾焰;紹廬阜之矩矱兮,續淨土之心傳。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爲誘導之旨兮;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作闡示之先。提獎縱四辨之口兮,啓迪汛八解之泉;意慈愛而精誠兮,貌凜凜其威嚴;上智下愚視一子兮,懦夫立而頑者廉。晚韬光于吳會兮,志勝迹其終焉;雖不據丈室之座兮,已廣結給孤之緣。昔波旬攘刹以毀法兮,遍調伏而捍全;法施時寄其摛藻兮,托津梁以罤□。行化事畢兮諸漏盡,預知時至兮意安閑;金臺炳煥兮祥光瑞,決定不退兮上品現前。嗚呼!智燈暗兮寶筏沈,法幢折兮慧日潛,閻浮醉兮五濁昏,知識滅兮孰爲憐!法身固圓明而無限兮,睹閟龛而潛泫;凡情不禁怆恻兮,實刹塵以具瞻。當阇維而建窣堵兮,敢效純陀之福田;願來格其來歆兮,慰同袍之心弦!尚飨!

  

  二       正觀等

  時維佛曆二千九百六十有八年,歲次辛巳,古曆二月辛卯朔,越十五日己未。恭逢震旦蓮宗大導師上印下光阿阇黎圓寂百朝,荼毗良辰。是日也,天龍八部,及門學者,一切缁白,莫不同聲悲贊,望西瞻禮。南洋各埠佛教團體,以及諸山住持,居士,新加坡中華佛教會,佛教居士林,福緣念佛會,修德念佛會,蓮宗助念團,菲律賓旅菲中華佛學會,大乘信願寺性願,新加坡普覺寺轉道,雙林寺普亮,普陀寺轉物,龍山寺轉解,忉利院達明,天福宮忠心,淨信迦羅越、李慧覺、蔣德章、林金殿、謝聯棠、莊笃明、黃福美,槟榔嶼觀音亭慧宗,清龍宮丹守,觀音寺真果,受天宮如賢,極樂寺韓光、志昆、達真等,恭派代表廣洽、明瑞、正觀,謹具五分心香,芬陀利花,供養于大師紫金蓮座下,頭面頂禮。頌曰:

  深仁愍末法,初示儒童身,弱冠現沙門,弘誓渡迷津。自行勤精進,一生持佛名,化他無別法,淨土攝群倫。不假諸方便,簡要而易行,念念以相繼,克證忍無生。大悲普濟力,恒演頻伽音,雲棲流遺澤,繼起師其人。《文鈔》初續集,智炬以常燃,慧光照一切,功德無有邊。深心奉塵刹,利生任仔肩,欲將娑婆界,盡種九品蓮。五濁未來際,廣度諸有緣,一朝失慈父,窮子倍堪憐。阇維得金剛,利益于人天,衆等稽首禮,惟願重泛大願船!伏維寂照。

  

  叁      慧韻女士等

  維中華民國叁十年,佛曆二千九百六十八年二月十五日,河北堯山縣女弟子,常張智馥、常劉慧靈、常田德純、常劉慧韻等,以香花蔬果,致祭于我皈依恩師印光尊者慈座之前曰:

  弟子等業障深重,生秉女身,五漏障道,實難修真,常多苦惱,每懷貪瞋。幸有善緣,夙生種因,皈依座下,指示迷津,得遇念佛,淨土法門,發心出苦,信願奉行。慈眼等視,時頒法音,憐比女媳,慈過娘親。山嶽德重,河海恩深,手足供給,頭頂禮欽,一切供養,難報少分。頂戴肩背,恒沙劫辰,寶衣美飯,寶香妙珍,沙劫供養,莫報師恩。師恩無量,過于兩親,師恩無邊,大于乾坤。葭月初四,驚聞歸真,端正禅坐,說佛來臨,接引往生,舍報西巡。忽落慧日,大地沈淪,嬰兒斷乳,犢牛自奔,孵鳥封殼,善芽壞根,苦哉苦哉,何所依存!想師教我,念佛一心,教我消罪,教我行仁,戒作諸惡,示衆善門,閑邪存誠,盡分盡倫。今師西去,再無慈音,痛哭流涕,淚濕衣襟。悔恨不曾,孝敬頻頻,今備薄供,恭敬聊陳。愧無妙寶,幢幡寶珍,哀傷供奉,以表寸心。伏維尚飨!

  

  

  爲印光大師起龛法語

  真 達

  我師一生甘澹泊,從來古道教人行;

  絕不譚玄不演妙,專誠信願事無生。

  恭維 光公老人。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降生郃陽,童真習儒,體貌魁梧,天姿穎悟。初效程朱,已中其毒,屢經目眚,始知出俗。披缁南臺,參方茹苦,息足紅螺,潛心淨土。道高德劭,龍天捧出,弘法靈岩,四衆欽服。似優昙華,億劫罕遇,果證無生,挺然歸去。且道起龛一句又作麼生?咦!五濁法緣今已畢,暫歸安養再重來。

  

  

  舉火法語

  真 達

  自古色質從緣生,今日緣盡生還滅;

  生滅滅已是真我,者個真我無遷變。

  恭維 印光我師蓮座。老人處世,乘戒俱急,事理豁暢,堪拔衆疑。法門幾落,蒙師再繼,叁寶人天,皆大歡喜。分身穢土,莊嚴淨地,廣宣法澤,融通二谛。荷擔如來,挽救末世,苦口丁甯,讀之流涕。今日垂光,驚天動地,情與無情,等沾法利。且道舉火一句再作麼生?(火把打一○相雲)這焰只焚叁有相,歸來妙性一輪新。

  

  

  印光大師生西如何紀念之商量

  弘 如

  印光大師于當今大時代中,雲何而出生?曰:以擔荷如來使命故。

  如來憫念末劫中無有怙恃、無力自拔、無法自度之一切苦惱衆生,切囑無量大菩薩,展轉應現,以廣攝化,而宏拔濟。

  諸山諸宗,一切導師,誰不乘大悲願輪,受我佛使命而來者。

  受佛使命而來者,在此刹那刹那息息遷謝之現代中,廣接有緣,何止一印光大師。

  惟以印光大師用心之殷且切,結緣之廣且深,無妨昌言大師所受使命之殊特。

  大師之獨運四無量心,宏闡淨宗,自有其不可動搖之悲願深心,而必雲受佛使命而來,得毋類于頭上安頭乎?

  曰:此可毋庸置疑。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者,鹹知如來利生宏願之如何。如來再叁切囑地藏大士宏濟娑婆穢土中不克自拔之罪苦衆生,鹹蒙拔度,而出罪海,乃至遇佛受記。

  由此可知在娑婆穢土中,運其大悲願力,廣作方便,饒益無量有情,希有難遇之導師,受佛使命而來,可作決定義推。

  印光大師既與大時代有甚深關系而出生,雲何于大難未已,民不聊生之今日,驟焉舍離斯土,往生淨土?

  曰:一真法界,泯諸差別,無有彼此,無有東西,無有古今,無有淨穢,無有自他,無有名相,無有愛憎,無有取舍。

  本來無生,無生即無滅,應無所住,無住即無去。

  能了斯義,一切時處,恒與大師,觌面相逢。

  能了斯義,一切行人,能生樂邦,能創淨刹。

  能了斯義,證真斷惑,清淨自在,蓮開遍界。

  能了斯議,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千佛出世。

  

  

  關于印光大師示疾的答複

  靈 光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這大概凡是屬于娑婆世界的若人若物,都是免不了的。不過還有一般從十八世紀帶來腦筋的人,對于這種似近而遠、似淺而深的理論,恐怕就不能盡知盡信。今不妨單就人的一方面來略以說明。即如我們各人以自己爲本位來說,上而推至曾祖,在這中間的幾代上人,差不多有少許的人還是有的。如果要是再向上推去,那我相信決定是沒有能存在了。甚至還有許多兩叁歲的小孩子,其父母便見背了,這是在在可考的。我們只要在這樣的一推之下,也就知道自己的本身,既是從生而來,當然也有病死的一日。病死是爲人所不能免除的事,但病與死,有聖凡的不同。

  近來有許多人,不能明白聖人利物心切,曲垂方便的道理,對于《覺有情》半月刊所載,楊信芳女士《記夢悼印光大師》文,遂發生了問題。來問我道:印光大師既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則其生也,便是乘願力而來;其殁也,便是順解脫而去。何故圓寂之前,體力亦有不適耶?于是我便這樣的答道:要曉得菩薩化身的印光大師,他所以要示疾的緣故,無非是爲警策大衆,各各知道自己在這個五濁惡劣的世界上,終是難免病死之苦,必也藉念佛而不可思議的力量,始能究竟達到離苦得樂之目的。當知凡夫的病死,是惑業所感的。聖人的病死,是悲願所運的。惑業所感的病死,是有痛苦的。悲願所運的病死,是大大不同的。即如維摩居士的示疾,釋迦世尊的涅槃,他們皆是由于悲願所運的,實際是無痛苦的,不過曲垂方便罷了。印光大師示疾,亦複如是。

  

  

  诔印光大師

  道 根

  印光大師,當代唯一尊宿,今聞其坐化于蘇州靈岩山,音訊傳來,薄海同悲。嗟乎!光明幢頹,人天眼滅。

  大師英年…

《印光大師永思集 悼文 贊詞 挽聯 詩偈 書簡 跋語 附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